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的正月初十,我来到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五星村委林家园村,有幸亲近了习氏子民“抬菩萨”的习俗。彩轿欢歌,爆竹声声,真正见识了小村的开门红。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是林家园村特定的元宵节,从清朝一直传下来。村民抬着出游的菩萨,他们亲切地称为康老爷。据说,康老爷是朝廷好官,在任时,沿赣江一路视察民情,每到一处,总能对村民嘘寒问暖,受到两岸百姓的热烈欢迎。后来,他不幸暴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当做菩萨供奉在祠堂里。每年的正月初十,把他抬出来,沿着村子的四周转上一圈,换得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迈进习氏宗祠,我的眼前,木雕的菩萨面红泛光,头戴彩色桂冠,身穿彩色的绸缎衣服,威风凛凛,眉宇间透着骁勇和刚强。这尊木雕菩萨,一直被两位老人虔诚地捧着,接着,一位老者用大红的长布条小心地把菩萨绑在轿子上,一招一式,有章法有讲究。右边欢快的唢呐声不绝于耳,左前方有系着红绸的鼓槌抡起大鼓 “砰砰”作响,“金马、玉堂、肃静、迴避”四个红底烫金的巨型匾额,一字排开,香炉烛光点点,青香袅袅,再和着幡旗猎猎,既显示出习氏先祖的翰林官宦之气,又诠释着“正月初十抬菩萨”这一民俗文化的庄重与热闹。

  见祠堂右边的条凳上坐着的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戴着褐色的绒帽子,眼神发光,我连忙上去搭话。在古村,我最喜欢和老人拉家常,从他们口中,不仅能知道村子的前世今生,还能知道许多乡野轶事。我不解,这个村都是习姓,怎么会叫“林家园”这个村名。从老伯口中,我知道他们的祖先早在四百多年前,从湖北襄阳迁徙到南方,后来又从永丰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当时,这里有好多姓林的,可不知为何,后来,林姓不发家,人口一点点地减少,到现在,全村皆姓习,没有一个外姓了。

  习氏宗祠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处偏门。左边门头上悬挂着“伯仲情深”的匾额,右边是“宗耀遗传”,凝视着匾额,我沉思良久:伯仲情深,同甘共苦,旭日芝兰光甲第,春风棠棣振家声,一代代的先人光宗耀祖,才有习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宗祠的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泥坪场,村民们早早地摆好供桌,用托盘把供奉菩萨的贡品摆好,旁边摆上烛台、鞭炮、烟花等。托盘上的贡品有鸡、鱼、米饭、苹果、橘子、米酒、汤圆、豆腐、红枣、春菜等,每个贡品上面,用红纸精心剪成的漂亮图案点缀着。老乡们面带笑容,虔诚地站在贡品的后面,有的是一家老小齐上阵。

  一个穿大红色羽绒服的大姐,新烫了一个漂亮的发型,打扮得与一般农妇有别,一问才知道,她这几年一直在广州帮儿子看孩子。她说,正月初十抬菩萨,比过年还隆重,这一天,无论如何,她都会赶回家来。她又解释说,这一边是她们这一房的,桌子摆在一起,她丈夫弟兄三人,三个祭祀的托盘要摆在一个方桌上。托盘上的鸡、鱼和肉,她都精心地用红纸捆扎着,豆腐上也点了红点。她一直是笑呵呵的,期待着菩萨光临她家的供桌。

  我的好朋友忽忽指着烛台和香炉笑着对我说:“你看,你看,这下我算是见识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了。”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挨个仔细端详着供桌上的烛台,有用木头精心雕刻凃上红漆制作的,有的简陋些,就用易拉罐瓶子,有的用两个大萝卜块,还有位大妈的烛台更绝,红纸里面包裹着蜂窝煤球,上面插上红红的蜡烛,一样的喜庆。

  一位96岁的老婆婆面带笑容,干枯的双手一直谨慎地放在胸前,她干涩的眼神泛着微微的亮光,骨子里透着恒久的安详。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她长长久久地守候着小村,是林家园最忠实的主人,看着小村的吉庆祥和,富足美满,她一定很开心,静静地等候着菩萨的到来。

  身边的一位戴黄色绒帽的大婶,看着我的装扮,笑着说:“我们这里好热闹吧,今天,家家户户的客人都来了,这里有个规矩,谁家的客人来的多,谁家最有面子。我们每年正月初十都要把菩萨抬出来,晾晒一下,这里的菩萨可灵了,就是有雨的天气,只要把菩萨抬出来,天也会停一下雨。”我问她小村的历史,她又微微一笑说:听说在一个下雪天,老祖宗从好远的地方走到这里,又冷又饿,正寸步难行,一转身,看到身边有一树白梅开花了,就在这里歇脚,那是我们的祖先。也许,在他们心里,祖先也可能就是这祠堂里的一尊菩萨吧。

  当十几位壮劳力抬着菩萨走出祠堂大门时,唢呐响起,锣鼓响起,祈福声也响起了,这些都是抬菩萨的前奏。手拿彩旗的孩童,在圆形幡旗的引领下,一路前行。小村的民俗,让孩子们也参加,是最好的弘扬和传承。他们卖力地抬着菩萨,沿着林家园油菜花盛开的地界上,走了一大圈,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田地五谷丰登,村民吉庆平安。

  紧接着,大红的鞭炮在场地中间摆开,从西到东,整个场地被鞭炮“染”红了,此刻,人人情绪都激动而亢奋,等待着巡村的菩萨早一点到来。

  当幡旗引领着菩萨巡村回来时,这边的鞭炮响起,一炮响而百炮鸣,此刻的场面最为壮观,菩萨抬到谁家的供桌前,一家人都合掌膜拜,祈求家庭幸福安康。我也入乡随俗,放下手中的相机,双手合十,加入到祈福的行列。

  抬菩萨的十几位大力士都穿着长筒胶靴,戴着安全帽,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很是勇敢和坚强,他们抬着菩萨,围着各家摆好的供桌,转了一圈又一圈,场面恢弘。四周的楼台上,也是人头攒动,瞬间,呐喊声、鞭炮声、锣鼓声、祈福声,把整个坪场渲染的神圣而壮观。

  当鞭炮燃完时,村民们踩着厚厚的鞭炮屑,捧着祭祀的托盘,一起涌到了祠堂大门口,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低头祭拜。此时,两位年轻人从雕花轿子里托出菩萨,一个看上去很有威信的老人,用白毛巾仔细地给菩萨擦拭着全身,尤其是菩萨的眉眼处,反复清洗,然后,把菩萨放到高高的神位上。即便是这个时候,还有不少村民作揖祭拜,祈福着,舍不得离开。

  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天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呀。我也想,在羊年的正月初十,最好的年景,最好的时节,最好的风日里,与林家园“抬菩萨”这一可以触摸的庐陵民俗相遇,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让我的记忆更加丰盈而鲜活,让这块土地上“长”出的民俗更接地气。

  一个小村,哺育着一代代子孙,其延续的历史,其故去的祖先,都是一本无法用文字记录完的书籍。“林家园抬菩萨庆丰年”这浓郁的年味儿,是一方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在接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创造、应用和传承她,让传统民俗更有风采和魅力,值得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