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我们曾经在五家公社畜牧场下乡省内外的老知青们,相约分别乘车前往黑龙江省双城市参加下乡50周年的纪念活动。我看到沿途庄稼地的田园风光,尤其是看到了一片开着白花的土豆地,眼前渐渐地浮现出知青岁月时期的往事……

  7月,是黑龙江省土豆地里土豆开花的时节。是农家院里饲养的大鹅大部分也到了不下鹅蛋的时候了。7月下旬,青纱帐地里青苞米棒子可以烀着吃烤着吃了。

  土豆开花了。绿色的叶子,白色的五星花瓣,黄色不大的花蕾。土豆花是那不足为奇的花朵,极少有人去刻意地关注它,生长在自然界里的土豆花在百花齐放中并不是那么鲜艳夺目而失去了争艳的资本,它低调啊!它没想那么多,它靠的是根茎的根瘤——土豆,滋养着人类,是老百姓餐桌上可以烀着吃,烤着吃,凉拌、油炒的一道家常菜而自豪。它自由自在地尽情生长绽放显摆着它那独有的身姿,偶尔还真能在空气中招来了三两只正在寻觅花蕾准备吸允花瓣上沾点花粉的蜜蜂,白色的蝴蝶不紧不慢地扇动着翅膀随风飘飘也来凑个热闹地来回巡视一番。

  彩色的蝴蝶不停地扇动着它那对多彩引人注目的翅膀,它瞅准了五角星形状的花朵飘逸般地飞悬停落在了土豆花近尺的空中盘旋后很随意地方飘落在了花蕾上,地里处处显示出了庄稼地生机盎的自然景观然。

  每年的7月份,是学校应届学生的毕业季。1974年,我们这批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当时,国家还没有招工就业,考大学,参军的政策。政府办事机构还专门设立了知青办安置知青的相关工作。安置知青的方法:单位专人带队组建青年点,知青单独到农村插队落户,外省知青返原籍或投亲靠友下乡等政策。知青留城的条件:具备独生子女或是家中已有知识青年去上山下乡了再就是由于自身身体有重大疾病或残疾等原因的毕业生是可以留城就业的。

  符合下乡条件的毕业生,当接到街道或知青办的通知后就转换了身份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知青,随时准备出发。知青们怀揣着到农村去到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理想,纷纷奔赴到林区的林场去上山到农村生产大队插队落户下乡,参加农村的农业生产劳动活动。不忘初心用行动去践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理念。当时还有流行一句很激励知识青年的响亮口号:“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五家公社畜牧场,是一个相当于生产大队规格管理体制多种经营的经济实体单位。畜牧场有党支部,团支部,它还是双城县乳品厂安置下乡知青的一个青年点。双城乳品厂还给配置了畜牧场制作冰棍的设备。畜牧场还有:酒坊,以苞米为原材料烧粮食酒,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队,基建队,电机维修车间,养猪场,弹棉花车间,榨油坊,从事农作物生产的农工队。

  1974年——1977年,畜牧场陆续接纳了不少来自省内外城市的下乡知青。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农工和知青每月正常出满勤能开资30元钱,知青伙食费自理。

  畜牧场的工种多样,我们知青们能干什么呢?知青要具备下乡两年的基本条件才能招工返城,推荐上大学或应征入伍。每年,公社分配给畜牧场知青的名额很少,前途很渺茫的。哈尔滨市按投亲靠友下乡政策来到畜牧场的李艳娟,是一位有理想意志坚定的女知青。下乡前,她心中暗下决心:“如果我5年返不了城,那我就留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所以,她带一套行李和一个装物品的纸壳箱子就来青年点。弹指一挥间,5年就过去了,她正准备兑现人生未来留在农村生活的预言即将成真时的第6年头(1979年),事情发生了峰回路转,全国知青有了返城的政策,她也随波逐流地返回了哈尔滨啦!要不然,五家公社的农村庄稼院里还就真多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知青农妇。

  畜牧场知青生活中的苦乐酸甜。

  生活中,知青居住的是砖房集体宿舍。室内有一铺火炕,烧苞米秸秆取暖:用的是打上来的井水洗脸。冬天,洗脸水冻的直拔手,洗好的衣服,褥单拿到户外铁线上晾晒时,凉水洗衣服拧干有水后潮湿的手指早已冻的麻木了,把衣服往铁线上搭晒时稍不注意触碰到冰冷的铁线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被冻得粘贴住或把手指冻白了、感觉有点钻心疼时为时已晚了。赶快进屋后,手指才能慢慢缓过来活动自如。露天晾晒的衣服不一会儿就被冻成整体一片梆梆硬的。(东北人称之为“冻干”)傍晚,收回室内铺在炕面誊干后收起。

  知青的伙食,日复一日三餐吃的主食就是苞米面窝窝头和苞米碴子粥,咸菜有盐水煮黄豆和大盐粒子腌的大葱叶子,腌芥菜旮瘩,卜留克等。知青们自己种的时令蔬菜下来了才有新鲜蔬菜吃。有时,做饭的老师傅,在熬苞米碴子粥时,锅里水放少了,炉灶里的火油急,粥就糊锅底了,串烟味充满了餐厅和走廊,做饭老师傅见状“急中生智”直接拿起葫芦水舀子,从水缸里舀几瓢凉水直接倒入粥锅里再操起盛饭的勺子,在粥锅里一顿神搅和,然后,就从窗口舀到知青饭碗里,糊苞米碴子粥被凉水稀释了粥味没有了就剩串烟胡巴味了。

  知青们的工种分工不同,一般是一个农工带两名知青,所学到的农活也挺单一,比如:电工贾宝吉、许强,电机车间有王丽娜、梅丽、李艳娟:曾经在酒坊的有:曲桂英是负责调烧酒曲子的,王洪宇、刘春洪、裴景逊等人是粉碎加工酒原料,出窖、烧火干杂活的小伙计;食堂做饭的有燕萍、张敏等人,冰棍车间有苏殿云、高丽华等人,放牛的牛倌有娄东义、李建文、裴景逊、王洪宇等人,弹棉花的是女知青裴东闽,喂猪的是女知青管瑞云,其他知青在场子里干点零活或去农工队上地里干活。冬天,知青用镐头刨粪装牛车往地里送。按农的农活需求,知青干活的工种是可以随时调配的。知青们在畜牧场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也一点一滴地逐渐适应农村的集体生活。

  秋天,是庄稼地收获的时节。“三夏不如一秋忙”啊。知青们在农工的带领下全上地里去起土豆,有拎着土篮子的,有抗三齿耙子的到地头一看,地里的土豆叶子早就趴拉棵子了都变成像烤烟色似的蔫巴巴的,偶尔也能看见几片绿叶在风中摇曳。

  农工队庄稼干活打头的高手那队长赶着两套马,手扶着铁犁走进土豆地头,一手扶着犁把,一手握着短鞭杆,(农村赶马车的老板,赶着前面两匹马,驾辕一匹马的三套马车时才用长杆鞭子)当犁头对准地头的垄台时,只见他扬起鞭子向前一甩,然后,手腕往回一抖回抽鞭子的瞬间空气中传来了“啪”的一声清脆震耳的鞭哨声,他那嘴也没闲着对拉犁的马儿大声吆喝着“驾”,马儿闻声奋蹄拉套往前走,只见犁头钻进了地垄里往前犁地,顺着犁片的方向,地里的土豆也藏不住啦连根拔起滚落在地垄上。偶尔,人们还可以看到地里有一种叫蝲蝲蛄昆虫也被翻了出来了,有好奇的知青上前走两步凑到它跟前看到一只土黄色也就半个小拇指头大小的蝲蝲蛄向前探着爬动,知青弯腰伸出两手指抓它,确被蝲蝲蛄扭头用那坚硬有力的牙齿一口咬住手指,“哎呀”蝲蝲蛄还咬人啊!没松手再看一看,挺好玩的。蝲蝲蛄在庄稼地会嗑土豆或其他农作物的根茎吃。农民常说“听蝲蝲蛄叫唤还不种庄稼啦”,那就是用农谚语解释一个道理,别受外界的干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知青拿着三齿耙子顺着地垄起出地里半掩半露的土豆,这种被太阳晒过的土豆皮部分是浅绿色的。跟在后面的知青弯腰捡起土豆扔到垄沟里,再随后有拎着土篮子的人就把土豆捡起放土篮子里,等着带车厢板的马车到跟前再把土豆装车,送回。

  这一套农田流水线作业彰显出了秋收冬藏欢乐的场景之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