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3年值得铭记,因为,她对我具有里程碑意义。
5月,由罗援将军领衔主编、叶征教授总策划、我作为总召集人、银河悦读网为原创首发平台的主创团队,历经700多天的集体创作,完成了大型军史题材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出版进入“快车道”......有幸参与这样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红色文化工程,此生无憾。
9月,罗援将军和叶征教授决定“重披战袍再出征”,发出了领衔原创《烽火战旗扬》集结令,银河悦读网依然是原创首发平台。一支新的主创团队迅速组建。继续以纪实文学形式,走进“九三大阅兵”战旗方队的战斗历史,书写英模部队用鲜血和生命打出的军威、亮出的军魂、赢得的胜利,以此向2025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毋庸置疑,这会是又一部“致敬抗战英雄、传承抗战精神”的精品力作!
历史的记忆不能忘却,曾经的牺牲不容辜负。如今,硝烟散去,但血与火铸就的悲壮历史不能忘却;如今,山河无恙,但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不朽英烈不能忘却;书写战旗背后的辉煌战史以及她所凝结的铁血军魂,使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一日,叶征教授对我说,听说你父亲是决死队的(我父亲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四纵分队长、总队政治处宣教股长、新军第四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烽火战旗扬》里“无坚不摧”的战旗故事就由你来写吧——因为获此殊荣的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8团1连”。
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致敬我的父辈,求之不得。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且不说网络搜索资料奇缺(也有搜索技巧上的问题),一连购买了多本书籍,相关内容还是捉襟见肘,寻找资料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最先求助于八路军研究会,他们热情推荐了一位决死队后人。电联后得知,她也没有这方面的素材。毕竟,距离那场战斗已经过去了83年!
为拿到第一手资料,我和老伴坐上高铁,直奔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虽搜集到有关背景素材,但还是缺少关键性的战斗过程。失望中,猛然看到展览大厅正在播放百团大战小视频,注明有关资料来自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于是对老伴说,我们去武乡吧!
离开阳泉前,我们来到高耸入云酷似一把锋利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下,仰望着墓碑上的题词“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彭真);“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徐向前);“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薄—波),一股股激情在胸中涌动。
当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和雕刻在花岗石上的“百团大战示意图”逐一进入眼帘,似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血脉。轻轻走过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名字的黑色大理石墙,我在心里默默发狠:绝不放弃!
怀揣新的希望,我和老伴来到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出馆时,腿沉得像灌了铅。较之百团大战纪念馆,这里的视野更为宏阔,可我要找的是局部和细节,结果可想而知。沮丧之余,不甘心地问讲解员,附近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相关书籍和资料吗?她们说,你去旁边的“八路军研究中心”问问?
立马来了精神,一路小跑闯进“八路军研究中心”。气还没喘匀,就向正在值班的女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她带着诧异的眼神上下打量我,估计不大相信眼前这个老太太为何要做一件听上去很“公务”的事?她带着遗憾的表情告诉我,我需要的书籍和资料这里没有。
许是不忍看到我的失望,她迟疑了一下又说,馆里有位资深专家在外地出差,要不打个电话问问?我连声道谢。电话拨出,无人接听。30分钟后,专家回了电话。听了我的诉求,他热情给出建议:赶紧去沁县牺盟会新军纪念馆看看,大约有30分钟车程,说不定会有收获?
一阵狂喜。我连忙和老伴一起打车赶往沁县。抵达牺盟会新军纪念馆,已是下午四点半。好在王存虎馆长还未下班。得知我需要的素材后,他摇摇头说,担任这个纪念馆馆长十几年了,纪念馆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在他的脑子里,没有我需要的素材。
转过身,他指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16册图书(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纂的《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卷》)说,纪念馆布展的大多内容都来自这些书籍......那一刻,几近崩溃。因为我已从网上二手书市场买到了《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上)(中)(下)》三本书。这就意味着,我手上掌握的素材基本触“底”......
王馆长告诉我,来这里来参观的,大多是我这样的决死队后人。他热情地领着我们观看了所有馆藏,有关决死队的背景、发展历程特别是他们在抗战中立下的不朽功勋,是我之前不掌握的,这趟来得值!
挥手告别王馆长,心里响起一个声音,“你是决死队后人,不能让前辈失望!”
马不停蹄回到北京,继续执着地买书,执着地寻觅相关资料,拿出了“掘地三尺”的劲头。其间,《烽火战旗扬》主创团队的秘书初见帮了大忙,她搜寻到上万字的素材和资料,基本凑齐了1连的历史沿革......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玲玲教授帮我下载了有关百团大战的纪实作品;主创团队的孙英伟老师也四处帮我查找资料……尽显集体创作的优势。
眼瞅着写字台上的书籍越摞越高,电脑笔记本里的资料愈来愈多,战旗故事的背景和战斗主线愈来愈清晰,但荣获战旗的那场战斗过程还是过于“简约”(充其量不足500字),显然无法撑起这篇纪实文学的核心骨架。
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的名字跳将出来——陈辉!他是新近加入银河悦读网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驻北京军区支社社长,曾荣获新华社“十佳记者”称号,他在部队工作多年,又是高级记者,走南闯北,人脉丰厚。直觉,这应当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辉老师果然不负我望!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从军委追到战区陆军,从军、旅追到营,又几经波折终于追到已经扎根在雪域高原的1连……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啊,光芒万丈!
陈辉说,好几次他都想放弃了,可又拗不过我的“执着”。当陈辉刻不容缓地驱车把1连连史资料递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感恩之情如滔滔江水。
从收集素材开始,一直到完稿,前后历经四个多月,往返行程千余公里,购买书籍10余部。一次次怀抱希望,又一次次希望破灭;一次次山穷水尽,又一次次柳暗花明……得益于多方的支持特别是陈辉老师最后的扛鼎之举,终于使我有信心坐到电脑前。
翻开某旅一营一连(前身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8团1连)“无坚不摧”连连史,80多年前熊熊燃烧的抗日烽火扑面而来……一个英雄连队与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一面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战旗与人民军队浓缩的军魂,一部由“决死后人”不断创立的辉煌战史和永不褪色的“决死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传承……徐徐展开,熠熠闪光。
一、脱胎于决死队
倒转时光轴,定格在1937年8月1日这一天。
这天,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大礼堂,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13个训练团的学员(都是牺盟会会员),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全国人民总动员,为争取民族生存起来应战”的号召,纷纷请缨杀敌,以自愿报名方式,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相当于团),山西新军的第一支战斗部队横空出世。
与人们熟知的八路军、新四军不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也被称为新军,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山西省出现的一支新型的抗日武装力量。它名义上归属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山西军队系统,实际上一直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产物,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一个范例”。
说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与一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个人就是薄一波。1936年10月下旬,薄一波被我党派往山西,组成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
“七七事变”后,日军长驱直入,山西危在旦夕。“山西王”阎锡山的晋绥军纷纷溃逃。薄一波同志接受党的指示,到山西与阎锡山商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改组成立了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27名新委员中,21名是秘密共产党员,7名常委中有6名共产党员,从而掌握了牺盟会的领导权。薄一波等还开办了拥有2万5千名学员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为创建山西新军做好了干部准备。
1936年12月,阎锡山在他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来,我们怎么办?”薄一波说,仅依靠旧军抗战不行了,建议赶快组织一支新军。阎锡山点头称是,把组建新军的任务交给薄一波,不过,只允许“搞一个团”试试。北方局负责同志对薄一波说,这是大好事,我们就是要抓枪杆子,哪怕是一个团、一个营、一个连也要去。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时,只有1500余人。有新军,也有旧军,青年学生占较大比例。从他们年轻且坚毅的表情里,可以看到他们与日寇决战到底的决心。也就是在这一天,日后被授予“无坚不摧”荣誉称号的决死一纵38团1连诞生了! 他们牢记“以团结救亡为核心的铁心跟党、誓死抗敌、敢打必胜”的“决死精神”,高喊着“战到末一道壕沟,流完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决心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接受考验,淬炼成钢。
为迅速提高这支部队的政治素质,决死队制定和确立了以政治委员为最高首长制度。政治委员是部队的最高首长,拥有最后决定权。从第一个团开始,就是以红军为榜样建设的。从旅、团到连、排,建立了一整套的政治工作机构,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党中央根据薄一波政委的请求,给决死队派来了10名红军干部担任“游击教官”,八路军总部和129师还迅速派遣了80余名红军干部到一纵队担任连级以上军事干部。
红军干部是火种,也是基石。他们带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红军的铁血纪律和作风迅速渗入决死队,很快成为决死队的骨干和中坚。上级也给决死1纵38团1连派来一名红军干部,他就是共产党员、代理连长连兴全。连长常给战士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把红军的好传统好作风带给了连队,1连有了长足进步。
1938年6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沁县西林村,为决死一纵队开办了“西林干部训练班”(史称“西林整军”),从部队基层干部和知识分子出身的老队员中,抽调一批人参加训练。八路军许多高级将领,如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等总部首长,连续几个月为西林训练班讲课。同时,大量吸收农民参军,改变了部队成分。一部分连队还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军政大事都要经过士兵大会讨论……随着反共顽固旧军官逐渐减少,干部队伍进一步走向纯洁,部队更臻于巩固。
经过“西林整军”的1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事素养也有了较大提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仅用两年多时间,山西新军迅猛发展,组建了9个旅50个团,总兵力7万余人。决死一纵政委薄一波指出,“决死队是革命武装,有彻底革命精神,是山西进步的旗帜。“山西如果没有决死队、牺盟会,黑暗就会出现。”
新军的蓬勃发展,大大超出阎锡山的预料。看到牺盟会和决死队的领导权都在我党掌握下,他暗叫“上当”!于是,他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1939年12月发起事变(史称“12月事变”),动员6个军的兵力,首先进攻驻晋西的决死队第二纵队,接着向新军各部队展开全面进攻......
尽管风云突变,我军已有准备。阎锡山刚一动手,薄一波就命令决死队四个纵队、政治保卫队的三个旅和工人武装自卫旅奋起反击,经过半个月的激烈战斗,彻底粉碎了旧军的进攻。
之后,中共中央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维护了中共与晋阎的统一战线关系,巩固了山西的抗战局面。
阎锡山12月事变被粉碎后,山西新军正式宣布隶属于八路军序列,揭开了决死队历史发展新的一页。只是,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为维持统战关系,尽量拉着阎锡山继续抗日,仍沿用原来的番号。大家兴奋地说:“我们是带着‘山西帽子’的八路军了!”决死队上下一片欢腾,士气高涨。
二、脱颖于百团大战
趁国共摩擦之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一方面对抗日根据地加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凡是根据地人民,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死,房屋一律烧毁,粮食统统抢走或烧毁,连锅碗也要砸烂,而且逢井便放毒药,灭绝人性,丧尽天良”! 另一方面,日寇又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以铁路为链,公路为环,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依托铁路、公路、碉堡,将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块,压缩八路军活动的空间,要一口口将华北抗日根据地“吃下去”……
国仇家恨,填满了根据地老百姓的心,也填满了1连官兵的心。他们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盼望打一场大胜仗,狠狠教训这帮杀人狂魔,给根据地人民报仇雪恨!
为彻底捣毁日寇阴险毒辣的“囚笼”政策,扭转时下空前困难的局面,提振广大军民的抗日信心,粉碎蒋介石关于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提出,“一定要组织一个大的战役,给日本侵略者以狠狠打击。否则,我们还算啥子人民的抗日武装!”此时,大举破袭敌人交通线的战役思考,已在彭德怀的胸中形成,“一个大的战役”,也就是日后震惊全国和世界的“百团大战”。
在定下战役决心与明确作战原则之后,战役目标的选择尤为重要。彭德怀指出,日寇虽然占据了华北的许多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但却使其兵力愈加分散,交通线空虚。这是敌人的弱点,同时又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只要彻底破毁敌人的铁路、公路,就能使它的血管不能流通,手脚不能动弹,而直至困死。经八路军总部首长研究决定,把交通大破袭的目标定在蜿蜒盘旋于河北、山西的正太铁路。
正太铁路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从正定到太原,全长249千米,横贯太行山脉,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西去,把巍巍太行山一劈两截,成为日军分割、蚕食太行山与晋察冀两大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依托。铁路和公路就像一根根绳子捆住了根据地,成为“囚笼”政策的关键支柱。很明显,破坏正太铁路,斩断围在根据地脖子上的绳索,对于捣毁“囚笼”政策至关重要。
日军清楚,一旦正太路被摧毁,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掠夺战略物资的外运就会发生极大困难。因此,日军一直以重兵把守。在全长仅249千米的正太路,由西向东部署了第九,第四,第八3个独混旅团共3600余人。沿线大桥、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担任守备。日军还在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地方,密集修建了一圈据点。用老百姓的话说,“出门上公路,抬头见炮楼”。日军还经常派装甲车轧道巡逻,叫嚣这是一条“钢铁封锁线”。
我们的八路军、决死队当然不信这个邪,就是要把日寇所谓的“钢铁封锁线”打瘫、砸烂、摧毁!当然,我们也不打无把握之仗,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精心进行中。
随着雨季和“青纱帐”时节到来,鬼子飞机、汽车行动受限,而八路军隐蔽活动开始变得更加有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蓄势已久的八路军吹响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号角。
1940年8月初,太岳军区接到129师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转来的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预备命令:命令太岳区部队立即秘密地进行破袭正太路和敌人重要交通线的准备,并命令772团、16团和决死一纵队的25团、38团,待令参加正太破袭战。
按照八路军总部的作战部署,进攻战役首先从正太路发起,而后扩展至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我军提出的口号是:“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一场你追我赶的破路大比赛,就此在各团展开,如火如荼。
决死一纵38团1连指战员奉命参加攻歼上湖车站、和尚足据点之敌的战斗及该段破路任务。这是破袭战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也是摧毁“囚笼”政策的第一步。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1连,可见指挥员对1连指战员的信任。
上湖车站和和尚足据点,位于正太路马首至段廷之间,守敌系日寇第四混成旅团德江大队之一部。有日军20余名,伪军30名,和尚足据点有日军16名,都装备有迫击炮、轻重机枪、掷弹筒等精锐武器。车站和据点都构筑了坚固堡垒,周围有1米深、2米宽的外壕,壕外构设有铁丝网,地形开阔,有的前沿还埋有地雷,易守难攻。这些据点、碉堡是我破击铁路、断敌交通的最大障碍,如果拿不下,就可能导致整个突袭战失败。
蔡爱卿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大战在即,为安抚一些战士大战前的紧张心理,38团团长蔡爱卿在动员大会上一脸自信地对战士们说:“你们不要怕,我保你们不出三仗,个个上瘾!”战士们轰地一声笑起来,使劲鼓掌!
提到团长蔡爱卿,1连官兵再熟悉不过。蔡团长17岁就参加了红军。长征途中,屡立战功。他曾带领连队夜袭敌军,为夺取遵义立下汗马功劳;在横渡北盘江战斗中,他率领的连队第一批渡江作战,打得英勇顽强,受到时任团政委张爱萍的表扬。红军到达陕北后,他还参加了著名的吴起镇战斗,并获得战斗英雄奖章……时任红11团参谋长的蔡爱卿,也是朱总司令根据薄一波的请求,选调一批有经验的优秀军事干部充实到决死队的军事骨干之一。
1940年1月,25岁的蔡爱卿被任命为决死1纵队38团团长。38团成立时,还是一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队伍,但在蔡团长严格有效的训练下,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快速提升。
在蔡团长的带领下,决死一纵38团1连不再是没有打过大仗的“生瓜蛋子”。他们于1940年3月底参加了粉碎日寇向我沁县和屯县地区发动的五路围攻;1940年6月底,为保卫根据地,作为主攻部队之一,还参加了晋家山反顽作战。经过四小时战斗,顽军大部被歼。此次是38团1连首次参加大兵团的协同作战,磨炼了血性,经受了考验。
经过团长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1连指战员个个攒足了劲。大家挺起胸脯,挥动臂膀,高唱《决死队战歌》:“把刺刀上起来,把枪口瞄好准,向前!向前!在战场上,我们永不退后……”这首由白炎填词,套用法国马赛曲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在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昂扬着不可抵挡的决死精神,令人热血沸腾。
为赢得战斗的胜利,1连指战员投入到紧张的战前训练中。这次破袭任务与以往的游击战有很大不同。以往游击战是打了就跑,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这次的任务首先是破袭,这里就有许多技术性的要求。如爆破,什么建筑用多少炸药,炸药放在什么位置爆破效果最好,如何固定炸药等。部队战士们冲锋时面临最多也是最大的难题就是剪铁丝网、电网,用什么剪,怎么剪,能不能剪得动……如用篮球胆做手套,握着大铡刀砍铁丝网、电网,既不扎手,也不会触电。经过这些战前演练,1连指战员对夺取胜利充满信心。
1940年8月20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风云中一个惊天动地的日子。参加战斗的指战员清晰记得,那天的夜晚特别宁静。各个部队的调动和部署,各位专区参加破路群众的站前动员,都在悄无声息地秘密进行,人民群众也密切配合部队封锁消息。时刻注意八路军的动向的日伪军,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
这一天,正太铁路一带浓云密布,气压很低,闷热异常,预示着一场山雨即将到来。午后,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水,缓解了闷热对人们的折磨,也像极了根据地民众渴望八路军打胜仗的心情。因为,比天气更难捱的是日寇勒紧根据地的“囚笼”政策,一旦打破它,无异于下了一场痛痛快快的雨!
决死队的战士们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运动到正太路两侧。当部队黄昏开进到敌人的鼻子底下,日军还是浑然不知。隐蔽在前沿阵地上的38团1连官兵,早已箭在弦上,只等总破袭战的信号枪打响。
20时许,3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夜空。1连指战员猛虎般从阵地上一跃而起,端着枪冲向和尚足车站。摸到距日军碉堡100米左右时,被敌军发觉,日伪军利用和尚足车站两边的坚固碉堡,向我1连突击队发动了猛烈的机枪扫射,哒哒哒哒……罪恶的火舌射出雨点般的子弹,1连的进攻速度不得不放缓。
由于壕宽沟深,铁丝网阻拦,屡攻不下。为减少伤亡,征得上级批准,决定利用夜暗,采取搭跳板、越外壕的方法突入敌据点,打开突破口。凌晨,1连组织3个突击排,从不同地段进行突袭。
说时迟那时快,1连代理连长连兴全率领一支突击排冲在最前面,他高喊道,“同志们,跟我来!”只见他似敏捷的猎豹,左躲右闪,迅速砍断铁丝网,越过外壕,迫近碉堡。
突然,一排罪恶的机枪子弹扫射过来,连兴全不幸中弹倒地,血流如注。牺牲前,他两眼喷火,狠狠瞪着还在吐着火舌的敌碉堡。任务没完成,心不甘啊!只见他艰难地扭过头,冲着战友们吃力地嚅动嘴唇,战士们读出了连长最后下达的命令,“干掉它!”
“干掉它,为连长报仇!”这句话在突击排战士们的胸膛里炸响!趁敌人机枪换弹夹的瞬间,人高马大且机敏过人的突击排战士李占魁,一个箭步跨到碉堡前,迅即把两颗燃烧弹从枪眼里扔了进去,随着“轰隆”两声巨响,碉堡内顿时烈火腾起,火势迅速蔓延,小鬼子在碉堡里嚎叫不止,抱头鼠窜......有几个鬼子冲出碉堡逃命,被1连战士的机枪子弹接连扫倒,除4名残敌侥幸脱逃,大部分鬼子被消灭。
就这样,1连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半个小时,就一举攻克了和尚足车站。缴获了敌军掷弹筒一具,步枪10余支。与此同时,2连、3连、4连在工兵的配合下,将据点附近的大桥炸毁。
夜色朦胧中,几个战士爬上被占领的和尚足碉堡,他们使劲摇动着手中的红旗,红旗随风飘荡,如一束燃烧的火炬……战士们知道,高高扬起的红旗是胜利的标志。山西的父老乡亲看得到,部队的首长看得到,决死队的战友看得到,他们钦佩的连长连兴全也会向他们露出满意的微笑……
“破袭正太线 ,决死捣‘囚笼’”,后人这样称誉1连。
1连完成战斗任务后,又同民兵、民工一道,踊跃投入到挖地基、翻铁轨、炸桥梁、烧枕木、割电线的战斗中……桥梁爆炸;公路爆炸;隧道爆炸;碉堡爆炸;火车爆炸;汽车爆炸;电杆一根接一根被拉倒,电线一卷又一卷被民工们迅速运走。敌寇营房鬼哭狼嚎,日军指挥官一个个如无头的苍蝇四处乱窜。
绵延五千里的华北大地上,无论山川还是平原,无论铁路还是公路,到处是火光,到处是战场,华北境内的铁路都着了火,熊熊燃烧的正太路,像一条火龙火光映红了半壁天空。
战役发起第3天也就是8月22日,彭德怀和左权在山西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前方总部作战室听取情况汇报,当作战科长王政柱汇报说,“正太线等地参战部队有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就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补充道:“不管是一百零几个团,就叫百团大战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1连指战员兴奋地抱在一起,有的战士还把帽子抛向空中……有幸参加震撼中外的百团大战,始终是1连连史中的高光时刻!
正太铁路破袭战历时20天,共毙伤日军2200余人,俘获日军10人,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破袭,正太路许多地段被夷为平地。这条被日军视为命脉的“钢铁封锁线”彻底瘫痪!敌人如囚笼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38团1连指战员按照上级指示,继续投入到第二、第三阶段的战斗中,他们越战越勇,越打越顺手,连队士气嗷嗷叫!
10月30日凌晨,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发动攻击的时间快要到了,关家垴一带笼罩在黑漆漆的夜幕里。忽然,埋伏在这里的决死一纵38团官兵悄悄站了起来,为的是迎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健步走到官兵中间的彭德怀严肃地问大家:“同志们,你们决死队,要向谁决死呀?”
“向日本鬼子!”战士们响亮地回答。
彭德怀满意地点点头,他手指着日军的阵地说:“好!前面打仗的地方,有好几百个日本鬼子被我们包围了,我们今天要消灭他们,你们就是要向他们去决死!”
八路军副总司令亲自作战前动员,这让决死一纵38团全体指战员备受鼓舞,战斗士气空前高涨。依靠顽强与勇敢,八路军终于将武器优良的冈崎大队歼灭过半。尽管“血战关家恼”之战在历史上尚有争议,但薄一波肯定地说:“彭老总向我调决死队两个团参加战斗,我是很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
据连史记载,在百团大战中,38团1连与友邻部队一同参加了三个阶段的战斗,胜利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破击、奔袭、攻坚、伏击、阻击、围歼等艰巨任务,受到八路军总部首长和129师首长嘉奖。38团1连成功实施预定战术,及时打通全连进攻通路,对各碉堡内的敌军进行地毯式清除,全歼和尚足守敌,缴获军用物资一批,为攻打上湖车站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战后,太岳军区授予该连“无坚不摧”锦旗,决死一纵队授予李占魁同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无坚不摧”的精神和意志深植每一位指战员的内心,“无坚不摧”的战旗成为1连官兵至高无上的勋章。全连指战员坚信,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多么坚固的堡垒,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只要拥有了不屈不挠、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无坚不摧”精神,就拥有了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法宝。
1连官兵也真应了蔡团长那句话,越打越上瘾。有战士几天不打一仗,浑身都不是滋味。他们甚至跑到团部请战:“团长,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活动活动筋骨?”蔡团长笑道:“我早就告诉你们了,打仗就好比磨刀,虽然苦,虽然累,但是打得多了肯定上瘾!”
“无坚不摧”的38团1连从百团大战中脱颖而出,不仅为本团本连争得了荣誉,也刷新了人们对决死队的认知。邓小平政委在战后总结讲话中指出:“决死队虽然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部队,但在作战、政治工作和平时训练中都有很大的进步,表现是好的,和其他一些老部队一样,能够使指挥机关放手使用,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三、耀眼于上党战役
据连史记载,1连在参加了百团大战之后,又陆续参加了粉碎日寇“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战斗、参加了淮海战役、广东战役、三水战斗、粤桂边围歼战,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荣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无坚不摧”的旗帜在战火中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其中,有一场胜仗和一个人的名字最为耀眼,这就是上党战役和1941年继任1连连长的白喜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出《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坚持抗战八年整的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欢天喜地迎接胜利与和平的到来。没想到,就在这时,山西军阀阎锡山却按照蒋介石的密令,派其心腹19军军长史泽波率68师、69师、暂编37师、挺进第二、第六纵队和收编的伪军约1.7万余人,向我上党解放军进犯。
8月25日,蒋军相继抢占已被我从日伪手中解放了的襄垣、潞城和被我围攻的长治、长子、屯留、壶关等城镇,妄图分割太行、太岳解放军,占领整个晋东南,并牵制晋冀鲁豫军区主力,掩护蒋军沿平安、同蒲路北上,以实现蒋介石“抢占华北、争夺东北”的战略企图。
上党,是山西长治地区的古称,位于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之间,这里工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纵横其境,是晋东南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是我八路军129师创建的根据地。守之,则可控制阎军出入晋东南的大门;失之,则是我军无立足之地。所以毛主席把它喻为一个“有鱼有肉的脚盆”。
为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配合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电令晋冀鲁豫军区予以坚决地回击。8月25日,军区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由延安返抵太行,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进行部署,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区主力投入上党战役。
38团1连奉命参加上党战役。担任1连连长的白喜贵有一段传奇经历:他1937年10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一总队,随队转战于太行山区,在与日军作战中勇敢顽强,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战功卓著。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太岳纵队38团1连连长,率部参加了太岳区历次的反“扫荡”战役和反顽战役;1944年,在安泽县马蹄沟救出被日军围困的太岳一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首脑机关,立下大功,获得“模范连队”称号。
宝剑锋自砥砺出。经过多次战火洗礼的白连长,骁勇善战,是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基层指挥官。
战斗即将打响,白连长作战前动员。他说:“这场战役意义重大。打好了,对毛主席的重庆谈判、对保卫解放区的胜利果实都有利。打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突然停住话语,瞪着一双虎眼望着战士们。全连战士挺起胸膛,异口同声回答:“我们必须打胜仗!”白连长一拍大腿说:“就等着你们的这句话呢!”接着,他一字一顿铿锵说道:“别忘了,我们可是‘无坚不摧’连!啥叫‘无坚不摧’?就是没有什么艰险和困难可以难住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攻克、所摧毁、所战胜!你们说对不对?”战士们一起高喊:“对!对!对!”
9月13日,太岳纵队开始攻打长子城。该城的守敌是阎部第二挺进纵队、保安团和伪军约2100多人。经日伪军多年设防,工事较为坚固,城墙高3长余,外壕深宽各两长余,各城门、城角以明碉暗堡组成,壕外设有雷区和铁丝网等障碍物。在陈赓司令员的指挥下,经两昼夜激战,我军攻占了西关、北关及北高庙据点。
然而,第一次登城受挫。
1连所在的一营事先没有安排登城任务,也没有登城准备,但一接到登城命令就马上行动。白连长带领全连战士他们找了一些梯子和跳板,很快进入攻城的出发地。在团营的火力掩护下,1连迅速清除了地雷等障碍物,接近了城墙的外壕。但跳板短了,外壕这头搭不到那头,部队只好扛着登城的梯子进入外壕,再从外壕爬上去。这时,城墙上的敌人一阵火力扫射过来,梯子被打断了,有的战士负伤了,有的战士牺牲了,但他们没有被敌人的疯狂火力封锁所吓倒。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往前冲,战士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城墙下。
紧急关头,1连连长白喜贵沉着镇定,他指挥道:“搭人梯上!”指导员师振华说:“好!”只见白连长大步冲上前,把打断的梯子放在自己的肩膀上,用人接梯子。一个战士踩到他肩上,又一个战士再踩上去……就这样,搭成的人梯高高地伸到城墙头。
战斗英雄史国垂率先登上城墙,他抱着冲锋枪一通猛扫,敌人纷纷倒下,后面的战士跟着登上了城,敌人的城墙终于被我撕开了一条口子。这时,城墙上的敌人疯狂地反扑过来,轮番向我反扑了十几次,都被白连长有效地指挥一一击退。可是,1连也伤亡过半。但他们顽强抵抗,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城墙的突破口上。
在敌人组织的又一次反扑中,白连长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中。“连长,连长”,战士们撕破喉咙地呼喊着,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好连长。大家心痛欲裂!然而,连长像巨人一样把梯子架在肩膀上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战士们的记忆里。
愤怒和悲恸在战士们的心中炸响,化作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在1连的火力掩护下,2连紧跟着登上城墙,沿着城墙往城南发展,终于攻占了南门。战斗结束后,部队党委授予连长白喜贵“特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四、得胜于“铁心跟党”
1连官兵用质朴的话说,只有“铁心跟党”,才能“无坚不摧”!
据连史记载,从1937年至2021年,38团1连始终以“决死劲旅首营首连”为荣耀,始终秉持“铁心跟党、誓死抗敌、敢打必胜的”的决死精神,不仅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再立新功!
1984年,在被叶剑英元帅评价为“惨烈程度不亚于淮海战役”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松毛岭战役中,38团1连时任三排长金古阿格在负伤情况下,带领8名战士先后打退敌人17次进攻,被昆明军区荣记“集体一等功”,被14军授予“能攻善守”锦旗,见证了“无坚不摧”战旗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和弘扬。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茬老兵退伍,一批批新兵加入,38团1连的部队番号在变,战斗的地域在变,但“忠诚(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坚毅(坚定且有毅力)、担当(勇挑重任)”的连魂没有变,“无坚不摧、冠我全军、能攻善守、勇夺第一”的战斗口号没有变,老部队的优良传统没有变,他们曾两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特等功、集体一等功、集体三等功各一次,还涌现出以李占魁、白喜贵为代表的40余位战斗英雄。
满怀敬意,轻轻合上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38团1连连史。极目远眺,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决死一纵38团1连,正高擎着“无坚不摧”的战旗,迈着坚定的步履,从太行山出发,辗转广东、云南、雪域高原,走进天安门广场九三大阅兵的战旗方队,走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
侧耳倾听,“决死传人”激昂的连歌响彻山川大地——
“紧握钢枪脚上步履铿锵
山步一连(即决死一纵38团1连)能攻善守荣耀辉煌
先辈足迹指引前进的方向
枪尖利刃刺入敌人的胸膛
不畏牺牲个个英勇顽强
能攻善守坚信百炼出好钢
无坚不摧人人斗志昂扬
决死传人乘风破浪续荣光
续写新荣光”
特别感谢为本文提供帮助的:八路军研究会、王存虎馆长、初见、陈辉、张玲玲、孙英伟等文友,特别感谢将此文精准提炼修订并收入《烽火战旗扬》的叶征教授。
2024年1月18日完稿于北京锋尚公寓
附:主要参考书目:
1、中共党史出版社《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上中下册)
2、团结出版社《百团大战大纪实》
3、团结出版社《百团大战——破袭正太路》
4、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29师征战纪实》
5、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百团大战》(崔艳明著)
6、十四军军事丛书之一《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抗日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