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九军团是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时的左翼后卫。红九军团,代号为“汉口”,罗炳辉任军团长,蔡树藩任政治委员,郭天民任参谋长,黄火青任政治部主任,共11538人。下辖第3、22师,第3师(代号“洛口”),师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下辖 7团(团长洪裕良)、8团(团长杨梅生)、9团(团长刘华香);第22师(代号“巴口”),师长周子昆、政委王开湘,孙毅任参谋长,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4团(团长帅荣)、65 团(团长余栋才)、66团(团长李国柱)。

(图为会昌县珠兰乡圩场)

1934年9月下旬,红九军团在福建长汀南部金华山阻击东路敌人。9月25日,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奉命到瑞金开会。9月28日,军委电令红九军团3师将防务交给红24师,全军团撤至长汀南山镇的钟屋村休整。在此,福建军区动员1600多名新战士补充到九军团。9月30日下午3时,全军团离开钟屋村,往长汀河田地区转移。10月2日在河田休整一天,晚上向汀州开拔,10月3日到6日,在长汀休整四天。6日晚,全军团西移20公里,7日凌晨4时抵古城,当晚抵瑞金。8日拂晓到达瑞金武阳,当日,军委决定红22师归还九军团建制。红22师当时驻在会昌站塘、麻州、中村、周田一线。9日晨7时,九军团进抵瑞金谢坊与会昌文武坝交界的朱子坝、狮子坝一线,10日进抵贡江东岸的会昌珠兰埠,此为九军团第二集结地域。同日,红22师主力仍于会昌站塘,其65团则在茶梓地域(时属赣南省登贤县管辖,今于都县盘古山镇茶梓村)肃清铲匪。11日晚上,红3师到达“会昌之北塘坊[珠]兰埠、木西坝(应为“大西坝”,今会昌县珠兰乡大西坝村)地域”;13日红3师及红22师65团在原地,红22师师部仍在站塘官山。14日完成一切准备,红3师准备于会昌以北地域渡河,而红22师准备于安远河之长沙圩附近渡河,即“在会昌河由珠兰埠到会昌(均含)间。在安远河到兴公埠(时属赣南省登贤县管辖,今于都县靖石乡渔翁埠)到桂林江间。”(图为会昌县庄口镇白沙渡口) 

从11日到15日,军团主力在珠兰埠一带再次休整五天,并“现在雩都(今于都)之补充第一团拨九军团,由九军团立即派员到雩都接收,并于十五日晚由雩[都]开往会昌。到达会昌后,即随九军团行动”。

10月16日晚军团主力从会昌珠兰埠出发,经会昌珠兰大西坝渡口、白沙渡口(今会昌县庄口镇白沙村)、庄口、庄埠,17日晨抵三王坝待命,当晚12时军团主力进抵新泉一线;凌晨红22师经会昌麻州、右水、高排、晓龙,抵安远长沙。

从18日晚上,红九军团军团部及红3师开鱼公埠(时属赣南省登贤县管辖,今于都县靖石乡渔翁埠)渡河,抵茶梓圩(时属赣南省登贤县管辖,今于都县盘古山镇茶梓村)地域,红22师经长沙抵河石地域,在桂林江(原属安远县,今属会昌县晓龙乡)附近渡过濂江(即安远河)。65团即归还主力。全军团随红一军团二师后跟进。19日晨8时,红九军团部抵达茶梓圩(时属赣南省登贤县管辖,今于都县盘古山镇茶梓村),下午4时,红3师9团占领安远龙布。20日红九军团主力到达安远县龙布,并在此休息一天,等待红22师归建。21日向安远重石、版石前进,继续扫歼残敌,当晚11时占领版石圩。22日在版石宿营,晚7时向信丰石背前进。23日拂晓红22师进至信丰石背。24日红九军团占领信丰安息(西)圩,随后西渡桃江。

10月25日,中央红军主力经过突围战斗,全部通过国民党军设置在安远、信丰、赣县一带的第一道封锁线,主力红军全部离开了中央苏区,继续西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