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群联村石鼓组,不着村庄、不近大路的山野间,有条因有两口水塘而名“双巴塘”的山谷,其间有一处古崖居。
从外观看,崖居的门面和外墙像一个可攻可守的军事堡垒,设计非常精到——有瞭望台、射击孔等。
崖居的建设借用了一个较大的溶洞。山洞面积较大,可容纳三、四百人。以前,洞里还有暗洞,那是“后路”,长达数百米,直接通往后山的洋坑地界,不过,现在洞里积有淤泥,不好通行了。
崖居洞里有流泉,洞外有山塘,日常生活非常方便。在古代,这里一定森林茂密,人迹罕至,山洞被树木遮掩,不易被外人发现。所以,崖居可能是一个山寨,或者是一个临时避难的场所。但是,不管建作何用,建者初心现已时过境迁了。
从正门进入崖居,门页已经散失,只剩下条石门框。一进去是个“翁城”,迎面有两个射击孔,左右两侧又有两道门,分别进入不同的区间。在这回头一看,石门还设有门脑、门斗、门槛、门闩、射孔。进入右侧门里,回头看,又是门脑、门闩,石门上有门脑,门腰有放置粗大门闩的石槽石洞,可以安装门页。在冲进了一层泥沙之后,石门现高约1.6米,宽约1米,厚0.6米。洞里设有土灶台、瞭望台等。洞里又大又深,保存得十分完好。
左边进去的第二道门,门高约1.7米,宽约1米,厚1米,里面还是门脑、门闩。这边的围墙已经坍塌,墙体大量的石块塌入洞内,洞内的地面抬高了,充裕的阳光也能照进洞来。
洞外修了一条简易的土路,山上种橙、塘里养鱼的承包户,把这崖居当作了临时存放工具的地方。种橙的承包人叫钟玉荣,今年45岁,本地群联村石鼓组人,他承包了这里周围的山地,种了脐橙3000余株。据钟玉荣说,他爷爷告诉他,这个山洞早已有之,以前姓氏纷争、匪患猖獗时,本地居民纷纷进洞躲藏。
钟玉荣的爷爷叫钟顺秀,1916年生,文盲,是失散红军,2002年去世。爷爷告诉他,这里以前叫鹅洋口(即鹅坑与洋坑交界处),现在叫鹅坑口。小时候,钟顺秀经常会去石洞玩耍,洞里流出的山泉水特别甘甜凉爽,喝一口沁人心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这里。当时红军驻扎在这一带,这里还有周围山谷的几处山洞(其它山洞面积都较小),也都住了红军。当时,年已18岁的钟顺秀看见“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道红旗挂两肩”的红军哥,发现他们是穷人的队伍,是一支专门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队伍,钟顺秀便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钟玉荣听爷爷说,参加红军后,钟顺秀就跟着红军长征,一路跋山涉水。一开始他还不会打枪,在长征中一边行军、一边参加训练,后来在运输队当上了班长。部队到了贵州,在召开遵义会议前的一次战斗中,钟顺秀在战场上运送弹药时,刚从战壕中探出头来,突然前额一麻,鲜血直流,战友赶忙将他背下战场。钟顺秀的头上中了一颗子弹,好在子弹仅仅是从其前额皮肤划过。但是,额上留下了一道陪伴其一生的伤疤。
钟顺秀伤愈后,部队发了3块银元给他回家。为了沿途安全,钟顺秀没有带任何东西,一路乞讨回来。回到家后,钟顺秀结婚生子,一直在家乡务农......
岁月失语,惟山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