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首次击沉敌舰70周年,是中日甲午战争鱼雷艇首次参战130周年,是中法马尾海战爆发140周年。在此,谨向人民海军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

  鱼雷艇自身所具有的冒险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英雄壮举、惊心动魄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联系。从马尾海战杆雷艇队到甲午海战鱼雷营,从抗日战争电雷学校到人民海军快艇部队,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作者收集了中国自清朝鱼雷艇队创建至20世纪末期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撤编为止的120年的所有战例,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撰写出10篇中国鱼雷艇纪实战例,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通过这些战例,不仅了解中国鱼雷艇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中国鱼雷艇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敬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海军之魂、海鹰之魂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威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顶端,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势险要。港湾南北两岸建有10余座炮台,配备新式大炮100余门,火力交错,防御坚固,成为北洋海军基地和提督衙门所在地。黄海海战后,北洋海军在旅顺稍事休整,后将全部舰船泊聚威海湾。

  1894年,清政府在东北战场及黄海海战中遭遇了一连串失利,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上风。1894年11月,清政府派出一名德国人为代表,与日本政府议和。日本人当然不会同意与外国人和谈。为了能在将来的谈判中对清政府进行更大的勒索,日本决定发动新一轮的军事进攻。

(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舰船(图画)1.jpg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3万余人在山东荣成登陆。1月25日(农历三十日除夕),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传送给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一封劝降书。

  “谨呈一书致丁提督阁下:事局之变,致使仆与阁下互为敌对,何其不幸!然今日之战,乃国与国之战,非个人结仇也。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 ”

  劝降书的意思是,甲午战争是国家之间的事情,而非他与丁汝昌的私人恩怨。因此,他和丁汝昌的友谊,依然像当初一样深厚。伊东佑亨这番话不是无的放矢,九年前他与丁汝昌之间还真有一段思想上的交流。

 2.jpg(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像)

  1886年,丁汝昌曾经率领北洋水师舰队到访日本长崎,那时候,伊东佑亨刚刚升为海军少将,接待了北洋水师访问团,并与丁汝昌进行了交流。伊东佑亨亲自登上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铁甲舰参观,他不无感慨地说:“现在如果日本和大清国开战,日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只要“定远”和“镇远”两舰就能把日本全部常备舰队送到海底。”

  收到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的劝降信,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当晚,丁汝昌写了一封家书说:“吾身已许国,今当一死报国耳。”并将劝降书上交给李鸿章,以明心迹。

  1895年1月20日登陆后,日军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1月30 日,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的制高点摩天岭,丁汝昌率舰队从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军。 为了保住这些生死攸关的海岸炮台,北洋海军残部全都上阵,用舰炮支援陆军作战,鱼雷艇也纷纷驶往近岸,用机关炮攻击炮台的日军。

  北洋水师“左一”号鱼雷艇奉命直驶威海赵北嘴炮台岸边,艇上搭载的敢死队员带着硝化棉炸药攀岩而上,在日军进入炮台之前的瞬间引爆了炮台弹药库,给炮台造成严重损坏,完成任务后,敢死队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可以说,这是第一次使用鱼雷艇运载突击队员登陆作战取得成功的范例。后来“左一”又试图袭击其他炮台日军,但因日军发现未能成功。

  当时北洋海军曾计划以7艘鱼雷艇夜袭登陆场,但日本海军实力太强,日军第一游击队和3个鱼雷艇队轮流在威海港外游弋,加上寒冬腊月海况十分恶劣,最终夜袭未能成行。

  日本舰队曾于1895年1月30日和2月3日两次围攻威海卫的刘公岛、日岛炮台,受到了北洋海军的顽强抵抗。于是日军决定用鱼雷艇设法破坏刘公岛东侧的防护设备,给日军舰队突入威海湾开辟通道。

 (北洋水师官兵保卫炮台(图画))3.jpg

  北洋舰队也有12艘鱼雷艇,但在质量远不如日军的鱼雷艇。除“左一”、“福龙”战斗力较强外,其中5艘艇吨位大、航速慢,守卫港口尚可,却无力突袭敌舰,另外2艘已经服役十几年,最后3艘保养极差,弃之船坞数年,只因战事紧张、雷艇不足才“稍为修理,编入行伍”,实际全无战力可言。中日两军鱼雷艇战斗力悬殊如此之大。

  再说对北洋海军鱼雷艇作战最不利的是,陆军已经溃败,陆路完全被敌军控制,收不到任何敌舰行动的情报,也不知道日军舰队游弋在威海港外何方?

  威海保卫战伊始,北洋海军为防止敌舰偷袭,就在刘公岛东西两侧出海口布置了铁链、木材、水雷等防护设备,只在西口处留有一道方便舰队狭窄的出入口。1895年1月30日本雷艇队试图从东口突入港内,被防护设备所阻止,后无功而返。

  1895年2月3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城。这意味着威海港周边的陆地都被日军占领了,丁汝昌驻扎的刘公岛顿时成为一座孤岛。

  日舰队为了冲入港内消灭北洋海军,2月3日20点40分,日军控制的南帮龙庙嘴炮台炮击正在东口巡逻的中国舰艇,日军2艘鱼雷艇乘机破坏东口防护设备,发现设备牢固,不易拆除,同时还引来了北洋海军控制的炮台和中国巡逻艇的炮击,日军鱼雷艇只能逃之夭夭。

  但是日军发现刘公岛东口靠近炮台一侧有一个40多米的空隙,这是为炮台中国守军运送物资的小船所预留,就是这个小小的空隙就成为一个致命的漏洞。空隙处虽然水浅,大型舰艇无法通过,但吃水不深的鱼雷艇航行还是绰绰有余。于是日军派遣鱼雷艇偷袭的策略就取代了原舰队决战的计划。

  2月4日,伊东佑亨再次委托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中将前往刘公岛,与丁汝昌见面,表达劝降的意思。但是,丁汝昌依然拒绝了劝降,明确表示:“余决不放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

  1895年2月5日凌晨4点,日军第三,第二水雷艇队从龙庙嘴暗礁与封锁栅栏之间通过,在杨家滩西岸集合,艇上灯火管制,全队以双艇纵列慢速航行,驶向刘公岛南岸的北洋海军舰艇停泊场。日军第四游击队炮艇则在外海不断炮击刘公岛,以转移北洋海军注意力,掩护日军鱼雷艇的偷袭行动。

 4.jpg(甲午海战地形图)

  首先是日军第三水雷艇队4艘鱼雷艇开始行动,即6号和22号、5号和10号并行前进。

  等待凌晨月亮落入威海卫西山之后,整个海面一片漆黑,咫尺难辨。当日军10号鱼雷艇发现右舷不远处有一艘鱼雷艇时,还以为是本队5号鱼雷艇偏离了航向。实际上这是一艘北洋海军巡哨鱼雷艇,由于能见度太低,艇上的中国水兵也没有发现日军10号鱼雷艇的真实身份。当两条艇相距50米左右时,中国鱼雷艇首先用一盏红灯发出识别信号。

  这个红色信号让日本人感到很疑惑,日军10号鱼雷艇停机进行观察。由于惯性两艇距离越来越近,当相距30米左右时,一位中国水兵认出了来者的身份,立即大喊,机关炮手向着日军10号鱼雷艇猛烈射击,海面上升起一串串水柱。敌10号艇立即全速抛开中国鱼雷艇,然后向刘公岛冲去,中国鱼雷艇立即发射信号火箭警示港内舰船,不过已经太晚了,冲在前面的日军2艘鱼雷艇已经进入了鱼雷的射程。

  日军10号鱼雷艇冲到战场的时候,船体虽已遍体鳞伤,但无要命伤痕,由于艇员全部龟缩在装甲壳内,船员也无一人受伤。在距离前方目标300米左右,艇长下令发射,不知什么原因,鱼雷并没有完全发射出去,在发射管露出一个头再也不动了,这一诡异的现象把艇上的人吓坏了,以为鱼雷要在艇上自爆,仔细查看鱼雷后,见没有任何动静,便让艇左转,以艇中央旋转发射管发射一枚鱼雷,然后全速向南撤离。只听见艇后侧方掀起了白浪并有爆炸声。

  这枚射向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的鱼雷无伤大雅,船上的官兵都说没有什么感觉。战后检查时发现,只是在船尾有一道划痕,其实鱼雷并没有爆炸。所谓的爆炸的声音和掀起的白浪,只是对海上混乱局面的误判。

  日军5号鱼雷艇3点50分发现刘公岛南岸有一处白色灯光,驶近后发现是一艘停泊的中国军舰,便高速冲过去发射两枚鱼雷后,调头快速离开。他们所期盼的也没有实现,鱼雷没有爆炸。

  (刘公岛俯视图)5.jpg

  当时世界各国海军还没有普遍意识到舰艇战时灯火管制的重要性。翻开世界海战史,因灯火管制不严被敌方发现目标,军舰被击沉的战例屡见不鲜。作者曾在导弹快艇服役,尽管是和平时期的夜间训练,但是灯火管制是一项重要的训练指标。可见灯火管制对于战时的舰艇是多么的重要!

  日本鱼雷艇通过停泊的中国军舰玻璃窗内透出的灯光,初步分析出北洋舰队的位置,而处于明处的中国军舰则很难发现黑暗中的日本鱼雷艇。

  日军第6号和第22号鱼雷艇首先接近了停泊在煤库以南的一艘中国军舰,这时刘公岛上的陆军岗哨也发现了这2艘鬼鬼祟祟的鱼雷艇,便挂出识别信号,吓得日军心里扑通扑通地跳。不可思议的是,也许日军的信号灯也是红色的,岛上的哨兵就这样轻易地把日本鱼雷艇放过去了。如释重负的2艘鱼雷艇继续前进,在距离目标大约100米时,由于发现敌舰的中国鱼雷艇释放出了火箭信号,整个寂静的威海湾顿时沸腾起来了,值班水兵开始用机关炮向周围海域可疑目标射击,随后各种枪炮声也响了起来,犹如大年三十跨年夜的鞭炮声。日军22号鱼雷艇立即朝中国舰艇发射了两枚鱼雷,但未能击中目标。在中国鱼雷艇追击下,日军22号鱼雷艇慌不择路地在龙庙嘴一块礁石上搁浅。

  日军6号鱼雷艇也发现了停泊的中国2艘军舰,艇长铃木贯太郎为确保命中目标,离中国军舰百米处才发射鱼雷,但6号艇运气不佳,寒冷的天气使发射管制动螺栓冻上厚厚的冰,两颗鱼雷无论如何发射不出去,6号艇只能放弃攻击,在枪林弹雨下转向逃跑。

6.jpg(刘公岛炮台)

  6号艇长铃木贯太郎,1868年出生,从一名海军艇长官至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任日本二战最后一任首相。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1905年日俄爆发战争,在决定战争走势的对马海战中,铃木贯太郎中佐率领四艘鱼雷艇横切俄军舰队,近距离用鱼雷击沉俄海军三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大型运输补给船,一举奠定了对马海战的胜负。战后,铃木贯太郎的此次实战,被世界多国列为现代海军鱼雷作战的经典战例。

  这位参加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海军军官,二战后国际远东军事法庭认为,铃木贯太郎为结束战争做出了贡献,没有将其列入战犯名单。1948年,铃木贯太郎因病去世,享年82岁。铃木贯太郎打了一辈子的仗,在走向人生的终点时也许有所醒悟,他积极倡导早日结束战争。

  第三水雷艇队的4艘鱼雷艇徒劳一场却毫无建树,只能无功而返。

  我们再来看看日军第二水雷艇队,这个艇队共有6艘鱼雷艇,即9号和14号、8号和21号、18和19号三组搭档。

  18号艇围绕刘公岛绕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入口,好几次撞上了防护设备,被迫返航。14号艇在龙庙嘴附近的暗礁上搁浅,轮机受损,自救脱险后返航。21号艇进入湾内不久,在刘公岛南岸遇见了中国哨艇,企图蒙混过关,当哨艇挂出红白灯识别标志时,21号顿时傻眼了,立刻左满舵玩命逃窜。只见哨艇一面发射信号火箭,一面开炮射击。附近中国鱼雷艇闻讯赶来,21号依仗速度快甩掉中国追兵,却在路上搁浅。

  21号本来与8号搭档,搁浅后发现附近的8号艇纹丝不动,21号立功心切,原本想自救成功后再度返回攻击中国军舰,看到8号搁浅如此严重,自救后用绳索将8号拉出浅滩,这时已经是早晨5点了,21号放弃了返回战场的想法,与8号艇一起返回驻地。

  日军9号艇和14号鱼雷艇是一组,14号艇触礁后,9号艇立功心切,抛下14号艇独自潜入威海湾,向着船体最大、火力最猛的中国“定远”号旗舰驶去。由于港内非常混乱,中国鱼雷艇始终没有发现9号艇的行踪,在9号靠近“定远”号时,两艘中国哨艇追过来了。这时9号艇快速靠近“定远”舰,在离50米处迅速转舵发射船后部鱼雷,然后全速返航。

  “定远”舰作为北洋海军的旗舰,率军舰英勇抗击日本联合舰队,成为敌人攻击的首要目标。然而,这艘传奇战舰,却在此时被日本鱼雷艇偷袭,日军9号鱼雷艇击中了“定远”舰左舷尾部,船体受到了致命一击,撕开了一个4米长半米宽的大口子,海水灌进船内并向各舱室蔓延,随时可能沉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定远”舰拖着受伤的躯体,决定驶往刘公岛东部浅滩搁浅,打算化身移动炮台继续守卫威海卫,因为除了船体破损外其他装备并无损坏,日后有条件维修还可以继续参战。

  (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舰)7.jpg

  长久以来,关于“定远”舰最后的战斗细节,国内史料鲜有记载。近几年,海军史专家陈悦意外发现一篇“定远”舰军官日记,揭开了这艘铁甲巨舰最后的战斗细节之谜。陈悦说:“报告里给我们的感觉,那不是一次被动地被鱼雷击中。日军是10艘鱼雷艇攻击我们的1艘“定远”舰,前面的9艘鱼雷艇都没有成功,最后的1艘鱼雷艇才袭击成功。如果“定远”舰的御敌工作做得不好,可能不用等到最后1艘日本鱼雷艇上来。所以,这只船是一个英雄船。”

  1895年2月6日下午,“定远”舰炉火完全熄灭。在刘公岛陷落前夕,随着局势不断恶化,为避免落入敌手,2月9日舰长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舰,当夜舰长刘步蟾追随爱舰自杀殉国,时年43岁,兑现了其“苟丧舰,必自裁”的铮铮誓言。“远东第一巨舰”陨落了,北洋海军的精神支柱也被摧毁了。

  “定远”舰于1881年由中国清朝委托德国制造的铁甲舰。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355吨。1885年回国入役,编作清政府北洋水师旗舰,防护力和战斗力堪称“亚洲第一巨舰”。威海海战后,“定远”舰被日军大肆拆卸,武器与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往日本,剩余残骸沉于海底,一个多世纪以来,存殁情况成未解之谜。

  2019年威海甲午沉舰遗址一期调查基本确定“定远”舰沉没位置。而且二期调查正式启动,将进一步探明沉舰遗址整体信息,揭开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面纱。

  2004年,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建造“定远”号的1:1复制舰,严格按照当时的规格仿造。纪念舰于9月13日建造完成并下水。2005年4月16日,“定远”号纪念舰驶往威海港,并进行了海祭仪式,纪念甲午战争中抗击日军的北洋水师。随后该舰停泊在威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开放展出。只有理解了我们曾经在海上经历了什么,我们才能在海上走得更远。

 8.jpg(定远号复制舰)

  9号鱼雷艇虽然击中“定远”舰,但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全艇8名船员有4人毙命、2人重伤、2人轻伤,轮机损坏无法航行,艇长真野大尉绝望中正想剖腹自杀,刚巧第19号艇也潜入港内,见状冲过来将伤员接走。

  2月5日早7时,北洋海军发现日军第9号鱼雷艇漂浮在海面上,艇内有4具日军尸体。按照英国老师教授的海军传统,出于人道主义,郑重其事地将日军死者的尸体用棺材安葬在刘公岛上。

  这次袭击的成果鼓舞了日本鱼雷艇的士气,第一水雷艇队长官决定在2月5日晚上再次进行偷袭。6日凌晨2点45分,月亮落山,天海一色。饼原少佐带领日军第一水雷艇队的5艘鱼雷艇,即“小鹰”号、7号、11号、13号、23号,其中4条艇强行冲过防护设备进入湾内,按照分工23号和“小鹰”号鱼雷艇攻击停泊在港湾中部的中国军舰,11号和13号攻击停泊在港湾西部的中国军舰。

  “小鹰”号和23号全速向目标前进,分别各发射2枚鱼雷,停泊在刘公岛铁码头海面上的“来远”号装甲巡洋舰被2枚鱼雷击中,军舰大量进水很快翻沉。另外2枚鱼雷击中了停泊在旁边的“宝筏”号布雷小火轮。

  日军第11号鱼雷艇借着火光发现铁码头停泊的“威远”号木制训练舰,立刻发射2枚鱼雷,舰尾中雷,倾斜后坐沉于海底,烟筒和桅杆露出海面。

  1877年9月“威远”舰由福建船政建造,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仿造“威远”号的舰型陆续又建造了“澄庆”、“广甲”等5艘军舰,“威远”与中法马尾海战石浦港战斗中沉没的“澄庆”号是一个家族的“姊妹舰”,它们生前未曾谋面,相隔10年它们在大海里相聚。

  (威远舰被击沉)9.jpg

  1895年2月7日早晨,日军舰艇40余艘排列威海南口外,试图冲入港内,日本陆军也用陆路炮台向港内猛轰刘公岛,炮战激烈地进行,刘公岛形势进一步恶化。

  只见北洋海军12艘鱼雷艇从西口出击,掩护2艘小轮船出港突围,前往烟台送信求救,任务完成后鱼雷艇应该再撤回港内,然而在2艘小船向西突围后,所有的北洋海军鱼雷艇陆续转向逃走。鱼雷艇管带王登云策划了鱼雷艇队集体逃亡,中国海军史上一场悲怆的戏剧上演了。

  “中甲”鱼雷艇年久失修,航速最慢,在日军舰追击下,直接将鱼雷艇开上威海北山嘴浅滩,然后弃艇逃走;航速也很慢的“镇一”鱼雷艇为躲避日军追击,沿海岸线浅水区疾驶,在威海西海岸搁浅自毁,人员离艇上岸;“乙号”、“定二”鱼雷艇同样在小石岛搁浅自毁;“左三”、“右二”、“定一”也相继在小石岛附近搁浅,人员不知去向。

  所有中国鱼雷艇中,速度最快的当属“福龙”号,它本应能逃走,可惜运气不佳,被一发炮弹炸坏了螺旋桨,后边机舱漏水,只得驶往金山寨以东搁浅;与其同行的“右一”、“右三”鱼雷艇见状也主动在养马岛东岸搁浅。

  “左一”、“左二”鱼雷艇冒着枪林弹雨好不容易逃到了烟台,在烟台的中国岸炮部队,不分青红皂白开炮射击,两艇继续往西,然后在目前的烟台金沙滩公园附近搁浅,艇员上岸逃走。有的史学家认为,“镇二”鱼雷艇也参加了这次大逃亡,在刘公岛铁码头附近翻沉,逃跑时鱼雷艇数量应该是13艘。但资料显示,“镇二”鱼雷艇在1895年1月5日轮机大修后试航,恰遇“威远”舰驶过,与其发生碰撞,“镇二”翻船沉没。至此,北洋海军鱼雷艇全军覆没。

  10.png(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像)

  中国鱼雷艇部队官兵大多数脱逃或被日军杀害,只有“福龙”管带蔡廷干等10余人被俘。“左一”管带王登云逃到烟台后,谎称刘公岛已经失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烟台援军以此为借口,停滞不前,北洋海军等待救援解围的希望彻底破灭。朝廷查明真相后,北洋海军所有鱼雷艇管带遭到了通缉,但王登云蒙混过关换了王平的名字,来到南洋水师鱼雷艇部队继续任职。

  2月12日,丁汝昌又一次回绝了日军劝降,只想以慷慨一死尽忠。当晚,他服鸦片自杀,年仅59岁。丁汝昌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此后,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被日军占领的威海北洋水师司令部——海军公所。)11.jpg

  中国鱼雷艇部队逃跑对北洋海军和陆军部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威海守军的士气。为挽救五千守军的生命,最终北洋海军于1895年2月14日投降。

  《纽约时报》发文:“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但是,看来他们也不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操了……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李鸿章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至此全军覆没。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参考文献】

  1、刘致《世界鱼雷艇战史(上)》,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3、马骏杰《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4、图片来自百度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