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一首应时应景的MV《漂来的人间》走红网络。此曲由人民网精心策划并制作,扬州籍著名歌手侃侃演唱,伴着优美旋律,扬州的绝世美景和锦绣文化如画卷般舒展呈现。其中,满头银丝的“扬州张氏剪纸”第六代传人张秀芳,深情抚摸一张《烟花三月运河情》剪纸的镜头,打动了许多人。而这张剪纸的作者,就是她的孙女汪颖。


  

  说起扬州张氏剪纸和张秀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张秀芳的叔叔张永寿,是一名出色的“剪花样”艺人,从他上推五代,祖先均为“花样”职业剪家。“花样”,顾名思义,就是绣花的底样。扬州女子自古善绣,明清时起,扬州刺绣成为一种产业,催生了对绣样的大量需求,职业“剪花样”艺人由此出现。张永寿善于观察和创新,代表作《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百花齐放剪纸集》等将扬州“艺术剪纸”推向巅峰,郭沫若曾写诗称赞:“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1979年,他被评为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家”。

  出生于1943年的张秀芳,13岁跟随张永寿学习剪纸,六十多年来操剪未歇。其作品线条婉转流畅,风格清新秀丽,构图新颖别致。2006年6月,扬州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次年,张秀芳被评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其作品《鹤舞云霄》获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最高奖“山花奖”。

  “顶级”荣誉的接连获得,意味着当代社会对“扬州张氏剪纸”的认可。如何让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并且绽放更加美丽的花朵?年届六旬的张秀芳在思考、在行动。

(张氏剪纸第七代传人汪颖)

  2008年夏天,在自己工作的中国剪纸博物馆,张秀芳根据组织安排,招收了两名青年女弟子。在家里,她则于四年前就将目光瞄准了刚刚8岁的孙女汪颖。

  小汪颖一直与张秀芳共同生活,牙牙学语时便经常趴在桌边看奶奶手中的剪花飞舞。后来,张秀芳发现,这小不点儿竟然不时地自己拿把小剪刀,剪个小树叶、小花朵啥的,虽然图案极简单,但那种自觉自愿的劲头让她喜上眉梢:“这娃儿可教呢!”

  于是,从2004年起,张秀芳开始系统地向孙女传授技艺。这时的她仿佛换了一个人,不再是平日里那个无比慈爱的奶奶,而是一个近乎严苛的老师。从握剪、坐凳姿势,到一根线条的反复练习……每个细节她都提出具体要求,并详加监督。小汪颖也从不厌烦,因为,这些都是奶奶的日常,奶奶的一言一行早已渗透到她的血液里。


  二

  日子一天天地流淌,小汪颖一天天地长大。在奶奶不断增多的白发和渐趋颤抖的双手里,她更加懂得了奶奶的一片苦心。“我一定要把奶奶的手艺学好!”每天,除了完成学业,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剪纸上。

  终于有一天,奶奶看过她的作品,眼里露出赞许的光芒:“今天这线条,行了!”

  虽然有了奶奶的肯定,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也根植在自己心里,但将其作为将来的职业,却是汪颖从未想过的。因为,剪纸人的清苦,她早已目睹亲历。

  奶奶张秀芳一辈子在剪纸专业单位工作,年轻时工资比不上工业企业,临近退休时又逢手工艺不景气,每月工资只有数百元。退休后,由于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才获得了一些头衔,每年有了几千元的津贴,但国家规定这笔津贴必须用于技艺传承,而不能用于个人生活。卖作品虽说能挣些钱,但极耗时间和精力的手作,产量又能有多少呢?

(汪颖剪纸作品《水榭闲憩》)

  功成名就的奶奶尚且生活如此,那些年轻的剪纸艺人就更难了。如果在工艺系统的单位里有个正式岗位,所得工资也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若是纯“个体户”,恐怕连自己也难以养活。

  “钱不能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基于这一朴素想法,汪颖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就读了江苏理工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随后在一家企业觅得了一份营销工作。工作内容不复杂,并且无需加班,于是,她和大多数女孩一样,过起了下班逛逛街、追追剧、品品美食的惬意生活。剪纸,成了她的业余消遣。

  正当她以为这辈子就会如此悠游度过时,2019年,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出于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的需要,将她招聘至剪纸博物馆,专职从事剪纸工作。

  “这是国家对咱扬州张氏剪纸的关心,你可不能辜负希望哪!”在奶奶殷切的目光中,汪颖认真地点了点头。

  从此,汪颖的“死党”姐妹们发现,那个和她们疯玩的小汪不见了,打电话给她,要么说加班,要么说有事。直到一年后的夏天,汪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一张《夜露华浓》的剪纸照片和一张获奖证书——工美新力量暨长江三角工艺美术新人新作大赛银奖,她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丫头是躲起来用功了!


  

  “她呀,跟我们也躲着,当然,除了她奶奶。”说起女儿,汪颖的父母止不住地心疼。

  汪颖进入剪纸馆工作后,便搬至与父母相邻小区的一套房子里单独居住,打那以后,父母便很少见到女儿的身影。有时做了好吃的,打电话让她回来享享口福,得到的回答也多半是“我已经吃了,单位要交作品,得忙去了”。只有奶奶时常说起,“小颖今天来过了,给我看了她的剪纸,有点进步。”

  时光是最客观的答卷器。此后几年间,一幅幅新作从汪颖的指尖诞生。其中,《水榭闲憩》获第十三届“艺博杯”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铜奖;《和平颂》受邀参加2023年“玉兔呈祥、艺心筑梦”江苏剪纸艺术展。其本人也在扬州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剪纸项目一等奖,并被授予“扬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汪颖作品《烟花三月运河情》)

  人们常说,年少得志容易被冲昏头脑。而汪颖显示出了自己的清醒:“我明白自己的短板,我会努力去补足。”

  任何一项艺术要在岁月长河中立得住、留得下,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具体到剪纸,就是要能够拿出新构图,剪出新意境,这要求剪纸艺人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和设计能力。对此,汪颖除了购买美术书籍自学之外,还决定报考美术专业研究生。

  对于扬州剪纸的发展,汪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图案精致、线条优美、色彩素雅是扬州剪纸的特色和灵魂,有些外地顾客要求我们用红色纸张、剪些卡通图案,这种时风不能跟,它会让我们的作品难以久存、技艺退化。”

  艺术源于它足下的土壤,因此也要反哺于斯。今年初,得知扬州即将喜迎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汪颖花费一周时间,精心剪制了一幅由运河、杨柳、五亭桥、明月、芍药等扬州代表性元素组成的圆形剪纸。如今,这幅承载着她对家乡浓浓情谊的作品,伴着歌声,走出扬州,走向远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