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草是需要反刍的,人阅读也是需要反刍的。如果一味的阅读下去,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难免不会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养成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认知。自己阅读了大半辈子,只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很少思考怎样去阅读,以至于汗水洒了一缸,麦子只收了一盆。今天借着银河悦读开展第三届“推荐一本书”活动,说说自己关于怎样阅读的几点思考。一家之言,敬请斧正。
有序性阅读。“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人的认知是有一定规律的,是由身边的现象开始,由现象到具体的概念,由具体的概念到抽象的概念,由抽象的概念到一定的思想。因此上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顺序,要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心智相吻合,否则就是赔钱赚吆喝,隔岸看热闹,没有多大的意义。一般来讲,童年读童话、看故事,少年读散文、看小说,青年读传记、看经史,老年去伪存真,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样也许就能达到张潮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境界。
开放性阅读。任何思想和学说都是一定生存结构下的产物,生存结构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学说,即使同一结构下也会产生相反的观点,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逻辑道理,所以不能简单的用正确与错误加以定性。即使再伟大的思想学说也是暂时的,局域性的,不仅需要时空的检验,也需要时空的发展,绝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阅读就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对所谓的正反学说都要阅读,只有见多了才能有比较,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形成自己的判断,有了判断才能有自己的思想人格,也就是长大了成人了。这也就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批判性阅读。《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是阅读一些历史书籍,更应该采取批判性阅读,尽量避免历史的“层累效应”,即在历史研究和传承过程中,新的历史记载和解释会不断叠加在旧的历史记载和解释之上,从而形成一种层层累积的效果,而这种效应就会导致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从而蒙蔽甚至欺骗我们的双眼。当然作为普通的读者,很难找到历史的真相,但如果能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博采众家之说,从义理的角度还是能窥探出历史的真相。
有效性阅读。动物的竞争,取决于动物的量力,只要体质的增值就有生存的优势;人类的竞争,取决于人的知慧,只要智质的增值就有生存的优势。阅读就是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增强智值的有效途径。可阅读不能凭自己的兴趣,一味的在一个层面去阅读,即使阅读的再多,也是在一个认知层面的知识累积,达不到认知层面的突破,这一点是不适合质量互变规律的。尤其是在现代科技大发展的今天,在阅读人文类作品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关注前沿科技的成果,这样不仅会扩展我们的视野,也会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进而对混沌的世界、纷繁的事物、难以琢磨的自我,会有另一个视角的认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涯的生命中,如何更高效的阅读,值得每一个阅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