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煤油罐车装食用油,原来是《新京报》说的!

这个新闻最近炒的很热,舆论剑指中储粮,让十四亿人突然觉得自己吃的油都有毒!进而会不会怀疑到所有人们平时进口活命的东西,我不知道,但是看了相关的新闻,有朝这方面引导的意思,当然打的旗号都是为了老百姓的饮食安全。

但我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农村的文盲都知道,装过煤油的瓶子不能装菜油,虽然都叫油,其实差别极大。但是,新闻报道中,中储粮就这样操作,虽然其实说的是中储粮下面天津的某个公司,但舆论却指向了整个中储粮,让人们突然怀疑所有中储粮出来的东西都不安全。

百度得知,中储粮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主要是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及相关业务。中储粮是不是同时搞煤油运输,我不知道,就算是转包给其他运输车队,会不会用运输煤油的罐车不经过清洗就又装食用油,而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节省几百元的清洗费?允许我存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新闻言之凿凿地称如此操作已成惯例。这就是说早已如此,既然早已如此,每个人可不就都有可能吃了有毒的油?那么,中储粮可不就罪大恶极?

如果十四亿人都怀疑国家级别的粮食企业,那么又能吃谁家的粮油呢?

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弱智,网络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别有用心,这是在彻底摧毁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粮食供应的信心。如果十四亿人对自己国家的粮食失去信心,就像当年所有国人对自己的奶粉失去信心一样,谁会最高兴?一般老百姓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却出现在那么大一个国家部门,我总觉得这个中间不是那么简单。

而《新京报》把这波节奏已经带起来了,许多人已经开始跟着起哄,接下来会否像当年因为媒体疯狂炒作个别奶粉企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而导致全国的婴儿奶粉只买国外进口奶粉,从而让国外奶粉企业大赚特赚而国内奶粉企业却苦苦挣扎的事儿呢?会不会出现很多年前,媒体炒作南方橘子有虫从而导致那一年南方果农大量水果卖不出去只能倒掉而损失惨重的事情呢?

作为调查记者,那么多重要新闻要素缺失,到底是无意还是刻意?

从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到外国种子和粮油企业在中国的攻城略地,从曾经的有钱买不到口罩到很有可能出现的有钱买不到粮油,从国际四大粮食巨头对中国粮食企业的疯狂围剿到中粮中储粮的艰难反击,从完全由外资控股的“金龙鱼”在中国餐桌上的呼风唤雨到中国一些食用油品牌的苦苦挣扎,餐桌上的博弈与战争一直异常惨烈,只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没有想到买什么牌子的食用油背后居然有这样大的学问。然后,再看看贸易战正在进行中的这个时候,《新京报》突然爆出的煤油车运输食用油的新闻“核弹”,直接剑指中储粮,却故意不说清楚中储粮只是卖油的,这些油是谁买的?又是谁拉的?谁雇的车拉的?拉到哪里去了?作为一个调查记者,这些非常重要的新闻要素被巧妙地淡化掉了,只说中储粮如何如何,明显的目的不纯,用心不良,说白了就是要干倒中国的国有粮油企业。可惜无所不能的网友还是查到运油车的运行痕迹,原来那些运输食用油的煤油车居然去了“金龙鱼”,这是不是本来就是他们自导自演从而抹黑中国粮油企业一场阴谋?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质疑,中储粮类似一个超市,他只能保证超市出去的东西是安全的,你从那里买了东西,却用粪桶装运回去,然后却故意不说这粪桶怎么来的,谁用粪桶装那些东西,那些用粪桶装运的东西被拉到哪里去了,却只是一味指责超市不负责任,监督不力,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新闻监督,但新闻监督的生命是客观公正全面。所以新闻监督从来都是双向的,你监督社会,社会也在监督你。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监督权,媒体记者并没有高高在上不受监督和质疑的特权。有人竭力维护《新京报》,似乎新京报说的就不容置疑,不该怀疑,只能坚信不疑,天下有这样的的神报道吗?记者真的在这次报道中做到了客观公正而没有隐藏隐瞒什么东西吗?作为调查记者,那么多重要新闻要素缺失,到底是无知无意还是刻意?

又及:中国政府的144小时过境免签刚刚有些起色,无数外国游客纷纷涌向中国,用他们的所见所闻,用他们拍摄的视频来证明中国的巨大变化,中国到底如何,让外国游客自己说,当很多的游客盛赞中国的变化,当很多的外国游客觉得他们自己的媒体骗了他们,当他们在中国天南海北的各个城市享受丰富多彩的美食的时候,《新京报》却爆出拉煤油的罐车拉食用油的新闻,而且故意不说谁买的,却只是指责中储粮,于是舆论哗然,于是人心惶惶,而且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国外,这事真的就是那么简单吗?你细品一下这中间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