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毛主席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和人民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一、二、三、四次反革命“围剿”,使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扩大和发展。但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者排斥了毛主席对党和红军的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从于都的八个主要渡口渡过于渡河,踏上了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湘江之战,虽然经过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

  当时,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调集了重兵,布下天罗地网,妄图消灭红军。在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主席鉴于对敌我形势的深刻分析,力主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道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红军出敌不意地挺进贵州。于1935年1月初,强渡乌江,一举功克遵义城。

  党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几乎陷入绝境的红军开始神奇般地恢复活力。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全局在胸,决定乘敌人尚未形成合围之前,指挥红军由遵义地区向川南前进。准备北渡长江,开创川西或川西北新的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1960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他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赤水河蜿蜒700里,是川、黔两省边界的重要水道,也是红军长征进军途中的一道屏障。渡过赤水河就迫近长江南岸了。1935年1月19日,毛主席指挥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黔边境的赤水前进。当时,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险恶。蒋介石极端害怕中央红军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合,堵截红军北进或东出湖南。蒋介石纠集了其嫡系部队和各路军阀150多个团共约40万人,妄图把红军消灭在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

  前面是敌军把守的长江天险,后面是围追而来的敌人重兵,红军能否跳出国民党的重兵包围圈,关系到红军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严峻现实。1月下旬,一方面军进抵赤水河畔的土城、元厚一代。1月27日,我军于川军郭勋棋旅的战斗打响了。与敌军激战一天一夜,击溃土城守敌,给敌军以重大杀伤。出乎意料的是,由于情报失误等诸多原因,不仅没能拿下郭勋棋旅,而且敌人追兵即将赶到。毛主席审时度势,果断放弃原来的计划,从不利战局,寻找有利战机。1月29日早晨1时左右,红军由元厚场、土城一带渡过赤水河。这就是著名的一渡赤水,令人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就此拉开帷幕。

  一渡赤水后,中央红军依旧陷入敌人的包围。2月上旬,红军到达川南叙永、古蔺地区,准备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敌情发生了变化,四川军阀刘湘以36个团沿江布防,封锁了长江,堵截红军北进。由于四方面军的张国涛违抗中央命令,自作主张,破坏了统一部署。国民党中央军和各省军阀,集结重兵封锁长江,阻止一方面军入川,同时对红军形成了大包围。面对极其严峻的形势,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暂缓执行渡江计划,命令部队西进至敌人设防空虚的云南东北部的扎西一带集结。2月9日,中央红军进至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在该地完成了整编精简,并开展了扩军、筹款和群众工作,扩大红军3000多人。部队通过休整补充,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和机动灵活性。

  红军于扎西集结,蒋介石发觉后又急急忙忙调兵遣将,追赶而来。敌人仍判断我军北渡长江,于是,一方面向宜宾西南的长江、横江各重要渡口增派防守兵力,一面调主力向扎西地区分进合击,妄图围歼我军于扎西地区。毛主席根据敌主力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空虚的情况,决定“避实就虚”,出敌不意,功敌不备,挥戈东向,重入贵州,二打遵义。

  我先头部队东进到赤水河附近时,贵州军阀王家烈闻讯,慌忙调兵向赤水河急进,企图堵截我军东渡。我先头部队一个团先敌赶到赤水河,仅以三条小船,从二郎滩抢渡过去,先头营背水作战,将行进中的敌人打垮。我主力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把敌人甩开,使其围堵合围我军的企图落空。

  我军渡过赤水河后,兼程急进,乘桐梓、遵义地区守敌兵力薄弱之际,进入了遵义战役。2月24日军委决定一、三军团迅速夺取桐梓城。我军急速前进,于当日夜击溃黔军四个团,占领了桐梓,从而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25日,我军于娄山关下的南溪口与增援桐梓之敌遭遇,先敌发起冲击,歼敌过半,残敌逃往娄山关,我军乘胜追击。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最高峰,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桐梓通遵义的必经关口。敌人有一个师的兵力把守,妄图凭借天险进行顽抗。我军以一部兵力从正面进攻,主力由两翼包围迂回,当夜,一举攻占娄山关。毛泽东的光辉诗篇《忆秦娥·娄山关》,就是这次战役的真实写照,赞扬了红军貌视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6日,我军又乘胜歼灭板桥、黑神庙之敌,28日再次攻占遵义城。

  就在我军回师占领遵义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红军回师遵义,于是急调吴奇伟纵队的两个师,从乌江南岸驰援遵义。为了痛歼援敌,军委即令一、三军团迎击,我军在老鸭山、忠庄铺一带与敌展开了激烈战斗。黄昏前,我军全线进行反击。当时天下大雨,红三军团和干部团同敌人反复争夺遵义南面的制高点—老鸭山主峰,战斗异常激烈。入夜,红一军团从西侧插入敌人队伍中,敌人陷入红军的重重包围,其主力被我军歼于遵义城外。我乘胜于夜间追击,一直追到乌江北岸。吴奇伟带少数残兵狼狈逃过乌江后,眼看红军快要追到,为了保命,不等败兵过江,便下令砍断了乌江上的浮桥索道。使尚未过江的1800多人和大批辎重武器,全部被我俘获。这次,整个遵义战役,历时6天,红军在遵义地区共歼灭和击溃敌人达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这一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这一胜利,扭转了战局,使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一直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的我军开始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遵义大捷后,蒋介石恼羞成怒,不甘心失败,3月2日又急忙飞到重庆“督剿”,调兵遣将向我逼近。把进攻中央苏区时所采用的堡垒政策又拿出来,采取“南守北功的方针。压迫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围而歼之。

  毛主席洞察敌人的奸计,于是,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诱使更多的敌人向我围拢,以利我军摆脱强敌围追,造成西进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的有利条件。蒋介石摸不清我军的战略意图,错误地认为围歼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命令他的军队火速向遵义逼近。这正符合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当敌人逼近时,为进一步迷惑,调动敌人,毛主席率领红军突然北进。于3月16日晨至17日12时,经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佯作北渡长江姿态。

  中央红军这一战略行动,使坐镇重庆的蒋介石大感意外,他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便慌忙部署,企图再次对我军合围,聚歼我军于长江南岸。为了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遂令一支部队伪装主力继续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待把敌人的兵力吸引到四川南部,我军主力则已秘密神速的行动,回师东进,突然折回贵州。于3月21日晚至22日拂晓,一夜之间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然后掉头南下,于数十万敌军的间隙中穿插急进,顺利地通过敌人设置的封锁线,直达乌江北岸。

  3月31日,我军除留九兵团在乌江北岸伪装主力大造声势,迷惑、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则乘虚突波乌江天险,把敌人全部甩在乌江以北。当时,毛主席布置了巧妙的阵势,派出一支部队出击瓮安、黄平方向,装作东进湖南,和二、六军团会合的架势;而主力部队迅速向南移动,逼近贵阳城。贵阳及近郊守敌仅有4个团,刚由重庆飞赴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他既害怕红军围攻贵阳,又担心红军东进湖南。于是便急调湖南军阀何键和广西军阀部队在东线堵截,令云南军阀龙云的部队昼夜兼程赶来贵阳“保驾”。

  其实,红军既不要占领贵阳,也不是回师湖南,而是要经过云南迅速西去,渡金沙江北上。因此毛主席布置这次战略行动,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果然,蒋介石乖乖地按照毛主席的指挥行动了。这时,滇军主力已全部东调,云南后方空虚,龙云得知我军入滇,慌忙搜罗各民团驰援昆明,其余各路敌军均远距我军三日以上行程。我军以一部分兵力佯攻昆明,虚晃一枪,主力即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挺进。5月3日至9日,我军乘金沙江敌防空虚,在绞车渡胜利渡江,红一方面军完全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毛主席渡江北上的伟大战略部署。当敌人追赶到金沙江南岸时,我军已烧毁渡船远走高飞了,敌人只拣到了几只破草鞋,只好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我军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使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的计划彻底破产。四渡赤水,是运动战的光辉典范。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主席指挥红一方面军灵活机动,大踏步地前进,大范围地迂回,忽南忽北,声东击西,牵着敌人的鼻子转,迫敌始终陷入被动,疲于奔命。从而甩掉敌人,夺取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实现红军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四渡赤水,是毛主席高超军事指挥才能、指挥艺术的充分体现,它在中国战争史上也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成为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一个神话。

  四渡赤水之战,是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止,历时3个多月。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地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的胜利,是长征中的一个转折点,为完成红军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军伟大的长征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至今已经整整90年了,90年风雨兼程,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红军当年的这次远征。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走出了一个古老中国的沧桑巨变。它激励着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