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谈《百面战旗红》“钢铁营”之精神特质: 

快如风  守如山  志如钢

 

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因战功卓著,脱颖而出,被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营长张英才等25人被第4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营每人记大功一次。

1949年1月16日,《解放日报》以《胜利完成三次阻击,张英才营光荣记功》为题,刊登了“钢铁营”骄人战绩和上级为“钢铁营”荣记战功的情况,介绍推广了“善打阻击战著名的中原解放军某部张英才营”的作战特点。

“钢铁营”到底有哪些作战特点?

其一是,快如旋风,先机制敌。

在1948年7月的豫东战役中,1营奉命随团于7月4日赴豫东南上蔡以北地区,阻击胡琏、吴绍周两兵团。

营长张英才受领任务后,只对全营吼了一嗓子:“快!”然后甩开大步第一个冲了出去。大家紧跟其后,心里都明白,只有先敌一手,才能出奇制胜,不一定要全员到齐,但要抢先抵达目标。

夜暗中,1营一路小跑,脚下生风。睡着了就闭着眼睛跑,摔倒了就爬起来再跑,你追我赶,马不停蹄。

无意间,1营斜插进敌人的队伍当中。张英才机警地察觉不对头,他立即率领1营,加快脚步,很快就超越了敌人,抢占了前面的小庄子。

1营迅速构筑工事,拉开防御架势,先敌开火,以短促火力阻击和阵前出击,打得国民党军猝不及防,死伤一片。

自此,1营声名大震,“铁脚板赛过坦克车”成了1营的标签。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命令13旅旅长陈康和政委雷荣天,率部攻占津浦线上的宿县以北李家庄车站,并截击、堵住敌孙元良第16兵团北上,斩腰断腿,关门打狗,以保证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1营受领担任先锋营、迅疾占领李家庄的任务后,张英才对全营的要求还是那个字:快!然后甩开大步又第一个冲了出去。

经过两昼夜风雨兼程,赶到李家庄时已是11月12日拂晓,孙元良兵团的前卫122师正准备从这里通过,1营又是早了几分钟插到了敌人的前面。

张英才急令各连:“直扑车站和铁路,占领站房等制高点,拼死也要堵住122师。”

激烈艰苦的战斗开始了,绵绵凄冷的深秋细雨中,1营1连迅速向李家庄车站月台冲去,其余各连则脚踏泥泞,不顾湿滑,利用铁路旁的山包、路基、涵洞阻击敌人,将向北行进的敌纵队拦腰斩成两截,打得敌军人叫马嘶、乱作一团。

此战,1营毙敌500余人,炸毁多段铁路和涵洞,死死卡住了津浦线,为赢得淮海战役第一场腰斩徐蚌段的硬仗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也是1营在一年中,以快速和顽强取得的又一佳绩。

11月13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称: “刘陈邓已抓住孙元良歼灭甚好。此点关系全局。”高度评价了中野斩断津浦路的行动。

十天后,毛泽东再次致电中野、华野:“隔断徐、蚌联系,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为了这个伟大的胜利,1营居功至伟。

其二是,攻无不克,守如泰山。

1营不仅能攻得下,而且能守得住。

在豫东战役阻击战中,1营抢占要点后,国民党军大队人马反应过来后,立即用重炮和坦克攻击1营。战斗中,1营利用残垣断壁,与敌坦克、步兵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敌坦克怪叫着冲了过来,副连长赵小富用集束手榴弹炸断了敌坦克履带,旋即又攀上坦克炮塔,准备消灭坦克内的敌人时,却被后面的机枪子弹击中。

副连长的壮烈牺牲,让战士们怒不可遏,纷纷扔出手榴弹,将敌人的机枪炸飞。

1营英勇战斗,前赴后继,坚守了一天一夜,打退了国民党军14师在100余门大炮和14辆坦克配合下的11次进攻,以鲜血和生命完成了阻击任务,毙敌500余人,俘虏200余人。

战斗结束后,1营荣获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的“坚守阵地,稳如泰山”锦旗一面。

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1营奉命接替37团2营的阵地。旅长陈康把1营营长张英才叫到指挥部交待说:“37团2营损失严重,你带1营去接替他们。”最后加重语气说:“你若是把小张庄丢了,就是千古罪人!”

张英才二话不说,率部出发。冒着凛冽寒风,穿梭于漆黑夜晚,在弹坑间跳跃,在田埂上疾走,隐蔽行军,按时赶到了小张庄,接过了防御任务。

张英才仔细观察了地形,在营指挥所召开干部会议。他对副营长张玉林、副教导员贺兴茂说:“咱1营从来就没有被动挨打这档子事儿,必须打出去,以攻代守,主动出击。”

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根据当面之敌工事情况,组织了突击队,火力队。其中,突击队又分成7个突击小组,利用夜暗,组织了三次偷袭。

凌晨时分,张英才趁敌人睡梦之际,又发起了第4次偷袭,各突击小组在火力掩护下,一起冲击各自的预定目标,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副班长余化金率领一个战斗小组最先突入敌人重机枪阵地,趁敌尚未转过神来,便把一排手榴弹甩了过去,将刚才还吐着一串串火舌的重机枪炸成了哑巴。

战斗小组长侯永福带着两名战士,提着两筐手榴弹边打边冲,越战越勇,连续将手榴弹投进拥挤一堆的敌群中,炸得敌人鬼哭狼嚎,乱作一团。

各突击组乘胜追击,侥幸逃命的守敌纷纷跳出交通壕回逃,又遭张英才布置在两侧的山炮和轻重机枪拦截。

就这样,敌10军75师1个营,壕内无处钻,壕外也逃不了,一批批毙命在壕沟里。

张英才见好就收,将部队收缩回来,在占领的阵地上隐蔽起来。

同时,张英才组织全营抓紧抢修阵地,调整部署,打造“铁桶”小张庄,准备天明后抗击黄维兵团可能的疯狂突围行动。

果然,12月2日上午,黄维为了打通东向与李延年兵团会合的通道,令其第18军31团、第10军53团分别向小张庄发起猛攻。一排排炮弹铺天盖地向1营阵地倾泄而下,泥土四溅,弹片横飞,硝烟弥漫。敌炮火延伸后,突围之敌气势汹汹向我前沿阵地冲来。

在1营阵地正面,防守的1、3连指战员,大胆沉着,英勇机智,等敌人冲到几十米有效射程之内,才一齐开枪猛烈还击,敌人顿时死伤一片。但敌人还是拼命往我军阵地上冲。张英才果断组织阵前出击,与敌激战,直至白刃格斗。

就这样,一直打到天黑,1营在满是弹坑的废墟中与敌鏖战24小时,英勇阻击了数千的国民党军19次疯狂进攻,毙伤敌千余人,俘敌200余人,粉碎了突围之敌越过阵地的幻想。

小张庄之仗,是典型的硬仗、恶战,破解了黄维最得意的“硬核桃战术”,成为1营第三场更出彩的重要胜利,同时为我军野战攻坚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1营防御作战的新经验,很快在中原野战军各纵队推广运用起来。

战后,1营荣获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的“智勇结合,寸土不让”锦旗一面。

其三是,气势如虹,意志如钢。

1营所以“能攻善守”关键是有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第一次阻击战中,1营发扬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击退了敌人多次集群式冲击。2排副排长孔祥五端着机枪向冲击的敌人左右横扫,一下就撂倒30多个敌人,直到中弹牺牲,仍呈跪姿瞄准,有人喊他不应,推了一下,才倒在地上。

另有机炮连连长雷四旦、排长高福全、班长冯光朋等40余人壮烈牺牲;2连指导员刘来俊、4连指导员王栋才等40余人负伤。

在第二次阻击战中,敌人加强了对前沿阵地的炮兵压制射击,以坦克炮开路,步兵紧随跟进,蜂拥而上,逼近我主阵地,并很快在我1、3连结合部突进来了一个连的兵力。

危急时刻,张英才命令部队:“发扬我军剌刀见红,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坚决把敌人打出去,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于是,1、3连发挥近战特长,以投手榴弹、拼剌刀的威力,向敌人发起反击。

3连连长赵三成一马当先,跃出战壕,冲在最前,右胸中弹负伤,仍忍痛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指导员吴志玉接替指挥。

指战员们在大无畏精神的感召下,以昂扬的斗志,与敌人短兵相接,再次白刃格斗,终于夺回了阵地。

下午14时,敌人又向我2连防守的高土堆发起反扑,用坦克抵近射击,摧毁我防御工事,尔后步兵跟着冲击。

5班班长郑虎率领全班顽强据守,与敌人斗智斗勇,打起了拉锯战。敌人坦克射击时,郑虎就把全班撤下来;当坦克停止射击步兵往上冲时,郑虎又率全班回到高土堆反击敌人。就这样,撤下来,冲上去;再撤下来,再冲上去,敌人在一个多小时中连续4次冲击都没有成功,高土堆这个制高点始终控制在我军手里。

11日上午,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总攻阶段,1营1连在杨围子西南角发起猛烈攻击,与外围据点敌守军两个连激战。1排2班作为尖刀班,全班8人在班长阎福元带领下,人人争先,猛打猛冲,第一个突入了国民党军的阵地,接连攻克11个敌人碉堡。

最终,1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昼夜激战25小时,协同友邻部队一举攻占了国民党军第14军指挥所,击毙敌军长熊受春,生俘敌副军长谷炳奎。

战后,1营荣获第4纵队授予的“攻如锥,守如钉”锦旗,2班荣获“阎福元尖刀班”光荣称号。

如今,硝烟已尽,但“钢铁营”的战斗精神仍在传承赓续。老营长张英才的那声“快!”字,如雷贯耳,永远回荡在1营指战员的心中。相信他们一定能够与敌人抢时间,与困难拼速度,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第一个把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正文】 

钢铁英雄  扬威淮海

——《百面战旗红》之“钢铁营”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曙光在前,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前赴后继,节节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因战功卓著,脱颖而出,被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简称总前委)授予“钢铁营”荣誉称号。1营营长张英才被第4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营每人记大功一次。在中原野战军数十个英模单位中,营级单位获得荣誉称号堪称凤毛麟角,而受到战役最高领导机关总前委表奖,更是屈指可数,殊荣可赞,堪称典范。

 

以快打慢,抢先一步强

第4纵队13旅38团1营,是善打硬战恶战的部队,营长张英才,绝对是员虎虎生风的战将。有什么样的将就带什么样的兵,指挥员的作风就是部队的作风。在张英才率领下,1营上下士气高涨,战斗意志坚如钢铁。

1营最爱唱的战歌是“比钢还硬,比铁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在1948年7月的豫东战役中,1营奉命随团于7月4日赴豫东南上蔡以北地区,阻击胡琏、吴绍周两兵团。

营长张英才受领任务后,只对全营吼了一嗓子:“快!”然后甩开大步第一个冲了出去。大家紧跟其后,心里都知道,只有先敌一手,才能出奇制胜,不一定要全员到齐,但要抢先抵达目标。

夜暗中,1营一路小跑,脚下生风。睡着了就闭着眼睛跑,摔倒了就爬起来再跑,你追我赶,马不停蹄。

1681263355605844.png 

                                特级战斗英雄营长张英才 

深夜时分,黑漆漆不见五指,张英才带领先头连追上了一支正在行进的队伍,并被夹在两路纵队之间,开始各走各的,互不干扰。

张英才很快判定这是敌人,因为有汽车轮子响,有松散脚步的“沙沙声”,而我军的脚步是有力的“刷刷声”。

斜横插进敌人队伍的1营,沉着机警,加快脚步,很快就超越了敌人,抢占了前面的小庄子。

1营迅速拉开防御架势,先敌开火,以短促火力阻击和阵前出击,打得国民党军猝不及防,死伤一片。

国民党军大队人马反应过来后,立即用重炮和坦克攻击1营。战斗中,1营利用残垣断壁,与敌坦克、步兵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敌坦克怪叫着冲了过来,副连长赵小富用集束手榴弹炸断了敌坦克履带,旋即又攀上坦克炮塔,准备消灭坦克内的敌人时,却被后面的机枪子弹击中。

副连长的壮烈牺牲,让战士们怒不可遏,纷纷扔出手榴弹,将敌人的机枪炸飞。

1营前赴后继,坚守了一天一夜,打退了国民党军14师在100余门大炮和14辆坦克配合下的11次进攻,以鲜血和生命完成了阻击任务,毙敌500余人,俘虏200余人。

战斗结束后,1营荣获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的“坚守阵地,稳如泰山”锦旗一面。

自此,1营声名大震,“铁脚板赛过坦克车”成了1营的标签。1营也不负众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再显神威。

四个月后的11月上旬,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激烈进行。为切断津浦铁路徐蚌段,孤立徐州之敌,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命令13旅旅长陈康和政委雷荣天,率部攻占津浦线上的宿县以北李家庄车站,并截击、堵住敌孙元良第16兵团北上,斩腰断腿,关门打狗,以保证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

宿县亦称宿州,位于徐州以北、蚌埠以南,扼南北交通要冲,自古就被称为“地处襟要”“枕徐豫而控江淮之郡”。尤其是津浦铁路开通以后,宿县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淮海战役打响后,宿县以北15至30公里处的符离集、李家庄、夹沟等火车站,均成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各旅攻占的目标。

11月9日,1营受领担任先锋营、迅疾占领李家庄的任务后,张英才对全营的要求还是那个字:快!然后甩开大步又第一个冲了出去。

经过两昼夜风雨兼程,赶到李家庄时已是12日拂晓,孙元良兵团的前卫122师正准备从这里通过,1营又是早了几分钟插到了敌人的前面。

张英才急令各连:“直扑车站和铁路,占领站房等制高点,拼死也要堵住122师。”

激烈艰苦的战斗开始了,绵绵凄冷的深秋细雨中,1营1连迅速向李家庄车站月台冲去,其余各连则脚踏泥泞,不顾湿滑,利用铁路旁的山包、路基、涵洞阻击敌人,将向北行进的敌纵队拦腰斩成两截,打得敌军人叫马嘶、乱作一团。

原来准备北进的敌一队人马慌忙跳下列车,以路基为依托疯狂向我军阵地反击;沿公路北上的敌41军364团、372团及军直炮兵营以公路为依托就地向我军反扑。

战斗中,1营发扬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击退了敌人多次集群式冲击。2排副排长孔祥五端着机枪向冲击的敌人左右横扫,一阵子就撂倒30多个敌人,直到中弹牺牲,仍呈跪姿瞄准,有人喊他不应,推了一下,才倒在地上。

另有机炮连连长雷四旦、排长高福全、班长冯光朋等40余人壮烈牺牲;2连指导员刘来俊、4连指导员王栋才等40余人负伤。

与此同时,兄弟部队11旅和22旅分别攻占了符离集和夹沟车站,第4纵队把徐蚌段腰斩成几段,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

此战,1营毙敌500余人,炸毁多段铁路和涵洞,死死卡住了津浦线,为赢得淮海战役第一场腰斩徐蚌段的硬仗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也是1营在一年中,以快速和顽强取得的又一佳绩。

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在战报上表扬:“如钢似铁的张英才营把‘钉子’钉在铁路与公路上,截断了徐蚌段。”

11月13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称: “刘陈邓已抓住孙元良歼灭甚好。此点关系全局。”高度评价了中野斩断津浦路的行动。

十天后,毛泽东再次致电中野、华野:“隔断徐、蚌联系,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以攻促守,勇出一拳胜

11月28日,歼灭了黄百韬7兵团后,中野各部队将国民党黄维12兵团包围在双堆集地区,淮海战役进入关键性的第二阶段。

自视深谙兵法的黄维,困兽犹斗,采取了“硬核桃”战术,即利用村庄里的水沟、道路、房屋院落,修筑了三层外围坚固“环形防御”工事。其“核心指挥”工事,除以交通沟与“集团堡垒”工事和外围“环形防御”工事有机连结外,还筑有围墙和前伸地堡,同时配置密集火炮、轻重机枪、步枪和火焰喷射器,形成交叉火力网。

战斗到白热化时,黄维用几百辆被打坏的汽车、装甲车,甚至坦克装满泥土,筑成“钢铁”环形阵地。双堆集层层设防,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土地。

1681263382882710.png 

                                 黄维兵团的汽车堡垒 

这时,只有八户人家的宿县以南小张庄战略位置凸现出来,国民党第10军114师341团驻防这里,向北可以沟通与第14军的联系,向西能够与黄维兵团部和第18军靠拢。

11月30日,4纵37团2营奉命攻击张围子东南的小张庄,9纵81团一个营则攻击张围子东北的小张庄,力求在黄维兵团的环形阵地里各打下一个楔子,为下一步总攻创造条件。

战斗中,由于遭遇国民党守军的猛烈阻击,两个营多次攻击均未奏效。后来,指战员们群策群力,提出了近迫作业的战术方案:先挖卧射掩体,再挖跪射掩体,然后挖成立射掩体,再把一个个工事用运动沟串起来形成堑壕。壕沟宽可抬担架,深可没头顶。

一道道堑壕,伸向了国民党军阵地深处,最近的距敌前沿不过数十米。既能保护自己,又大大缩短了冲击时间,减少了敌人密集火力网下的伤亡,同时导致国民党军远程火力无法发挥作用,而我炮火则可抵近射击,施展“飞雷炮”威力。

用这套方法,从30日傍晚激战到深夜,我军终于夺取了东南、东北两个小张庄。

12月1日一早,黄维兵团为了打通东向与李延年兵团会合的通道,指派“五大王牌”之一的18军11师31团、10军18师53团向东突围。

1681263389106912.png 

经过一天半的反复争夺,小张庄被打得弹坑累累,到处是断垣残壁,完全成为了一片废墟。至黄昏时分,敌人突进到小张庄一半,2营只剩下40多人。

战情危急,旅长陈康把1营营长张英才叫到指挥部交待说:“37团2营损失严重,你带1营去接替他们。”最后加重语气说:“你若是把小张庄丢了,就是千古罪人!”

是夜,作为战役预备队的1营500多名指战员,在张英才带领下快速出击。夜暗中,野外平缓寂寥,四周一片漆黑,1营指战员们冒着冷嗖嗖的寒风,在弹坑间跳跃,在田埂上疾走,隐蔽行军,按时赶到了小张庄,接过了防御任务。

张英才四下望去,发现小张庄已成为我军楔入敌心腹的一个突出阵地,向北可以隔断第10军与第14军的联系,向西能阻断第10军与黄维兵团部和第18军的联系。

不远处的冷枪冷炮,不断打破夜的沉寂,张英才绷紧的脑神经,一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是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待援?恶战即将来临,敌人肯定要拼命突围,怎样才能守得住兄弟营交下的阵地?

考虑再三,张英才在营指挥所召开营干部会。由于教导员贾德发已调3营当营长,他对副营长张玉林、副教导员贺兴茂说:“不行!咱1营就没有被动挨打这档子事儿,必须打出去,以攻代守,主动出击。”

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坚决贯彻“积极防御”作战方针,以攻为守,伺机出击,摧毁敌企图突围的进攻阵地,将我防御阵地再推向前,造成有利态势。

为避敌锋芒,张英才把山炮放在了侧面,一是避免被敌人的正面重炮摧毁,二是可以从侧面打击跟在坦克后面的敌人步兵。

两军对垒,善谋者胜。以善打硬仗、巧仗著称的张英才,艺高人胆大,在紧急时刻大胆施策,根据当面之敌工事情况,组织了突击队,火力队。其中,突击队又分成7个突击小组,利用夜暗,组织了三次偷袭,虽效果不佳,却摸清了敌人的交通壕和火力点的具体位置。

1681263398326180.png 

凌晨时分,张英才趁敌人睡梦之际,又发起了第4次偷袭,各突击小组在火力掩护下,一起冲击各自的预定目标,打得放松了警惕的敌人惊慌失措,沿壕沟乱窜。

其中一个小组在副班长余化金率领下最先突上敌人重机枪阵地,趁敌尚未转过神来,便把一排手榴弹甩了过去,将刚才还吐着一串串火舌的重机枪炸成了哑巴。其他各小组也遍地开花,分头用手榴弹开路,沿交通壕冲向敌人!

战斗小组长侯永福带着黄诚和一个战士,提着两筐手榴弹边打边冲,越战越勇,连续将手榴弹投进拥挤一堆的敌群中,炸得敌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各突击组乘胜追击,侥幸逃命的守敌纷纷跳出交通壕回逃,又遭张英才布置在两侧的山炮和轻重机枪拦截。

就这样,敌10军75师1个营,壕内无处钻,壕外也逃不了,一批批毙命在壕沟里。500多米长的交通壕内,人挤人,弹压弹,人弹相压,不断发生爆炸,直到天亮,还烟火四起、响声不绝。

张英才牢记自身的主要任务是扎紧篱笆,防敌突围,关门打狗。于是见好就收,保存实力,在占领的阵地上隐蔽起来,避开敌人的火力报复。

同时,张英才组织全营抓紧抢修阵地,打造“铁桶”小张庄。还进一步调整部署,从北面的1连抽调了2个班,从西面的3连抽调了1个排,和2连一起,统编为营预备队,准备天明后抗击黄维兵团可能的疯狂突围行动。

 

以智取敌,棋高一招赢

果然,12月2日上午,黄维为了打通东向与李延年兵团会合的通道,令其第18军31团、第10军53团分别向小张庄发起猛攻。一排排炮弹铺天盖地向1营阵地倾泄而下,泥土四溅,弹片横飞,硝烟弥漫。敌炮火延伸后,突围部队气势汹汹向我前沿阵地冲来。

前出担任警戒任务的1连侯永福战斗小组,未及撤回,就被冲锋的敌人堵在了敌后。但所幸他们并未被敌人发现,于是孤藏敌后,隐蔽待机。

在1营阵地正面,防守的1、3连指战员,大胆沉着,英勇机智,等敌人冲到几十米有效射程之内,才一齐开枪猛烈还击,敌人顿时死伤一片。但敌人还是拼命往我军阵地上冲。张英才果断组织阵前出击,与敌激战,直至白刃格斗。

此时,藏在敌人后面的侯永福小组发挥了作用,虽然四面受敌,险象环生,但2人机动灵活,孤胆作战,从背后杀向敌人,敌人阵脚顿时大乱。

战斗中,组长侯永福的冲锋枪突然打坏了,手中只剩下3枚手雷。紧要关头,组员黄诚提醒道:“组长,你看,前面不是有敌人给我们准备好的武器吗?”说罢,黄诚跳出阵地,爬到敌人尸体堆里捡回1挺机枪、1支冲锋枪、1支步枪和一些子弹。

刚回阵地,十几名敌人就冲了过来。侯永福和黄诚大展身手,猛烈还击,打得敌人死的死,逃的逃,还活捉了两个。

说来也巧,侯永福和黄诚都是参加解放军不到半年的解放兵。侯永福是豫东战役小庄战斗被俘解放的,黄诚是李家庄战斗被俘解放的。2人硬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利用极短的战斗间隙,用现身说法向2名俘虏进行了人民军队教育,三言两语说到了俘虏心窝里,使俘虏迅速完成了从俘虏兵到解放战士的思想转变,加入了侯永福小组,先帮助压子弹,随后调转枪口参与敌后孤胆战斗。

1营阵地正面激战了一个来小时后,敌人又在3架飞机轰炸扫射掩护下,发起新一轮突围。其中敌31团的一个“老虎营”武器精良,作风凶悍,攻击非常猛烈。

战斗正酣时,机枪连指导员周德纯跑来向张英才报告:“营长,敌人为飞机指示目标,向我们阵地放了不少烟幕弹。我们能不能也往敌人那边放烟幕弹?”

张英才一听有戏,说:“好啊!那就将计就计,放!”

果然,我们迫击炮手往冲锋的敌坦克和步兵放了烟幕弹后,敌机就上当了,跟着过来就炸,顿时把国民党军炸得蒙头转向,乱成一团。敌营内惨叫声、怒骂声不绝于耳,有的还举枪对空射击。

我炮兵群也及时向敌阵地集中炮击,致敌伤亡不断增大,进攻阵型溃散。

混乱中,敌人屁股后面突然又响起了枪声。原来是侯永福、黄诚带着两名解放战士,从敌后打了过来!

敌人乱上加乱,张英才不失时机地下令号兵赵续泰吹响冲锋号,1、3连指战员跃出工事,一个猛冲,将来犯之敌彻底打垮。

中午,敌人步、炮、坦、空协同,又进行了一次反扑。他们加强了炮兵对前沿阵地的压制射击,以坦克炮开路,步兵紧随跟进,蜂拥而上,逼近我主阵地,并很快在我1、3连结合部突进来了一个连的兵力。

危急时刻,张英才命令部队:“发扬我军剌刀见红,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坚决把敌人打出去,一定要把阵地夺回来!”于是,1、3连发挥近战特长,以投手榴弹、拼剌刀的威力,向敌人发起反击。

3连连长赵三成一马当先,跃出战壕,冲在最前,右胸中弹负伤,仍忍痛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指导员吴志玉接替指挥。

指战员们在大无畏精神的感召下,以昂扬的斗志,与敌人短兵相接,再次白刃格斗,终于夺回了阵地。

下午14时,敌人又向我2连防守的高土堆发起反扑,用坦克抵近射击,摧毁我防御工事,尔后步兵跟着冲击。

5班班长郑虎率领5班顽强据守,与敌人斗智斗勇,打起了拉锯战。敌人坦克射击时,郑虎就把全班撤下来;当坦克停止射击步兵往上冲时,郑虎又率全班回到高土堆反击敌人。就这样,撤下来,上去;再撤下来,再上去,敌人在一个多小时中连续4次冲击都没有成功,高土堆这个制高点始终控制在我军手里。

下午16时左右,敌人孤注一掷,发起最后疯狂冲击。关键时刻,张英才坚定地喊道:“同志们,注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

在战术上,1营仍然是采取拉锯战之法。敌炮火急袭,各连除留一名观察员外,全部撤进避弹洞。敌炮火一延伸,全营指战员短距离奋勇出击。

就这样,一直打到天黑,1营在满是弹坑的废墟中与敌鏖战24小时,英勇阻击了数千的国民党军19次疯狂进攻,毙伤敌千余人,俘敌200余人,粉碎了突围之敌越过阵地的幻想。

小张庄之仗,是典型的硬仗、恶战,破解了黄维最得意的“硬核桃战术”,成为1营第三场更出彩的重要胜利,同时为我军野战攻坚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1营防御作战的新经验,很快在中原野战军各纵队推广运用起来。

战后,1营荣获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授予的“智勇结合,寸土不让”锦旗。侯永福获“孤胆英雄”称号,黄诚获“射击英雄”称号。

             

以小见大,竖起一旗扬

11日上午,围歼黄维兵团的战役接近尾声,胜利在望,1营不顾疲劳,又主动申请参加了最后的杨围子攻坚战。下午17时,总攻战开始,1营1连在杨围子西南角发起猛烈攻击,与外围据点敌守军两个连激战。

1连1排2班作为尖刀班,全班8人在班长阎福元带领下,人人争先,猛打猛冲,第一个突入了国民党军的阵地,接连攻克11个敌人碉堡。

一个地堡里的敌人被吓得魂不附体,见2班向他们冲来,便在“乌龟壳”内急声喊到:“不要打了,我们缴枪!”

尖刀班的8名勇士,在7人负伤的情况下,又不失时机地一口气冲进守敌核心阵地的外壕,爬上房顶,贴进墙边两个碉堡跟前。阎福元大喊一声:“快缴枪!你们被包围了!”

突然,院子里蹿出一个握着手枪的家伙,见2班人少,抬手就是一枪,子弹从阎福元身边飞过。阎福元顺手一个长点射,将其击倒!

此刻,3班也跟了上来。阎福元再次向敌人大声喊道:“只有投降才有生路!不缴枪,就将你们统统打死!”只见敌人从工事里整班整排爬出来,战战兢兢,缴枪投降。

最终,1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又昼夜激战25小时,协同友邻部队一举攻占了国民党军第14军指挥所,击毙敌军长熊受春,生俘敌副军长谷炳奎。

战后,1营荣获第4纵队授予的“攻如锥,守如钉”锦旗,2班荣获“阎福元尖刀班”光荣称号。

12月13日,解放军全歼了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1营共毙俘敌1470余人,缴获各种炮30门,火焰喷射器1个,轻重机枪32挺,长短枪867支,各种炮弹408发,骡马200余匹。

新华社记者在报道淮海前线战况的电报中写到:“以善打阻击战著名的中原解放军某部张英才营,在围歼黄维兵团战役中,胜利完成三次阻击任务,获得光荣记功。该营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严格的纪律,在战斗与工作中,赏罚严明,每次战后除立功者受到奖励外,对个别犹豫动摇或违犯纪律者严予处分。第二、营的领导善于发挥群众智慧,特别是张英才营长注意开展军事民主,作战时讲求战术,每次战斗结束后即及时总结战术经验。第三、该营领导机关善于培养典型与用典型,表扬官兵寸土不让、敢打敢冲的英勇奋斗精神,推动全盘工作。”

1948年12月,鉴于38团1营在淮海战役中的突出表现,淮海战役总前委授予其“钢铁营”荣誉称号。第4纵队给1营全营每人记大功一次,营长张英才等25人获“战斗英雄”称号。

图片5.png

1949年1月16日,《解放日报》以《胜利完成三次阻击,张英才营光荣记功》为题,刊登了“钢铁营”傲人战绩和上级为“钢铁营”荣记战功的情况,介绍推广了“善打阻击战著名的中原解放军某部张英才营”的作战特点。

张英才一生战功赫赫,3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9次荣立特等功,先后四次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第一次是在1949年6月,张英才作为第二野战军优秀青年代表前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国际青年节,出发之前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第二次是回国后,张英才收到请柬前往中南海参加毛主席家宴。第三次是在1950年9月,张英才作为”钢铁营”两位代表之一,参加首次全国战斗英模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作典型发言,还在大会庆功宴上作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第四次是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张英才光荣当选为军队代表,再次接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某种意义上说,“钢铁营”和战斗英雄张英才,已经成为了人民军队和广大指战员英勇战斗的化身,代表了革命军人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

1681263454721212.png

  

以身作则,精神一脉传

“钢铁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英雄部队中能攻善守的一个突出模范集体,被写进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辞条。

1681263510228843.png 

建国后,“钢铁营”整编为第13军38师113团1营,参加了边疆剿匪、抗法援越、中缅边界勘界作战、建设边防等任务,也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

在援越抗美作战中,“钢铁营”作为高炮营在越南担负伏架美军敌机的任务。在十多次战斗中,共击落敌机13架,击伤敌机几十架,全营荣记集体三等功,2连荣获集体三等功,4连荣获集体二等功,并有20多个班排、120多名官兵立功。

1968年12月,“钢铁营”移防重庆。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全营荣立集体三等功,3连被昆明军区授予“尖刀连”荣誉称号 ,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几十年来,“钢铁营”随雄踞重庆的王牌第13军上高原,入丛林,穿山地,在祖国大西南广袤地区演训、机动,成为全军快速反应能力特强的“丛林猛虎”、杀敌尖刀。

1996年10月,“钢铁营”随部调归武警部队建制,任务变了,钢铁意志不变。在“钢铁营”,新兵下连后,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荣誉室,第一次教育就是连史教育,教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钢铁战歌》,让歌声帮助官兵练胆铸魂,在浑厚的红色文化中深扎钢铁精神,争做钢铁传人。

2006年,“钢铁营”奉命参加协助海关监管执勤,全营官兵沉着果断,协助海关查获走私物资价值2.6亿元,抓获走私人员37人,维护了国家尊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生死考验面前,“钢铁营”官兵与时间赛跑,彰显英雄本色,快速挺进震中汶川,救援被困群众86名,抢运物资2000余吨,疏通抢险道路14公里。

1681263518719362.png 

2018年1月1日,“钢铁营”移防海拔3500米的川西高原。同年7月上旬,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突然侵袭若尔盖县热曲河畔红光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重大威胁。“钢铁营”临危受命,紧急驰援红光村。48小时内,全营官兵连续奋战在抗洪一线,搬运沙石2000余方,加固提坝1800多米,救援群众129人,抢运物资700余吨,保护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一日是钢铁战士,一生为钢铁传人!”这是 “钢铁营”铿锵有力的铮铮誓言!“能攻善守钢铁的营,战旗猎猎永向前......”这是“钢铁营”响彻云霄的高亢战歌。

                          (参加创作人员:叶征、罗振、欧阳青)

图片9.png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钢铁营

授旗时间:1948年12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3旅38团1营

授旗领导机关:淮海战役总前委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38年9月,为山西新军政治保卫队第2支队一部;1939年7月,为山西新军213旅57团1营;1940年2月,为八路军第129师决死1纵队57团1营;1941年6月,为八路军第129师决死1纵队兼太岳军区57团1营;1942年1月,为八路军第129师太岳1纵队兼太岳军区决死1旅57团1营;1943年3月,为八路军第129师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兼212旅57团1营;1944年10月,为八路军第129师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57团1营;1945年3月,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57团1营;8月,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2旅57团1营;10月,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1旅57团1营;11月,为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2旅65团1营;12月,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3旅38团1营;1947年7月,为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第4纵队13旅38团1营;1948年5月,为中原野战军陈谢兵团第4纵队13旅38团1营;1949年2月,为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13军38师113团1营;1955年5月,为昆明军区第13军38师113团1营;1968年12月,为成都军区第13军38师113团1营;1985年9月,为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38师113团1营;1989年1月,为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38师高炮营;1996年10月,为武警机动38师713团3营;2018年1月,为武警四川省总队机动某支队机动2大队。

战旗精神:智勇双全,寸土不让,能攻善守,锻铁成钢

6c05a00a79337aef82a83f5244961fc.jpg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