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曾经在原陆军第29军独立二师三山师部大院生活过的大院子女们,现在,他们有的已年过半百,耳顺之年,奔古稀之年或已七十多岁了。

  当年,大院子女们从小在部队保密意识的教育中,从来都不会向父辈们打听部队的事,在印象中也知道这事不是大院子女们应该知道的事啊。所以,当年,年龄尚小的大院子女们随着父辈职务异地变化,甚至,有的在部队驻地上学不长时间,部队就调防了。所以,大院子女们在记忆中保留的曾经经历过多次部队调防的情况也是有局限性、不全面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部队已裁军了。大院子女们从不同的渠道,断断续续地对部队这段尘封的历史也渐渐地清晰了。

  福建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

  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为骨干,进至东北的辽东地区与辽东军区的通化支队、靖宇支队警卫团、保安团等组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948年1月由龙江军区警卫第1、2、3团、嫩江军区独立第3团组建了东北野战军独立9师。隶属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2军,军长万毅。一团归属四野42军独立师。辽沈战役,42军担任黑山阻击战。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的独立第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55师。

  1949年,南下进驻湖南省衡阳市。1950年4月,师部改为炮兵第8师,师部所辖部队拨归(编入)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1951年1月,以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和步兵155师所属第463、464、465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19师,1955年7月改称公安内卫部队二师,师长王明贵、政委蔡炳臣,下辖公安第54、55、56团,另接收华南税警团和暂编第5团合编为公安第57团,担负铁路沿线重要桥梁、隧洞的守护任务。师部驻衡阳,保卫铁路安全,分驻广州、柳州、杭州(四团)。

  1958年8月,公安内卫二师师部一部带内卫4团团部和一营、二营参与组建福建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原29军部分干部调入。四团团部和一营、二营移驻福建,为福建铁道支队。

  1963年2月,武警总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福建省公安总队。总队长陈仕和,政委潘清、副总队长黄登忠。1964年,为于重远,四团团长石养成(后为副总队长)。二团团长谷玉庭 ,政委袁炳忠,参谋长胡克祥,政治处主任王福生。铁道支队组建一团,并先后在一团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二团、三团(三个团的部队番号分别为501、502、503)。

  1966年5月,改编为建福省军区独立二师,部队番号为6793部队,1。2。3团分别为4、5、6团,番号为6794,6795、6796部队。

  1969年4月,部队调防永安市,1969年11月,成立29军,独立二师隶属29军建制,部队调防莆田县三山,部队番号为5028部队,4、5、6团分别为5029、5030、5031部队。师长郭喜华、政委林均业,王副师长 ,副政委王银虎。

  1975年4月,部队调防南平,重新归建福建省军区领导,师长周凤寿、政治委员林均业,师部驻黄金山,代号32610部队,所属四团、驻防龙岩、五团驻防永安等地,六团驻防建瓯。为福建省军区独立师,部队番号为32610部队,4、5、6团分别1、2、3团,增炮团,番号分别为一团32612、二团32614、三团32616、炮团32611部队。1976年2月,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二师改称福建省军区独立师,1980年底独立师撤销(4团加省军区独立营改编为省军区独立团,于81年底独立团撤销)。

  当年,在三山的部队价拨(销售的物资比较便宜的价格)了一款夏凉帽和两款凉鞋有点“怪”。

  大院子女们,见过父辈们穿过佩戴军衔的军装,还有配发的是红领章,红帽徽的六五式军装也看习惯了。但这年的夏天,父辈们领回来的夏凉帽是国防绿的塑料帽子,有点像越南军人的军帽。夏天,父亲戴了几天这款塑料军帽就放在家里不戴了,又戴上他们钟爱的六五式红五星的军帽。遇到下小雨天,我们有时会拿出来戴戴这款少见的”军帽“。

  凉鞋有两种,一种是浅咖啡色的塑料凉鞋,另一种是车轮胎改制鞋面是带带凉鞋,特别是车轮胎凉鞋,我们看到了都感觉到这凉鞋有点怪怪的。

  塑料凉鞋,父亲刚开始穿不长时间脚后跟上的皮肤就磨出血。凉鞋穿时间长了有的地方就坏了。于是,找根钢锯条用火烧热,用手把住损坏的地方把锯条放在两个塑料之间双手用力一按,顿时,冒出一股烟连带着烧塑料难闻的气味,这就算补好了,粘牢了,但补好的凉鞋留下一个不和谐的“黑疤”。塑料凉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烧脚”,穿一段时间很容易长脚气,五个脚趾头之间被脚气真菌感染的皮肤发白,局部溃烂,奇痒难忍还有臭味。当时,得了脚气还有一个挺时髦的名字叫“香港脚”。治疗脚气的方法有用紫药水的还有用牙膏的,各显其能。

  车轮胎凉鞋:就更不耐穿了,鞋面上的四个叉型胶带,四个头都穿过鞋掌,不结实,穿一段时间,说不上那根鞋带就弹出来了,走路时,鞋面上的鞋带外展,不跟脚还不好看。我父亲穿了一段时间的轮胎凉鞋,就陆续给我们小孩穿了。我们经过修理,勉强也能穿一段时间,小学生们好动,这鞋不跟脚也就扔掉了,可惜了这款“军鞋”了。

  部队家属帮厨,也是当年随军家属们拥军活动的优良传统之一。部队的军人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有南方人,有北方人。有的星期天,部队食堂的管理员,为了调剂食堂伙食,会提前找首长爱人商量一下,组织会包水饺的部队家属帮助部队食堂就餐的军人包水饺。

  部队家属得到通知后,有拿着家里顺手的擀面杖来到食堂帮厨。我们这些小学生们也会跟着来凑热闹。制作饺子面几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菜刀切面几子,一斤水饺60个个面几子,一两6个水饺;二是北方来的部队家属一般都会揪几子。面案上的活,比如:和面,揪面几子,擀饺子皮,包饺子这面案上的活是小学生们拿不出手的也不会干的,但小学生摁面几子,摆饺子还是手拿把掐的。看着大人揪下来的面几子,小学生就抢着摁面几子,女孩子还是比较心细的,她们拿到一个面几子,先粘点白面,然后,用两个小小的手掌心将面几子揉圆了再放在面案上,用手掌厚实部位用力按下,一个标准的面几子完成,大人顺手拿起这个标准的面几子,右手推擀面杖,左手拇指食指捏着面几子,边擀边抻,一个又圆又薄面片中间有个小鼓包的面皮就擀好了。包饺子的阿姨,左手拿起面皮,右手拿着筷子或扁尺夹(挑)起饺子馅放入面皮中间,左手托着面皮,右手拇指,食指合力捏实两片饺子皮,一个生饺子制作完毕。小学生们就抢着把包好的饺子横平竖直地摆放整齐等待下锅。

  王卫宁,王爱武等同学们在去往小学校的乡间小道上,途经一片麦地。春天,麦地一片绿油油,随风飘摇的麦叶,很招人喜欢。待到麦浪滚滚的季节,麦穗低下了头,很诱人。小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想伸手去捋一把麦粒,亲口尝尝刚成熟麦子滋味的时候,就想起了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愣是没有一个小学生动手。有时,小学生们看到路边麦地里的麦子被大风刮到了一大片,小学生们会担心麦子倒地发霉就自觉组织起来一起伸手把伏倒的麦子扶起来后再去上学。小学生们都为今天一起做了一件扶起倒地麦子的好事很开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院子女随着父辈们所在部队的频繁调防,在学业上也是不稳定的,但大院子女们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在此,衷心地感谢张红,王卫宁,王爱武提供的帮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