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对我来说,2023年最难以忘怀的是参加了烽火战旗故事的写作。

  继“百面战旗红”之后,银河悦读网站又开启了“烽火战旗扬”写手召集令。鉴于我军事知识几乎为零,因此,看着一面面战旗故事的号令,却迟迟不敢报名参加。

  是站长独上月楼来电鼓励我,“这是很有意义的文化传承工作,与你平时写文章没有两样,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你能了解相关的历史和军事知识呢。”是啊,这不仅仅是一次写作任务,而且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通过收集资料,较为详细地了解学习中国历史和军事知识的最好时机。

  在站长鼓励下,我选择了“横扫边区十一连”战旗故事作为写作对象。

  目标已定,但从哪里下手、如何下手,又成为新的难题。曾几何时,我差一点打退堂鼓。

  半年来,我脑海中不断回旋着这件事,我深知,纪实作品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它不能虚构不能臆想,必须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另外,“横扫”一词的背后,是许多真实的战斗事件累计而成的,那些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地点又在外省,无法实地调查,又无法真人采访,单凭阅读书籍能够收集到有用的资料吗?网上的资料可靠吗?诸多疑惑使得我迟迟难以动手。

  是弦歌、初见给了我建议和继续下去的勇气。

  弦歌说“网上遴选资料”,初见直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发给我。

  此后,我开始了写作第一步:收集资料。

  如同高考备战,在临汾图书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摘抄与“十一连”有关的史料;借助山西师范大学电子书库,我下载了与“十一连”有关的一一五师的所有电子版书籍;借助网络,我阅读了许多与“十一连”相近的外围史料。五个月后,手写的、复制的、下载的资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想要的内容。

  面对如山的史料,简单到几个字的结论,我却难以抉择。在我犹豫不决时,博导叶征先生告诉我“该连事迹是由一连串的战斗表现积累的…… 要在屡战屡胜上找故事,在‘横扫’二字上下功夫。”

  在大家鼓励鞭策下,我几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这篇战旗故事的写作任务。

  

      “ 横扫边区十一连”被国人熟知是2015年9月3日的国庆阅兵。这是新中国第15次阅兵,是首次以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式,与以往不同,参加本次阅兵的方队是以英模部队命名,作为“平型关方队”旗帜的一员,“横扫边区十一连”锦旗也成为受阅战旗在“9.3”阅兵中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一面旗帜就是一面丰碑,一面旗帜浓缩着一段历史。“横扫边区十一连”旗帜上铭刻着十一连浴血奋战、百战百胜的战斗事迹,记载着十一连英雄们前赴后继、勇敢杀敌的战斗故事。借着“9.3”阅兵亮相,十一连那些沉寂在历史深处的事迹,鲜为人知的战斗经过,便慢慢浮出历史地表,走进亿万民众视野;那些英勇杀敌的英雄,也从历史深处走到我们面前。

1705718402358454.png

  一、樊坝战斗:初战即胜

  抗战初期,十一连隶属于115师343旅686团3营,早在平型关大战中就一显身手,与所在部队一战成名。

  115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点,八路军名正言顺地踏上抗日战场。作为八路军抗日先遣队,115师是最先到达战场也是最早与日军开战并大获全胜的军队。1937年9月25日,十一连所在的343旅686团,与日军第5师第21旅一部在山西平型关作战,大获全胜。从此115师一战扬名天人尽知。英雄的十一连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型关大战的意义,在于八路军使用我军擅长的游击战法,一举打破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积极抗战的信心。

  按照毛泽东“派兵到山东开展平原战斗”的部署,1938年12月27日115师先遣部队进抵鲁西南,作为第二批入鲁部队,十一连与115师大部,于1939年3月1日以“东进支队”身份进入山东鲁西,由此开启了他们驰骋疆场杀敌、威名远播边区的辉煌历史。

  初到山东,面对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当地武装等势力的侵扰,115师在争取生存权时,利用各势力间的矛盾,既联合又打击,纵横捭阖取得了主动。十一连所在部队按照“依山伴湖,向外发展”原则,向汶上、东平、宁阳等地扩展,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坚壁清野,剿灭日伪。

  初战即胜的樊坝战就是他们献给山东百姓的见面礼。

  樊坝位于郓城县城西北9公里,是抗战时期伪县长刘本功最大的据点。在军事位置上,樊坝占着重要地位:向北是范县、寿张,地势开阔可攻可守,便于部队回旋;对于据守郓城县城的日军、伪军来说,这里又是不可多得的安全场地。这进可攻退可守、集军事防线与侵犯跳板于一体的樊坝,自然成为刘本功最看重的军事重地。驻扎这里的伪军有一个团,大约500人,其配备精炼,有小炮一门、轻机枪十三挺、步枪四百支。刘本功本家刘玉胜带队,这是个投靠日寇的汉奸,多年来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经常带着伪军骚扰百姓,抓丁抢粮,无恶不作。鲁西百姓苦不堪言。了解这些情况后,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决定拿下樊坝,消灭保安团,作为送给山东人民的见面礼。

  这是115师进入山东后的第一次对日作战,为了鼓舞士气,罗荣桓亲自做了战前动员,并宣布部署计划:战斗队形分为两个梯队,十一连所在的3营担任主要突击任务,一营、二营辅助和援助。具体部署为:后樊坝、团柳树村布置少量兵力防止敌人逃跑,潘渡以南、公路两侧埋伏部分兵力打敌增援,十一连与三营主要兵力打伪团部所在地前樊坝。

  了解战斗部署的战士们,摩拳擦掌精神抖擞,他们信心百倍,决定用铁拳给予刘部以教训。

  战斗在3月3日晚打响。

  这日恰逢元宵节前,刘部伪军吃、喝、玩、赌,沉浸在节日氛围中,他们根本没想到,八路军如同天兵天将,在他们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于眼前。

  进入樊坝西的战士活捉伪哨兵,控制樊坝西部金堤沿线阵地,南边部队包围了团柳树村敌人,我军战士趁敌人吊桥换防,迅速穿过吊桥进入碉堡。后樊坝守敌在我军强大攻势下,很快被歼灭。十一连与三营其他两个连队也迅速包围了前樊坝。晚上十一点左右,在炮火掩护下,一营突击队炸开村南包围形成缺口,三营登上敌人围墙。经过八个小时激烈战斗,我军顺利攻进前樊坝据点,见此情形,团柳树伪军也缴械投降。在团长杨勇劝诫下,汉奸刘玉胜认错投诚。

  八路军首战告捷,不但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鲁西人民同日伪军斗争的信心,也扩大了我军在山东的影响,“老八路来了”的消息很快在鲁西平原传开,山东抗日根据地也逐步开展起来。


  二、梁山战斗:模范之战

  发生在1939年8月1日的梁山战役,十一连并不是主力部队,但却是因为十一连的加入,梁山战役才快速结束。

  这是1939年秋天,抬眼四望,长势喜人的玉米高粱形成绿油油的青纱帐。115师的八一军民联欢会即将在驻地梁山开幕。会场上,彩旗飘飘,军民喜气洋洋。突然出现的骑兵侦查员急匆匆送来汶上地下战情报,原来是“日军长田敏江少佐将率领日伪军扫荡梁山根据地。”

  得知消息的政委罗荣桓和师长陈光,立即把联欢会变成战前动员大会。听完师长政委的战前演讲,战士们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一定让鬼子有来无回。

  按照指挥部部署,团首长一面组织群众转移,陈光则与作战参谋紧急商讨。很快一个完美的伏击计划出台了:“在梁山南面的前集、独山村庄周边布下口袋,等日军进入后集中歼灭。”

  长田敏江是日本天皇的外甥,来华前刚刚受到天皇接见。此次扫荡,他踌躇满志,预备打次胜仗来报效天皇的信任。为了展示自己的威风,在距离根据地几里的地方,他命令炮手架起野炮,漫无目的随意射击。

  为了不惊动敌人,早已埋伏在这里的二营官兵没有理会,他们隐蔽在两旁青纱帐里,紧紧盯着敌人。鬼子炮声一停,他们立即悄悄跟在身后伺机行动。

  为了将所有敌人引进埋伏圈,我特务营排长假扮“维持会长”,带领几个挥着小旗的“顺民”,将敌人领进前集村。

  一切准备就绪,单等鬼子上钩。

  警觉的长田敏江进村后,忽然发现没看到一个村民,刚刚迎接的那些人早已不见踪影。就在他疑惑之际,担任袭扰任务的特务营四连十连,突然从南北两面发动袭击。

  参加扫荡的伪军连长看到我军火力不猛,又见他们消失在青纱帐里,便武断的说“这是土八路,不是正规军。”

  制敌于死地的战斗于当晚八点打响。日军用机枪、大炮向十连占领的村北高地发起6次进攻,均被我军用手榴弹、肉搏战顽强抵挡住。双方损伤惨重,十连战士只剩30余人。

  敌人的第七次进攻开始了。装备精良的日伪军,错误地以为此次进攻可以消灭我军。第七次进攻发起不久,一队骁勇异常的战士,仿佛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敌人侧后。战士们爬上制高点,深潜入院,机机枪、步枪一起打响,手榴弹投入敌群。枪声、爆炸声四下响起,敌人纷纷躲藏。十一连与十连两面夹击,很快打垮了敌人的第七次进攻。之后,他们乘胜追击到车马院内,将躲藏在这里的日伪军悉数歼灭。

  原来,突然出现的神兵是前来增援的三营十一连,接到参战任务,他们火速从几十里之外飞速前来,驰援十连。一到战场,战士们顾不上休息,马上就投入战斗。

  参加梁山战斗的抗战老兵谭德本(时年97岁)说:“敌人有大炮”,“火力强,武器好,”而八路军并不是人人持枪,其枪支也远远落后于日军。因此,对于装备处于劣势的军队来说,近战、山战、游击战是制胜诀窍,而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敌人怕夜袭,一到夜间他们的技术威力全无。

  梁山战斗就是运用近战和山地战,使用最普通的步枪、土炮、手榴弹,消灭了几倍于八路军的日伪,打败了持有先进武器的日军,不可一世的指挥官长田少佐也剖腹自杀。此次战斗歼敌400多人,俘虏日军13人,缴获野炮2门,九二式步兵炮1门,掷弹筒3具,轻重机枪17挺,战马50匹,创造了中国抗日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全歼日军一个精锐野战队的模范战斗,受到八路军总部表扬。蒋介石也来电嘉贺,并发奖金3万元。蒋介石来电与嘉奖的意义,是他默许了八路军115师先斩后奏进入山东抗战的合法地位。

  梁山战斗的胜利,使周围六七个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老百姓抗战意识增强了,当年就有3000多人参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说:“梁山战斗的意义,不能光看抓了多少俘虏,缴获了几门炮,这只能说明在军事作战上的成绩,仅看到这点还很不够,主要应该看到在当时大家对平原作战还缺少经验,这次作战后增强了胜利信心,感到在平原和山地一样可以作战,消灭敌人。这样,就把某些战斗的战略意义突出出来了,军事斗争就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

  根据地军民也奔走相告,庆祝梁山战斗的胜利。管理日本俘虏的独立旅秘书闫学增写下了七言诗《梁山战斗诗》:

  七月鲁西唱大风,梁山好汉请长缨。

  冲锋彻夜英雄胆,歼灭正营鬼子兵。

  少佑长田非他命,十三战俘得新生。

  东平湖卷千重浪,万里青纱正向荣。


  三、岳寨之战:以少胜多

  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战越来越艰苦。此时日军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对115师所在地湖西抗日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和蚕食运动。115师的对敌斗争,也从初入山东的集中歼敌转入分散战、游击战,被史学家赞誉为“以少胜多”的岳寨战斗,就是最精彩的典型案例。

  十一连所在部队115师教导4旅10团,1942年春季的活动范围在微山湖一带,他们一边休整一边密切监视鬼子动向。4月14日,团部接到线人可靠消息“日伪军即将扫荡微山湖。”原来,敌人连续受到打击,他们决定寻找八路军伺机报复。这次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扫荡行动。日军改变了以往白天出击晚上休息的策略,改为晚上出兵白天骚扰。这次他们出动4000多人,兵分三路乘坐一百多辆汽车,杀气腾腾的向着10团驻地单县而来。团长肖明和政委方国紧急磋商后,决定立即转移十团。

  “为保存实力,全团马上向西南转移。三营负责掩护。”

  接到任务的三营营长,把这最艰巨的狙击任务交给以神兵著称的十一连。

  “是!”连长方长发和指导员何渠若接到命令,火速部署战斗方案:

  “一排、二排快速抢战北大堤制高点,三排两个班在南大堤,一个班在东岳寨担任警戒。”这是山东平原的早春,东方天际,一缕薄雾轻盈地覆盖着大地,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带着露珠,远近绽放的零散小花,向人们报告着春天到来的消息。如果不是隐隐可见的人影,一触即发的大战,那将是一片祥和闲适的田野风光,一幅和平安宁的乡村美景。

  参战的将士们无心感受春天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他们匆忙赶往阵地,一心想着如何打赢这一仗。

  就在战士们刚刚捆好手榴弹,刚刚把子弹夹摆好位置,就在他们刚刚整好战壕,日军先头部队的四辆汽车缓慢进入伏击圈。满以为胜券在握的鬼子兵,此时还睡眼朦胧,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岳寨之行不是扫荡的开始,而是自己生命的终结。

  “打!”方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把复仇的手榴弹一捆捆仍向敌人汽车。早已蹲守在堤口的一排机枪手不断变换射击位置,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令敌人根本找不到射击手的身影。被打的汽车原地抛锚,日伪军惊慌失措从车上跳下,顾不得扭伤的脚摔伤的腿,如同一群无头苍蝇,拿枪盲无目的胡乱扫射。一排神枪手赵吉祥看准一个军官模样的日军,左眼一闭右眼一瞄,“吧”的一声,鬼子军官应声倒地。失去了指挥官的日伪军瞬间溃散,最终丢下二十多个死伤人员,仓皇逃走。

  在短暂的战斗空隙,战士们抓紧加固大堤工事,方连长也趁机做出新的部署:

  “同志们,大批敌人会马上到来。敌众我寡,咱们必须坚持四小时,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任务艰巨,大家有信心没有?”“有,坚决完成任务!”

  气贯如虹的回答响彻云霄,战士们高涨的士气令连长和指导员信心百倍。指导员何渠若更是做思想工作的高手,他深入到各个工事,查看牢固程度,查看武器配备情况,鼓励战士们灵活机动打击日伪。

  8点到来的日寇中队,变换了进攻战术,他们一字排开梯队行走,向着北大堤悄然扑去。见此情形,连长指导员快速改变战术,他俩分头通知战士:“分散隐蔽,不要贸然开枪,听一排长朱双全指挥。”

  遵照连长集中开火的指令,紧握枪弹的战士们隐蔽在简易工事,屏住呼吸,双眼死死盯着敌人。50米,30米,敌人越走越近,近到几乎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孔。眼看敌人走进有效射程,朱排长一声令下:“打”,瞬间,步枪、机枪一起射向阵地前的鬼子兵,手榴弹一颗颗投向鬼子队伍。炮火突然出现,集中又猛烈,这使敌人晕头转向;大堤上突然射来的子弹、手榴弹,使敌人无处躲藏死伤无数。敌人不甘被动挨打,在机枪掩护下,二梯队的鬼子继续冲向大堤。而十一连士气依然高涨火力依然猛烈。无奈,敌人只能四散逃跑。

  第三次进攻,敌人增加了伪军中队,他们兵分两路,企图袭击北大堤上的一、二两排。不料,被早已等在南大堤的三排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丢下100多个伤亡人员,夺路而逃。

  连续失败的日伪军,还在做着垂死挣扎,他们在3辆装甲车掩护下,向北大堤发起第四次进攻。

  这是一次惨烈的还击。

  指导员何渠若鼓舞大家,“同志们,沉住气,备好手榴弹,坚决守住阵地!”二排四班长刘玉田机智勇敢,借机枪掩护飞速跑到装甲车旁,将捆好的集束手榴弹扔到车轮之下,只听“轰”地一声,第一辆装甲车眨眼间被炸毁。第二辆装甲车驶来的时候,已经负伤的刘道德拼命将成捆手榴弹扔了出去,只见火光四射,第二辆也随之被炸。负伤的刘道德来不及撤离,敌坦克硬生生从他身上压了过去。看到敌人的残暴,十一连战士群情激愤,他们拿起身边武器,把复仇的怒火射向敌军。

  距离总部撤离时间已经过去6个小时。估计团部已经达到安全地带,连长、指导员决定撤出战斗。这时,他们忽然发现,全连已经陷入敌军包围圈。

  战时,连、排会议快捷神速,干部们一致同意“保存实力,分散突围。朱双全排长带一排向西,方连长、何指导员率二、三排向西南,西岳寨湖堤汇合。”

  突围中,二班长杨勇智带二班冲到堤口,巧遇日军炊事班忙着做饭,二班出其不意冲下去,战士赵吉祥拿出大刀用尽全身力气砍向敌人,没有防备的日军被突然出现的战士吓懵了,顿时慌了手脚四下逃命。向西突围的一排长,凭着多年作战经验,猜想突围必经路的堤口,必定会有敌军把守,他带领一排战士们,巧妙躲过堤口绕道汽车空隙冲了出去。

  各排突围井然有序。

  岳寨俗语说:“岳寨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就在十一连战士巧妙突围的时候,黄河古道上一场大风平地而起,狂风夹杂着泥沙扑面而来,直打得敌军眼睁不开、腿迈不动。而久经沙场的十一连战士,早已越过堤坝,向着汇合地快速而去。才下午两点,十一连各排就全部集结在湖堤,傍晚,便与十团主力汇合。

  这是山东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我军歼敌300多人,炸毁装甲车3辆、汽车4辆,十一连牺牲8人,负伤20人。战后,军区授予刘玉田“炸装甲车英雄”称号,赵吉祥“杀敌英雄”,朱双全、杨勇智“战斗英雄”,追授刘道德“战斗英雄”称号。

  岳寨战斗,英雄的十一连以较小的代价,胜利地狙击10倍于自己的日伪军,硬是凭着将日寇赶出中国的一腔热血,给敌军以重创,把红军能打胜仗、打硬仗、打恶仗的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汤楼之战:速战速决

  抗战后半程,日军的给养已经不是初战时期来自日本国内,而是依靠从四乡八村的抢劫维持着。1943年12月8日上午,日军中队长绿岛大尉带领日军一个中队两个伪军大队以及骑兵400多人,分两路出单城扫荡,一路经范堤口向周庄,一路经花园村直奔汤楼。

  十团领导接到太行区委的消息,认真分析敌情后快速做出决定:

  “打击日伪,歼灭敌寇,绝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并迅速下达作战任务:

  “十一连担任主攻,尽快占领汤楼以北制高点;十二连到汤楼以西于庄、马楼截断日军北逃退路,从侧后阻止敌人;八连、太行区中队攻占曹庄、曹楼,占领有利地形后,向汤楼进攻;六连为预备队。”

  接到任务的各连连长,带领队伍迅速向目的地进发。

  11点,战斗打响了。

  十一连连长方长发指导员何渠若带领全连战士火速前进,很快占领汤楼北侧抗日沟制高点。七连、太行区中队占领曹庄,十二连占领于庄、马楼。突然出现的枪弹,令敌寇惊慌不已,溃不成军,纷纷逃跑,抢劫的衣物、粮食丢得到处都是。当敌人逃到闫庄附近时,被十一连战士追上,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我军擅长近战,面对残暴的敌人,战士们面不改色左杀右刺,被刺伤的敌军只能缴械投降。十一连乘胜追击,在闫庄东南抗日沟内,十一连协同七连,又歼敌30余人。

  其他各连也在自己的阵地与敌伪奋力搏杀。

  遭遇我军多面打击,敌人调动火力,在闫庄东南抗日沟压制十一连,致使他们暂时受阻。为迅速消灭敌伪,团部紧急调动六连投入战斗。当六连赶到时,敌人突破阵地向着范堤口逃去。十一连协同六连、七连,兵分三路向逃跑的敌军追击,很快就歼敌50余人,日军中队长绿岛被击毙。

  六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

  汤楼战斗,共毙伤日军伪军近百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100多支,战马30匹,子弹一宗。我军伤亡40余人。汤楼战斗,速战速决。我军以较少的牺牲,以最快的速度,狠狠打击了敌伪,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单县,115师不仅要面对凶残的日伪军,还要同一些地方武装和反动会道门派进行顽强战斗。1940年2月25日,十一连与所在团参加朱奶奶庙伏击战;1941年春,十一连随同教四旅平息杆子会暴乱,8月初参加陈蛮庄歼灭战;1942年9月1日,参加刘辛庄战斗;1944年5月7日十一连跟随十团参加张楼战斗。

  十一连指导员何渠若早已身经百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和有指挥经验的连长方新发一起,带领十一连在鲁西百战百胜,做到“七载征劳如一日,英雄百战无倦容。”

  暴敌虽残,难胜正义之师。

  横扫边区十一连就是用连队出生入死、百战百胜的英雄事迹,为中国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模范连队。1942年8月1日,十一连因抗日成绩卓越,被湖西军区授予“横扫边区十一连”光荣称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