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铃声响了,签退后走出校门,来到菜市场,“买点什么呢?”每天每顿都为吃什么犯难。突然听到一声声吆喝:“菜饼子了!”、“新出锅的一玉米面菜饼子了!”叫卖声越来越近了。我情不自禁地随着人流拥了过去……
我又嗅到了蒸玉米饼子的味道。头脑中不自觉地闪过了儿时的记忆:
每天放学一进家门,就听妈妈喊:“接锅,吃热饼子了!”于是,我们姐弟六人便争先恐后地拿起筷子、碗接妈妈从锅里铲出来的玉米饼子。热气腾腾的玉米饼中夹杂着无数根细细的猪毛菜,咬一口,粗糙、香软、略带苦咸味,筋筋道道的,越嚼越香,越嚼越甜。一个碗口大的饼子,三下五除二就被吃掉了。妈妈常打趣地说:“孩子多,个个造坑门好烧!”虽然妈妈也爱吃“苦菜饼”,但总是等我们吃完她才吃。
妈妈是个乐观的人,那时,父亲忙于村上的事,顾不上管家。我家有三十多亩地,十头大肥猪,喂猪、侍弄地都要靠妈妈一人忙碌。可妈妈总是按时按点把饭给我们做好。我只记得每天都能吃到一顿苦菜饼子。
野菜长在庄稼地里,从春天小苗出土到秋天高粱玉米成熟,地里都会长着箐唛菜、猪毛菜、荇木菇、马钱子……我们不愁挖不到野菜。
说到挖野菜,更让我乐不思蜀。特别是盛夏和初秋,村子里的小伙伴三五成群地约好去挖菜。十岁以下的孩子在离家近的地界里挖,十三四以上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会跑到离村子几里外的地里挖。不要以为我们都是诚实的挖菜者。我们可是寓乐于挖菜之中啊!
记得当时,我们把挖下来的菜埋在挖好的地窖里,然后去高粱地里打“乌蔑”吃。我们把打下来的“乌蔑”扒了皮,里面露出白白的如香烟卷大小、弹头形状的东西。咬开后,里面像墨一样黑黑的,如面一样绵绵的。我们往往吃得满嘴黑黑的,连牙齿也变黑了。有时不小心弄到脸上,简直像个花脸猫。每每这时,我们便互相对视,哈哈大笑一阵,然后去河边洗净。
男孩子则去河里抓鱼、洗澡,去草深的地方抓蚂蚱。他们把抓到的小草鱼、蚂蚱腿架起烧熟,慷慨地分给我们女孩子吃。我们也把自己剩下的“乌蔑”送给他们吃。吃得口渴了,我们便一同跑向玉米地,挑选没结棒的又细又黄的玉米杆吃。玉米杆甜甜的汁液流入口中,心也跟着甜起来,不过,也不全是笑声和甜水,有时一不小心,手也会被玉米杆划出血,鲜红的血滴滴嗒嗒往下淌。不用怕,我们会自救。抓一把土把手箍上,几分钟后血就不淌了。我们又会快乐地在青纱帐里捉迷藏了。说来也怪,我们从没绊倒庄稼。直到村上的大广播播出庄严地“东方红”乐曲了,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扒开土窖,装好挖的野菜,站着不规则的排,唱着“打靶归来”向村子走去……
不用担心家里的大人们,只要不到掌灯,是不会有人喊我们回去的。
一筐筐野菜被家人们一起挑选洗净,第二天就又可以吃到菜饼子了。没有油腻、没有肉腥。有时也因贪玩,没挖够菜,妈妈就会趁我们吃饭的功夫自己去挖,但她从没有怨言,眉宇间总含着笑意……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进了那家店铺,买了一袋“苦菜饼”,沿着儿时的路,向母亲家走去……
走到老宅的门口,才突然回过神来:母亲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