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此生三件事:服兵役、写小文、爱大家。前者是职能义务,后者乃人格心性,唯写小文属于生命中的一点点志趣嗜好。
走过的路长了,写下的文字便越积越多。无论纸媒书刊,还是网络文学平台,以文撞怀编辑不计其数,互为好友者亦不算少,最近似乎突然发现,几十年过去了,竟不曾拜见过几人。比如银河悦读中文网先后离去的碎月(原名李纪鏱)和邵魁(原名吴庆丰)老师,就从未曾与他们谋过面,却又能够遥为知音。
二位老师都是银河的一流编辑,虽不敢说才过屈宋,却也够得上学识渊博,属当下社会的握瑜怀玉之人。他们玉笔一杆解文析篇,编精纳粹钩连作者,堪称银河文海里最亮的两颗星辰。虽然次第离世仙游而去了,去的越远,却仿佛离的越近。望其背影,身后留下了各自清晰的两行脚印,那印痕弯弯曲曲,仿佛勾勒着10个字:“留一方净土,让悦读无限。”思来想去,这方净土,就是他们带头营造的温暖而纯粹的银河编作关系。
我故而感慨:这银河的编辑与作者之交,怕应该也是世间难得的一份罕贵了。没有烟酒气,没有铜臭味,没有低俗怪谈,没有你高我低,只有彼此欣赏,只有文来文往,只有主旋律,只有正能量。
电子化、网络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有利于文学更好地互动和撒播,特别是文字与声像生动融合,为新时代文学的生存搭建了更加快捷的平台,也更好地回答了文学艺术界那个永恒的命题——语言不死,文学就会永存。
然而,新科技和市场化、产业化的融入,也带来了人心浮躁、拜金主义以及文学创作阅读鉴赏的边缘化和碎片化。以往纯粹高雅的编辑阵营渐渐地滋生乱象,编辑利益驱动斯文扫地,作者曲意逢迎小恩小惠,于是“人情文字”、“嚼蜡文字”、“赚人眼球的花边文字”大行其道,而有质量、正能量的作品往往陷入尴尬,浩浩文坛大有“净土不再”之势。
大家都想着如何去弄钱获利了,编作关系必然变俗、变味、变色、变成了交易。庆幸的是,还有“领跑红色网络文学”的银河悦读独善其身,还有碎月邵魁等一众良心作家坚守本心。
身为银河人,冠银河为净土,并非王婆卖瓜;说碎月邵魁垂范,也确为肺腑之言。十几年了,由雀巢到银河,识鸟儿无数,观星光灿烂,交往编辑队伍,越来越觉得那句“文人相轻”是个伪命题,不!在银河,那俨然就是个典型的悖论。
君不见,六年前因心肺衰竭夺命,逝了主编碎月,惯于安静的银河文人们哀号一片,纷纷痛惜“月亮碎了化作漫天星”,网上惋伤悼念活动自发持续了许久。从那里第一次听到独上月楼悼文中发出“轮椅骑士去了”的泪叫;听到长袖依人“月亮碎了就是星,依然照人奔前程”的哲思;听到星点编辑哀叹:“你走了,我看见电脑还开着,屏幕上永远留着激励作者奔向文学颠峰的按语,那是你永远写不完的人生编按。”苏庸平编辑的悼诗至今记忆亦尤为深刻:“你走了 / 黄浦江边 / 带走了不屈不挠 / 留下轮椅一道道 / 那是永不停息的车痕……”
最近文学总监邵魁又因为膀胱癌作古而去,银河“网站缅怀厅”里追思缅怀的跟帖亦是络绎不绝。天南海北,一条条挽联飘然而至,一首首悼诗痛贯心膂,一盏盏心灯至今摇曳着长明不息。人们纷纷叹息“世上好人亿万,银河再无邵魁!”在遥远的东北辽宁营口,这个“银河缅怀”文帖,成了邵魁家人视若珍宝价值连城的一份慰籍……
见多了生离死别,痛失家人又何过于此?还是网站站长独上月楼说的好:“都说网络是虚拟的,但走下网络的我们因为志同道合,早已经情同手足。今天文友们送邵魁最后一程,他在天上应该看得见、听得到。”没错,他们本该是美意延年的,却不料都染上了恶疾,天妒英才,死而后已。
窃以为,这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生命至上、死者为大”效应,而是一次为文者的灵魂测试或曰拷问:人们总在说文人相轻相克,有谁知文人亦不乏相亲相敬?!
因为,两位雀巢老鸟、文字大家,都是创始银河的功勋老将,素日却谦恭礼下,待人如同手足,经他们手编辑的文章无以数计,以他们为师的作者比比皆是,读他们的编按如饮甘泉。还因为,银河网站如亲人般的编作关系,不只体现在当前目下、更不止于诀别之时,而是涓涓于平素,日滋于一贯,见诸于旷日持久。
我也喜欢码点文字,故而入得银河。如果说跻身银河系已成为了一颗小行星,那么“游弋文海,广交朋友,不亲不疏,不卑不亢,本心守正,善德为文。”此24字则是自我设置的运行轨道。
轨道上亲历亲感,碎月邵魁二人老当益壮素质高强,却同有一颗年轻的心,他们脉搏与时代同频,心率与作者共振。
写文,记录人生百态,是人间万象的无疆行者和大手笔;编文,没明没黑没报酬,均为服务文友的无偿志愿者和奉献者。夜深劳作闻鸡奔忙,早已惯为常态,即使春节和中秋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依然隔屏可见他们平凡辛苦的身影。
作为作者,我赞美他们是用眼睛猎捕精品的高手、用心灵创造文化的大师、用真诚引领读者进入思想殿堂的导游、用鞠躬尽瘁繁荣文学、纯洁社会的良心。他们用行动让银河悦读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学道路上留下了一份华彩美丽,在我们这些作者心中开拓了一片淡泊宁静的文化净地。
他们都是典型的“夜猫子”,是文人中昼伏夜行的惯客。对他们来讲,夜晚就是效率,就是质量,也是最好的生产力。所以经他们手编辑出笼的作品常在深夜,常是精品。
我早期的一篇关于“神山”冈底斯的游记散文,成形于银河悦读的“襁褓”岁月——江山文学网。当时完稿投出时间是2014年11月18日零时,因为写作兴奋,搁笔后一时未能入眠,想不到凌晨两点多遛网重温,一段精彩的编者按须臾间跃入眼帘:“这是一篇把‘神山’之天理地貌、历史人文、神秘景观刻划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的作品。作者从神话的影像入题,又用游记的手法追述,通过耳闻目染、考证思辨,把‘神’之背后的人性化和真实感完美地展现给了读者,确属非常成功。作者对地域文化和对当地民俗的熟识,又使作品独具了地方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神采,这也是作品成功的根基所在。精品推荐阅读。”落款编辑恰是雀巢社团的碎月。
那时候对他还不很了解,由文笔判断他应该是位资深作家,网上搜索看照片,才得知他不仅资深,还是位40后白发人,儿时因为高烧不退接受背部穿刺,结果不幸导致下肢终生瘫痪,6岁起便再也没能离开轮椅。老人、残疾、夜半三更,发文如此快捷,着实令我惊讶,于是脱口而出一句“碎月速度”!
一篇文章从文学网站推出,编辑要付出多少劳动?需要多长时间?我没有计算过,但我知道起码要逐句认真审查文字、进行文图格式调整、尤其还要写出纲举目张的编者按……这一系列与作者衔接的工作量委实不算小。
据说银河编辑队伍流行一句话,叫做“好文不过夜”,这篇文字果真有多好吗?不见得。更好的元素应该是碎月的勤劳执着,还有他与我这位陌路作者之间无问西东的灵魂碰撞。
随后的凌晨三时,文章评论栏里又跳出如下倾情文字:“世界屋脊之屋脊”的阿里,是不是最高的地方了?反正我在最低的上海(原意是海上)看去,那是最高的了。但愿有机会去那神秘的高空看看,在‘云端之处’看看底下的生活,能不能看到遥远的海上?问好作者。”感动!无以言表的感动。休息,对他有多么的重要!我一时睡意全无,仿佛看见了上海老街的一条普通里弄、一间不足30平米的老屋里卷缩着的一位自强不息的白发残者。立马回复:“云端边城”阿里确属地球之巅,冈仁波齐神山无疑至高无上,曾经十分繁荣的古格文明就发生在那里,只是已经神秘消失,成为了一份“逝去的忧伤”,容我日后诉说。此刻必须说的倒是岁月老师您在零海拔的上海深夜劳作,编辑一篇来自高海拔的文稿,这不只是对高海拔的仰视,而是灵魂同高。其中传递出来的对文学的执着与精诚,连那些朝拜神山圣湖的虔虔信徒也未必能及,更令我这个高原老兵敬畏之至。天就要亮了,祈请老师即刻上床睡觉。”
2015年11月12日,又是一个零时,我将一篇反映驻藏军人爱情生活的纪实散文《爱我,请爱西藏》投稿网站,半小时后便收到了“飞笺”通知,又是碎月老师。他说,“文章立意代表了高原军人一种伟大的人格境界,故事的确浪漫中不失惨烈,令人震撼到撕心裂肺。实话,读罢你的文字,我这个惯于刚强的沧桑汉子老泪纵横了。但感觉仍有精细修润的空间, 你能再改改吗?这样的作品,咱让它完美到极致!”不负厚望,我认真改了;终得褒奖,这篇文字被网站加精重磅推送,成为银河总编柴英口中的“大爱经典,军魂所在”,且参加了2017年11月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银河德丰利达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大型网络征文颁奖典礼,获得二等奖。那天,对于我和碎月来说,都是苦尽甘来的一天。而今天,《爱我,请爱西藏》依然悬挂在银河首页的“人气榜”上,阅读点击量已逾11万。
在想,常言“句若入心,必有情之共振。”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身残志坚不屈厄运,却比健全的你更加谦卑、更加努力、更珍惜美好校正失误。
2015年春节前夕,我写了《过年,难忘最是拉萨城》。文章已经出炉银河首页,碎月老师看到后却建议:“开头一段可以精简,甚至不要,个见。如果考虑修改,请及时联系主编。安。”遵其善言,我依嘱做了修改。随后即看到了他的回复:“改得好!意境更美,味道更鲜,表达也更生动了。”那一刻,又是凌晨。
同年10月2日,我发表了一篇随笔《藏族人名趣事》,编辑是含笑花老师。而碎月老师却第一时间留评:“有关西藏的文化轶事太美妙了!可惜文内原有十几个半角括号不应该出现,如此佳作被小疏忽毁了,影响加精实在可惜。远握。”哦!碎月老师,您若不提醒,我这闯荡文海的“二混子”还真不知道这层规矩呢。于是赶快回复道了一声:“突吉切!扎西德勒!(谢谢您!祝吉祥如意!)这大概就是业间流传的“作者常有灯下黑”的说法吧,人常常对于自己文字的毛病是没感觉的,一旦有了感觉不早就改了吗?而编辑的提醒一定是有理有据的,会让你心服口服,那是一种功夫。得知瑕疵已经修改,他竟然极速申请网站编辑部,对这篇文字给予了“复议加精”。
素眛平生,从未谋面, 却有莫逆之交唇揭齿寒之感。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份“精品”的打造细节,蕴藏着碎月老师的用心、眼界、责任和胸襟,在我内心温暖了许久不曾退去。
碎月如此,德高望重的邵魁大编亦然。
一天,邵魁老师编辑完我的《天尽头,有这样一些兵》写下这样的按语:“军旅诗文,大凡都是歌颂军人的顽强勇敢浩气铁胆,而这篇文章却选择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单调枯燥寂寞忍耐——来歌颂军人的牺牲精神。一段对话,一段故事,分别用两个个体生动地反映了‘天尽头’这些中国军人的共性精神品质。让人读来无不肃然起敬。文章最后以“西”荡开,使主题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邵老,真无愧邵老,无愧是文字的专门家!编按字字珠玑可作范文,令我折服而又受宠若惊。
2017年4月6日凌晨两点,我写的一对烈士恋人任致逊和马景然的纪实散文《天边,那两座孤苦坟茔》又一次被邵魁老师编发出炉,又是一个典型的夜半三更。那后面是我在银河所见不多的一段按语:“两个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西藏大地,一段爱情的故事播进人们心田。古有梁祝化蝶悠长缠绵,今有任马相随壮烈刻骨。他们,生没能如愿走进婚姻的殿堂,死没能安情合葬。这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寥寥数语,点睛而又出彩。接着,又看到了他的飞笺留言:“故事忍不住忧伤心痛,文字越来越耐读耐品。感谢,你的西藏话题,已成为银河的一种稀缺。”这份鼓励,份量够重够沉。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是一个人学问见识的流露,思想灵魂的折射,故而往往被称为“心作”,但最懂作者的人注定是作品的责编。也就是说,编辑才是最认真的读者、最珍惜作者劳动成果的人。反过来讲,对编辑最信任、最坦诚、最感激的人,也一定是他的作者。二人面对一篇文字通过碰撞、摩擦、沟通,进行灵魂的交流,最终达成一致产生共鸣,形成的是一种非常奇妙且又珍贵无比的编作关系。能够准确诠释这种关系的人,非邵魁老师莫属。
特别是2018年八一前夕,邵魁老师以《银河里有一群退伍兵》为题,激情讴歌“银河10军星”,笔下跃然出现“天路过客”,高评12个字:“雪域雄鹰,雀巢老鸟,银河恒星。”感动,高师如此抬爱,真是有点感动到惭愧。
看照片,邵魁老师给人感觉比较严肃,由网站线下活动可知,他其实是个性格开朗妙语连珠的人。平日里相处作者虽然隔屏,却也不乏暖语善意,看似小却温馨,长久以往有如缓缓流水,积淀下来的便是深厚的友情,打造出来的多是合作精品。他的虔诚认真、勤勉刻苦、奉献精神,银河人众口一词。有不少作者说,“他是大编,但更像是一位大哥,甚至像是倾心服务他人的一位“保姆”。人心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银河拥有此等编辑,我等拥有银河,实在是大幸。
当然,银河编作关系优秀者,远不止碎月邵魁二人。与我而言,难忘希萍、小月、蓝蓝、溪涧、弦歌、先亮、青梅、初见、青荷,他们在编辑之余每每与作者互动交流,一文一帖那都是绝味佳肴,每每让人受益匪浅。其中蓝蓝、弦歌和初见的有求必应,最是暖心润肺,常给她们添麻烦,却给不了丝毫的好处,这样的兄弟姐妹,想来才配称“且行且珍惜”这个金句吧。也难忘阿明、键盘、老树、星点、长袖等早期的核心团队,他们不仅自身文字功夫过硬,面对大家的来稿也极负责任视同己出。长袖曾任银河前身江山文学网新雀之巢文学社团总编,当年还享有过“绝品宗师”的殊荣,反过来却以《雪域高原的灵魂》为题亲自为我作了一期推介专访,那算是我的“高光时刻”,却也如“戒尺高悬”,从此让我“不用吆喝自带鞭”。
最忘不了月楼和小月,因为脑血管和眼睛疾患,夫人尊医嘱拆除了家中电脑,我只好背着她借助手机微信写文撰稿,常常在深夜劳作,却苦于投稿不便。于是她俩无私奉献主动担当,一度成了我的电脑替代,积极承揽了我的全部投稿事宜。月楼领军银河日理万机,她不仅亲自写文编文,而且坚持金星作品必跟评,她的评语往往是在我的文章发表后的第一时间便跳入眼帘,其敬业爱站善待文友的风范荡人心魄。小月是位白领,又是年轻的母亲,上老下小举步维艰,正处在家庭和事业内外压力最大的人生时段。我以前的文章经她那双纤手玉指投送编发已不计其数,只记得她的编按也是极尽精美。直到网站系统升级开通了手机投稿功能,那份替代才告结束。
还忘不了柴英和小泥儿。柴英曾经是空军机关女娇,后来的银河总编,因为八十年代就在《军营文化天地》拜读过她的作品并深为喜欢。引我步入银河后更是文交甚笃,因为彼此的文品人品频繁碰撞契合,正所谓“莫逆于心,遂相为挚友。”小泥儿也是位老西藏,共同的人生经历促成了我们彼此共鸣笃深。她们如同碎月邵魁一样,是编辑,是老师,更是知音。
有人说,“你的文字基本是在不停地诉说西藏,笔下情韵仿若讴歌自己的爱人。”没错,如果真把西藏比作我的爱人,那么雀巢银河就是我温暖的家园,碎月邵魁以及众多的编辑们,便恰似我的一娘同胞兄弟姐妹。
文若银河,悦读无限。银河编辑惠及文学艺术健康发展的确功不可没。有人说编辑是给作者作嫁衣的人,此言差矣。一篇文章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编辑在作者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打磨、锻造,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这是一种见识、修养尤其是才学的相互借力与提高,日常编作之间的精神融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更是一个乐享文坛的过程,无异于相互站在巨人肩膀上摘取星辰。
一位高原之子
凌云气节一身
虽未披甲征战
却也鞠躬尽瘁
文字里唱响着雪域壮歌
骨子里喷发着军魂民粹
作品加精累累
读来七色五味
忽而让人心底结冰
忽而又眼眶盈满热泪
终端却融化成了一溪春水
朋友,假如你无缘世界屋脊
那就上网认识一下天路过客吧
他会带你一起走上地球之巅
一起认知太阳的家门
一起净化浮躁的心绪
一起提升困乏的灵魂
……
这是碎月老师曾经与我互动时的几行赠玉,至今成了留给我的如金遗言。八年前深夜的那句“很想和你一样也站在世界屋脊俯瞰一下海上”的心愿,成了他带往西天的美丽遗梦,也成了我搁不下的遗憾。
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雪山上翱翔的雄鹰
雀巢里一只不倦的老鸟
银河中一颗闪亮的恒星
一腔热血情怀
三十八年军龄
驰骋大漠和雪域边境
默默用文字奉献着真情
网名“金锁”“天路过客”
诗文浩气铁胆
尽显人性的高端
“金牌作者”“爱心大使”
讴歌英雄主义
故事虐心动容
天尽头以文品荡开人品
银河中让人肃然起敬
……
这是邵魁老师留在我一篇获奖作品后面的诗评。被人肯定与赞美,会使人不自觉地飘忽自恋;被邵魁这样的高师以诗文夸耀,且句句情愫着墨,字字义薄云天,则多少让我有了一些脸红内疚。我宁愿视它为一杆长鞭,邵老人去鞭留,我当自砺发奋。
这个世界,似乎很难找到一块完全净土了,哪个世界又找得到呢?感谢银河悦读圆了我的写作梦,因为梦里梦外都特别喜欢这里的一份干净、一份温暖。感谢碎月邵魁和银河的编辑们,让我低门槛的进入,无功利心的创作,以文会友碰撞心灵,一起感受网络文学的无穷魅力。
搁笔前突又想起担任过多个刊物编辑的中国新文化先驱鲁迅先生,想起他说过的几句自我道白:“我的生命,割碎在为别人改稿子、看稿子、编书、校字、陪坐这些事情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当年的鲁迅先生如此,今日的银河编辑亦然,他们在不同时代守护着同样的一片文学净土。
自豪,自己融入了一个写满光荣的集体;满足,我饱尝了真情友爱的甜蜜。触摸亲人般的编作关系,成就自己的文学梦想,愿踩着这片净地,莫负春光莫负己。来吧,更多的朋友们!我们在银河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