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面对着300余名红军战士,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阐述了长征三大意义和作用: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还告诉红军战士们,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今后,我们要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要作团结的模范,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使命,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一、宣言书,破难关惊天又动地

  宣言书:象征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是革命的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的艰难是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的,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每天要面临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途中又没有根据地可作为依托,红军所经过的地方,又多数是贫穷落后的地区,部队要想筹集到自己所需的给养该是何其艰难。可以想象,红军是在怎样缺衣少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每天还要行军打仗,但是,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英雄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不仅巧妙地调动了敌人,迷惑了敌人,拖垮了敌人,而且达到了消灭敌人,使战局始终朝着有利于红军的方向发展,而长征途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一仗,要数飞夺卢定桥了,为了粉碎国民党妄想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英雄们居然在下雨路滑的山路上,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袭。要知道红军是在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是在吃不饱,睡不好的极端疲惫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壮举的。这该是怎样的壮举啊!如果没有这一天240里,如果国民党增援部队抢先到达卢定桥,红军的命运会如何,是人们不敢想象的。由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有多少英雄倒在了雪山,长眠在了草地!整个长征的红军,由离开江西苏区时的9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一万多人。可以说,烈士的鲜血洒满了漫漫长征路!巨大的牺牲,也从一个侧面宣示着长征的艰难。凭着信念渡过所有难关。

  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共进行重要的战役战斗600余次,击溃了国民党数十万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围追堵截。长征中的作战,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殊死搏斗。各路红军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顽强战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腊子口,取胜直罗镇……

  因此长征缎炼一批优秀干部及一支压倒一切困难和战无不胜的铁军队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斯诺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他热诚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对惊天动地的壮举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传和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增进西方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二、宣传队,始终极力鼓舞民心

  宣传队:一路上,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共产党的思想。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支解放劳苦大众队伍呢?

  1934年11月9日,长征伊始,红军总政治部就下达了《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指令中明确要求:“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尽量的召集伙食单位的群众会议,广泛的进行口头宣传,散发和张贴宣传品和在墙报上多写标语口号(居民的和告白军士兵的),特别要根据当地群众迫切的具体要求,提出斗争口号,领导群众斗争。”10天之后的1934年11月1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的关连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之解决,对于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的意义。因之各军团政治部,必须立即把这个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指示还规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注意事项。仅仅又过了10天,11月29日红军总政治部又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及对瑶苗民族的口号》,提出了“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决,解放弱小民族的!”的口号。1935年6月,当中央红军长征至康藏地区时,中共中央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康藏西番民众书—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提出了“康藏民族自决,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康藏民众武装起来,建立游击队、自卫军、人民革命军,并参加中国的红军”等纲领和口号。1935年10月29日,先期到达陕北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的中央红军主力,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给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的信》,又提出了“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保卫苏联”的号召,进行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鼓动宣传。类似的文件、布告、指令、指示信在长征中还有很多,贯穿着长征的整个过程。

  同时,一批卓越的领导人和优秀的文艺宣传人才投身宣传工作。长征中,上至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下至普通战士,都能主动将战斗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变成语言,写了不少的诗歌,编了不少的歌曲,既是自我调节,也是宣传鼓动。如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和《十六字令》等光辉的诗篇,由陆定一执笔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名义发布了布告诗《解放弱小民族》,陆定一主编《红星报》,黄镇将军在长征途中创作了漫画,陈伯钧将军写下了《长征日记》,红军书法家舒同亲自书写标语,甚至朱德同志也亲自书写过标语。如1935年3月16日,朱德同志在贵州仁怀县就亲笔写下了“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样一条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纲的标语。中央苏区红色戏剧战士钱壮飞、李伯钊、胡底、危拱之和参加长征的“左联”作家潘汉年、冯雪峰等在长征的文艺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长征所到之处,大部分都是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各部队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各项纪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各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和热情支持。共产党、红军的主张得到了当地有识之士的拥护,那些曾经接受过红军宣传教育的广大群众,在后来的中国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三、播种机,使大地开遍映山红

  播种机:正是由于它是宣传队,使得群众成为革命的种子。 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红军的幻想,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红军所到之处,革命的火种被播撒,让许多人看到了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更多的人投身革命,更多的革命根据地在诞生,实践证明,红军长征在人民心中播种了信任,在中华大地上收获了民心,开遍了映山红!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

  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红军创建了黔北苏区,1936年2月至3月,红二、六军团创建了黔西北苏区。这两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黔北高原上点燃了革命火种,给贵州人民带来了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南下部队进驻四川邛崃,传播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红四方面军离开邛崃时,900多名邛崃儿女随军北上。此外,如大凉山地区“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支队”、六盘山地区“回民独立师”等,都是红军长征途中播撒下的革命种子,在后来的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雪地讲话”,是长征精神感召力的一个缩影。长征三大意义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召唤人、鼓舞人,给人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第二,激励人、鞭策人,给人以火热旺盛、必夺斗争胜利的工作热情;第三,感染人、鼓动人,给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状态;第四,感动人、激发人,给人以藐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乐观豁达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作用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的灯塔。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长征使民族精神升华至空前的高度,感召激励是让人“振奋燃烧”的价值是永恒的。今天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更要发扬光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