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昭化,也许知道的人不多,如果说到“葭萌关”,大概喜爱“三国”的读者就耳熟能详了。如今的广元市昭化古城便是当年“三国”时的“葭萌关”。在昭化建城之前,这里曾经是连通成都和长安“金牛道”之间的一个重要关隘。昭化因“关”建“城”,城池建成以后,“葭萌关”依然存在,临清门是古城的西门,同时也是“葭萌关”的关口。据说以“城”为“关”的关隘,全国仅此一处。昭化古城早在两千多前就是苴国都邑,已有2400年历史,而如今管辖昭化的广元市,立县建邑还是几百年以后的事。 

  《三国演义》中张松献地图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张松负面评价不少,最厉害的是说他“卖主求荣”。不过我对他印象还不错(当然不是指外貌)。张松虽其貌不扬,却有过目不忘之能,且战略眼光了得,绝对是个奇才。试问“三国”中的文臣武将,谁没有过重新“选边站队”?有多少人是“从一而终”?张松因刘璋无能而选择刘备,无可厚非。除了为自保,还有志向。古代士人的最高追求就是立宏图大志,建丰功伟业,青史留名。张松将四川军事地图献予刘备,便捷了刘备对四川的占据,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他这一“献”,竟然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成就了昭化这座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刘备根据张松所献地图“按图索骥”,入川后在蜀地建立的第一个战略据点便是昭化。据《三国志》载: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备是以帮助刘暲讨伐张鲁为名入川,走到昭化这里就不走了。他登上昭化城外的牛头山放眼四望,这里的地形地貌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所载:“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刘备擅长“借鸡生蛋”,借荆州、借赵云,都是有借不还。于是他故技重施,向刘暲“暂借”昭化。遂在此建立大本营,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一年后,刘备从昭化率军掉头南下,攻剑门、下成都,毫不客气地取代刘暲,建立了蜀汉王国。刘备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取“汉祚永寿”之意。后来这里成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在昭化设丞相府。费祎死后也葬在这里,其墓至今完好,敬侯祠便是纪念他的祠堂。昭化成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不论是四川诸侯北上问鼎中原,还是关中霸主南下得陇望蜀,昭化都是战略枢纽和胜负攸关的制衡点,血战注定在此不可避免。除了“张飞夜战马超”,“黄忠大战张郃”……这些妇孺皆知的“三国”激战,更有载入史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魏蜀大战。公元263年,魏国20万大军攻蜀,在此与5万蜀军决死一战,汉寿兵败城破,不久蜀汉即亡,“汉祚永寿”成黄梁一梦。一部蜀汉王朝42年短暂兴亡史如过眼云烟,“成也昭化,亡也昭化”!令人不胜感概唏嘘! 

  登上昭化城外牛头山,山上有天雄关,关门犹存,雄姿不减当年。“姜维兵困牛头山”是吸引游人登山的著名三国故事。姜维固守的牛头山寨和“姜维拜水井”至今还刻满历史痕迹。登上山顶俯视眺望,古城风水地貌形态尽收眼底。三面临水四面群山环拥,嘉陵江与白龙江、清江三江在此交汇,一路浩荡到此洄澜,形成一个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城则位于太极阳极鱼眼之处。“三江归流太极出,一湖高悬锦绣来”。想当年刘备在此指点江山,何等踌躇满志;姜维在此“匡扶汉室”,何等英武豪迈。如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唯有洞悉这一切的嘉陵江仍流淌千年涛声依旧!

  昭化古城到处充盈着三国蜀汉的痕迹,除了城外的牛头山,城内还拥有大量三国文化资源,据说是迄今为止国内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历史名城。走进古城,仿佛进入返回“三国”时代的时光隧道。“剑刀坝”,这里是当年刘备带兵入驻昭化时操练士兵的地方,每天刀舞剑飞的场面让这个名字代代相传至今。如今这里改建为“剑刀坝君臣园”,是古城内六大收费景点之一。其间塑有三国时期曾在昭化生活和战斗过的蜀汉人物雕像,除刘备外,还有张飞、马超、费祎、姜维等11尊。雕像掩映于竹林之中,若隐若现,这些雕像酷似真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其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性——鲍三娘,成为尤其吸引游人眼球的人物。雕像旁有文字介绍,这位“三国”群雄中稀罕的女性,是关羽儿子关索的妻子,一身武艺不让须眉。在一场与魏国军队的大战中,率领五万蜀军将士在昭化城外桔柏渡西岸奋勇抵抗,夫妻二人均战死。昭化古城北曲回坝至今还有鲍三娘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昭化古城因战而生,因战而存,是一座纯粹的军事重镇,从设计到建造无不体现实战需要。城池虽然不大,但城楼城墙非常的高大坚固,彰显了古城的战略重要性及其军事防御特殊性。原四道城门现存三门:东门(瞻凤门)、西门(临清门)、北门(拱极门)均保存得较好。临清门,同时也是“葭萌关”的关口。穿过古城门,好几米深的门洞门廊令人感到城墙的厚实。粗大厚重的门墩及碗口粗门闩孔,已磨损得残缺变形。墙砖已被风雨侵蚀得斑斑驳驳,苔痕青青尽显沧桑。除了坚实的城楼城墙,城内街道房屋的布局也具有浓郁的军事防御特色。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敌军进城不易辨别方位,有利于守军进行巷战。 

  “临清门”(葭萌关)前有个坝子叫“战胜坝”,《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中描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马超因长相帅气,人称“锦马超”,他原本投靠汉中王张鲁,帮助张鲁打刘备,在葭萌关前与张飞大战一天一夜杀得昏天地暗。虽说这里叫做“战胜坝”,其实谁也没有战胜谁,甚至夜以继日挑灯夜战几百回合也没有分出胜负,最后马超被诸葛亮用离间计收复,成为蜀军五虎上将中的一位。张、马二人史书均称为“万人敌”,但未分伯仲。究竟孰强孰弱?“三国迷”争议多年也没有定论。如今身临战场怀古,不为二人武艺高下纠结,只为战场大小困惑担忧:在高大雄伟的城门楼映衬下,眼前这个“战胜坝”,面积比篮球场大不了多少,能够成为两军对阵,冲锋陷阵的“沙场”?似乎有些够呛!能否容下两员虎将在此纵马驰骋厮杀?更不要说还要容纳双方背后数千摇旗呐喊擂鼓助威的军士。 

  “葭萌关张飞夜战马超”的故事成为一张旅游名片,让昭化古城闻名于世,但当地人最看重的的三国人物,却既不是张飞也不是马超,甚至也不是在昭化主政多年与诸葛亮并列的蜀相费祎,而是一个叫霍峻的人物。霍峻在“三国演义”中着墨不多,不论武艺还是地位与张、马、费都不是一个级别,所以《三国》读者对他并不熟悉,但他却是着实让昭化人最念念不忘最引以为自豪的大英雄。汉建安十八年(213),刘璋派万人围攻葭萌城,霍峻率八百将士固守一年,敌军久攻不下,守军乘敌人疲惫松懈之机,组成“敢死队”出临清门突袭,斩杀敌主将向存首级,为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因率八百勇士守城有功,霍峻后被外调晋升为梓潼太守。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城中横贯全城的一条大街命名为“太守街”。“太守街”几乎将古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城中不少建筑以“太守”为名,霍峻当年驻守的客栈现名“太守客栈”,他经常光顾的一处鱼庄现名“太守鱼庄”,甚至“太守鱼”也成为当地一道名菜。当地人认为“张飞挑灯战马超”的故事虽然吸引游客眼球,却是罗贯中的戏说,而霍峻英勇抗敌保境安民以少胜多的功勋才是实打实有据可查的光辉正史。昭化人的讲实在和重情义,与当下旅游文化中喜欢“傍名人”的势利风气倒还不太一样! 

  一个地方过去无论发生过多么惊心动魄或者波澜壮阔的历史,最终都会归于安宁平和。古城地标性建筑“临清门”(葭萌关)千百年来经历了太多残酷杀戮,见惯了太多血腥暴戾。如今“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城楼依然威风凛凛巍峨壮观,但早已褪尽“杀气”,显得平静祥和,像一位饱经沧桑洞察世事慈眉善目的老人,注视着八方游客纷纷在城门前拍照留影。登上城楼,俯视脚下“战胜坝”,如今已成为儿童娱乐场地,原本千军万马厮杀的战场,如今一派祥和,花团锦簇。放眼四顾,目光所及,城內民居,见不到高楼,鳞次栉比,穿斗结构、小青瓦、门扉窗棂图饰古朴错罗有致,沿街商家老式的木板房,红灯笼串串高挂,店铺依次铺展,招牌各具特色……远眺街巷,县衙、考棚、文庙、龙门书院、辜家大院、牌坊、亭楼等建筑参差起伏。如果有时间,除了品“三国”的味道,昭化古城还有不少的“大餐”可以品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