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用蘩——白蒿

  蘩在《诗经》中被提到三次,《召南  采蘩》 , 《豳风·七月》,《小雅  出车》。

  《召南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此蘩为祭祀用,蘩为白蒿,众口一词,我们北方人称中药茵陈为白蒿,也是现代人很喜欢的一种野蔬。阳春三月,万物生长,白蒿初生,采来蒸食,甚为美味。但千数年前祭祀用白蒿是不是此白蒿不敢妄议。但看女人们不辞辛苦在沼泽边沙洲上,左采右采总不嫌够,采来用于公侯家祭祀用,不分昼夜,忙于祭祀,不提回家的事。这样重要场合用的祭祀品,总和我眼中的白蒿搭不上界。

  《唐本草》:“白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描述很像我熟悉的白蒿,《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句所采之“蘩”,据《毛传》的说法,却是为了养蚕,“白蒿煮汁浸蚕子,利其育。”在我孤陋寡闻的人生里不曾记忆,也未曾听说。《小雅 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因是歌颂将士凯旋的诗,所以此“蘩”用于祭祀的多。不过《左传》云:“蘋蘩蕴藻之菜,可献于鬼神,可馐于王公。”这么说,“蘩”即可做为祭祀,也可做为野蔬。而且是用于王公家的野蔬,可见其重要程度。

  我们的先民生产生活离不开大自然的供给,所用所食皆为随手可用随地可采,更以常见为用,不论重要的祭祀还是日常的食用,这种朴实实在令我产生返璞归真的向往,以抵御现世前赴后继追求“高大上”的庸俗流风。

  蒿其实是最平凡的野草,中国有186种,《周南 汉广》中的蒌蒿就是一种,《王风 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中的艾也是蒿 ,我们今天常用的艾灸就是艾,麦田里麦田边最常见的是播娘蒿,还有我最喜欢的白蒿,那是有着童年记忆的野草,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远古的“蘩”是我认识的白蒿,那会让我有亲近感,因为现代社会太疏离,不论人不论物,我想亲近自然也想亲近我之同类。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