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已然成为过去的2023年,总有一些人与事久久萦绕心头,感念不已,还是从我与银河悦读中文网的缘分说起吧——

      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银河悦读中文网组织征文活动纪念。我无意中发现了这条消息,就整理了一篇《讲好长征故事 领悟信仰力量》稿子,内容是讲述我如何用日记体撰写红军史无前例的万里长征和颂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史作《长征日记》。 

       这部问世于2005年,长达55万字的日记体史作《长征日记》,当时在图书市场上表现不俗,该书在全国不少大城市的新华书店都被摆上店面,居然还占据了首都机场书店最显要位置,再版发行才满足市场需求。甚至盗版书都出现了,在当年的同类书籍中可谓佼佼者。

       银河悦读网领军人“独上月楼”在对本篇文章的评论中写到:“作者问得好——这种日记体风格的史作有什么独道的优势能赢得众多读者的青睐,而为弘扬长征精神增光添彩?这从读者熊坤静的读后感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于是她引用了熊坤静的一段读后感,“作者充分吸收当今的研究成果,然后站在一定的制高点上,从浩如烟海的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中精心梳理、披沙拣金,从而使《长征日记》成为一部立体可感、内蕴丰厚的长征史专著。”熊坤静同时认为:“这种日记体有利于作者适度地运用白描等文学手法,达到散文化的叙述效果,从而使该书达到了史实性和可读性的兼顾,无疑更增强了它对广大读者的亲和力,有助于大大扩展党史资政育人的覆盖面。可信、耐读,开卷有益,这正是作者追求作品的目标。”独上月楼说:“看到此,我好想读这本书啊!本文有很多金句,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为金星作品点赞打赏!”

  银河悦读网该文编辑“弦歌悠扬”的金星推荐语说:“作者从介绍自己创作的《长征日记》的角度,旁征博引,宣传讲述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在社会各界引发的强烈反响和长征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突出了讲好长征故事,领悟信仰力量”的主旨。两位高手专业眼光犀利,对文章的评论恰到要点。

  其实我的第一部日记体史作不是2005年问世的《长征日记》,而是写于1999年的《1949年的故事》,但纯属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当时我在电视台工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当年我组织制作了365集纪录片《1949年的故事》,1999年每天播出一集,内容是50年前的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我亲自担当撰稿人撰写此稿。节目未播完,书商就已来约稿了,从而成就了我人生第一部文字作品。该书问世于2000年,再版两次,最近一次是2020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名字定为《一九四九——解放的故事》。我将它作为赠书赠给我的“新东家”银河悦读中文网。

  在电视台工作,我有大量的机会组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相比文字作品,电视纪录片更重画面感,更重视有根有据的史证,这两者就像组成身体的骨骼和血肉,缺一不可。把握住这点,《北京发现》《北平那八年》《子年北京》等受观众欢迎的史作纪录片在我名下不断涌现。其中2003年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年而拍摄的《北京发现》竟引起吴仪副总理兴趣,电话打到北京电视台索要录像带。一时《北京发现》备受台领导重视,成为北京电视台送客的礼品。

  几年的积累,有了足够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基础和信心,用日记体写成的《长征日记(上)》也就应运而生。受此鼓舞,我的创作步伐更快。2007年完成《长征日记(下)》、2009年完成《北京百年往事》、2011年完成《长征后记(西路军日记)》,两年写一部书。即使退休后,创作的雄心也不减。 2016年完成《长征日记》三册改编版《长征长征》、2017年完成《日记西安事变》、2020年完成改编版《1949—解放的故事》。不少合适的选题在我脑子里排着队,还在盘算先写哪部,后写哪部。

  但岁数不饶人,70岁之后,老年病缠身,眼疾加重,写长篇已感觉力不从心。而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的:“对学识和事业要贪得无厌”这句话对我却总是一种激励。天堂还没有发来邀请就有时间,长篇写不了,就写短篇。疫情闹得也出不了门,正好闭门创作。大千世界,可写的东西无数。我的作品不断出现在杂志、报纸、网络和视频上。

  这时,银河悦读中文网进入我的视线,2022年借征文之际试着投了《讲好长征故事 领悟信仰力量》这篇稿,居然得了一颗金星。这在精神上给我很大鼓舞,又燃起了我更强烈的创作欲望。给银河悦读投稿,成为了我2023年供稿的主要平台。我算了一下,全年写了近20篇稿件,10篇发表在银河悦读网上。其中有两篇文章斩获金星。为此银河悦读网编辑部授予我2023年度“出彩银河人”称号,自感受之有愧。但供搞收获到编辑及文友写的才情并茂的评语,却让我深受感动和教益。

  《2023年读书日》征文我写的内容是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当年是如何推动全国爱国青年奔向延安的。站长“独上月楼”的评说不仅限于:“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当年让延安闻名于世,功不可没;今天重温该书仍可汲取到极其现实的意义,影响仍在。”而且提升到从文学的社会价值来看《西行漫记》。“我们一直在讨论文学的功能,文学的意义,文学的力量,《西行漫记》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这之前,我评价文学作品更看重可读性、欣赏性和写作的文采。没考虑这么深,受教育!

  文友潘伯良评论说:大连诗人李大为写的《延安颂》中有这样两句话:“延安,像诗歌一样让人热血沸腾。”“没有谁能够预知,这个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地方,会燃起一团照亮华夏的火焰。”“读此文,你是否感觉斯诺也是高举火炬的人,《西行漫记》便是火炬。”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我为此叫好!

  对于我写的《北大荒笔记》,获得评论最多。文友笨马九方皋评论:“作者记录了当年生活在北大荒的情景和劳动场面。文字简朴、生动真实、曲折感人,引人一口气读完。”这位文友的结论是“没有磨难经历的人,写不出这样感人的作品。”这话说到点上了。

  总编室“暗香盈袖”评说:“铁不淬炼不成钢,人不锻炼不成才,作者用洋洋洒洒近两万字回忆了自己在北大荒生活的一段知青的沉重经历。”最后一句话是“看似娓娓道来之中,一些人生的哲学也就自然藏于其中。”悟出了我这个作者对文章的追求目标:讲得是吸引人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文友寄邯用慨而慷的诗句抒发了自己的观文感受,每个字句都触动了我的心,写的太像激情年代的我们。

  呱呱坠世入荒汀,寝碌衣食沃土中。情系江河倾赤血,性随川野放开型。深居雪域自豪爽,大美寒疆酒烈浓。黑水白山添秀色,登高呼喊最强声。

   版务部编辑徐萍说:“坐着高铁上看完陈老师的《北大荒笔记》。兵团条件艰苦天气寒冷,春夏秋冬面朝黄土背朝天,锻炼了身体锻炼了意志。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忘读书,还给自己订读书的计划,从读到写有了今天的成就。读书对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昔日哪有今天,言之有理。

  我笔下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李默,经过编辑攀登顶峰用贴切的格言、诗句凝练后,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她说:“老师李默恪守着‘教书育人,人心无愧于天地;数载含辛,莘萃学子通学理’的教育理念;在育人方面一直遵循着既教育有方又身先垂范的原则。作为一名人民老师,他做到了‘杜鹃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执著坚忍。他具备了‘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李老师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赢得了学生们永远的感激和尊敬。”编辑攀登顶峰说到这还觉得言不尽意,最后又加上一句话: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他让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用在李默老师身上毫不为过。

  银河悦读大世界,我写是收获,置身其中吸吮百家精华更是收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银河星闪,何不为伍?!


  陈虎 2023、1、15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