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2024年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首次击沉敌舰70周年,是中日甲午战争鱼雷艇首次参战130周年,是中法马尾海战140周年。在此,谨向人民海军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向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鱼雷艇参战部队的英雄们致敬!

  鱼雷艇自身所具有的冒险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英雄壮举、惊心动魄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联系。从马尾海战杆雷艇队到甲午海战鱼雷营,从抗日战争电雷学校到人民海军快艇部队,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作者收集了中国自清朝鱼雷艇队创建至20世纪末期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撤编为止的120年的所有战例素材,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撰写出10篇中国鱼雷艇纪实战例,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通过这些战例,不仅了解中国鱼雷艇的历史脉络,也见证了中国鱼雷艇部队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他们英勇顽强、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敬仰,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民族之魂、海军之魂、海鹰之魂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1.jpg

  海洋这片竞争的江湖,不仅有海上实力的较量,更有勇敢和智慧的考验。这两者兼得的难度如同走钢丝,险象环生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葬身鱼腹。

  鱼雷艇除鱼雷之外,又没有其他更有力的武器,所以在进攻时,需要高速度接近目标后再发射鱼雷。一旦被敌舰发现,就会遭到猛烈的炮火攻击。有人形象地比喻鱼雷艇是海上送炸药包,是海上拼刺刀,如同走钢丝。

  从鱼雷艇刚刚诞生的时代,中国就引进了这种特殊的兵器,凡是世界海军百年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鱼雷艇,几乎在中国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首先是拖雷,就是拖带水雷,军舰用绳索拖拽着水雷航行,遇见敌船通过调整航向,让船尾拖带的水雷碰上敌舰引爆水雷,达到攻击敌舰的目的。拖雷艇经过试验后,使用难度大,成功率小,危险系数高,因而没有被大量采用。

  18世纪末美国伟大的发明家富尔顿,发明了将蒸汽动力用于船舶上。同时,富尔顿还发明了杆雷艇,就是在蒸汽小艇上装一个铁杆,头上绑一个小型水雷,平时铁杆缩在艇里面,接近目标时突然伸出来,顶在敌舰上,这种爆炸武器就被称为“杆雷”,搭载杆雷的小艇叫杆雷艇,这就是鱼雷艇的前身。2.png

  第一次真正将杆雷艇用于实战并初步取得成功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1863年初美国南方水雷公司成立,制造了一款小型双缸蒸汽机提供动力,航速7节,乘员4人,艇首顶端携有一枚触发水雷,内装黑火药的“大卫”号杆雷艇。

  1863年10月5日晚上9时,美国南方军队的“大卫”号杆雷艇穿过封锁线,借着营火和月光,悄悄逼近敌军“新铁骑兵号”铁甲舰。该舰是联邦海军舰队中最强大的一艘,满载量4千多吨,装备多门大炮,采用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在“大卫”号杆雷艇驶近“新铁骑兵号”距离50米时被哨兵发现,“大卫”号杆雷艇立即开足马力向目标冲去,很快就撞向敌舰右舷,水雷在水线下面爆炸,激起了一道巨大的水柱,海水把站在两艘舰艇舱面上的水兵从头到脚浇了一个透心凉,海水还从烟筒灌进了“大卫”号锅炉,浇灭了炉火,使杆雷艇失去了动力,并受到铁甲舰的猛烈射击。

  由于船舱里灌满了水,杆雷艇上尉以为这艘艇正在下沉,便和两名船员弃船而逃。船上就剩下驾驶员一个人,不幸的他还不会游泳,他只能留在艇上试图挽救杆雷艇。刚刚逃生的驾驶员助手,看见驾驶员没有逃走,在昔日战友情意的驱使下,他又勇敢地游了回来。在他俩的共同努力下,锅炉竟然重新燃起了火苗,杆雷艇有了动力,他们将“大卫”号安全驶回了军港。而率先逃走的上尉和另一名船员却当了俘虏。

  虽然杆雷艇引爆水雷的场面蔚为壮观,但“新铁骑兵号”并没有沉没,水雷爆炸处正好是装甲防护区,木制舰体破损轻微,还能继续航行作战。然而,“大卫”号杆雷艇给敌舰造成的心理阴影要远超过实际的物质损害,联邦军水兵从此夜不能寐,只好睡在战位上,随时应对杆雷艇的袭扰;当官的也放弃了舒适的休息环境,每天夜里查岗查哨数次,一时间闹得联邦水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而中国第一例杆雷艇战例出现在1884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是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闽江下游,从福州东南乌龙江与南台江汇合处,至入海口的一段的俗称马江,又名马尾,建有著名的马尾港,是福建船政舰队的基地。从马江至闽江口,炮台林立,沿岸形势险峻,

  港阔水深,可泊巨舰。马尾港距离省城福州仅百里,又是福建的重要屏障。因此,马尾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微信图片_20240105213817.png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朝政府畏首畏尾,当时只有35岁的张佩纶才高八斗,一腔热血,遇事敢言。年轻气盛的他逆势上了十道奏章给慈禧,主张迎战。慈禧说,别人都不吱声,就你闹得欢,这差事就让你去吧。

  没办法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前去履职。慈禧把一个文弱书生派驻福建战场督战,受命以三品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书生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张佩纶,清末大臣,河北丰润人,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少年就学时,数千字文章一挥而就,同治九年中举人,十年中进士,十三年授编修,与张之洞、陈宝琛等同为当时的清流派主将。4.jpg 

  1866年福建船政局成立,福建船政有全国第一家最大的造船厂——福建造船厂,也是我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生产船舰、枪炮、飞机、鱼雷等作战武器,引进了西方企业管理体制;福建船政有全国第一家最大的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它是中国最早把西方自然科学引进课堂的海军学校,是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严复、詹天佑、刘步蟾、萨镇冰、邓世昌等著名人物都为学堂早期毕业生;福建船政还有一支水上武装力量,这就是船政水师。就像网络描写的那样,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的非常之举,是三千年大变革的历史产物。虽有挫折,虽被尘封,但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福建一省在近代拥有三种海防力量,即福建水师,归闽浙总督管辖;二是八旗水师归福州将军统辖;三是福建船政水师,归福建船政大臣管辖。三种海防力量互不隶属,除非有朝廷的命令。这种落后分散的管理体制,直到清朝灭亡时才解决。

  张佩纶抵达福建后,立即召集闽浙总督何璟、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商量对策。实际上,福建三支海军力量福建水师、船政水师和八旗水师现在均由张佩纶协调指挥。庙堂之上,张佩纶慷慨陈词,介绍自己的防御部署,但众将皆默不作声,且不乏面露鄙夷之色者。说来说去,他和那几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真是“秀才遇见了兵”。5.jpg

  张佩纶查勘船政局及闽江沿岸各要塞,主张沉船堵塞闽江口,使法国军舰不得入内,但清政府不许先发制人。于是,张佩纶下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犹斩”。清廷一看,对呀,佩纶这操作没毛病,立马下谕旨强调:“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结果坐视法军舰进入闽江。

  1884年6月23日,法国军队蓄意挑衅中国驻军,认为中国违反了两国达成的协议,一边要求清政府道歉,一边命令法国驻越南河内舰队乘尚未宣战之机,进入中国福州马尾港驻泊,其中调来了两艘新式的27米型杆雷艇第45号和第46号,该型杆雷艇唯一的武器是一支杆雷。法军想在此监视中国福建海军,伺机将其消灭。

  7月25日,在福州主持军务的张佩纶发现法国杆雷艇到来,便命令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赶造20具杆雷,改装出12艘杆雷艇。同时,又在当地招募150人,由10名军官进行训练,暂时组成了一支杆雷艇队,对外大肆宣传是从德国引进的新式杆雷艇。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又命令将杆雷艇埋伏在港汊中,计划一旦战事爆发,就立即从各个港汊出击,袭扰法国军舰,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6.png

  这些在当地招聘的渔民兄弟,哪里知道为谁打仗?只想着打点零工挣钱补贴家里。当来到杆雷艇队的时候,政府的待遇是吃穿住全包,而且还有薪水。所以在训练的时候还像回事,可是真枪真炮一响,早就躲起来了。

  1884年8月22日,得到谈判破裂的消息后,一直在福州马尾港的法军舰队决定向停泊在一起的福建海军开战。当时法军在福州的海军力量是5艘巡洋舰、3艘炮舰、一艘运输船、2艘杆雷艇,总吨位1.45万吨,官兵1780人。而福建海军是1艘巡洋舰、5艘运输舰、2艘炮舰、3艘炮艇,再加上12艘小舢板杆雷艇,总吨位0.8万吨,官兵1040人。无论是吨位、人数、火力,法国海军都占有优势。法国海军指挥官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占据绝对的优势,决定将开战的时间定在第二天下午两点。另一种说法是,法军舰队司令致电张佩纶令其在12小时内投降,否则将进攻福建水师,而张佩纶并未收到此电。

  按照古老的国际惯例,宣战是战争开始的必要程序,要发出正式的文书通知对方。法国作为海军强国,如果不宣而战,让世人看着有些龌龊,于是,法国舰队指挥官再三权衡后,还是想当一个骑士,决定开战的时间定在8月23日下午两点,开战照会在8月23日上午递交给闽浙总督何璟,他慷慨地给了福建海军半天的准备时间。

  开战照会直到中午才传递到何璟手中,他不敢耽搁,立刻通知张佩纶,当他发电报给张佩纶时,电报线路发生了故障,无法通知到张佩纶。直到下午1点45分,法国舰队纷纷起锚备战,张佩纶觉得不妙,派人乘坐火轮舢板从福建船政去闽海关打听消息。

  法军发现一艘中国小火轮突然向自己开来,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法国舰队马上认为,这艘小舢板是一艘杆雷艇,是来攻击法国军舰的。因为此前张佩纶对杆雷艇的大肆宣传,再加上神经过敏的法军指挥官,终于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便立即下令提前开战。7.jpg

  看见攻击信号的法军46号杆雷艇,按照准备好的作战计划,猛烈地冲向500米外的福建海军旗舰“杨武”号木壳巡洋舰,这是中国军舰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一艘。46号杆雷艇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如入无人之境撞向“杨武”号左舷中部,13公斤棉火药爆炸,巨大的爆炸力让“杨武”号受到重伤,气浪把舰上的水兵抛向岸边,轮机舱里的水兵奋力发动机器,准备驶向岸边搁浅,同时朝着46号杆雷艇猛烈射击。

  46号杆雷艇攻击成功后开始后撤,这时一发炮弹击中杆雷艇船体,锅炉破裂,一名水兵被击毙,失去动力的46号随波逐流漂向下游,最后被战场外的中立国军舰救起,而中国“杨武”号很快在附近沉没。

  而45号杆雷艇按照原计划应该攻击福建海军的“伏波”号武装运输船,当看见近在咫尺打听消息的中国“杆雷艇”吓坏了,正准备用水雷攻击火轮舢板时,又觉得把一颗水雷用在这艘小船上不划算,它只好绕开火轮舢板朝着预定目标驶去。这样一来攻击的位置发生了偏差,45号杆雷艇击中了“伏波”号船尾,而且水雷并没有爆炸。更为倒霉的是,由于用力过猛,雷杆卡在了“伏波”号船尾,无论怎样操作都无法摆脱。这时“伏波”号上的水兵清醒过来了,急忙朝45号射击,一颗子弹击中杆雷艇上尉的眼睛,一颗子弹打断士兵的手臂,45号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

  突然幸运降临到45号头上,“伏波”号为了躲避法舰的炮火,起锚前行,这样在双方力量的拉扯下,45号挣脱出来,迅速跑到不远处的美国军舰外舷躲避。

  在港内与法舰对峙的中国军舰“杨武”号沉没,“伏波”号躲避,只剩下“福星”号炮舰了。这时,法军见45号攻击失败,决心再发动一次杆雷艇攻击,只见法军“怀特”号杆雷艇朝“福星”号后方袭来,用杆雷炸毁了螺旋桨。失去动力的“福星”号又遭到不远处的3艘法舰猛烈炮火围攻,船体燃起了熊熊大火,管带陈英阵亡,船员死伤惨重。不久,“福星”号消失在水面上。除了“伏波”和“艺新”号逃往上游水浅处,其余中国军舰均已战沉。8.jpg

  在这次战斗中,中国的杆雷艇始终就没有出现。由于张佩纶战前对中国杆雷艇的吹嘘,实战中也看见了杆雷艇的厉害,让法军指挥官对杆雷艇产生了恐惧。战斗刚结束,就命令汽艇小队去港汊搜索并破坏这些潜在的威胁。法军在港汊中找到了几艘中国杆雷艇,但是艇上的水兵早已逃之夭夭,法军用机关炮将这些杆雷艇毁坏,让它们不能再投入使用了。

  第二天晚上,也就是1884年8月24日,法军指挥官的担心还是变成了现实。凌晨4时,2艘中国杆雷艇悄悄潜入法军舰停泊处最前面的舰艇,由于法军不间断地用探照灯在水面上扫来扫去,其中一艘杆雷艇很快被发现,遭到了这艘军舰上的炮火猛烈攻击,这艘杆雷艇迅速改变航向,朝着另外一艘法军舰驶去,同样也遭到了炮火的攻击,可怜的杆雷艇没有任何还手的武器,只有一支接触到敌舰后才起作用的杆雷,这艘勇敢的蒸汽舢板在冲向敌舰的路上就被打沉了。另外一艘中国杆雷艇见到同伴的悲惨命运后,船员迅速弃船逃走了。

  这是中国杆雷艇在这次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有男儿血性的积极行动。张佩纶临时拼凑的12艘杆雷艇队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仅这一次海战,被法国海军消灭得干干净净。

  法国海军在马尾港不宣而战的行为让清政府非常搓火,开始准备与法国作战。中国南洋水师派出最好最大的5艘军舰离开上海。1895年2月13日5时,南洋水师5艘军舰在浙江东部壇头山海面被前来堵截的法国舰队发现。南洋水师就像老鼠见到猫,吓得瑟瑟发抖。这些久居城市,养尊处优,惧怕风浪的官兵,哪敢与法国军舰战斗。惊慌失措之下,3艘新式巡洋舰不顾2艘老式军舰的死活,加速逃跑了,2艘老式舰艇在海上大雾的掩护下,藏在宁波石浦内躲避法国军舰。

图9:马江海战石浦港战斗图.jpg

 2月14日,法军炮舰和几艘汽艇潜入三门湾侦察,探得两艘中国军舰在宁波石浦港,法军指挥官决心先用杆雷艇进行袭击,他们使用了改装杆雷艇,特意使用优质无烟煤,把艇身涂黑,以加强隐蔽性。当晚11点,海面上没有任何船只,这一天正是中国农历大年三十,凌晨3点半法国2艘杆雷艇借着中国人除夕燃放鞭炮的火光,在石浦港首先发现中国军舰“驭远”号,这条沉睡的巨龙没有任何反应。破旧的蒸汽舢板在海面上发出了破锣般的噪音,让法国人非常紧张,唯恐惊醒“驭远”号。法军杆雷艇缓缓地接近“驭远”号,在离目标还有200米时,杆雷艇推出机杆,把电线接在蓄电池上,然后开足马力向“驭远”号冲去。随着猛烈的撞击,雷杆插入“驭远”号尾部,接通电流后,水雷猛烈爆炸,“驭远”号螺旋桨被炸飞。

  在梦中惊醒的“驭远”号官兵,不知道敌人来自何方,只是按照平时的训练将大炮装上弹药,然后向着漆黑的窗外盲目射击。法国杆雷艇上的水兵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小命就此交代了。然而,从“驭远”号左右舷发射出来的一道道火光,全都从杆雷艇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这时另外一艘法军杆雷艇也赶了过来,用它的杆雷再次炸响了“驭远”号右舷,军舰龙骨受创,伤势进一步加重。而在此避难的“澄庆”号也在盲目射击,岸上的中国陆军炮兵也加入到这场大炮的对决中,在不知道谁是敌人的情况下,硬生生地将这两艘自家军舰打入了海底。法国的两艘杆雷艇袭击成功后,返回了驻地。

  本来两艘中国军舰停泊在石浦东门岛,是想让东门岛上天妃宫里的妈祖保佑,祈求平安,结果却造成了中国军队互相残杀的悲剧。妈祖有知,一定会悲痛欲绝,泪流满面。

  这场战斗虽然法国舰队击沉2艘中国军舰,但胃口巨大的法军指挥官仍然对那3艘逃跑的中国军舰耿耿于怀,他猜测3艘军舰可能隐藏在宁波镇海港的甬江口。

  两个星期后的1895年3月1日,法国人侦察到甬江口有3艘中国巡洋舰,还想使用杆雷艇偷袭的办法,但仔细观察后发现,中国巡洋舰周围用木材铁链组成防护坝,坝前再布上水雷,两岸有大炮严密防守,夜间有探照灯照明。很明显,中国舰队吸取了石浦港海战的教训,尤其是要防范法军杆雷艇袭击,想要使用简易的杆雷艇偷袭巡洋舰会困难重重。法军指挥官想起了立过战功的45号专业杆雷艇,立刻命令把45号牵引到甬江口。10.jpg

  这时,45号正停靠在台湾基隆港,在巡洋舰的牵引下准备出航,突然暴风骤雨来临,45号与巡洋舰之间的铁链被折断,在巨大涌浪挤压下,45号与巡洋舰不断互相撞击,造成45号严重漏水,很快就沉入海底,而46号也在3月24日的风暴中沉没。这2艘法军称赞为“功勋”舰艇,结束了侵略者不光彩的角色,受到了上天的应有惩罚,这正中了民间的一句俗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中法舰队石浦海战后,中国舰队度日如年,对杆雷艇产生的恐惧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法国人在甬江口侦察的当晚,就听见镇海港频频传来爆炸声,法国人嘲笑中国舰队,他们每天晚上都见到了杆雷艇,并连续不断地从陆地和军舰上用大炮对着无辜的商业帆船射击;据中方记载,“有两艘敌鱼雷船来袭,被我炮台和兵船击退”。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法国杆雷艇袭击。可见,法军的杆雷艇给中国军队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刻骨铭心的。

  马尾海战中,也有许多不怕牺牲,勇敢抗敌的英雄豪杰。担任“福星”号炮舰管带的陈英,看上去像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却在这场海战中表现得最为壮烈。海战爆发前,他上书总指挥张佩纶,希望能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聚攻法军旗舰进行斩首行动,可惜这些建议都被“不可主动攻击”的原则下无视。但他却命令“福星”号时刻备战,警惕法国舰队的突然袭击。1884年8月23日下午,陈英察觉停泊在马尾港的中立国军舰纷纷转移,因此下令“福星”号进入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升锚作战,正是他的警惕,让“福星”号成为马江海战中,最先拥有机动性和战斗力的军舰。海战爆发后,眼见“杨武”号被偷袭,陈英下令“福星”号靠近“杨武”号,为它抵御炮火,然而由于“杨武”号受伤太重,很快就沉入水中,面对这种情况,陈英愤怒不已,他不顾枪林弹雨以及下属的劝阻,站在前甲板上,对全舰官兵喊道:“男子汉食君之禄,当以死报之!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如同十年后在大东沟“致远”号冲向“吉野”号一样,陈英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法军旗舰“窝尔达”号。“福星”号的行动也鼓舞了船政水师的士气,“福胜”号和“建胜”号也跟随左右,三艘军舰直扑“窝尔达”号,此时法军也看清了他们的意图,法军舰马上调整炮火,向三艘军舰炮轰,陈英坚持站在飞桥上指挥,被机关炮击中,壮烈殉国,时年28岁。“福星”号被法军杆雷艇击中沉没,全舰71人殉国,无一生还。11.jpg

  “振威”号管带许寿山,福建闽县人,生于1852年,1868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1881年许寿山担任“艺新”号炮舰管带,1884年调入“振威”号管带,海战爆发时,“振威”与“飞云”、“济安”两舰停泊在闽海关对面的江面上,与法国最强大的三艘巡洋舰对峙,战斗爆发后,许寿山下令砍断锚链,让“振威”号拥有机动力,他站在飞桥上指挥战斗,不幸中弹身亡,年仅32岁。

  海战不到半小时,福建海军兵舰11艘,即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以及运输船多艘沉没,官兵殉国800余人。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军舰伤3艘。张佩纶统领的福建三支水师几乎灰飞烟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船厂以及两岸炮台被洋枪洋炮夷为平地,马江上只留下一条血染的江河和数不清的忠魂。

  马尾海战失败后,张佩纶落荒而逃,被朝廷革职查办,发配到边疆。四年后,张佩纶“刑满释放”回到京城,丢官罢职不说,第二任妻子也惊吓受辱后病逝。可以说张佩纶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李鸿章这时向他抛来橄榄枝,将其纳入麾下做幕僚,张佩纶才得以在京城落户。12.jpg

  李鸿章与张佩纶的缘分似乎还没有结束,让40岁的鳏夫张佩纶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还能走桃花运,李鸿章竟然主动把自己小女儿李菊藕许嫁给自己这个“刑满释放”的三婚男,夫人一听对方比自己女儿大18岁,气得指着李鸿章一顿痛骂,这时得到女儿回应:“爹爹看中的人一定不会太差。”

  在两人谈婚论嫁时,才女李菊藕写诗一首,“论才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诗中既有暗讽与责怪,又有惋惜和敬佩,暗示张佩纶如果老实做一介书生,不逞强上阵杀敌,就不会有狼狈的今天,还会有更广阔的人生之路。张佩纶看后鼻子一酸,不觉泪水流到了脸颊。婚后两人育有一双儿女,其儿子也生得儿女一双,其中张佩纶的孙女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13.jpg

  战后,闽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英烈遗体,安葬于马限山沿江东南麓。

  1885年,清廷为“表彰往烈,策励后来”,降旨修建马江昭忠祠,以祭祀马江之战阵亡官兵。

  1920年,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将军主持重修马江昭忠祠,安放尚未入祠的英灵。他永远忘不了与他浴血奋战的福州海军忠魂,他要把那些无处安放的魂灵带回他们的家乡。他在撰写碑记中说:“诸先烈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在所不恒。浩然正气,如日星山岳,历劫不磨……”

  1922年,鉴于甲午海战牺牲的海军烈士没有专门的纪念场所,在各界人士及烈士家属等呼吁下,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甲午海战殉国海军将士在马江昭忠祠合祀,史称申午合祀,从此马江昭忠祠成了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祠内甲申、甲午两役海战英烈,静静讲述着我国近代海军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故事,马江昭忠祠已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精神圣地。

 

  【参考文献】

  1、刘致《世界鱼雷艇战史(上)》,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陈道章:《船政大事记》,福建省马尾造船厂,1998年6月。

  3、百度网:上泉故事馆,2023年08月28日

  4、图片除有说明,均来自百度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