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大概就是健康长寿了。健康是什么?健康就是: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少花看病钱,多领养老费。但是,怎样才能健康长寿?你问一百个人会有一千种说法,莫衷一是。我不是医生,对医学和保健问题纯属旁观者,不过,俗话说:旁观者清!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破译了健康生活的密码,就是一问“三乐三不知”,即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作乐;不知世情、不知生死、不知有身,外加二妙法。三乐三不知,简约不简单。能做到“三乐三不知”外加“二妙法”者,定然会健康快乐、益寿延年,而且生活质量会明显提高。至于1992年世界心脏健康会议提出的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个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大都囊括在这“三乐三不知外加二妙法”之中。

  我长期漂泊在外,参加工作后情路坎坷,仕途波谲云诡,跌宕起伏,由于蜗居多年,长期缺乏锻炼,又缺少生活自理能力,饮食起居极不规律,养成了抽烟喝酒,五谷不分,四体独对书勤等许多不利于健康的坏毛病。但是,即便如此,我还在健康的活着,站在生命的金秋环顾四周,我发现一些生活条件比我好,工作能力比我强,擅长养生以及比我年轻的亲戚好友有的疾病缠身,有的过早离世……如今我依然健在,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

  那么,我的健康长寿之道是什么?有人说我是天在养活着,有人认为与我的乐观豁达精神有关,有人说和我喜欢喝茶饮水以及从不挑食的习惯有关,还有人认为和我酷爱动脑筋读书写作以及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等等。就健康而言,这些可能都是对的,但这些看法也有失偏颇。具体来说,我认为我的健康长寿之道,主要是得益于一问“三乐三不知,外加二妙法”。我喜欢读书写作浏览互联网,在这方面我特别能吃苦耐劳,当然还习惯动脑筋;和谐的家庭夫妻生活,是健康长寿的润滑剂。家庭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和睦的氛围,要不分男女,广交天下有识之士,要有化戾气为祥和、化陋室为宫殿、化干戈为玉帛的道德修养功夫。


  一、说说“三乐”法

  首先,说说“助人为乐”法。助人为乐重点在懂得“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真挚的感情,感恩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此我们要记得感恩。感恩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忙着支付我们的开销、洗衣服、听你吹嘘你有多了不起……所以必须对父母感恩;感恩师长,古语,师徒如父子,对启蒙我们成长进步的老师必须感恩;感恩亲朋和宗亲长辈以及上司,他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不要盲目抗上,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必定有比你优秀的地方;感恩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和敌人,因为“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由于要对付存在的敌人,所以精神要高度集中,防备十分周密,因此行事谨慎,所以就可避免祸害。但当敌人被消灭后,容易产生自大心理,易招致祸害。请记住这十个字:“忍忠乐动静、勤爱孝诚善。”忍能养福,忠能养禄,乐能养寿,动能养身,学能养识,静能养心,勤能养财,爱能养家,孝能养亲,诚能养友,善能养德。

  懂得了感恩的道理,那么你就不要忘记去“报恩”这二个字,哪怕是以德报怨。报恩要有“与人为善”的爱人美德。要有“乐善好施”的自愿品德。要有“雪中送炭”的救助品德。中华民族有许多扶危济困的感人故事,给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提供了最为需要的救助。在许多危机时刻,我们要伸出温暖的双手,化危为机,使生命转危为安。出于感激之情,我力行的就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为真理正义和他人服务,我从来不杀生,就连对一草一木也充满着怜爱之心,凡是有人求助于我,我都是尽力而为。这种感恩图报、助人为乐的思想,也让我受益匪浅,并从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情趣。

  其实“感恩”和“报恩”这四个字也是人生的座右铭。有个“养心八珍汤”对身体健康具有独特的功效,配方如下:“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这配方看似平凡,实则精深。八味药并非简单混合,而是有机组成。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八味药先放宽心锅内炒,文火慢煎,不焦不燥;再放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本方通过自我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调适心理,陶冶情操,达到心情宁静,阴阳平衡,人格高尚,助人为乐。相信有了“养心八珍汤”,并能“早晚分服”,那么世上最珍贵的健康长寿就在你自己手中了。人的磁场是很奇怪的,你不感恩,就不顺利;你不承担责任,就不成长;你不付出,就得不到回报;你没有爱心,就没有人爱你。如此一来,便得出人生的规律,感恩=顺利,责任=成长,付出=得到,爱心=快乐。一个不知感恩、没有责任、不敢担当、不懂付出爱心的人,在人群中就不是一个好的份子。

  其次,说说“自得其乐”法。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关键看你给他赋予什么样的意义;生活是琐碎的,如果把琐碎的生活串联起来去为一个伟大的目标服务,这种琐碎也会变得恬淡可亲并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快乐中要自觉限制欲望的膨胀,有首《十不足》诗说得好: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一日南面坐天下,又问哪是上天梯(明·朱载育)。由此可见,盲目的攀比和不知满足是身体健康的两大杀手,记得在一次聚会上有人对画家张大千说:“你们艺术家简直跟皇帝一样神气。”张大千回答说:“我才不做皇帝呢,做皇帝还要人管,我们艺术家最起码要做上帝,因为艺术家可以创造天地嘛。”张大千出身贫寒又屡经磨难,却寿长85岁,这与他在画画中自得其乐不无关系。所以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要在实践这些思想观念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一是家庭观。有段话说得很好:“坐柳荫下,有一张桌子,一壶酒,一肩肉,一部奇书,有爱妻斟酒,子孙绕膝,虽面北为王而不易也”,何必对家庭有过多的奢望和要求呢。对于亚当,天堂是他的家,而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知道自己生活在幸福中的家庭最幸福,最大的不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知福才能享福,知福才是有福人。所以,不要放过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不要无视婚姻中每一次平凡的感动,要做身在福中而知福的人。二是疾病观。对待疾病既重视又要不重视,首先重视培植自身的抵抗力,在这个基础上再用药,不要有点小病就用药。先让自身的免疫力与病菌作战,如果抵抗力差,你再帮他一把。有病也不可怕,既来之则安之。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对于保健品能少吃就少吃,最好不吃。对待疾病也是每个人在养生中必然碰到的问题,正确对待疾病是健康的前提。三是饮食观。在饮食方面不要有太多的禁忌,对饮食既要满足自己从小形成的习惯,保持杂而普通的饮食爱好。也要根据客观条件许可程度有所变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想吃的就是你身上需要的东西,不要一味的追求奢华,在看似无规律的饮食中形成自己的规律。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应该在不变中有小的变化,才能适应身体的需要。四是运动观。运动应该适量,就像蜡烛,燃烧得特别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结束了。“遇事不怒、基本吃素、多多散步、劳逸适度”是流传很广的毛主席养生保健16字诀。前一句说的是思想修养,后两句说的就是运动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说的就是运动不仅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身体是寓思想之舍,载知识之车,要把身体锻炼和精神修炼紧密结合起来。

  最后,说说“苦中作乐”法。生命就是一个哭着来,含笑去的过程。它昭示着生活之路的艰难和痛苦。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说得很好: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渡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等你,真是荒唐至极。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如果我们常想二三,不问八九,我们就会坦然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就像口感好的茶,并不一定有最好的原料,但是细心的储藏、用心的冲泡,会让每一杯茶,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抱怨生活的艰辛是一件最没意义的事情。如果实在难以忍受周围的环境,那就暗自努力练好本领,然后跳出那个圈子。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不要用内心的不平,作践自己也伤害岁月。生活中,不妨养成“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的习惯,即刻能转苦为乐。活着,就是修行,看淡得失了无忧。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有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有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某君在大学校友会演讲《人到中年后的困境》说:有首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是为了给人信心与鼓励。其实现实生活里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会死是确定的。岁月走过才知道它的凌厉,上了年纪,不得不承认地心引力的厉害,器官样样俱在,只是知识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所以心理建设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皱纹长在脸上,不是长在心头。再想想许多人连老的权利都被剥夺,年纪轻轻的就疾病缠身甚至是没了,比较之下,我们还有什么不快乐呢?生活态度也要调整,以前用健康换金钱,现在要用金钱换健康。所谓人生三历:少年争取的是好学历,中年成功与否看经历,年纪越来越大学会留意病历。

  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是无可逃避的,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比如:长寿的条件,天好、地好、水好、人也好,如此奢侈,能自主吗?长寿的要素,遗传、习惯、性格、心态,如此复杂,能优选吗?物质的享有,无穷无尽;精神的享受,五花八门;灵魂的安稳,飘渺无依。但是我们可以完善自己,而不伤害自己。人是需要吃苦的,但比吃苦更重要的是,苦难必须要有价值能够成就我们,而不是进入恶性的苦难循环。苦难必须要与智力相结合,缺少了智力要素的苦,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苦,与不必要的失败,不过是在缴纳智商税。


  二、谈谈“三不知”之法

  首先,说说“不知世情”。不知世情就是要我们有无私的精神。世情,是指世间的种种情态,时代风气,人情世故: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情。人情这两个字,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的活着,就必须远离这些人情世故,过极简而快活的日子。一谈到江湖,我们就会纠结怎么说话,怎么为人处世,怎么讨好别人,怎么跟别人拉近距离……这种人情世故,真的有用吗?貌似没啥用。你所讨好的人未必真心待你。有可能,你越是讨好,别人越是看不起你。精英阶层的人情世故,有可能给自身捞取到利益。而普通人阶层的人情世故,除了相互内耗,相互逢场作戏,就没有任何的好处了。既然人情世故没有任何的好处,那我们就没必要为了人情世故而烦恼了。做个断舍离的通透人,过丰富得安静日子。人,本就是普普通通的生物,为什么要把人生、世道、环境,搞得那么复杂呢?我们无法改变既定的现实,那我们不妨改变自己的内心。选择极简,远离复杂,选择潇洒,远离人情世故,不才能活成“人”的样子吗?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孤独,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狂欢。既没有虚伪的侵扰,也没有复杂的人情世故,内心就会愈发平静,生活自然变得高质量,人生也会逐渐幸福。人生有三个过程:小时候单纯、成年后虚伪、经历半生后真实。在这三个过程中,就只有中间是虚伪的,而一前一后都是纯粹、真实的。选择活回“真实”的自己。这就是道家谈到的“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虚伪的人生毫无意义。要学会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人,放着简单的日子不过,为什么非要拼死拼活去老于人情世故?有些人正是因为不切实际的“功利”幻想太多,才导致无数人都透支身体,拼了命去争名夺利。殊不知,争夺到最后,一个赢家都不会有。试想,底层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底层人是无限的,那争名夺利者到最后,不都是成为精英的食粮吗?人生有限,没必要为了争名夺利而拼死拼活。选择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选择跟内心的自己握手言和,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健康、快乐地活下去。愿我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心若赤子,不改初心,诗意欢喜过一生。

  其次,说说“不知生死”。不知生死是说人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人们由生到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生与死问题,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各种说法,佛教、道教认为人死后升西天成佛,或成仙或成真人之说;还有基督教的所谓原罪说,上帝赐给人们生命,带着原罪来这个世界是为之赎罪的。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唯心主义的天命观,认为人的生死由命,而都不承认生与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死亡的过程。地球和人类都是产生出来的,因此也会灭亡。不过我们说人类地球灭亡,和基督教讲的世界末日不一样。我们说的人类地球灭亡,是有比人类更进步的东西来代替人类,是事物发展到更高阶段。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总是要消亡的,生与死也不例外。世界没有长生不死的药,也不可违背唯物辩证法,主观唯心地去追求无限的生命。?第一,人类本身便是自然的产物,其生命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据有的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寿命已有45亿年。在地球上,开始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大约至6亿年前,地球才出现大量水生无脊椎动物。当时氧气少,大气中还缺乏臭氧层,紫外线直射大地,生物只能生存在几十米深的水中。直到4.2亿年前,氧气增加导致臭氧层形成屏障遮蔽了紫外线,生物才得以登上陆地。至于由类人猿演变成人,也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说明,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什么上帝创造的,也不是所谓母神的创造。恩格斯根据细胞学说,曾经科学地阐明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运动的奥秘,揭露了各种神学创世论的荒谬观点。?第二,人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新陈代谢的终止,即生命的终止。这说明,人由生到死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当然,高等生物的死亡,特别是人的死亡,除了意外所致的突然迅速死亡外,一般情况下的正常死亡,都是由一个从细胞、组织器官和重要系统死亡,最终导致整个机体的衰竭和生命活动终止的自然死亡过程。一个人的正常死亡,要有一个由生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

  人在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不同阶段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机体里,细胞不断地分裂,不断有旧细胞死亡,新的细胞生长,人死了就达到整个的质变。这个质变是通过以往的不断的量变,通过量变中的不断的部分质变而完成的。从量变质变的辩证法看是自然而然地沿着生、长,老、病、死的无情规律而演进的。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寿命也普遍延长,现在发达国家居民的平均寿命已是75岁。但是,不管如何延长寿命,人总是活不到千万年。人的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如果说,人们可以避免死亡,那不是跟宗教教义一样,跟宣传上帝不灭亡的神学一样?其实,中国道教的求仙巫术,追求“长生不死”,佛教的所谓人死后升西天成佛,西方基督教的所谓人死后可进入天国的神学,都只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梦幻,完全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古今中外,无论是圣贤愚恶,尊卑贫富,又有谁能抗拒人总是要死的自然规律呢?又有哪一个人能求得无限生命,真正成仙、成佛,进入天国或同天地共存呢?在过去神学仙人盛行的时代,一些人包括封建帝王、权贵者,忙乱不停地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药石,入深山求仙拜佛,以求不死之道。但是,到头来只是自欺欺人,没有一个应验的,也没有一个人逃避了死亡的命运。人们对于死亡应持自然超脱的态度。一个消灭一个,发生、发展、消灭,任何东西都是如此。不是让人家消灭,就是自己灭亡。贵族也要死,这是自然规律。森林寿命比人长,也不过几千年。没有死,那还了得。如果今天还能看到孔夫子,地球上的人就装不下去了。我赞成庄子“鼓盆而歌”的做法,庄子认为,由无生而有生不悲,而由生化而无生,亦何必悲?生死是自然的变化,“死人无知,厚葬无益”,这是正确的。但他否认了生命的价值,否认生与死的区别,认为生死齐等,对生死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悲观厌世。对整个人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则是错误的。我们要批判地吸取道家对死顺其自然的思想,坚持唯物主义的超然态度。明白由生到死这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你还在意“生还是死”干什么,是死是活顺其自然吧。

  最后,说说“不知有身”。不知有身是说人要有忘我的精神,不能患得患失,要学会跳出自我看自身,人最好的保健就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强调自身和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动的规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时期,各有各的规律和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无作用。男人喜欢补肾,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补肾。男性的强壮和性能力,是由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决定的,不是用什么药物、吃什么食物能够补充的。化妆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很多化妆品抹上去之后确实有效果,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于刷浆,你的黑色素细胞是永远不变的。每个人的皮肤都有7层细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层,就像原来穿着厚衣服,看不到里面的血管,现在磨薄了,血管的红色就明显,看上去就红润了,像抛光一样。

  任何疾病,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冒芽不冒芽,长大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决不会长出来。怎么能改善这个土壤?这是现在研究的课题。但是如果你身体的土壤是天然的好,或者说你根本就忘了自身,那么任何疾病的种子都不会在你的身上滋生,不要过于关注自我,依赖医生,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它的医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如果在一家医院、被一个医生诊断得了什么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医院的核实。这是个最简单的减少误诊的方法。医生给自己只能打20分。为什么?因为有三分之一的病,医生无能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医学只解决三分之一的病。而这三分之一的病,医生也不可能解决那么多,能打20分就很不错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听凭心灵的指引,按自己的规则生活,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邯郸学步。演员赵静写道:拜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突然发现不知咋活了;了解了太多的养生之道,突然发现不知咋吃了。她说:静下心来想想,还是按自已的规则活着自然。人生真的就是这个理!

  总的说来健康对我们是最宝贵的,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话是古希腊名医波克希拉底说的,他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你身体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和免疫力,你自己保持好的状态,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最好的药物是时间,就是说要抢前抓早,尽可能的把病魔扼杀在你身体的萌芽之中,时间是最好的药物,是心灵的安慰剂。还有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人生的事业、家庭、健康,犹如三足鼎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关键是把好度,把好平衡,这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不能兼顾怎么办呢?那就应该学会正确地选择与舍弃,有舍才能有所得。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事业失败,可以再来;家庭更重要,婚姻失败就很难再来;而健康最重要,健康一去就永不再来,轻重缓急必须分清。如果过分执着于事业,过分聪明,什么都不肯放弃,过多的关注自我患得患失,那么就将如伯特芝·罗素所预言的:“人类的过于聪明会成为毁灭自己的手段……”这样的悲剧不是一再重演,就是现在也不断发生吗?人的心很有意思,一天之中乃至一生之中,想得最多的人不是父母、榜样,该去效学快乐的人和事,而是经常和自己讨厌的人生气,不喝甘露,却喝毒药。别人的误解乃至毁谤,既然是不真实、不正确的,又何必放在心上?忘我就是消业培福,化腐朽为神奇。顺其自然,生命因放下而美丽。江河山溪,顺势而流,弯弯曲曲是它们的美丽。人生,总有一些人事,勉强不来,强势而为,终究两伤。缘深缘浅,早有天定。每件事,每个人的过去注定了将来。能相聚的早晚会自然相合;要分散的谁也无法凑合。如同水与火。想开、看淡,自然而然的健康生活才是永恒。


  三、说说“二个妙法”

  健康长寿的秘方,除了“三乐三不知”之外,还要掌握好二个妙法。妙法一:大脑运动胜过肢体运动。为什么说大脑运动胜过肢体运动?因为人的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受大脑指挥的,和大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的使用大脑,关系到整个人体器官的健康,肢体运动只不过是大脑运动的一部分,所以要想健身,首在动脑。如何锻炼大脑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动手。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明白这个道理,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的核桃等,都是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我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看书和写文章,当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好像和许多的圣贤英雄在对话,彼此心照不宣,灵魂就像被圣贤洗涤了一样。当我苦思冥想写出表达自己心声的作品,就像母亲看到新生婴儿呱呱坠地的情景一样,那种说不出的快感就会油然而生。由此可见,读书和写作以及练习书法、绘画、弹琴等等,是一种强身健脑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胜于肢体运动。

  妙法二: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因为人的大半生时间是要在家中度过的,世人不管披上什么新鲜的外衣,他们骨子里喜欢的总是婚姻家庭和爱情故事,正如黑兹利特所说:情感要比智力更能吸引人,所以,它对一件艺术作品的贡献也更大。人总要有人的气息,始终未免有情,真能修到太上忘情,也还是没有跳出情的圈子,只是各正性命,忘其所不敢忘,忘其所不能不忘而已。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精神上的高度纯洁,凡是被物欲所充满的,凡是被肉欲所玷污的,凡事为生活不得不出卖灵魂的,还有纯粹为了结婚而结婚的,都不会幸福,女人要幸福,绝不能缺乏精神的纯洁度,贞节牌坊其实是一种纯洁精神的理想标志,是女性人格的座标,要是这点被毁了,女人就站不起来了,说得好听的妇女解放,不过是让女性放弃纯洁的追求,给男人的放纵大开方便之门。男人要幸福美满,绝不能缺乏灵魂的高深度,要敢担当、明无常、拿得起、放得下、常知足、看得开。勇猛精进—敢担当,故而拿得起(儒家);洞悉生死—明无常,故而放得下(佛家);清静无为—常知足,故而看得开(道家)。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当然,还要有足够的爱心去爱尘世的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要在床上度过的,我曾经开玩笑对朋友说:在大十字街我看到的都是床,这句话虽属玩笑,但也不无道理,床的功能有二:一是睡眠调息;二是锻炼身体。爱情走出伊甸园,便要经受考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全在于你心中选择了哪一边。烈火是激情的象征,但没有人能在烈火中呆的太久。怒是猛虎,欲是深渊。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当一对恩爱的夫妻同床共枕的时候必然燃起欲望的火焰,碰撞出激情的火花,这种激情一旦进入和谐状态,定然让你身心愉悦,那种欲死欲仙的感觉远胜于500米长跑。床上还有一个锻炼体能的功用,我喜欢一个人躺在床上闭目冥想,进入超觉入定或忘我状态的感觉,或者是盘腿冥坐,什么也不想或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删除。格式化自己,才有储存快乐的空间,想太多敏感的人往往过得不快乐,因为太在乎。人进入忘我无私的境界可以松弛神经,耳聪目明,头脑清晰,记忆增强,心平气和,精神焕发。

  我过去通过在床上沉潜意念、虚静参禅这种做法也确实在健康上有点效果,但总觉不是那么明显。后来我看了曾国藩有关虚静方面的论述,对“静“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曾国藩说:“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诚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如鼎之镇。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宜令过,酗酒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曾国藩体味到了“静”的真滋味。昆虫破眠,才可以称为开启,谷子坚实,才可以作为下播的种子,如果种子不饱满,说明没有满腔的生意,就不能作为种子。假如万物就这样在我心中开始,那就不能说达到了至静的境界了,然而静极生阳,大概生物也有一点萌动的仁心吧!气息静极,仁心却不止息,可与天地相比至诚。

  “厚藏匿锐,身体则如鼎之镇;一阳初动,万物凭此而萌生”,才可以说没有丝毫的杂念,身体寂然不动,镇定如鼎。如果没有,即是深闭固拒,心如死灰,自以为静,生机的意念几乎停止,那也不能算真正的静。况且他也没有真正的静。宁静致远,曲经通幽,主静藏锋,意适神恬,如泥中尺蠖之屈以求伸,龙蛇之蛰以求存,精义入神以致用,安身立命以崇德。所谓动静平衡,就是动以养身,静以养心,适度运动,松弛神经,这就是“阴阳平衡”的要义之所在。


  (2024年07月01日于东楼)


  后记:我是一个自幼崇文尚武的人,虽然年少时学习过少林拳——大洪拳,身强体健。但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人,有时候还暴饮暴食,生活没有规律,也不跑步习惯锻炼身体,特别是1984年9月参加工作后,我是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就是读书、写作了,后来还迷恋上了互联网……特别是近20来年,一直喜欢龟缩在单位,蜗居在家中,工作、学习、写作,喝酒、品茗……至于身体方面,我是一直在啃老本,但老本也有啃尽的时候,所以想到体能锻炼之必要了。

  我的锻炼方法很奇妙,就是龟缩在家或床上,参禅打坐,去除杂念,祈求开天眼,和整个宇宙对话并融为一体,后来又悟得“真空中有妙有”的方法,就是“厚藏匿锐,身体则如鼎之镇;一阳初动,万物凭此而萌生”,通过这样达到调理身心,打通经脉,祛病强身之目的。同时,也破译了健康长寿之密码,无非就是: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作乐;不知世情、不知生死、不知有身,科学把握二妙法,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从2017年11月27日起,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健康长寿方面的文章,但一直没有成稿,今成此文,以飨读者,希望大家都健康长寿!是为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