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北京的风》让我知道了沙尘暴是北京春季的常客。一九九五年,我曾在北京,感觉那里的春天比家乡早很多,却不见黄沙满天,也不是举步维艰。我不禁怀疑老舍先生,更不能不相信眼前事实。求证后,知道了一个地名——塞罕坝。于是就要追梦塞罕坝。

  《最美的青春》电视连续剧的上演,让我重拾起年轻人的那种澎湃激动的心情。我满怀崇拜、感动之情,流了不知多少泪才将这部电视剧看完。怒吼的寒风声似鬼哭似狼嚎,寒风卷起来雪沙铺天盖地,让人无法睁开眼睛。一望无际荒滩沙漠行进着造林人。通过电视剧,我知道了百万亩人造林,人造林史上的奇迹!塞罕坝让我再次震撼!去坝上顶礼膜拜的愿望与日俱增。

  心想事成,我太喜欢这个词语了,因为一好友近期突然告诉我要去塞罕坝办事,约我同行。一路上都在塞罕坝的听闻中,还时不时地查阅资料。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的塞罕坝树高林密绿浪如涛,水清可见鱼游虾逐草丰美、鸟影啁啾鸣声悠扬、走兽多得不计其数,不然也成不了皇家围场。然而无度的开围放垦,又经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在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已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光秃秃的高原荒漠。塞罕坝的飞沙走石直扑我们的首都北京。为了改变饱受风沙之苦的现状,毛主席大手一挥,一个创奇迹的决定出台了。在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造林者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皑皑白雪,在塞罕坝誓师,吹响了“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我不清楚先人们是如何面对漫天的黄沙,是怎么抵御滴水成冰的寒冬,更不知怎么承受一次次失败,但我知道他们预示到了这里终将绿树参天。

  车距离目的地几十公里处,我就惊呆了。高速路两侧延绵起伏的大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绿的郁郁葱葱,绿的遮天蔽日,绿的让人心旷神怡,绿的让人无可挑剔。日暮西山,晚霞烂漫时被路旁一处花园小村吸引,决定留宿。小村半隐绿树花海中,所有人家都是青砖黛瓦式的建筑。村前是条精心修整过的小河,属于水清无鱼那种潺潺流水。踏上防腐木拱形小桥,脚下是座半月形人造小湖,精巧别致。水里三五株睡莲,偷香的几对红蜻蜓或立或舞,让我这远来客也跟着如醉如痴。小村人家早早地把屋顶墙头五彩霓虹灯点亮,给人别样风味。八方乡音和本地人的攀谈声,孩子戏水和蹦跳在竹板贴水的浮桥上的欢笑声,圈里牛羊憨憨的叫声,无一不浸满幸福祥和的气氛。这里人朴实无华,让外来人有回到久别故乡的感觉。

  鸡鸣狗吠锅碗瓢盆交响声中,我踏着花香听鸟语看那久违的袅袅炊烟来到院外。天清气朗云白如纱,塞罕坝的气候透着金秋的丝丝凉意。驱车继续前行。二十多分钟后,车已经深入森林,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这么亲近森林。笔直挺拔数以亿万株树木的大森林。惊叹赞美充满整个大脑时,一座高大的牌楼映入眼帘。车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可以说是蠕动。下车的游人塞满牌楼广场,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牌楼上写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久仰了塞罕坝。

  沿林间蜿蜒如龙的柏油路前行。我的第一站地——塞罕塔。随着车流很快就到了,停车场车满为患。下车后极目远眺,绿野起伏,庆幸的是还看到了云雾缭绕的云海。正当被壮观云海吸引时听到“松鼠、松鼠!”一个孩子的惊呼声让我收了心神。塞罕塔景区大门两侧是长长一排卖土特产品的本地商贩。摊位上摆放着榛子、板栗、各类蘑菇、牛肉干等多种本地独有。他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都争先恐后地向游人介绍着他们的商品。随着人流缓缓进入景区。这里散落着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独具特色的木屋。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塞罕塔。看了介绍后,得知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该塔集森林防火瞭望、生态旅游观光、木兰秋狝再现、佛事陈列、坝上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围塔绕圈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不用说都知道是在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身康体健、发福生财之类的美好愿望。美丽的祈祷谁都不会拒绝,我也随转塔人们虔诚转塔。完毕后,我又孩子般蹦跳着沿着防腐木栈道进入森林。靠靠笔直的大树,蹲下来采摘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用手扒开绿草希望也能采到鲜嫩的蘑菇,举起手机对花草树木一顿狂拍,然后打开滤镜臭美地自拍。

  不敢多做停留,因为我知道塞罕坝的广袤,下一站是月亮湖。柏油路蜿蜒起伏,路的两侧除了树还是树。这里主要树种是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月亮湖被称为“明亮之眼”。到了这里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水平如镜。在广阔的湖面驾一叶小舟品茗游湖,沙鸥、白鹭头顶飞过,恩爱的成群结对的鸳鸯从眼前游过,是一种惊世骇俗的美。静神凝望清澈透明纯净的湖水,大的小的白的黑的红的鱼儿追逐戏闹,尽显水中的和谐友好平等。湖的四周依旧环绕着茂密的森林,让人有无尽的猜想:松鼠上窜下跳惊飞引颈高歌的鸟,黄羊、狍子、鹿休闲自得,真是令人羡慕。碧水、蓝天、白云、飞鸟相互映衬,不知醉倒多少人。令人遗憾的是不能在满月之夜游湖。于是我臆想着,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月亮湖上,四周虫鸣蛙叫。再荡舟水上,探身伸手折支荷花,那个美呦,足以让人快慰一生。有时间在湖边特色小吃小憩,吃上一口湖中鱼,林中养的鸡,人间美味,赞不绝口。

  路标上的“点将台”三个字让我的心一动。塞罕坝是皇家围猎处之一。从清代圣祖康熙到嘉庆皇帝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是清王朝名副其实的皇家狩猎场。

  历史上的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组成。塞罕坝点将台是因康熙大帝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公元1690年,为平定噶尔丹分裂分子的叛乱,康熙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此台上任命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清军又在点将台附近安营扎寨,进行练兵,故又称练兵台。八月一日黎明,清军在此分兵向乌兰布统进军,正午逼近“驼城”。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的八月一日正午至八月三日黄昏处于激战状态。噶尔丹几乎全军覆灭。康熙皇帝率部凯旋而归,再登此台检阅清军将士,因此又名“亮兵台”。点将台之妙,妙在一巨大石头突起四邻无靠。登上三十二米高的点将台上,站在一身戎装的康熙帝的巨大石像下四周眺望,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吹一吹清爽的风,衣服随风飘舞啪啪作响,大有金戈铁马杀气腾腾的英雄气势。另有脚踏波涛汹涌绿浪,人至蓝天白云之感。当年康熙大帝检阅十万精兵该是怎样的一种豪迈。八旗军策马扬鞭引弓搭箭喊声直冲云霄,狩猎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

  激情满怀地离开点将台,直奔塞罕坝展览馆。进入展览馆我哭了,一台老旧的拖拉机是当年最先进的设备。那些老照片上有四面漏风的职工宿舍、有满目荒凉的沙丘、有铺天盖地的大雪……这里有老职工讲述的一段话:“冬季最难熬的是夜,气温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几乎每天早上都刮白毛风,几乎天天下雪,雪没腰深,所有道路被大雪覆盖,我们与外界联系几乎中断……”这里还有句谚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百万亩人造林,最原始的造林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攻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战胜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荒漠成绿洲的奇迹就这样诞生,不仅国人赞叹,就连外国人都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挥手与塞罕坝告别,但塞罕坝的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