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罗贯中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也绝不会想到,他编撰的这个不见于史书记载的故事,竟然得以广泛流传,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今属河北省),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刘备虽为皇室后裔,但是传到他这一代就落魄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了。

  公元184年,发生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三国演义》中写道: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此人就是刘备。这一年,刘备二十八岁。

  刘备观榜,发出一声长叹。为何叹气呢?刘备本就是大汉王朝皇族的后代,怎能眼睁睁看着刘家的天下落入他人之手呢?所以,这声长叹,皆因刘备忧国忧民矣!刘备不发出叹息,默默地离去,大概就没有下文了。就是这一叹,引出了豪爽直率的张飞来:“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答道:“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张飞虽然鲁莽,但亦是一个心系国家之人,便慨然允诺:“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刘备大喜,二人便入店饮酒。也是前缘注定,正饮间,前来应募的关羽亦进店寻餐。刘备见关羽相貌非凡,威风凛凛,便邀其同饮。交谈中,刘备以“己志告之”。三人有共同志向,十分投缘,同至张飞庄上,共议大事。在张飞的建议下,三人次日在庄后桃园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演义小说中“桃园三结义”的情节。两千多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江湖上,许多绿林人物纷纷效仿,结为弟兄、同盟,以此凝聚人心,培植亲信,形成合力,完成宏伟夙愿。这样的事例在许多古典小说、评话、戏剧中比比皆是,不一一赘述。

  说起“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据说有多个版本,但都不是史书的记载,均为民间笑谈、传闻、演绎。其中,有一段类似于神话般的笑话,却值得一提。

  关羽、张飞交情莫逆,经常聚首,交心饮酒。刘备总是“闻风而动”,厚着脸皮前往“蹭酒”。关张二人对刘备十分厌烦,但碍于情面,每次又不得不违心的留刘备同饮。后来,二人计议,想捉弄一下这个厚脸皮的家伙。一次,二人把餐桌摆放在枯井旁,井口以芦席覆盖设座,留给刘备。刘备果然又来“蹭酒”,坐在井口的芦席上,非但没有掉下去,而且十分安稳,与往日一样大吃大喝、谈笑风生。二人顿感惊奇,莫非刘备身负绝技?张飞借故绕到刘备身后,轻轻掀起芦席视之。张飞本来就“豹头环眼”,这下子眼睛睁得更大了。只见井中雾气腾腾,一只龙爪托着刘备。他“啊”的一声,又立即双手掩口,回转落座。张飞附耳告知以关羽,关羽亦目瞪口呆。好半天,二人方平静下来。二人明白:刘备的落魄只是暂时的,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说不定还会有九五之尊的福分呢!跟着他干事,才会出人头地。从此,二人对刘备另眼相看,而且毕恭毕敬。不久,便结拜成异姓兄弟。

  这段故事不知道是什么人杜撰出来的。它以神话的方式出现,以笑话的形式展现,告诉你两个内含的观念。其一,刘备本是皇室之胄,本就有九五之尊的命,是有神灵佑护的。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完全迎合了一个时期“拥刘反曹”的主题。其二,三人的结拜,并非情投意合,而是关张另有所图。起初,你当笑话听,觉得好笑。可是,你仔细品味品味,就发现它使这个被千百年来奉为楷模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变味了。三人以救民于水火的共同志向为基础的纯真情感被“攀龙附凤”的龌龊行为取代了。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故事的本身变味了,也就连同以后的所有效仿“桃园三结义”的举动和行为,都变得庸俗、龌龊了。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三人结义的初衷和共同意愿,愚以为不可取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