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的于都夏雨连绵数日,不方便外出游玩。于是,我躲在家中读书解闷。

  今年6月19日子是江西省知名教授刘泗琨去世19周年,我想对这位在世活了95年的长寿老人最好的纪念,就是重新读一读他留给我的唯一代表作。

  于是,我家书橱中的一本《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进入我的视野,让我眼前一亮。这可是一本学好中华诗词最好的教科书,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福音。

  看到这本2002年出版发行的《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让我想起了一段难忘地往事。

  那是在2002年7月,于都天气热得出奇,因刚退休在家闲聊无事的日子更使我坐卧不安。忽然接到婶婶的电话,让我回老宅一趟,姑姑从赣州捎回一本书给我。我喜出望外,立即返回老宅,打开纸封一看,好似喝了一杯冰镇桔水,心情也为之一爽。

  《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是刘泗琨编著,从而满足了诗词爱好者对古诗词学习的需求。

  刘泗琨是我的六叔公,因在我刘氏家族中,爷爷这一辈中,他排行第六。为此,我在家都称呼他六叔公。

  他从教半个多世纪,是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博古通今、诲人不倦、誉满杏坛的前辈师长。据我所知,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在现在的赣南师范大学的前身赣南师专中文系任主任和教授一职,长期都是行政和教学双肩挑。本来他是施教现代文学,但他对中华诗词情有独钟,精心选编了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创作的235篇诗词作品,以及讲解古体诗词的基本知识和伟人及名人诗词的读后感,编著成一本《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小册子,真可谓是通俗易懂,透析津梁。

  六叔公送书给我,令我十分感动。我作为他的侄孙,有幸能够捧读了当时已有九十多高龄仍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发行诗词作品后,我除了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感以外,似乎还隐隐地觉得有一股鞭策和勉励的力量在心中滋生。

  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可是大学的中文教学中,至今还没有诗词基本知识的正规教材和课时。正如赣南诗词学会会长刘显族所言:刘老教授出于对古典诗词的钟爱,对弘扬诗词的执着,对风华学子的厚望,在中文教学之余,经常自办诗词讲座,讲解格律,嘤鸣校园,其功卓卓,深得师生委重。

  刘老教授编著的《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刊行,是他九十五岁生涯中唯一留给世人的代表作,是一件大好事,它在推动中国格律文体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发扬诗教传统,使诗词进入校园的活动中,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是文明古国,古典诗歌丰富多彩,源远流传。特别是唐朝时期诗歌达到了诗的高峰,涌现出不少世界闻名的诗人。继唐诗之后的宋词也在我国文明史上闪耀着光辉,让古体的诗词格律成了中华古代文化园中耀眼的奇花。

  有人认为传统诗词格律是“封建糟粕”只会束缚思想,不宜提倡。其实这是极大的偏见。著名诗人诗论家公木认为,传统诗词格律形式“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摩挲砥励,在实践中已经使大家觉得是一种最方便、最熟练、最能得心应手的文学何况诗词格律具有音乐旋律样式,可以拈来随时应用,即兴吟哦。”讲究平仄声律和粘对韵律,能使整首诗声调有变化,有回环,使诗更有节奏美,读之琅琅,听之娓娓,给人高雅的艺术享受。

  今日细读刘泗琨编著的这本《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作者不但对这种旧体格律诗词有理论阐述而且有创作实践,书中的名诗词读后感和诗词对联作品,就是很好的范例。他不因循守旧,而是运用新语言反映新生活,创作达到新的境界。

  难怪赣南诗词学会会长刘显族阅读完这本《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后赞不绝囗,称他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寿星诗斗。

  全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前则是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中间部分则是名诗读后感,最后是他创作的诗词佳作精品。

  作者用74页码的篇幅来详细传授诗词的基本知识,即使对诗词一无所知的新手,只要耐心地细读,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民间流传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确很重要,但作者在书中特别强调还要读写并重,如不结合实践不行,读时诗词上有不少专用语,特别是词牌更多,还要和诗律词律结合起来辨别平仄、对仗、押韵,常用平韵记忆到熟练。

  作者在诗词基本知识传授时还特别要求,要向民歌学习,他认为这是一条学习诗词的捷径和前途。他引用了毛主席曾指出“向民歌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但是平仄音韵,赋比兴的形象思维和广阔的题材等。

  再读名人读后感,虽然书中只选用了三位名人的诗词来解读,却非常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自然,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是作者的首先,我细读作者对毛主席创作的诗词的读后感,同样也深深受到震撼。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作者认为毛泽东诗词运用诗经、楚辞、汉乐府发展为唐宋格律诗词的,艺术成就最高,影响后世最大,爱国诗人辈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唐宋诗词特点,以古韵新声,推陈出新,在革命实践中,创造了革命政治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统一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光辉典范。

  作者在读后感中回顾了该校在上世纪五十代末创办后,中文专业便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就开设了毛泽东诗词课,成了该校中文系开设了毛泽东诗词选修课,一直沿用至今。这本教材就是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修理充实而成此书。甚至在作者退休后,依然在该校的多次有关会议中希望恢复此项课程和并筹建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或者协会,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作者在书中把江泽民总书记的七首诗词也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写出了他的读后感。他认为江总书记的诗词的发表,扬起诗词光辉旗帜,吹响弘扬国粹号角。

  江总书记多次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上多次强调:“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中华民族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为人类文明画廊增添光辉的民族,是产生了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民族。”

  正因为有了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身体力行,全国各地诗词学会都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赣南诗词学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成立,让赣南广大的诗词爱好者讴歌盛世,景仰风骚和学习精神,有了用武之地。

  也许是作者十分喜欢苏轼的缘故,特意选用了苏轼游赣州后创作了二十首游赣的诗词,进行了精心的解读并写出了《赣江滚滚长流水 苏诗风韵倾宋城》的读后感,也让我耳目一新,苏轼在他的生命最后的七年,南迁、北归,途经赣州与当地的人民结下了不解缘。选择了遍游赣州山水名胜,题咏很多。特别是苏轼两序八境八韵流传千古。笔者在游玩赣州时,亲眼目睹了八境台、石楼、章贡台、白鹊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崆峒山(峰山)的美景,并佩服苏轼为这八景作诗作词,让八韵流传千古,并非虚言。

  总之,作者选用了苏轼的游赣的二十首诗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作者高度评价了苏轼虽遭遇了受贬,在失意之中途经赣州,但诗人仍然饱含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运用比兴和夸张及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由婉约中表达绚丽的豪情,抒发诗人独特的风格,所有题咏,可以称为艺术珍品。为赣州人民、为祖国人民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正如苏轼自已所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笔者读后,也挺赞同作者对苏轼的诗味盎然,于平淡之处见绚烂,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苏轼不愧为文章诗词书画的一代宗师。

  其三就是教授本人创作的235首诗词,这也是我非常关注的。因当时教授本人因病住院,委托赣南师范大学校刊主编周建华老师从其一堆凌乱的书刊报纸中整理选出。它记录了作者晚年生活历程和反映他服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和不用典或少用典的以手写口、要求明白如话的精神,或可供初学作诗的参考。

  作者热爱生活,心系大众,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美,用诗歌来赞美生活。这选用的235首诗词,处处都有涌入他笔底的诗情画意。

  笔者还是细心关注到教授写得最多诗词的还是教育事业。也许是他从教五十多年,太热爱教师这一行业了。自从1985年第一年的教师节写起,到2002年出这本书为止,历经17年,他就写了17首诗歌来赞美教师节:

  粉笔生涯五十年,鬓毛如雪也陶然。

  百花园里春常在,弦涌声中意自妍。

  漫道读书无所用,将凭科技谱新篇。

  遵行三向隆三乐,一代风流万代传。

  在出这本书的2002年,赶上了第十七届的教师节来临之际,他也写出了第17首赞美教师节的诗:

  满院鲜花满院香,向阳桃李更芬芳。

  世人谁识园丁乐,明月清风入睡乡。

  同时写有《粉笔赞》一首:

  粉装粉骨白如银,玉立亭亭倍有神。

  光洁谁与君比拟,育人不惜献终身。

  拜读教授的诗词,篇篇皆为金声,运用自如,可作诗规娴用之范,我称他为诗词达人,一点也不为过。

  通过教授创作的诗词的拜读,让我对诗词的格律有了新的认识,不必拘泥于古体旧韵的束缚,要敢于用古体新韵,以手写口,明白如话来创作当代人都通俗易懂的诗歌。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因为为这本书写序言和跋的三个重要人选,他们不但为本书增添光彩,而且高瞻远瞩地阐明了中华文化瑰宝发展的前景和深远意义。

  序一是赣南诗词学会的会长刘显族,他是地市领导,也是赣南诗词界的权威,他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这本绵延半个多世纪的作品,一位老诗人“明月清风入梦乡”的坦荡胸怀,“白头笑逐彩云飞”的精神境界,昭然于世,令他十分感动和钦佩。

  序二是赣南师范大学的周建华老师,也是该校校刊的主编之一。他是刘教授的学生,他和刘教授相处了二十多年,在序言中回顾了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聆听老师的教海开始,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出书时已年九旬。他从老师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获取了智慧;从老师脸上记载着年轮的皱纹里,读懂了知识;从老师银白的头发里,找到了信念;从老师蹒跚的脚步里,解读了人生;而从老师一篇又一篇蘸着心血和汗水的文稿中,理解了追求。

  跋是严恩萱教授为本书所写并还是此书的主编,他是赣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研究诗联和民间文学专家,也是赣南诗词学会的常务理事,他在跋中高度对刘泗老的《诗词格律 认读津梁》的刊行,大力赞扬。他赞扬刘泗老对格律文体不仅有理论阐述,而且有创作实践。书中的名诗词读后感和对联作品,就是很好的范例。其反映新生活,运用新语言,创作新境界方面,都值得学习。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就在于非常适合初学诗词爱好者们的入门学习。作者精心选编了各种类型的古诗词范例,并精心讲解,用生动轻松的语言来提高初学者的兴趣,以便于让初学诗词的爱好者尽快地了解古诗词,掌握格律变化的规律。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就在于恰到好处地选用学习三位名人诗词的读后感,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学好古诗词的热情。

  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就在于作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善于观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抒发自已的情感,用古体新韵的诗词来表达,从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