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9日,我们班部分同学在临汾御花园乘坐同学杨秀生安排接送的中巴,奔向潞安矿务局。


  太行山脉的红色之旅——太行山抗日英雄纪念馆、八路军抗日旧址、抗大一分校

  到达潞安杨秀生处,从北京、上海、太原等地方而来的同学于路口盛装相迎。寒暄拥抱之后,踏上红灯走廊,喜庆祥和的气氛,把酒庆贺的相聚,畅叙别离的思念,同学们个个喜气洋洋。酒足饭饱,宾馆下榻,稍事休息,杨秀生便安排同学参观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八路军总部旧址——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八路军总部旧址,由山西省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北村旧址、八路军兵工厂、黄崖洞、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组成。我们参观的是武乡县东部胚县城洪水河南岸一条峡谷中的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这是当年八路军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村周围崇山峻岭,沟壑深幽,总部旧址由村北三所相连的农家院落组成。

  抗战时期,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师长等率领八路军总司令部和129师于1939年11月至1940年6月在此驻扎。同时,中共中央华北局,也在此配合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开辟创建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朱、彭等首长曾接见过毛主席派来的柯棣华、爱德华等国际友人,指挥过135次大大小小反顽战斗,震撼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的作战方案就是在附近的砖壁研究制定的。朱总当年曾在这里奋笔留下了“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豪壮诗句。

  王家峪村边,耸立着一棵刚劲挺拔的参天白杨树,是朱德总司令于1940年春天亲手栽植的。这棵大树,因树枝的横断面呈五星状,还微微发红,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红星杨”、“将军树”。它是八路军建设根据地的历史见证,是朱总司令留给太行人民的一颗红心。

  王家峪,这座漳河之衅的“小延安”,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瞻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谱写了太行精神

  太行山西麓的武乡县,位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中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长期驻扎这里。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了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战。

  作为八路军前线机关首脑的所在地,武乡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背倚凤凰山、东眺马牧河。

  和平广场上,由两支步枪组成八路军的“八”字,巍然矗立,告诉人们在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下,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广场对面是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纪念馆正前方的领袖群雕,展示了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伯承、徐向前、贺龙、邓小平、左权11位八路军将领的形象,亲切庄严,挺拔伟岸,令人肃然起敬。

  馆内,聆听中国革命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巍巍太行山,浩气传千古。1937到1942年间,八路军总部在武乡9个村庄驻扎536天。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首长在这里部署指挥,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敢于亮剑,浴血奋战,坚持持久抗战,创建了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精神,就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及所有参与保卫太行山的人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

  八年抗战中,太行山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先后有11万人参加八路军,14万人口的武乡就有9万人参加工、农、青、妇和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有1.4万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等抗日部队。“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在人民群众支援下,八路军129师由进入太行山时的9000余人发展到近30万人。太行山军民英勇抗敌,付出巨大牺牲。抗战期间,八路军与武乡当地民兵、游击队配合,运用窑洞战、麻雀战、地道战、挑帘战等与日寇进行了大小战斗数千次,歼敌2万余人。

  在一个封闭落后山高崖险的山区坚持抗战八年,在一个没有任何物资接济和给养的环境中发展成长壮大,一个“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要对付拥有现代飞机大炮和疯狂的侵略者,并且最后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军民遭遇了多少艰难困苦,经历了多少浴血奋战。在严峻的天灾人祸面前,根据地军民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水源自己挖,没有蔬菜自己种。从八路军的总司令、部队首长、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和老百姓,军民和衷共济、共度难关。正是这种军民鱼水、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才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战争,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写下了辉煌的历史。

  武乡留下了近千名抗战将领战斗生活的足迹,这里有八路军战士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也有无数太行人民不屈不挠的感人故事。

  太行山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坚强堡垒,是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更是敌后抗战走向全面抗战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铸就太行精神,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抗大一分校旧址——中国共产党抗日干部的“革命熔炉” 

  9日,杨秀生又安排我们游览了抗大一分校旧址。

  1938年12月1日,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屯留县东故村成立了抗大第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任命何长工为抗大一分校校长。一分校全体学员,于1939年1月3日从洛川出发,东渡黄河,于1月21日到达屯留县东故村。学员3200余人分散居住在东故村周围的10余个村子里,分3个支队,其中一个支队有160多名女学员,人们习惯称之为“女生队”。她们被安排在屯留县岗上村(今北岗村)等地学习和生活。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就曾在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学习和生活,投身抗日战争。

  1939年2月23日,在东故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德、左权前来参加,大会上,朱德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

  全校编为7个营,29个队,后来增加为9个营。第1至6营主要培训军政干部,第7营为特训,培训机枪、工兵、炮兵、防化等专业军事干部。

  由于日军分9路围攻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6日下午,抗大一分校在东故村召开纪念华北沦陷2周年暨抗日誓师大会后,于当晚向太行山南部转移。

  至今,当地还流传着抗大一分校“吃嘴”、“捆媳妇”、“号房备粮”、“朱总讲课”的佳话。

  抗大一分校,为提高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革命熔炉”。


  独领风骚的陪嫁单

  抗日战争纪念地的洗礼之后,杨秀生让同学们赴回门宴,宴会上杨秀生挥毫泼墨的夫妻二人给女儿的“陪嫁单”引起了赴宴者浓厚的兴趣。

202407051720143846874836874836.png

  古墨一锭,倡导读书,

  互相学习,自强不息。

  镶钻名表,期盼永恒,

  夫妻恩爱,家和事兴。

  陋车一辆,行稳致远,

  共建共享,人生从容。

  足金一枚,诚实稳重,

  不慕权贵,平凡做人。

  长治四神,民族之魂,

  精卫女娲,後羿神农。

  小事体谅,大事相商,

  真丝床品,暖心龙凤。

  这份陪嫁单,不只是父母对女儿经济的支持,更多的是父母对女儿今后坚持学习、自强不息、不断进步的期望。既承载着父母对女儿女婿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赏识,也承载着父母对女儿女婿相亲相爱美满良缘、佳偶天成爱情永固、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事事如意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同时还承载着父母对女儿女婿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风雨同舟岁岁与共,不离不弃喜乐安平,两情相依长相厮守,天长地久永结同心的谆谆告诫和满怀期望。

  陪嫁单是德高望重、善良为本的父母对女儿女婿道德修养立下的标准,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父母对女儿女婿诚实稳重、行稳致远的渴望。他们希望女儿女婿能够秉持“长治四神”精卫填海的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女娲补天的超人智慧和责任担当,后羿射日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高贵品质,神农遍尝百草,敢于尝试、百折不挠,富有献身科学、为民谋福的精神。

  “陪嫁单”既蕴含着父母希望女儿女婿继承家庭传统美德,又希望女儿女婿弘扬开拓进取的长治精神民族精神,胸怀和大气,厚望和眷眷之心,可谓所有父母的楷模。


       金色的日子

202406261719371130125351125351.png

  厚德载物传喜讯,自强不息结硕果。女儿大喜之时,传来潞安电大羿神追梦合唱团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成功的喜讯,使多才多艺的电大校长杨秀生热泪盈眶,喜不自胜,挥毫抒情,写下《金色的日子》抒情诗。他激动合唱团普普通通的电大退休人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凭着自己的民族风,唱出了长治,唱出了山西,唱出了祖国大门,登上了世界音乐殿堂之巅——金色大厅。为潞安电大树起了一座丰碑,为退休人员秀出了别样的风采,也为潞安电大开启了新的起点。

  宴会上,他们一家的热诚答谢,员工才艺的出色展示,亲朋好友的热情祝贺,同学的凝聚和觥筹交错,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和感动。

  

      杨秀生的回门宴,家国情怀之旅,仁德传统育儿,合唱团光耀金色大厅,只是他成就潞安开放大学的点滴,折射的却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秉持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夺目光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