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英文本《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中国出版。该书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不仅是一部介绍中国革命历程的书籍,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时期的真实历史的文献。这部作品通过作者斯诺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感人的红军形象,以及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一)、外国记者勇敢走近中国领袖身边

  斯诺,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1928年斯诺来到中国,1936年斯诺辗转进入苏区,成为第一位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次年他将自己在陕北所见所闻和采访记录写成纪实性报告文学《西行漫记》(英文本名《红星照耀中国》),将一个兼具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红色中国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斯诺初到中国时,先后任数家欧美媒体驻华记者、通讯员,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讲师。斯诺一直关注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下决心撰写一部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著作。1936年春,斯诺通过宋庆龄提出希望前往陕北采访,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于是这一年夏天,31岁的斯诺怀着“拿一个外国人脑袋去冒一下险”的心情,从未名湖畔舒适的家中出发,踏上了秘密前往陕北红区采访的旅途。而此时,国民党所有的宣传工具每天都在警告着人们:没有谁进了红区能够活着回来的。

  7月9日,斯诺抵达红军前沿司令部所在地安塞,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见。周恩来告诉他,“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7月13日斯诺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保安,中共领导人专门举办大会欢迎。

  7月15日,斯诺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毛泽东住的院子时,毛泽东已经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了。毛泽东用有力的大手握住斯诺的手,高兴地说:“欢迎!欢迎!”斯诺观察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住的窑洞实在是太狭小了。

  但就是在这简朴的窑洞里,毛泽东和斯诺在以后的4个月里进行过数十次彻夜漫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斯诺问了他能想到的所有问题,包括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抗日形势和苏维埃政府的对内政策,中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等等,毛泽东统统坦诚地做出了回答。毛泽东甚至乘兴将尚未书面公开的《七律·长征》诗抄赠给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以《七律·长征》作为结束语,这也是《七律·长征》最早在国外的传播。

  斯诺在他的书中这样描述毛泽东:“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斯诺还发现,毛泽东对世界历史和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情形也有实际的了解;他酷爱读书,不仅精通马列主义,而且熟知西方哲学家著作;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才休息。

       斯诺离开保安的那天,给毛泽东照了张相,当时毛泽东没戴帽子,斯诺就把红军刚送给他的一顶新帽子戴到了他头上。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一张戎装像。斯诺将这顶帽子珍藏了几十年,后由他的夫人送还中国,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件珍贵文物。

       

(二)、从人物心底采访获得笫一手材料

        新闻需要新还要深,必须深入生活调查研究,才能掌握鲜活的笫一手素材。这年7月底到9月下旬,斯诺前往甘肃、宁夏采访前线部队,目睹彭德怀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浴血奋战。在苏区和前线,斯诺广泛接触了从领袖、红军将领到广大干部、群众、红军士兵等各类人员,先后采访十余位领导人。

       首先,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听别人转述的事实,分量大不一样。它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斯诺初次来到陕甘宁边区时,他惊讶地发现,毛泽东住的窑洞里仅有一顶蚊帐算得上“奢侈品”,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用降落伞缝制的背心,林伯渠的眼镜断了腿儿用线绳系着挂在耳朵上……凭着新闻敏感中共领导人艰苦朴素作风与国民党作威作福风气形成鲜明对照。同时,周恩来让斯诺印象颇深:“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其次,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的。斯诺能抓住最感人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当斯诺问一名农家少年“你怎么看红军”时,对方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为老百姓的权利打仗。”当斯诺问战士们“你们怎么知道农民真的爱红军”时,战士们说:“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在身临其境中他深切感到:红军“有一样东西是白军没法效仿的,就是他们的‘革命觉悟’,那是他们维系斗志的主要支柱”。在预旺县红军前线,斯诺聆听了一堂红军的“政治课”,并对在场62名红军战士的成长作了分析。“红小鬼”们的精神面貌和战斗精神令斯诺极为钦佩,他充满感慨地写道:“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在一次次采访中,留心观察斯诺心中的疑问有了答案,他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东方魔力”,他称共产党人是他“在中国十年以来所遇见过的最优秀的男女”,有着优越的“军事纪律、政治信念和制胜意志”,“坚韧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红军严明的纪律给斯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回忆,他花了相当篇幅记录护卫他的“红军旅伴”的精彩故事:“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这些细节多么难能可贵。

       第三,第一手材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斯诺献身说法:“我和红军相处的四个月,是一段极为令人振奋的经历。我在那里遇到的人们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国人。在那些献身于他们认为完全正义的事业的人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

      斯诺实事求是地记录了他在陕北苏区的所见所闻,不偏不倚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红军将领、士兵、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红星照耀中国》的核心内容是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即《毛泽东自传》)和第五篇《长征》。这份毛泽东同志唯一亲自修改的自传,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斯诺说:“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对于长征,斯诺认为:“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 三)、优秀作品感动无数中外人士励志

     《红星照耀中国》发行后,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影响力几乎传遍全世界。“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在为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一书撰写的序言中,高度评价斯诺这本书:“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

       斯诺自己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序言中表示:这本书能风行各国,不是因为它的风格和形式,而是因为它的内容。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人口述的,他只不过把他们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所作的长篇谈话给予了原始记录。他们不可被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部教授董德兵指出:包括斯诺在内的这些国际友人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毫无党派偏见的报道,见证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队的成长史、发展史,也及时澄清和批判了诸如中国工农红军是流寇的政治谣言,对中国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斯诺实事求是地将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向全世界宣传出去。这批国际友人的著述、回忆录以及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军队的一些情况在美国等国家出版之后,也成为国外友人、海外华人以及他们和中国共产党人最初发生联系的精神纽带。”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也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一批批爱国青年和外国友人奔赴延安,白求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书信中告诉友人:“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书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朝气、热情、献身精神和希望的热土,是一颗红星正在从中国升起。

      作者怀着“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好奇心与使命感,历经艰辛,冲破封锁,一路西行,在陕北根据地实地采访,通过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共产党领导人交谈和一路走来的亲身体会,得出“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的历史预言。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的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实践检验预言巳变成现实,红星将照耀未来!因为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后来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