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谈《百面战旗红》“登陆先锋营”之精神特质:
踏孤岛 看儿郎
登陆作战是最险恶的一种作战样式,因为它是背水作战,有进无退,有来无回,有我无敌,置于死地而后生。
而登陆作战的先锋部队,其险恶程度又甚于其他部队。它就像是利剑上的剑锋、钢钉上的钉尖,只要它凿开敌人的防御体系,就可以建立登陆场,其他部队就可以接踵而至,扩大战果。因此,登陆的先锋部队,格外受人仰慕、崇敬。
当年40军118师352团1营为主组成的登陆作战先遣队799名勇士就是这样的好儿郎。他们是利剑上的剑锋、是钢钉上的钉尖,无坚不摧,锐不可当。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他们受15兵团首长之命,誓师出征,担任跨海攻打海南岛之敌,凿开被国民党守将薛岳吹嘘为是“固若金汤”的所谓“伯陵防线”的艰巨任务。
当时12兵团渡海部队统归15兵团指挥。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亲临动员,他深知这次偷渡行动不仅决定着八百先遣队员的生死,也决定着整个作战计划的成败,决定着海南岛的未来,不敢丝毫怠慢。
为了这一天,他带领40军将士一天不歇地进行了近两个月海训,在当地渔民指导下,基本掌握了渡海驾船本领,让素有“旋风”之称的四野主力部队第40军,由惯于陆战的“猛虎”,变成了两栖作战的“蛟龙”。
韩先楚在作了简短有力的动员之后,以军党委名义将一面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亲手交到了1营教导员张仲先手上。
张仲先代表先遣队员面对红旗庄严宣誓:“不怕牺牲流血,有进无退,打到海南岛,为人民立功!”顿时,全场的气氛沸腾了,勇士们的热血也沸腾了。
登陆作战先遣队在1营基础上,加强了团属2门迫击炮和师侦察连,分为两个梯队,乘14只大小不一的木帆船渡海。
整个登陆作战先遣队由40军118师参谋长苟在松直接带队并指挥。
傍晚17时,40军雷州半岛徐闻县灯楼角方向东北风吹起、退潮水倒流,起渡时间窗口打开。
位于广州的15兵团司令员邓华在兵团作战室果断下令:“40军118师加强营立即起航,执行预定计划。”
19时35分,一声号响,海南战役第一船起渡,船队鱼贯跟进,向海峡对面射出了解放海南的第一箭。
由于风满船快,登陆作战先遣队一出海,一路纵队就被海风吹乱了队形。苟在松当即传令向基准船靠拢,扭在一起前进。
上半夜顺风顺水,船队行进如梭。至午夜时,已航行了360多里,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
但午夜后,北风突然减弱。天亮前,鼓涨的船帆竟如泄了气的皮球般瘪了下来,船速骤减。这意味着船队不但不能按时登陆,还有被敌舰发现、陷入险境的可能。事先预估的最坏情况出现了。
参谋长苟在松当机立断,命令各船摇橹划桨强进!
战士们用刺刀劈开准备补船用的木板,钉起了十几把桨,连同船上的橹。所有的人分成两班,轮流替换着划水,船终于又前进了。
6日上午9点多,岸上突然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国民党守军发现了我军船队,炮火落在船队左边的海面上,激起了一排排雪白的浪花。
苟在松判断这是敌人的火力侦察,船队还在敌人有效射程之外。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命令各船不要还击,继续镇定地向着预定登陆点划进。
10点多钟,船队靠近儋县洋浦干冲港附近海面时,从干冲港方向开出了11只大型木帆船,分成3路,向登陆作战先遣队船队驶来;同时,空中又有4架敌机盘旋。
先遣队处于敌陆海空三面夹击之下,情况十分危急。
苟在松冷静观察。发现,海上出现的船队是国民党儋县县长带领的县保安部队船只,正好与我军船队相向而行。于是他命令,所有船只尽量同敌船混在一起,以避开敌机袭击。如果敌船向我开火,我们就集中火力攻其中路,夺道强行登陆。
忽然,敌船挂起了红旗,我指挥船立即命令各船也升起红旗;敌船又改挂小白旗,我指挥船再令各船也挂起小白旗。
经过几十分钟周旋,空中盘旋的敌机终被弄糊涂了,以为遇到了从涠洲岛撤下来的自己队伍,一溜烟飞走了,我军船队化险为夷。
3月6日13时,登陆作战先遣队船队终于靠近了白马井到排浦一线的登陆点——超头村附近的海面,指挥船决定不失时机在此强行登陆,1号、4号、5号三只船第一批次抢滩。
刚布置完,岸上窜出一股敌人,沿着海边朝我船猛烈开火。
海上巡航的两艘敌舰和空中的敌机,看到岸上打了起来,才知道情况不妙,认为海上的船只全是解放军,于是,便不分青紅皂白,轮翻扫射和猛烈炮击起来。
戏剧性的结果是,在我军船队后面跟进的国民党儋县县长船队,率先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儋县县长和保安队大部人员当即葬身鱼腹。
我登陆作战先遣队2连的船也被敌炮弹炸了七、八个窟窿,伤亡十多人。
2连指导员张乐明要求大家不要惊慌,沉着对敌射击,同时抓紧时间划船、补船、包扎伤员。他们抱定一个决心,跟上营主力,在预定地点登陆。
苟在松见已成背水一战,索性命令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
先遣队员连续划了12个小时的船,已相当疲劳。但看到海岸,听到冲锋号,立即振奋起来。刚才是虎落大海被水欺,现在是虎啸山林全无敌,各船轻重火力一齐向敌人射去,开始抢滩登陆。
张仲先教导员带1号基准船冲在最前面。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舵手万小井腿负重伤。副排长傅世俊一个箭步抓住船舵,拨正航向,驾船飞快冲向海岸。在距岸还有100多米的时候,傅世俊也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舵位上。生命最后一刻,傅世俊仍紧紧把着舵说:“别管我,赶快登陆。”
刻不容缓,在船上多待一分就多一分危险。张仲先命令一梯队涉水抢占滩头。
1连连长毕德玉举起匣子枪,第一个跳进海水里,带领1连3排向岸上扑去。
9班是“四平突破英雄班”,班长刘世俊、战士刘玉学、侯志诚等十几人争相下海,7班跟9班也冲了下去。
这时海水还深,战士们在海面上漂浮着,有的举着枪踩水,有的依托背包和竹制救生圈的浮力划水。他们边涉水,边射击,很快脚碰到了海底,便拼命向岸上冲去。
8班副班长王忠扛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红旗第一个冲上滩头,灵活利用礁石掩护快速机动,出其不意出现在敌人面前,大吼:“缴枪不杀!”吓得敌人当即举手投降或狼狈逃窜。
在一梯队冲击敌军滩头阵地过程中,352团配属登陆作战先遣队的两门迫击炮发挥了大作用,压制了敌人,掩护了登陆。炮手赵连有先后发射了54发炮弹,命中了49发,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四处逃窜。
突然间,敌人身背后响起了枪声,敌阵大乱。原来琼崖纵队接应部队及时赶到。在我军里应外合的夹击下,不到30分钟抢滩战斗就告结束。守敌大部被击毙击溃,部分被俘虏。
登陆作战先遣队和琼崖纵队胜利会师,他们热烈握手、拥抱,相互祝贺登陆和接应成功。
至此,经过近19小时惊险航渡,登陆作战先遣队14只船中的13只船,于3月6日下午2时,在预定登陆点海南儋县白马井超头湾海滩成功登陆。部队伤33人,亡9人;船工伤5人,亡1人。
随后,两支会师后的部队离开第一集结地域新地村,向琼崖纵队根据地五指山进发。3月7日凌晨,抵达丰猛村,见到了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从此,两支部队组成了琼西接应指挥部,由琼纵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40军118师参谋长苟在松和琼纵1总队陈求光总队长担任领导,协同作战。
“登陆先锋营”开进了附近的几个村子,分散隐藏,硬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了下来。
登陆作战先遣队的行动,为我军登岛作战提供了经验,大大鼓舞了部队的战斗情绪,他们树立了一个共同的信念:大海是可以战胜的,具有海空优势的敌人是可以战胜的,木帆船也是可以征服海南岛的。
3月8日,15兵团授予1营“登陆先锋营”荣誉称号,给先遣队参战人员每人记大功一次;40军给118师352团登陆作战先遣队发来嘉奖电,并颁发“登陆先锋营”锦旗一面。
3月26日,40军再次来电,第二批偷渡部队定于当天傍晚启渡,拂晓前在临高县北部东英镇西侧的扶提、禾登海岸登陆。
指挥部立即通知接应部队按计划行动,进入指定位置。“登陆先锋营”一个连和琼纵8团1营把扶提东村敌军一个加强连围住。
3月27日,“登陆先锋营”抽出30多人组成尖刀排,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了敌前沿阵地,攻破了敌正面和左翼的两个碉堡,从侧翼插入了敌中心阵地。
经一天激战,“登陆先锋营”和琼纵接应部队先后牺牲30多人,伤27人,牵制了敌人,完成了掩护40军第二批部队登陆的任务。
3月30日,苟在松率“登陆先锋营”插到澄迈县美厚乡,见到了118师刘振华主任,与第二批352团登陆部队胜利会合。
左起:张仲先教导员、郭壮强科长、陈永康营长、陈求光总队长、罗绍福团长、戴成宝等
至此,“登陆先锋营”完成了先遣任务,为解放海南岛做出了特殊的、杰出的贡献。
海南解放后一个多月,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囯第7舰队强行开进台湾海峡。
毛泽东主席评价:“海南岛战役要是晚打两个月,就可能成为第二个台湾。”这是领袖对海南岛战役关键作用和巨大贡献的肯定和褒奖。不言而喻。“登陆先锋营”偷渡海峡,插入琼岛,功不可没。
但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毛主席这句话,“若不是当年国际风云突变,台湾就可能成为第二个海南岛。”“渡海先锋营”有可能在台湾海峡建功立业。
历史不能假设,海南岛战役也不可能复盘,但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所有与中国人民统一大业为敌的顽固分子,他们的下场必然是自取灭亡。海南岛之敌是如此,台湾岛之敌也是如此。
如今,“渡海先锋营”的雄风犹在,装备更优,骨头更硬,随时准备踏平海峡万顷浪,把渡海先锋的利剑刺向孤岛的命门,一剑封喉,再立新功!
【正文提要】
解放海南岛 登陆立头功
——《百面战旗红》之“登陆先锋营”
庄严宣誓,乘风起渡
风云突变,险象环生
强攻滩头,会师琼纵
前后失联,忧喜参半
接应登陆,声东击西
千秋功业,后人不忘
(参加撰写人员:叶梓、马海南、叶征)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登陆先锋营
授旗时间:1950年3月8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40军118师352团1营
授旗领导机关:15兵团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该营前身为1937年12月由牛头镇起义的抗日武装,隶属八路军鲁东游击8支队;1938年底,改隶八路军山东纵队8支队;1939年3月,改隶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1940年3月,整编为山东纵队1支队1团1营;1940年9月,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1旅1团1营;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1旅1团1营;1943年3月,改称山东军区鲁中1团1营;1945年8月,改编为山东军区第3师7团1营;1946年1月,随3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为第3纵队7旅19团1营,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7师19团1营、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19团1营;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18师352团1营;1950年10月,该营随所在师、团入朝参战,1953年8月从朝鲜回国;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118师352团1营;1998年,改编为第40集团军118摩步旅1营;现为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1营。
战旗精神:有进无退,风停船不停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