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位作家,童年的生活记忆,往往成为他创作的源泉。现当代作家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收入这套丛书作品的众多作家,又一次验证了他们童年生活所赋予的丰富多彩的文学底色。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均是。他所塑造的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人物,都是鲁迅少时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鲁迅以文字的形式将他们表现出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巴金的众多精短散文,许多是以少年的目光观察、审视自然界的客观现象,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成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精短美文。
在座的作家也是如此。如王宗仁的《母亲的石榴树》,张庆和的《关于狼的记忆》,任启亮的《故乡的田野》《倾听天籁》《我家的蝈蝈》,王子君的《我的小鸟儿飞了》,尽显童真、鲜活,留存在我的脑海里。
收入集子的《春笋破土时》《又是烟雨迷蒙时》《月牙形的篾刀》,是我儿时生活的经历与感受。孩时的生活丰富、有趣,有的富有生活的哲理。
检讨生活,是我创作的某种理念,《春笋破土时》就是这种理念的成果。少时的幼稚、荒唐,后来的反思、修为,是一个孩儿成长过程中的印记,深一脚浅一脚的,都留有我的个性特色,也留有孩儿成长环境的地域特色,由此“春笋破土”就成了“双关”。
故乡不老。对于我来说,故乡是口永远取之不竭的井。对于故乡题材,也就是说孩儿时生活的题材,是永远写不尽的,并且可以常写常新。
生活历练,作家情感深化并富有意蕴
这套丛书中的一些作品是作家年轻时写就的,但有不少是作家后来对孩儿生活的回望与纪念,当然存有数分的怀想与留恋。人生阅历丰富了,回头审视往昔的事,情感越发的浓烈、深厚,这时提起笔来书写,落下的文字富有别样的意蕴。
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写出了儿时家乡端午的风俗,进而写了家乡端午节午饭要吃“十二红”,由此引出了鸭蛋。高邮咸鸭蛋出名,这自己说了不算,生活经历让他体会这点。“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汪曾祺引用清时的才子袁枚《随园食单·小菜单》“腌蛋”中“腌蛋以高邮为佳……”的一段记叙。他不喜欢袁枚,却引用他对高邮咸鸭蛋的评价,更让人信服。他又写到咸鸭蛋的吃法和用鸭蛋壳装萤火虫的游戏,由此引出“小时读囊萤映雪的事”,又有了历史的深厚感。文章的趣味、意味,在阅读中自然会融化到老师与学生的心灵里。
张庆和的《峭壁上,那棵酸枣树》,是他“转眼远离故乡三十年”后写的,文中不但描写了那棵酸枣树的生存状态,更写出了它“默默地兀立着,不鄙已位卑,不薄已弱小,不惧已孤独”的特征。我曾在一篇评论中说,该文“是以诗化的语言,将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顽强生长在峭壁上的那棵酸枣树挺立、不屈的形象,生动描绘成文,深刻的寓意,久久在我心中萦绕。这分明是从农村走进军营、走向社会的作者灵魂的寄托与写照”。
王子君的《一段情,一辈子》,从抗日战争时期奔赴战场的祖父说起自己祟尚英雄、向往军营的少年情结,与以后几多与军营、军人的交往,以及创作开国大将黄克诚的电视剧本,并由此结识一批为军队事业燃烧生命的军人。她这种深藏在心中几十年的军人情结,其实也是一种英雄情结。王子君是位有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她这种一辈子的军人情结、英雄情结,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强音。这样的文章,对于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丛书还收入我的《雨中三湾》。这篇散文讲述的是我从井冈山上下来路过三湾,在雨中瞻仰毛泽东主席铜像时为他老人家撑伞的情感历程,应该说那份发自内心的情感是真挚的,在同伴的叫喊声中我依依不舍的收伞,热泪情不自禁地涌落。这篇散文报纸上刊发后被收入当年的《中国散文排行榜》。
审美是所有艺术的共同趋向
审美是所有艺术的共同趋向。我们要把美的情趣、美妙的文字,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绪在美好的氛围中飞翔起来。
儿童、少年具有鲜活的本真,对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与兴趣。作家要创作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文学作品,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这种趣味性,是美的,对心灵是能起到陶冶作用的。这也是艺术的索求。富有美的、有情趣的作品,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任启亮的《倾听天籁》《我家的蝈蝈》就有很强的趣味性,正是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让小朋友们喜闻乐见。孩子们通过作家美妙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增长见识,也从小培养热爱生灵、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德。
超侠是位青年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收入丛书的《大侠西红柿》,将西红柿、鸡蛋、苹果、香蕉、大鸭梨、西瓜、桃子、黄瓜、小狗的处境与交谈,展现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文章虽然长了一点,语言简短,我相信孩子们乐于接受。超侠很善于揣摸儿童的心理,他的作品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此文收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王贤根访谈与演讲集》(作者:王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