在京剧传统戏当中,有五出戏被称为“逼宫戏”。因为“逼宫”戏主角的脸谱或服饰颜色的关系,分别被称之为“白逼宫”、“红逼宫”、“黄逼宫”、“黑逼宫”和“蓝逼宫”。


这“五色逼宫戏”,有的以史实为依据,有的改编自文学作品,有的牵强附会之,有的则纯属杜撰之。


京剧《逍遥津》是京剧“高派”(高庆奎)老生的代表剧目之一,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关回目改编,说的是“衣带诏”败露后,曹操带剑入宫,下令杀死汉献帝的皇后伏氏、伏氏所生的两个皇子及参与“衣带诏”事件的国丈伏完、太监穆顺等人的故事。因“逼宫”的曹操的脸谱以白色为主,故称“白逼宫”。曹操的脸谱,象征奸诈,所以过去一提起曹操,都说“白脸曹操”。逍遥津是安徽的一个地名,与现今常演的本剧的故事情节本来毫无关系,因为在传统的老剧本前面,有一段张辽与孙权在逍遥津开兵见仗的情节,故此得名,一直延用至今。其实,这个剧名与本剧情节风马牛不相及,还不如称之为《白逼宫》更为恰当。剧中的一段[西皮]唱腔和一段[二黄]唱腔非常著名,是“高派”老生的名段。特别是那段“欺寡人”的[二黄]唱腔,凄楚悲愤,声情并茂,感染力特别强。高庆奎本人及弟子李和曾、再传弟子辛宝达等均有唱段录音或录像传于后世。


京剧《定中原》,又名《废曹芳》等。该剧亦根据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有关回目改编,说的是司马师杀死魏主曹芳近臣张辑、夏侯亥、李丰和张皇后,并废掉曹芳,另立新君的故事。由于“逼宫”的司马师由“架子花脸”应工,脸谱为“红十字门脸”,故称“红逼宫”。耐人寻味的是,奸相曹操以下犯上,欺压汉献帝;而今,司马师亦在朝中专横跋扈,欺压曹操的子孙,真真的是报应啊!司马师的横行无忌、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是从曹操那儿学来的、继承来的。


京剧《回斗关》,亦称《收子都》或《怀都关》,据说事出《东周列国志》。叙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庄公寤生与弟弟叔段争夺王位,逼宫囚母的故事。剧中的郑庄公以长靠武生的扮相出现,因为他扎黄靠,故称“黄逼宫”。这出戏在恢复传统戏演出之后,很少有人演出,几乎绝迹舞台,更少有人提及。现在,它只是戏曲历史资料记载中的一个剧目。还有一出戏叫《大正宫》(秦腔称为《大郑宫》),说的是嬴政“逼宫”的故事。因为嬴政勾“黄色八宝脸”,也称为“黄逼宫”。不过,这出戏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对其很生疏。


京剧《打金砖》,由《东汉演义》发挥、虚构而来,与《上天台》大同小异。其情节大致为:东汉光武帝刘秀酒醉后,在郭妃谗言的唆使下,诛杀开国老臣。马武进宫声讨,手持金砖追打刘秀。刘秀精神失常,哭祭太庙。马武打死刘秀后,亦自击头顶而亡。剧中“逼宫”的马武以武花脸应工,脸谱以蓝色为主,所以该剧又被称为“蓝逼宫”。这出戏中,刘秀有一段[二黄]唱腔非常精彩,既有大段繁重的唱功,又有翻“吊毛”、走“硬僵尸”等高难动作,没有文武兼备的真本领是不敢问津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李少春、谭元寿、于魁智、张建国等都留下了录音录像资料,传流后世。值得一提的是,谭元寿曾经在他60岁的时候演出过此戏,如此高龄还能演出这样唱做并重的戏,实在难能可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一出新编历史故事剧《汉宫惊魂》,是马连良的弟子朱秉谦根据传统京剧《姚期》(亦作铫期)和《打金砖》改编的,该剧把原来刘秀醉酒后斩杀开国老臣的情节,改为邓禹监斩时以几个死囚顶替之。刘秀酒醒后,误以为开国老臣均已被斩,惊魂失魄,赴太庙请罪。邓禹率姚期等来见刘秀,说明真相,刘秀心神才稳定下来。这出戏虽然与原戏情节不同,仍保留了原本的精彩唱段和“吊毛”、“硬僵尸”等高难度做功。初演者为李氏昆仲李光和李欣,曾名噪一时。


京剧《庆阳图》,又名《李刚反朝》。说的是周厉王(另说周赧王)听信宠妃马氏、国舅马兰之谗言,斩杀被诬告陷害的大将李广,李广之弟李刚率部反朝,打死马兰,包围皇宫,直至斩杀马妃后罢兵的故事。剧中“逼宫”的李刚的脸谱勾“黑十字门脸”,故称“黑逼宫”。需要说明的是,这出戏并无史实根据,是早年某戏班子为了糊口而编出来的。


比京剧历史更为悠久的秦腔也有类似的剧目,传统戏《衣带诏》(又名《拷吉平》、《反西凉》)、《开国图》、《大郑宫》(或《杨广逼宫》)和《司马逼宫》被称为“四色逼宫戏”,即“白逼宫”、“黑逼宫”、“黄逼宫”、“红逼宫”,也都是根据剧中主要人物的脸谱或服饰颜色来确定的,是对剧名的俗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