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工作之前,对藏野驴几乎无所耳闻,也就更谈不上会晤其身其面。直到履职赴任去拉萨的列车上,才算是有了一种生命见识的补白。
那天上午阳光明媚,可可西里草原浅绿中仍泛着金色,春光在这里显然是迟到的。隔窗远远望去,总有三五结伴、几十成群的野驴或静或动,悠闲地食草。但见那生灵驴面马身,色呈棕黄,腹部泛白,四肢细长,与内地农村的骡子严重撞脸,甚至形态基本雷同。除了体型高大外,当时没觉得有什么更多特别。
然而须臾间的一幕,却让我眼眸一亮,情绪随后也为之激越翻滚。
一群藏野驴仿佛是在运动赛道上听见了起跑发令枪声的选手,与飞驰的列车平行比拼狂奔起来。间距不足百米,速度不相上下。放眼顾盼,钢铁天路上绿色的铁马流线式风驰电挚、速滑前行,显得有些安静;而茫茫原野上棕色的驴阵一路奔突,蹄下荡起尘烟滚滚,倒是更多了几分震撼与壮观。
我不禁失声惊叹:“哈哈,天地大赛场,赛道之王大比拼!好一番钢铁飞龙与草原飞将的奇异角逐!”心动之际,我把这意外的隔窗邂逅,称之为与藏野驴的第一次趣会。
其实,若论体态威猛、健步如飞,似乎非洲野驴和蒙古野驴早已经名闻遐迩。但亲自目击了藏野驴的风采,方知天外有天。考证悉知,藏野驴是地球上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个种群,逐水草而居,身长2米以上,平均肩高140厘米,体重达300-400公斤。它阔头钝吻、美瞳炯炯、鬣鬃短直、肩胛纹线靓颜,尤其背上深褐色的脊绒和腹部奶白色的片绒对比度极为鲜明,勾勒出动物界少见的清纯唯美的形象。前肢内侧的圆形胼胝体“夜眼”,更是它独具一格的标志性符号。草原牧人常常呼它为“野马”。
殊不知,它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跻身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作为高寒荒漠地带的几大主宰者之一,藏野驴习惯于夏季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活,冬季才回到低海拔的地方栖息。凭借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它们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即使是进食、休息时,也做好了迅速奔离的应急准备,所以人类很难接近它们。
但是与突然出现的机电车辆赛跑,却渐变为藏野驴的一种嗜好,这是它们速度与激情的特质所致、好奇与好胜的天性使然,不失为高原旷野里的一大奇趣。
戊子年盛夏7月1日,对我来说是个记忆与回味尤深的日子,勇气与寻谜心理使然,我和司机小赵驾驶V8牛头越野车穿越青藏线,由拉萨去往格尔木。那天,发生了与藏野驴的第二次会晤,准确讲是唯一的、相对近距离的一次接触。
在西藏跑长途,非好车不能胜任,特别是穿越“无人区”时,最怕汽车“趴窝”,还要做好野生动物挑战赛跑的心理准备。因为早就听说藏野驴在高原上显示力量、激情和速度的极致有二:一是与其它野兽拼杀之际,二是与人类飞车飙速之时,两种状态都很刺激。前者是被动,尚没目睹,后者却是主动,已在进藏列车上有过感受,此次若能相遇,便也少不了较量一把。果然,跨越那曲草原进入万里羌塘后,便断断续续看见天际处时隐时现的片状小黑点,那全都是享拥着青藏高原1/4土地的优势动物。用望远镜细看,除了藏羚羊和藏牦牛外,一群群数额不等的藏野驴居多。阳光辉映之下,它们的毛色黄中透出些许浅红,明显要比列车上隔窗所见真实了许多。
很庆幸,有藏族朋友索南搭车回格尔木,我提问频频,他答之滔滔。索南是市政府机关的一名副处长,康巴汉子,黑脸才子,读书很多,文化积淀自然不俗。难忘的是,他一番关乎藏野驴的趣解戏说,让我闻之履新,如痴如醉。
传说最早的时候,草原牧人的游历迁徙,是选择驯养野驴来驮运物资的。怎奈精明的驴子纵使力大能干,却总是不情不愿,伺机寻找出苦力的替身,于是盯上了憨厚的牦牛。一天它对牦牛说:“牛哥,驮运东西的感觉可好了,踏雪走路身子稳重,心里踏实,还能和人类相依相伴成为好友。”牛说:“看你累的满头大汗,我就经常来帮帮你吧。”于是藏胞的行程里一时间多了牦牛的身影。天长日久,野驴反倒有些偷奸耍滑起来,随行路上晃晃悠悠,光滑的背上物资不时打溜掉在地上,牧人们看驴子麻烦不断,干脆将其淘汰放归沃野,从此视牦牛为相濡以沫的生活伴侣,并赐给了它“高原之舟”的桂冠。这,便是如今藏北牧人生活里牛羊围随,却难见驴子身影的缘故……
如果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那可是大错特错。因为,在牦牛之“憨”之“笨”的背后,还藏着它动物之“精”的续篇,而驴子的“蠢”与“笨”倒成了名分,日后被紧紧绑在身上甩不掉了。
说是早先的藏牦牛原本无角,而藏野驴却有一对漂亮的大角。它每天顶着一双大角悠然自得,逛来逛去非常显摆,让本来就有怨气的牦牛即羡慕又生恨。有一天,牦牛对野驴说:“驴老弟,我要去参加一个宴会,想借你漂亮的角壮壮门面,过后就还你。”驴说:“我凭啥信你?不还咋办?”牛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还。”刚巧藏獒走了过来,牛就让藏獒作中保证人,角就这样被借到手了。很多天过去了,牦牛始终没有把角还给野驴,于是驴子找上门来索要:“牛哥,你怎么还不把角还我?”牛这时装聋作哑说:“没……没……没有这回事。”野驴不依,扑上去抢夺,怎奈大角已接受过了牛魔王咒语,再也取不下来了。野驴气坏了,拉着牦牛就去找藏獒论理。聪明的藏獒见事情已无可挽回,便称时间太久,这事已经忘记想不起来了,于是发出:“忘……忘……忘”之声。牦牛不承认,藏獒又忘了,野驴索角无果,气的“嗷……嗷……嗷”地大叫不止。从此,牦牛的“哞哞”声、藏獒的“汪汪”声和野驴的“嗷嗷”声,就因着这个故事而被定格。特别是野驴丢了犄角斗不过牦牛,气窝心中郁闷不已,想起来就嗷嗷直哭。
呵呵,此番“借大角”的操弄,“憨牛”显然不憨不笨,“笨驴”却显得够笨够蠢。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悔之晚矣。“笨驴”之称谓,由此在世间传扬开来。
我笑问索南:“这‘牛驴易角’的故事,可有科学考证或文本记载?”他嬉笑盈腮不失狡黠,来了句半藏半汉的七字回复:“民间传说雅古都(很棒)!”
明白了,那就是一种戏说。虽为演绎,传统文化的诚信却蕴涵其中,表达着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渴望,也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动物世界在斗智斗勇的同时,与人类、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规律。
脑海闪出个疑问,正好借机现场考证索南:“有人说,藏民族一生与牛羊为伴,吃牛羊肉为生,却不吃鱼,更不吃驴肉,是因为奉鱼和驴为圣灵吗?”索南果断回答:“谬误!奉鱼儿为尊崇倒还沾点边,因为靠近湖泊的藏家人死后有水葬习俗,视水中鱼儿为自己去往天堂的‘生命使者’,尊而不食很正常。至于不吃驴肉,则完全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藏民族特别讲感恩,认为驴子是劳累之命,藏北少见驴子进入牧民生活,但是藏南家养驴子很多,特别是农耕区域的百姓离不开它,播种、拉犁、推磨、运粮都靠它戮力担当。人们怜悯它活着是吃苦的命,对人很亲近,觉得吃它们肉是很大的罪孽,所以一般都选择终老放生草原,禁忌食用。而且不止是驴和鱼,还有狗、马、骡子等圆蹄肉掌类生物,我们都是不吃的,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即使为了生存必须食用牛羊肉,那也是彼此生命相托、互惠共济的一种默契,平民通常并不忍亲自下刀,专业的屠夫宰杀牛羊前也都要诵经祈祷,祛除罪孽……”
高原人,与动物的关系原来是如此的奇特。我带着疑问解析:“因为相处有别,幸免于人为的宰杀,这也许正是野驴队伍最为庞大的重要原因吧?”索南的答案是四个字:“不只如此。”接下来他绘声绘色,做了如下诸多详述:
首先,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对于匹配自己的生命种群有着天然的保护功能,这叫适者生存。
其次,藏野驴的自救生存能力非常强大。比如冬来夏去年复一年不辞辛劳的迁徙转场,比如野狼雪豹来袭时刻的绝地厮杀,比如同其它动物的亲疏有别巧妙周旋……干旱缺水的季节,它们还会主动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取水,用蹄子刨出半米多深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水坑除了它们自己饮用外,也为其它动物甚至于游牧人群提供了水源。
其三,它们的察觉器官灵敏度是人类的数倍,能感知距离自己数百米外的动静,发现危情便扬蹄疾跑,觉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观望,然后再跑。如此习性令它们可以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时速狂奔不止,所以总是在跑跑停停中发展壮大着自己。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众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日夜坚守,护佑着它们的安全。
呵呵,索南,不愧高原“活档案”。难怪藏野驴种群庞大,数量能够稳居高原野生动物之首。奇妙的生命世界啊,任何的物种优势都并非与生俱来。
话题回归眼前,野驴群的身影徐徐拉近。不出所料,我们的车在抵达昆仑山口之前,真的上演了一幕“驴车赛事”。与进藏列车上看到的那一幕近似,不同的是火车变成了越野汽车,可谓之剧目的“B版”:一个约三四十只阵容的野驴群见有汽车驶来,不是撒蹄逃离,而是并列前奔,间距五六十米,仿佛一场事先安排好的比赛。有失公允的是我们的汽车飞驰在平整的柏油路面,驴群却奔腾于凹凸的旷野;我们依赖机械燃油助力,驴群全靠血肉之躯自嗨。
这场现代与原始的力量博弈,着实劲爆十足。我们的车辆马达因缺氧燃油乏术,在柏油路上仍发出疲惫的“嗡嗡”声,那野驴群“哒哒哒”的蹄声却仿若战鼓,荡起的尘沙弥漫天际,虽模糊了视线,却惊心动魄。那阵势,持续了大半个小时,才被昆仑余脉雪岭叫停阻断。
奇妙的是,此刻的野驴戛然而止,撤赛于自然,因为,它们不能越界,昆仑山口以西才是自己的家园。
都说藏野驴脾气怪异,见面感知如是。它们貌似天生胆小的背后,有着异常的倔强,眼前这场不决出高下不罢休的赛跑,不也让人领教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驴脾气”吗?!
正可谓:要知倔强谁第一?青藏高原看野驴!野驴究竟有多强?累死不怕在羌塘!
“赛事”结束停车回眸,那一刻的驴群已经转躁为安,静之若兔,奕然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只是有一头高大的头驴不时扬首痴痴地望我们几眼,是留恋赛事?目送别离?还是警戒担当?总之意犹未尽,尔后继续低头进食。我欣慰地感慨:千锤百炼,动静自如,在安逸中繁衍生息,这也许才是动物世界该有的样子,看来这儿的动物保护做得不错。既然人与动物如此和谐守纪,索性回车用相机拍几张照片,留作“近距离的纪念”吧,因为刚才尘土飞扬未能如愿。意外的是,汽车下坡刹车发出的嘶叫声似乎惊扰了驴群,只见头驴奋蹄先行,众驴紧随其后,一路狂奔而去,顷刻间来了个胜利大撤退。
望着那又一次腾起的滚滚尘烟,内心五味杂陈,有失落,更有感动。长焦镜头里只留下一张扬沙风景,时隐时现的驴屁股掩映于尘埃之中。我默默自嘲:还好,也算是一种“在拍难逃”的写意吧。索南却调侃说:“知足吧,藏野驴嗅觉灵敏容易受惊,危情时刻性情还很暴烈,所以大部分白唇野驴是昼伏夜行。今天遇上这个好客的驴群,算你们很幸运啦。”
是的,出发前功课获知:藏野驴是严格按照自己的习性和规律生活的。它们集群而栖,群伙之间却能各自为阵,互不干涉,和平相处,每群都有一个“首领”,一般都由公野驴担任,且要通过多次较量争斗才能产生。“首领”地位一旦确立,就享有绝对的权威,可以优先享受丰盛的牧草,其它野驴不得与它争食,并且拥有与本群体内任何母驴随意交配的特权。野驴虽是群居动物,但只在夏季才交配,怀胎期为一年。母驴产驹时节,公驴负责监护巡夜,这便是“首领”的责任与担当,就像刚才率领群驴避危而去的那个头驴。
离情依依,我们的车辆缓缓地沿昆仑山口继续东行。山上隐约传来几声“呜——呜”的凄厉呼号,拖腔很长、很哀婉,那是驴的天敌荒原狼在嚎叫。问题又来了:“野驴四腿发达,擅长奔跑,这应该是它们能够逃脱其它猛兽袭击的首要看家本领吧?”索南翘起大拇指说:“完全正确!不过,它虽然最怕荒原狼,退无可退时追杀宿敌也会不遗余力,脚踢豺狼锁喉狐狸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雪豹都能被它折磨致死呢。”我知道,常走青藏线,必能常常遇上一个个庞大的野驴群在草原上与野狼疾驰搏斗,那蹄声如万鼓齐鸣,沙尘遮天蔽日,我们刚才见识的那种声势,已经足令其它兽类闻风丧胆了。
与索南强烈共鸣。曾经看过西藏工委实拍的一些录像宣传短片:其中一头藏野驴危急时刻与三只野狼以命相搏,后蹄一蹬踢瞎了背后偷袭的狼眼,对正面袭击着则一口咬住狼头左右狂甩,待其晕厥后扔在地上,而后双蹄高高举起狠狠落下,踩粹其眼泡、踩出其脑浆,不一会便致其彻底毙命。但那一刻的它自己,也已经鲜血淋漓。
另有一头野驴,孩子遭群狼围堵咬死了,正被一张张血盆大口撕扯吞食间,复仇的母野驴竟然冲入狼群踢死了狼王,群狼猝不及防没有了首领,又见群驴浩荡而来,即刻树倒狲散各自开溜……
当然,也有的野驴不是死于天敌猛兽之口,而是非命于盗猎者枪下。
想起一个名句:“溅血的场合没有赢家”。真真醒世恒言也!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伤害与被伤害,常常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失去了平衡,便失去了和谐,也失去了前路的久远。
走出羌塘草原,越过玉珠峰雪山,海拔渐渐降低,格尔木辽阔的原野泛起片片绿茵。记忆里的又一则民间传闻慰藉着心境:说是公野驴口腔内有一种能传唤太阳、驱散乌云的如意法宝,如果它张口向天仰望,就是在动用如意法宝,苍天即刻便会降下甘霖雨露,草原便会水草丰美。昆仑山口是格尔木的西大门,莫不是那门口可可西里的藏野驴在向天仰望口吐灵气,才有了眼前这满目的绿毯芬芳?
噢!藏野驴,你给了我无法近距离特写的遗憾,却带给我诸多的情愫思考。应该相信,我和我的人类终是你非常友善的朋友,我们终将彼此友好下去。
秋风落日入长河
乱石穿空
卷起多少烽火
万里山河都踏过
怎经得那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风雪漫天夜如昼
嗷嗷啸声破苍穹
奋蹄荡大野
望昆仑唐古高耸
可可西里无垠
一去不回又如何
……
这段即兴的歌吟,权当是写给藏野驴的心语对话,也权做笔者与可可西里的把酒对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