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圈挚友书简先生,于其朋友圈推出了他的政治抒情诗新作《西柏坡一一金色的殿宇》。很显然,这是献给建党102周年的贺礼。诗中所叙,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当年在西柏坡寻常土房子里,指挥三大战役的事。
西柏坡中共中央办公区的土房子,低矮逼仄,阴暗潮湿,和普通老百姓的住宅没什么两样,甚至不如较好的民宅,它和南京中华民国总统府的豪华气派,有着霄壤之别,是两个相差悬殊、不可比拟的存在。倘用世俗眼光来看,土房子要战胜总统府,似乎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痴心妄想"!
土房子不仅代表着条件艰苦,象征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表明很接地气,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般的联系。但从表面现象看,这样的物质条件,相对于国民党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似乎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在搏击腐朽、赢得人心这个根本方面来说,它已化"劣"为优,而且是顺天而行,又保持着革命者"两个务必"的清醒头脑,"兴勃亡忽"的"周期律警钟"常鸣的警觉,所以,它才能以推动和创造历史的力量,最终战胜南京总统府。
《西柏坡一一金色的殿宇》,全诗共分五段,其"重心"或曰核心内容,应该在第三段。在该段,书简以点睛之笔,点明了本诗的题旨:"三大战役的民工整整八百八十万人次,民工们推着小推车,从南京总统府排到北京天门,能排两趟。"这支队伍,虽然不穿军装,但却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不可或缺乃至决定性的力量!"黄埔校长不懂为什么败了……但有人懂",这个懂得蒋介石为什么败的人,就是在西柏坡住了整整两年土房子的中共五大书记的班长毛泽东!"毛泽东发出了挥斥方遒的声音一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这也就是说,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三大战役"要取得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中共中央迁出西柏坡"进京赶考",转眼已经74年了。应当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尽管风云变幻,风波不断, 我们党的"赶考"成绩,总体上还是相当不错的。换言之, 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基本上还是有如血肉和鱼水。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伟大导师离开我们以后,特别是"改开"以来,党群关系一定程度上的疏离和"油水"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的深层原因,相关专家、有识之士自有真知灼见,笔者在此不加赘述。笔者所思所虑所殷忧者,是党群关系何时能恢复到党在瑞金、延安和西柏坡时期那种亲如一家、亲密无间的程度?假如战争爆发,广大人民群众,还能否还像当年那样,为党捧上拳拳真心,为抗击外敌献出满腔热血?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至此,"金色殿宇"的"答案"自然也就跃然而出,那就是:所谓金色殿宇,形式是红色江山,本质上乃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拳拳真心,为保家卫国、推进千秋伟业而甘愿付出的满腔热血!这,也正是我们党的根基、力量和希望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硝烟早已远去,但党仍在"赶考"路上!这里的"关键词",是党要赢得广人民群众百分之百的真心,而其血管中的滚烫炙人的热血,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奔流,也就是说,这"心",这"血",均须心甘情愿地为党的事业、人民自己的根本利益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