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中国古代三国时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的故事,他的智慧和计谋也是一笔值得我们在今天的商业和军事竞争中借鉴的遗产。

  但话又说回来了,诸葛亮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不是没有缺点,要不然他给刘备做的统一天下的规划《隆中对》为何没有实现?因为《隆中对》中的刘备统一天下的条件,即“……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的情形没有发生。

  也许当时诸葛亮把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的局势,就是曹孟德主政的时代判断成了西汉末年王莽主政的时代。认为刘备就是可以把王莽击败刘秀,并主观地判断曹孟德的魏国,会因为老百姓不满曹魏的治理方法而发生民不聊生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发生。

  或许是曹孟德的魏国采取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民不聊生的情况并没有出现。

  因此,虽然诸葛亮曾经在赤壁之战中和孙吴的周公瑾一起设计用火攻赢了曹孟德,却怎么也打不过曹孟德的部下司马懿。特别是上方谷一战的失败,让诸葛亮感到非常窝火,当年在赤壁之战中和周公瑾一起对付曹孟德也是用火攻,为何今天对付司马懿就偏偏遇到了一场大雨 呢?其实,诸葛亮也是人,凡是人都有失算的时候。但是,诸葛亮也感到上方谷之战可能是打败司马懿的最好机会。失去这次机会,司马懿和他的家族就会在曹魏站稳脚跟,诸葛亮辅佐的蜀汉随着岁月的流逝就会出现将帅匮乏的局面,到那时蜀汉就危在旦夕。

  所以,诸葛亮才急火攻心,逝世于五丈原。而司马懿呢,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耗死了诸葛亮,并设计取代了曹魏。

  另外,诸葛亮对蜀国如何统一天下虽然有规划,但都没有成功。而司马懿只对攻打蜀国有计策,虽然被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但依然稳步推进他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战略,最终取得成功。这说明要击败对手,有规划也要有灵活的运用方法才会有效果。

  这段历史启示今天的我们,人生有目标是好的,不过具体操作起来,应该灵活。比如诸葛亮用激将法让司马懿出战,司马懿就是不出战。 这就让诸葛亮急火攻心,生命定格在秋风中的五丈原;还有诈病骗曹爽,都是击败对手发的好办法。值得我们在需要将对手击败的时候借鉴。


  

  据明智部·周公 姜太公一文记载: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族[同速]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伯禽至鲁,三年而报政。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而后除之。”周公曰:“后世其北面事齐乎?夫政不简不易,民不能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太公曰:“后寝弱矣。”

  如用大白话说就是,在周朝初年的时候,周公和姜太公在工作之余一起品茶聊天,这两位可都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周朝代商以后,他们老哥俩就分别被周朝的天子任命为齐国和鲁国的国王,因此这聊天的话题自然就少不了这治理国家的方略。

  就见周公有一搭没一搭地问姜太公说:姜老哥,这天子把齐国交给你,你将如何治理呢?我听说齐国那里的老百姓可很崇尚武力,不好控制啊。面对这一问题,如果没有一定执政阅历,一般的执政者恐怕还真难以回答。不过你可别忘了,将要回应相关问题的是姜太公,那是当时周朝的最高军事参谋长,武王伐纣计划的战略总策划,可谓是阅历丰富且见多识广。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也就是小菜一碟。因此那姜太公在听此问题以后,手缕长髯若有所思的答道:老百姓之所以崇尚武力不好控制,无非是因为物资缺乏,我想治理这样的地方只要发展工商业就可以了。民富国稳吗。老弟你说呢?周公听了姜太公对此问题所给出的回答以后,眉头一皱不无担忧的说:发展工商业是能够解决物资缺乏的问题,国家和老百姓也可以富强。老百姓也比较容易控制。不过老哥后人的王位就可能会被他人所取代了,因为如果老百姓都以得到物质利益为人生的唯一目标的话,国王的大臣为了获得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可以用物质利益对老百姓进行赎买的,若那样老百姓的心或许就会被国王的大臣从国王那里夺走。如此的话在庙堂之上出现大臣犯上作乱的情形将是无法避免的……姜太公闻听周公此言微微一笑,无可奈何地说:百年以后的事情,我左右不了啊……

  于是过了几百年以后,果然不出周公所料,经过若干代齐王实施以发展工商业为国策并已经治理得富庶繁华的齐国,它的王位果然被齐王的大臣取而代之了,而齐国的老百姓也被那个大臣用物质利益收买的到了只拥护齐王的大臣而不拥护齐王的地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