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资治通鉴》让无数人从中受益,虽说是编年史,却因为司马光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启迪智慧,鉴于未来,为执政者提供了执政谋略,也为我们普通人调整思维和行动轨迹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在显王二十八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原文如下: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庞涓善于搞阴谋诡计,因嫉妒迫害孙膑,结果却被孙膑打败,要了孙膑的性命。正如《红楼梦》中所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面对这样重大的决策,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成侯邹忌说:“不如不去救。”田忌则说:“如果我们不去救援,那么韩国就会灭亡而被魏国吞并。还是早救的好。”孙膑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丝毫损失,我们这时去救援,就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等到韩国感到将要灭亡的时候,必然会向东再来请求于我们。那时我们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减少承受打击魏国遭受的损失,这样我们在得到巨大的实际利益的同时又能够获得尊敬的名声。”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计策。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暗中答应韩国使者的请求,让他先回去,却迟迟没有发兵相救。韩国以为齐国会支持他们,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以失败结束,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处于东方的齐国身上。齐国这时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援救韩国,重演了围魏救赵的故技,直袭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到这个消息,放弃攻打韩国,回兵国中。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派太子申为将军,抵御齐国军队。孙膑对田忌说:“魏、赵、韩的士兵向来骠悍勇猛,看不起齐国;齐国士兵向来被看成是弱者。善战的人,往往因形势而加以利用,并引导之。《兵法》说:‘从一百里外而疾驰求胜的,会损失上将军,从五十里外而疾驰求胜的,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分析的透彻,讲的明白,于是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地界后,做饭修造十万人使用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人使用的灶,第三天再减为二万人使用的灶。这就是增兵减灶的计策,用以迷惑敌人。庞涓率兵追击齐军三天,见此情况,非常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兵胆小,进入我大魏国土三天,士兵就已逃散一多半了。”于是丢掉步兵,亲率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当晚将到达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多险隘,可以埋伏下重兵。孙膑便派人在一棵大树上刮去树皮,在树干上书写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再命令齐国军队中善于射箭的士兵一万人夹道埋伏,约定天黑后一见有火把亮光就一齐发箭。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见树干上隐约有字,便令人举火照看。还未读完,两边箭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无法挽回败局,便拔剑自尽,说:“就成全孙膑你这小子的美名吧!”齐军乘势大破魏军,俘虏了太子申。

  中国人常讲:“多行不义必自毙”,庞涓因为嫉妒陷害孙膑。不想孙膑设下计策,引诱庞涓轻敌冒进,结果被孙膑所消灭。技不如人,应该从自身努力,而不能陷害他人,尤其是不应陷害同路人,将同路人逼到敌人的阵营。这是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智慧。


  二〇二四年六月十九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