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末期,我就读于龙师附小。少年美好的时光,在我的记忆中只留下难忘又抹不去的片段了。比如:校园内那独特的景观、老师讲课时脸庞那认真端庄的表情,同学们在课间中嬉闹的过往趣事时而也会在我的梦中闪现。
我家居住在漳州市九龙江中山桥中间的侍御巷,(当时,我们称之为中山巷)临江南岸上的一座独门独院南大门外还有露天大阳台,院内有天井的两层石头和砖瓦结构的小楼。它还是一个微型的部队大院,住有四户部队家属。我和发小大姐李榕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而且还都在龙师附小上学,她比我高一年级。上学期间,我们一起去上学,走完巷子里那铺着大小不等形状奇特的青石板小巷道后就来到了中山桥,走在桥上高出桥面15厘米窄窄的人行道上,悠闲地来到了南桥头,时而还也会登上石头砌成的防洪堤坝上行走,顺带着观赏一下九龙江畔的风景,再走下步梯拐个弯,途经那经古代风霜的八卦楼再走几步之遥就到学校了。
当年,漳州市遇到台风来了,九龙江就涨大水。由于,侍御巷就地处九龙江中心,自然就形成了江水流速慢、会淤堵泄洪的现象,洪水涌进了侍御巷的民宅,居民们深受水患之害。人民政府为了彻底消除洪水给侍御巷居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危害隐患,动迁安置侍御巷的居民并对侍御巷采取了爆破措施,现在,这条巷子早已消失在九龙江中了,我曾经在漳州市生活居住过的房子也随之流逝,只能是寻梦了。
龙师附小,座落在九龙江北岸。地处漳州市内标志性建筑的风景区之一的八卦楼附近。学校与龙溪师范仅一道之隔。校区内种植着很多树种,其中有木棉树,凤凰树。在大门旁,有一棵引人注目高大的木棉树。木棉花开的季节,抬头看着生长在粗壮树枝上那朵朵鲜艳通红绽放盛开的木棉花,仿佛映红了这儿片天空,极具观赏性的美丽的英雄花,壮哉!壮哉!花落的时候,木棉花朵从高高的树枝上掉落一地,可以看见小拳头大小咖啡色的木棉花底托还能勉强地保持着原有的形状而褪去红色的木棉花瓣确摔得变形且无奈地瘫软在地面上流着泪水。
校园内,一条直行路面的右侧依次是操场,教学楼,教师办公楼,教学楼,教师宿舍。路面左侧是一片健身设备。其中,踏浪板是小学生们最爱的运动器材之一,踏浪板,根据踏浪板的长短分别把两头埋进地里呈四个立柱子,在踏浪板的两端标出可以钉入四个钉子的位置,然后,用四根两头分别拧成环形的铁棍,其中的两根铁棍分别穿过四个柱子悬空,在标出位置上把四个铁棍环形圈分别用钉子的固定在踏浪板中,踏浪板呈悬空前后摆动状。学生们只要跃上踏浪板,用双脚发力,踏浪板就开始前后摆动,在踏浪板只要掌控好身体的平衡性就可以随着踏浪板前后摆动玩了。有的学生说;“海军战士在登上舰艇之前,在陆地上都要先学会踏浪板,海军战士要是没有这项在运动中保持平衡身体锻炼的扎实基础,一旦登上舰艇遇到大风大浪就会摔倒在船甲板上还站不起来”。经同学这么一说,其他同学们跃跃欲试玩踏浪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往摆动中的踏浪板上跳跃,一旦双脚分别踏上踏浪板,立刻身体微微下蹲,双眼往下看,保持着身体在运动中的相对平衡,双臂立刻向左右展开并上下摆动,根据踏浪板运动速度进一步调整身体的平衡性,随着踏浪板的运动节奏逐渐适应和掌握了保持好身体平衡的技巧,这就是学会了上踏浪板;同学们在踏浪板适应了以后就可以自由发挥地单独踏上踏浪板游刃有余地玩几个花样动作;踏浪板也可以同时承载分别跃上来的几个同学一起在踏浪板玩耍;当然,也有个别同学还没有掌握在踏浪板上控制身体平衡的稳定性,身体表现出不协调地乱摆动,随着踏浪板摆动的速度,紧张地张口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地尖叫声,看到这种阵势,他随时都会失去平衡掉下踏浪板,而他在快掉地之前动作夸张地张牙舞爪,不管不顾地伸出双手前后乱抓一阵,随即就把在踏板上的其他同学给拽下来了,见此情景,立刻引起了围观的同学们的一片哄起声……
龙师附小,是我九年义务教育开始的学校。我的第一任班主任是康海羡老师,她是我系统地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启蒙老师,她为人师表,对待学生和蔼可亲。第二任班主任老师是 陈力水老师,他身材高大,潇洒。
龙师附小的领导和老师都很重视对学生们在校期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了学生去漳州市内参观1932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进漳州纪念馆,在南山烈士陵园,老师在烈士墓前告诉同学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革命的历史时期,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故事;每年的清明节,在南山烈士陵园革命牺牲纪念碑前我们鞠躬祭拜空军战斗英雄飞行员杜凤瑞烈士。我们表情凝重,侧耳倾听中知道了杜凤瑞烈士是在保卫祖国的空战中,驾驶的战机,不幸被多架敌机包围而被击中,他跳伞降落中,是被残忍的敌人驾机俯冲击中牺牲的,听到这儿同学们一下子就激起了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我们还乘火车来到了厦门市海军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墓祭奠,在烈士碑前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述安业民烈士在战舰上,负伤后,为了保证舰艇的正常工作,他轻伤不下火线,坚持操作保证战斗到胜利的感人的英雄事迹;根据陈明水同学讲述海军战斗英雄安业民烈士墓,原来是安葬在漳州部队九四医院的旁边,后迁入厦门。 参观时,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在文革中因武斗失去生命的红卫兵墓。然后,我们乘船来到鼓浪屿日光岩,在的沙滩上聆听老师深情地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第一次去厦门,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出门,在车厢内都很激动。当年,学生票人民币三角,成人票一元二角。早上去,晚上回来的。同学们自带的水壶大部分是部队那种铝质便携式军用水壶。中餐吃的是自带干粮,有带炒饭,就是在炒大米饭时,放入一点猪油、酱油、味精、盛出用铝质饭盒装。肉包是奢侈品,少有人带,而带的最多是馒头。其中,还有一位高江同学父母是北方人,他带的午餐是用面粉烙的薄饼卷着大葱吃。
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牢固地树立了学生们的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受益匪浅。
同学们在学校内的课堂上同听一堂课,课间一起玩游戏活动,课外,各有所好地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周俊仁,衣闻讯,肖忠良,陈明水等同学经常相约一起去九龙江中的侍御巷找我,我们在江中学游泳,在这项体育活动中进一步促进和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纯真感情。虽然,我们也近60年没有联系了,当同学们知道我的联系方式后就通过手机把我拉进了微信同学群,在群里唠一唠当年天真的过往轶事,其乐无穷,这深深地感受到同学情给我们退休的休闲时光带来了开心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