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话你可能没有听说过,因为它说的不是现在,而是100多年前的滇越铁路。
这条铁路的火车我曾多次亲自坐过。1971年10月,我被分配到位于云南省宜良县狗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翻译训练大队任柬埔寨语教员。在那里工作的4年中,每年探亲休假,我都要从狗街乘火车到昆明,换乘昆明至北京的火车。狗街到昆明的火车,就是行驶在滇越铁路上。滇越铁路是轨距1米的“米轨”(标准轨为1.435米)。昆明至狗街的铁路线长81公里,行程5小时。我数过,在81公里中有13条隧道。火车行经阳宗海一座山时,需要前面一个车头拉,后面一个车头推,才能上到山顶。
我对这条米轨铁路印象深刻,然而对它的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只听说它是法国人修建的。
2023年2月参加旅游团去滇东南旅游时,我有机会游览了碧色寨火车站,才对滇越铁路有了深入的了解。
滇越铁路,百年奇迹来龙去脉 (右图 滇越铁路 、个碧石铁路示意图互联网)
修建滇越铁路的源起,要追溯到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通过中法战争,法国与清政府缔结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法国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及在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入侵越南以后,法国步步紧逼,意欲变云南为其殖民地。法国觊觎云南丰富的矿产,开始计划修建铁路,以便于掠夺云南的矿产资源。1895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商务专条》,取得将越南铁路延伸修入中国境内的修筑权。
滇越铁路从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长859公里。越段从越中边界的老街到海防,长394公里,于1901年动工,因地势平缓,工程进展顺利,1903年竣工通车。滇段从中越边界的河口到昆明,长465公里,1904年开工,1910年3月30日竣工,4月1日全线通车运营。
(左图 碧色寨铁路艺术雕塑来自互联网)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连接上海闸北与吴淞码头,全长14.5公里,可惜第二年就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从严格意义上讲,滇越铁路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现代化长途客货运输铁路,有别于清朝境内此前建设的短途矿用铁路和城市蒸汽机车等。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联运铁路,在国内尚无其他铁路通到昆明之时,就产生了“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怪事。
滇越铁路是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铁路工程之一,曾以“卓越设计、奇险施工、浩大工程”的桂冠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滇段80%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施工,环境恶劣,难度极大,举世无双。从河口到昆明,海拔从80米升至1896米,相对高差达1816米。铁路线形曲折,很少有直线,最长的直线8876米,仅占线路全长的2%,最小曲半径为80米。铁路全线有隧道155座,累计长达1.8万米。它跨越了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共有3422座桥梁和渡槽,累计长度5000米。桥梁、渡槽和隧道占线路全长的36%。
在修筑过程中,最艰难的当属位于屏边县五家寨四岔河河谷的“人”字桥。它是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劳工的血汗与法国工业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智慧与复杂自然条件的较量,也是研究滇越铁路及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遗存。人字桥由法国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设计,在当时属于尖端技术。整个桥身没有一根支撑的骨架,均用钢板、槽钢、角钢、铆钉连接而成。所用上百吨钢制部件均在法国制成,运到中国后,由民工一段一段地背上山,在施工现场组拼。这座桥梁凌空于和平镇和湾塘乡之间的山谷之中,架设在相距67米的两山峭壁之间,桥身距谷底约100米。桥头分别衔接在两边悬崖的隧道口,隧道又在山体中转弯,这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两根用来牵引架桥的铁链,长355米、总重5吨多,须由200名劳工用肩扛起,排成数百米长的队列,如巨龙蜿蜒爬行在崎岖的小路上,历时3天才运到工地。除去运输艰险、环境恶劣外,复杂的地质情况也时刻威胁着民工的生命。在修建人字桥的过程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在1年8个月的施工过程中,有800多名劳工丧命。
在修筑铁路的7年里,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压迫。除云南各族人民外,还从天津、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等地招募了二三十万民工,被虐待折磨致死的民工近8万人。滇越铁路是用累累白骨铸就的传奇之路。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法国殖民者凭借滇越铁路,控制了云南的交通,掌握了锡商的命运,操纵了云南的金融,支配了云南的邮政和电讯。滇越铁路成了法国殖民者的掠夺工具,成为“插在云南的大吸血管”,给云南人民带来了灾难。它是殖民者侵略、掠夺云南人民的历史见证。
1950年初,云南解放后,中国人民政府接管了滇越铁路滇段。滇越铁路堪称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珍贵的活文物、活标本和活化石。1998年11月13日,滇越铁路人字桥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人字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8年1月,滇越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个碧石铁路,自建民营爱国路
在云南工作期间,我还听说另一句与火车相关的“云南十八怪”,叫做“火车没有汽车快”。前面提到,从狗街到昆明81公里,乘米轨火车需要5个小时,而在当年的道路条件下,开卡车从狗街到昆明只需要2个小时。那时,我听说,在云南还有一条比米轨更窄的铁路,是从鸡街到个旧的“寸轨”铁路。我没有见过这条寸轨铁路,只是听人们传说,这种火车的车厢里,两个人对面坐着,中间就走不过去人了。还说,如果在前面的车厢里把帽子掉到车外,从车上下去,捡起帽子,还能从后面的车厢再上来。可以想象,这种火车不仅没有汽车快,恐怕跟牛车也差不多了。这次在碧色寨旅游,我才见识了这条寸轨铁路。
这条寸轨铁路全称为“个碧石”铁路,也称作“个碧临屏”铁路,因为它有个旧、碧色寨、临安(今建水)和石屏四个车站,全长177公里。这是全国唯一的寸轨铁路,两轨之间的距离为0.6米(6公寸)。个碧石铁路是全国最慢的火车,原计划规定时速25公里,比滇越铁路米轨的时速30公里还慢5公里,但实际时速只有10公里左右。
(右图 寸轨铁路局部)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美、法等西方国家船舶工业、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对锡的需求。而“锡都”个旧的锡质量世界第一,储量世界第二,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
滇越铁路通车,刺激了云南民族工业发展,锡出口量猛增。铁路运输代替了水运,运输速度提高了七八倍。个旧锡外运必须经过蒙自海关与碧色寨车站,而各种矿用物资、生活物资全靠马帮从邻县运到个旧,造成了个旧交通滞后与蓬勃发展的锡生产之间的严重矛盾。
1912年3月,个旧地区工商业主联名上书云南都督蔡锷将军,要求民间集资,修建个旧至蒙自、建水、石屏的铁路,得到蔡锷赞同。个碧石铁路定为工商集资修筑的民营铁路,云南省政府对此作了充分肯定,并愿“出资补助,以示提倡之意”。1913年,由滇署铁路公司与个旧股东组成官商联合,在蒙自成立了“个碧石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个碧石铁路之所以修成寸轨,一方面是因为地方乡绅发展民族工业意识浓厚,不愿让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接轨,以免被法国人侵吞运输和管理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修建资金、时间和难度。位于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经鸡街至个旧近73 公里,鸡街经建水至石屏104公里。个碧石铁路有隧道18座,桥梁40座,1915年5月开工,1936年10月10日全线通车,修建用时21年5个月。1917年云南省政府决定“退出股金,取消官股”,并将公司名称定为“个碧石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从此,这条由爱国乡绅出资修建的个碧石铁路成为地道的民营、私营铁路。
(左图 寸轨列车火车头)
1951年,中共云南省委对个碧石铁路实行军事管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个碧石铁路正式并入铁道部昆明铁路局,又将轨道从石屏向西延展10公里至宝秀。1970年,铁道部对个碧石铁路进行寸轨改米轨工程,只保留了鸡街至个旧34公里寸轨,称为“鸡个线”,成为当时全国最后仅存并营运的寸轨铁路。这也就是我在云南工作时所听说的“从鸡街到个旧的寸轨铁路”。1988年,鸡个线因设备陈旧,机车车辆破损而停办客运业务。1990年底,鸡个线停止办理货运业务,鸡个线全线正式停运。2006年,个碧石铁路仅存的29号机车由鸡街火车站搬进昆明铁路博物馆。2008年6月,鸡个线钢轨全线拆除,个碧石铁路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重大贡献,滇越铁路历史角色
滇越铁路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的百年沧桑,也见证了时代的飞跃发展。
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的目的是开采和运输个旧锡矿,但客观上拉近了云南与西方先进国家的距离。沿途很多车站按照法国铁路车站的风格设计,同时带动沿途建设配套设施,例如,蒙自出现了云南最早的海关、电报局、邮政局、外国银行、民营铁路、外资企业、驻滇领事馆、火电站等等。
滇越铁路把云贵高原与海洋连接起来,促进了云南甚至整个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着云南的交通运输、对外贸易、文教卫生、城市布局及整体近代化进程,为云南带来了交通便利,凸显出矿产资源优势,加快了开放步伐,改变了历史进程。
(右图 蔡锷来自互联网)
在滇越铁路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1913年,云南都督蔡锷奉召进京,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引诱他为恢复帝制效力。1915年11月,蔡锷潜出北京,辗转天津、日本、香港,于12月1日到达越南海防,然后乘滇越铁路火车前往昆明。袁世凯派人企图在碧色寨车站以献酒方式毒杀蔡锷,幸得草坝镇镇长闵辑五先生通风报信,蔡锷在碧色寨站没有停留,直达昆明,逃过一劫。回到昆明后,蔡锷发起了声势浩大、震撼中国的护国运动。在蔡锷、唐继尧等率滇军北上的压力下,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护国运动成功,巩固了辛亥革命成果,恢复了共和制。
民国初建,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当局非常注重培育人才。1913年,云南教育司主持选拔熊庆来、杨维浚等13名优秀学生分赴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学习政治、工业、农业、法政、兵工、矿业等各科。这批赴欧美的留学生就是取道滇越铁路出国的。
1928年10月13日,有17位年轻人从云南各地乘滇越铁路火车南下,在芷村站下车,走进密林深处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秘密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吴澄、吴少默等党代表讨论通过了《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等4项决议,确定了斗争方针和策略,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了长沙临时联合大学。南京沦陷后,长沙临时联合大学被迫转移到昆明。全体女生、体弱男生以及大部分教师和家属,经粤汉铁路转道香港,再乘船到越南海防,然后乘滇越铁路火车到达昆明,与300名步行到达昆明的男生和少数老师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由于昆明校舍紧张,蒙自有办学条件,且有滇越铁路直达,交通方便,于是设立了“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开设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朱自清、潘光大、冯友兰、闻一多、陈寅恪、刘文典等名人云集,成为滇越铁路和蒙自的文化名片。滇越铁路为保存中国文化及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相继封锁了东南沿海。中国从外国购买的、各国援助的、海外华侨华人救援的抗战物资,有许多依靠滇越铁路运输。滇越铁路成为唯一连通海外的抗战后方交通运输生命线,为抗日战争做出重大贡献,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事业。
为切断滇越铁路的国际运输,从1939 年 12 月开始,日本对滇越铁路滇段的桥隧、车站狂轰滥炸,至 1940 年 8 月,日军先后派出飞机 625 架次,炸毁沿线站房、水塔、宿舍、钢轨。
为保护滇越铁路滇段的重要桥梁和隧道,中国军队高射炮兵大队开赴铁路沿线防守。人字桥守桥部队的机枪由7.92mm 全部更换为性能更好的哈奇开斯 1930式13.2mm高射机枪,配置在桥两端的山顶上。由于防守严密,火力集中,加之人字桥没有桥墩,两边桥头与隧道相连,炸弹无法投到桥上,桥下又是近百米深的峡谷,桥下的炸弹爆炸伤不到桥体,日机投下 700 多枚炸弹都未伤及人字桥。
(左图 白寨大桥来自互联网)
白寨大桥之战更为惨烈。1940年3月1日,36架日机编队扑向白寨大桥。此时,由河口开往昆明的旅客列车正在通过大桥,火车司机开足马力,想冲过大桥进入隧道,防空官兵也向敌机猛烈开火。日机立即散开队形,分别对火车和防空阵地进行轰炸。就在火车即将冲入隧道时,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机车,当场死伤200余人。防空官兵3人被炸死、3人受重伤。此次轰炸,白寨大桥损失较轻,经及时抢修,当夜即恢复通车。
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海防港,并向河内、谅山等地推进。为防止日军沿滇越铁路入侵云南,1941年9月2日,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致电蒋介石,请求破坏滇越铁路。9日,蒋介石电令立即破坏滇越铁路。10日一早至1942年2月,炸毁了河口大桥、隧道和白寨大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间177公里铁轨(除人字桥外),碧色寨至昆明的铁路仍保持畅通,以便于军需品和兵员的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滇越铁路公司交由昆明铁路局管理。1950年修复了国内战争时被损坏的狗街大桥、糯租大桥。1951年,为援越抗法,将碧色寨至河口段改建为公路。1956年8月至1958年1月,修复了抗日战争时期拆毁的碧色寨至河口段铁路线,对人字桥进行了整修和加固,中断17年的滇越铁路滇段重新贯通,并被命名为昆河铁路。昆河铁路通车,加强了云南边疆地区同内地的联系,恢复了西南地区对外贸易通道,对云南省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从2003年6月起,滇段铁路停止客运,只保留货运。2014年连接云南省昆明、玉溪与河口的国铁Ⅰ级昆玉河铁路建成通车,承担起了滇越铁路滇段的主要运输任务。
碧色寨,古老车站绽放新芳华
2023年2月26日,在参观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后,我们旅游团前往碧色寨火车站游览。在停车场下车后,我们穿过红河州革命遗址原碧山小学,通过一条两边开设着各种店铺的小街,看到路旁有一间设立于1909年的“蒙自大清邮政总局碧色寨分局”。走到小街尽头,就到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了。
碧色寨车站位于蒙自县草坝乡碧色寨村。1909年4月13日,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建立了车站,成为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碧色寨逐渐繁荣起来。1921年个碧石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米轨和寸轨铁路换装站,滇南进出口货物都由此中转,被誉为滇越铁路第一站。两条铁路在碧色寨交汇,两个火车站融为一体,使碧色寨的地位迅速升高,与河口站并称滇越铁路滇段两个特等站。两条铁路和这个特等站,使个旧的锡改变了固有的出口线路。无需运锡的马帮队伍再沿着异常艰险的古驿道,向南翻越重重高山,到达蛮耗港口,再通过红河航运到越南海防出海口,而是可以通过寸轨铁路把锡运到碧色寨,换装滇越铁路直达海防,再将锡送至世界各地。1987年12月21日碧色寨站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 碧色寨车站站房)
站在街口向车站内看去,只见三条轨道(其中有一条断头轨道)向两端伸向远方,对面有一座红瓦黄墙的房子。导游说,那就是滇越铁路的车站站房,是电影《芳华》的拍摄地。站房位于车站北端东侧,是一座两层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靠站台的墙上,挂着一座法式子母钟,南北两个方向各有一个钟面同时显示时间。南侧的墙上,有三个红色大字“碧色寨”,旁边竖立着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
我和老伴沿着车站东侧宽阔悠长的站台从站房向南方走去。在站台侧面,我看到了多处具有文物价值的设施和建筑,其中有百年水塔、老火车站牌、百年水鹤(火车加水设备)、火车头和车厢,等等。我对“碧色寨铁路艺术雕塑”很感兴趣。那是一组包括从昆明至河口的米轨和个碧石寸轨铁路的大型雕塑。在大铁板造型上,标示着铁路路线、主要车站名称、各站海拔高度、建成年份等内容,例如:昆明,海拔1896米,1910;建水,海拔1323米;河口,海拔80米,1904,等等。雕塑规模很大,用手机难以全部拍摄下来,我只能分成几段拍摄。由于我曾经在宜良县的狗街工作,因此特意在标有宜良车站的一段雕塑前留影,以资纪念。
(左图 蒸汽机车调头转盘)
再向南走,就到了个碧石铁路的火车站。这里除了有站长室、候车室、另担房等建筑和设备外,还有一个小火车头和一个蒸汽机车调头转盘。个碧石铁路通车后,在碧色寨寸轨与米轨不能对接,必须将寸轨火车的货物换到米轨火车上转运。寸轨铁路的蒸汽机车要开到转盘上调头,才能原路返回。这个转盘利用轴承摩擦系数小、省力的原理,只用4个人推动,就能完成车头原地调头,返回到个碧石铁路上。参观完两个车站后,我们沿着寸轨铁路和米轨铁路西侧的站台,返回出入口,结束了碧色寨车站的旅程。
2017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上映。作为《芳华》的主拍摄地,碧色寨车站被剧组改造成了一个“军事基地”。如今碧色寨车站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点,大量游客、老军人、知青、诗人、作家、学者接踵而来,沉醉其中。
一到碧色寨,我就看到许多身穿65式草绿色军装的老军人,有的在“碧色寨车站”站牌旁留影,有的模仿电影《芳华》的镜头摆出各种姿式拍照,有的坐在站房门前的木制长椅上、子母钟下照像留念,似乎在回顾自己逝去多年的芳华。这正是,一部电影《芳华》,唤醒老军人逝去的青春年华,使曾经繁华的一座百年老车站和两条百年窄轨铁路,焕发出新的光华!
对我来说,这次碧色寨之旅有两个收获,一是让我明白了50多年前存在心中的疑惑:为什么云南的“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为什么“火车没有汽车快”?二是使我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自己的“芳华”——那时,我参军入伍,穿上了红领章、红帽徽、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绿军装;参加工作,用自己掌握的柬埔寨语知识培育了一批学员,这些学员使用学到的柬语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了他们的贡献;调到军委总部,被派往驻外使馆,投入军事外交事业,担负起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站岗放哨的任务……我的青春年华充满阳光,没有虚度,绽放出灿烂芳华。至今虽年近耄耋,但回望当年,我依然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