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谈《百面战旗红》“西藏钢铁运输班”之精神特质:
数字中的英雄
什么都不说,就列出几组数字,闻此而不动容者,枉为人子!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指示西南局担负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必须一面进军,一面修路。西南局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立即召开会议,拟定以二野之18军担任入藏任务,并解决进军西藏中的运输诸问题。1950年,18军在四川雅安组建了汽车团。18军将士在军长张国华率领下,闻风而动。
1951年9月9日,入藏先遣队到达拉萨。然而,在240个日日夜夜里,先遣队却有56名活生生的官兵变成了56座冰冷的坟茔,永远留在了进军西藏的路上。
在进军途中,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一天只能喝4两代食粉熬成的糊糊。很长时间这种代食粉每人每天也只能吃2两。
二郎山是川藏线筑路遭遇的第一座大山,平均每修1公里便倒下7名解放军战士,部队不得不成立临时“收尸队”,每20公里便会增加一片烈士的坟茔。
海拔5000米以上的雀儿山,积雪终年不化,冻土有几米深,筑路人员只能用火把冻土一点点烤化,然后开路。在这里,仅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多人。每一米路段,几乎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川藏公路,起于成都,止于拉萨,全程共2412公里,翻越了二郎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3000至5000米的冰山雪峰,跨越了怒江、大渡河等11条急流峡谷,架设桥梁430座,修筑涵洞3781道。先后投入10万军民,2000余官兵死于筑路途中。此路系“生命代价最高、中国交通最险之途”。筑路完成后,对18军筑路部队各类人员进行综合体重测试,平均重量不足55公斤。
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南至拉萨,全长1937公里,穿过了格尔木,翻越了昆仑、唐古拉等海拔5000米左右冰川雪岭4座,跨越了楚玛尔、通天渡等冰河急流7条。修建青藏公路,亦死伤军民千余名。
川藏和青藏两线筑路,共征集骆驼4万多峰,牦牛5万余头,骡马难计其数。每前进1公里,就要留下3至12具骆驼尸骨,未及到达拉萨,大批骡马丧生,骆驼全部阵亡,牦牛数量减半。
二郎山段公路是海拔3213米的狭窄盘山小路,稍有不慎就出事故。过路司机都知道“车上二郎山,如闯鬼门关,万幸不翻车,也得冻三天”的顺口溜。
通麦天险处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号称“通麦坟场”、“死亡路段”。
马拉山海拔5800多米,道路九转十八弯,当地流传“上了马拉山,不死也要躺3天。”
据统计,进藏后70年间,倒在“天路”和边境地区的汽车兵多达数百人,他们的忠魂已化作高山上的雪莲,把“天路”和藏区装点得高洁伟岸。
够了,在这些数字面前,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每个人都会潸然泪下。
这就是“西藏钢铁运输班”成名的背景和舞台,这些数字里不仅有“钢铁运输班”的血和泪,而且“钢铁运输班”还在续写着这些血染的数字。
“钢铁运输班”发誓,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铁心跟党走,誓死不回头”。
1951年夏,昌都战役即将打响,汽车团上百台汽车向昌都进发。然而大渡河上架设的简易桥梁被洪水卷走,车队一下被堵在大渡河边。数万大军供给告急!情况万分紧急,怎么办?2班战士陈瑞盘灵机一动:“把汽车拆了运过河再装起来!”全班马上实施。
全团官兵纷纷动起手来,用了整整12个昼夜,紧急将120台汽车拆开,分批用牛皮船渡过天险大渡河,然后再组装成车,圆满完成了战役保障任务。
一次执行运输任务,大雪封山。2班长李斌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坚决不后退,大家组成人墙,推也要把车推过去。”
在海拔4800米的错那山上,高原反应严重,不动都很难坚持,推车就更喘不上气来。但再大的困难吓不住英勇的汽车兵,他们先用力向前推,但车轮在常年积雪的冰面上打滑,李斌略一思考,带头把身上的棉衣脱下垫在车轮下,战士们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脱下身上棉衣。全班在零下20多度的风雪里,身着单衣,硬是把车一辆辆推过了错那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1956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势力为阻挠西藏民主改革,武装叛乱时有发生。2班战士积极要求参与清剿叛匪的运输保障任务。
2班和全团官兵同仇敌忾,仅在1958年的局部战斗行动中,全团就出动车辆729车次,行驶51万公里,圆满完成了各类运输保障任务。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作战打响。9月,边境自卫还击战炮战正酣,我方阵地炮弹告急。2班所在的5连临危受命,58人和36台车昼夜兼程,不间断地向前沿阵地运送弹药。
出发前,5连党支部召开了动员会。2班战士韩治礼第一个向连党支部表决心:“我们坚决完成运输保障任务,保证前线枪炮有弹打,人人有粮食吃!”
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驾车技能,韩治礼灵活地与敌人周旋。当车行至一片开阔地,正处在敌人炮火攻击视野内,韩治礼想加大油门快速通过,突然一发炮弹在汽车右前方爆炸,弹片击中了韩治礼的头部,鲜血瞬间淌过脸颊。
钻心的疼痛几乎让韩治礼晕厥,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停车,一旦停下来,整个车队将被敌人炮火覆盖,后果不堪设想。他紧咬牙关,拼尽最后力气把车开出200米,停靠在路边,为后续车队让道,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而自己因流血过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化作边境线上的一尊守护神。
5连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风大、雾多、坡陡,海拔4300多米。为避开敌人侦察和炮火,他们白天利用雪雾,夜间闭灯行驶。36台车未损一车一卒,以“拉得出,供得上,打不烂,拖不垮”的作风,出色完成运输保障任务,受到前指首长的褒奖。
1964年,汽车团参加了全军“军事大比武”活动。2班代表5连参赛。在5连连长常宏兴亲自带领下,2班以完成任务好、技术和思想作风过硬,在“大比武”活动中脱颕而出,夺得了全军大比武团体冠军。个人比赛的前三名,也悉数被2班全部斩获。
2班的优异成绩和过硬本领,让参加比武的各方极为震惊,都夸赞这是在生死“天路”上磨练出来的真功夫。
1964年6月11日,根据2班首创“拆车乘筏”战胜大渡河天险、平息西藏叛乱和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屡立功勋,以及安全行车212.8万多公里,军事大比武成绩优异等,国防部授予2班“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荣誉称号。
1991年3月5日,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自治区和西藏军区领导的陪同下,亲切看望了“钢2班”学雷锋小组全体成员,鼓励他们把这种精神长期发扬下去。
如今,在连队荣誉室里,珍藏着胡锦涛同志看望“钢2班”战士的照片,激励着一茬茬官兵拥政爱民,再立新功。
在汽车大军中,“钢2班”日复一日,顽强拼搏,续建荣光,多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获奖旗28面,班里的代表先后6次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1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的火红战旗被选入“百面战旗方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庄严检阅。
此时,高擎战旗的旗手一定会看到,雪域高原那盛开的格桑花和格桑花簇拥的那一组组血染的数字,以及血染的数字后面那一张张英雄的面孔。
路畅通了,英雄们安息吧!
【正文】
钢铁意志辟通途
——《百面战旗红》之“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
进藏难如登天
二班勇者不惧
天路忠魂永在
格桑花海盛开
(参加创作人员:张玉龙、叶征)
感谢天路过客为本篇文章热诚提供资料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
授 旗 时 间:1964年6月11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西藏军区汽车16团5连2班
授旗领导机关:国防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前身可追溯到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汽车大队”;解放战争期间曾先后合编为“冀鲁豫军区汽炮大队”“中原军区汽车大队”等;1948年10月,隶属郑州成立的中原军区“辎汽1团”;1951年10月,改编为18军汽车16团5连2班;1952年3月,改编为西藏军区汽车16团5连2班;现为西藏军区汽车某团5连2班。
战旗精神:车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