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入银河悦读网时,在长寿湖分站群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瑞琴!我一眼认出就是40多年前我认识的那个大姐。我们虽然没有太多的交往,但她的名字太过响亮!我退役后在家乡工作时,她就是全县的妇女领袖,响当当的县妇联主任,后来,她高升到哈尔滨以后,一直没有联系。

  偶然在银河里遇见,我却没敢做声,小心翼翼地潜伏在群里观察,我发现在银河里的这群奋笔急耕,满富正能量的网络名星,扮靓了耀眼的银河。就我们长寿湖分站也因为众文友的倾力加持而光芒万丈。当我偷偷打开那老师的个人页面,我更是惊叹!原来这位是银河里非常耀眼的星宿。

  银河悦读的文友都知道,那瑞琴老师退休前供职于哈尔滨高等学府任教授,著有多部著作,学术交流到西欧六国,几十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成就斐然;我们知道那老师加入银河悦读时间也不长,然而她却像只振翅飞翔的金雀鸟,以耀眼的文笔作翼展翅疾掠映入我们的眼帘……


1667174830791741.jpg

笔耕不辍

  那老师一生喜欢在读书中与高尚的人“说话”,用有灵性有生命力的文字倾诉自己的思想情感。 2020年5月18日,那老师走进银河这个大家庭的第二天,即以《海南即景·诗六首》投稿网站,成了她入网的首发之作。编辑老师的点评推荐,点燃了她的创作激情,从此一发不可收,她开始奋笔勤耕,书写今天的祖国今天的美好,书写退休人的夕阳余晖。两年来,那老师在银河悦读网发表诗文180余篇(首),15篇获得金星,在古稀之年,夕阳的余晖仍然是那般绚丽有温度。她奋笔书写当今繁荣盛世,书写祖国改革开放的日新月异,描绘祖国河山壮美,展示国人精神风貌,世俗风情,并在书写过程中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

  那老师在银河悦读网刊发的《外婆的无字碑》《让书本的厚度垫起人生的高度》《社会大学里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党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心滴血》等文章,在网站均获得金星好评,那老师文学功底深厚,文章构思脱俗,题目点睛提神,吸引读者爱不择卷。让我们翻开她的文章,感受一下文章中折射出的深厚文学素养所绽放的璀璨光芒。

  《外婆的无字碑》一文极其精彩,通篇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却有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外婆以养蜂作为掩护,彰显了外婆和外公的大智大勇。在山坳里那一片寂静的丛林里,隐匿着一团抗日的烽火,是那样的看似无奇却又浓烈。外婆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女人,其实就是一位传奇的巾帼英雄,全文结尾,用妈妈一句“人离开这个世界,有人记住她,就是碑……”这有着深深含意的词句,点晴全文,也体现了作者具有的哲学思考,全文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社会大学里影响我一生的三位党员》,是那老师用写实的手法,讲述的三位老党员。无论是县委书记还是大山里几十年坚持抗日斗争工作的王大妈,以及老抗联战士张佩珊的英勇战斗故事,在文中都做了充分的描述。这篇文章,那老师以细腻的情感,朴实的表达,把看似质朴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真挚感人。崇拜敬重的情感流淌于字里行间,把三位党员对党,对革命事业忠诚,无悔奉献的精神表达的详尽细致,用满腔赤诚把握住了前进的航向,在困难重重的考验中接受洗礼稳健成长,深深影响了自己的一生。那老师的用情讴歌不仅感动了自己更教育了广大读者。

  特别是在“敬老月”征文中写闺密的故事,《她用良善“回吻”厄运》一文,刚一见之网站,即引起网内圈内的轩然大波。我可能是第一个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因那老师在没发表之前就先发给了我征求意见。刚一入文就便被吸引。那老师讲,闺蜜不同意发表,因为闺蜜认为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人生一世全是平凡,不值一提。然而,读下去谁还能有平凡概念?闺蜜悲苦的一生写满了起伏波澜,在人生诸多的十字路口,闺蜜坚韧善良的本性这束光总是照亮别人,光芒万丈,坦荡宽容,与人为善。在生活有了着落,面对爱人的第三者,他选择了宽容,前夫住院小秘携款跑路,她为其付了药费,前夫离世,小蜜入狱,她又把孩子接来抚养,劝说孩子并到狱中把她接回,在得到好医生医术传授后,她把技术全用在为山里人看病上,当调动她去县医院上班时,也没能转移她的为山里人服务的心愿。那老师用看似朴实无华的铺陈,叙述了主人公一生的坎坷、拼搏、成功和喜乐,此时人性的光辉诸如善良、担当、隐忍都在让一个普通女人形象变得高大,让困苦挫折中的典型人物,于典型环境中站起来,动起来,活了起来。正如作者自述“闺蜜的一生是人生奋斗的榜样,立志者的楷模,在命运的撞击下,毅然前行,即使头破血流,她也擦干眼泪,向厄运宣战,用良善回吻厄运”。那老师就是这样用其高山流水的“诉说”,向读者奉献了一曲最动人心弦的乐章。

  《用书的厚度垫起人生的高度》一文,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读那老师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就能感到一字一句,如清泉溪流点点滴滴能直抵心灵深处,渗透到骨髓中唤醒读者的共鸣。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让你从深深的哲理中悟到什么。“书是海,在那里傲游取所得,书是山,攀登上去取所需”,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那老师渊博的学识,超群的智慧,深厚的功底是怎么来的了。它的笔端总有一股温润的力量在奔涌,或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或飞瀑奔湍倾泄而出,或风情雅致浓郁微醺。人生的高度就是用书堆垫出宽度和厚度,说的就是包括自己的心历路程吧!

  那老师的许多文章先后被“中国老区网”“黑龙江革命老区”《名家精选特刊号》《白鹭文刋》转载。《外婆的无字碑》获“中华巾帼风采”最佳人气奖,评论超过百人百条,点击率在3000条以上。


1667174898903667.jpg

  倾情评论

  在银河,那老师戏称自己是银河悦读的“老兵新战士!”网里中老年文友感人的文章让她深受震撼,重拾昔日的记忆,不觉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夕阳余晖的热量不减当年。在短短两年中,她在银河悦读评论员的队伍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克服疾病的缠绕,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在评论员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几乎在每篇文章的评论区都能看到她精彩的评论。她先后斩获了“出彩银河人”,“优秀跟帖版主”和“优秀评论员”的光荣称号。《百面战旗红》已发表的57篇作品她全部评论,推送公众号的作品她全部评论,银星作品和其他摄影,书法,绘画等作品绝大多数也已几乎全部跟评。两年来,她撰写的评论达到2266篇(条)。那老师还身兼多职,“银河悦读版务管理群”里有她!“银河悦读值班评论群”的注册评论员里有她!,最近又加入了“评论志愿者骨干群”,她在评论员志愿者的队伍里一如既往地用勤奋,用激情,燃烧着评论员的不老岁月。

  她认为,评者是为作者服务的,理所应当要把作者作为知心朋友和诤友,摆正位置,放平心态,评论的语气要亲和,态度要随和,说话亲切有哲理,对文章的不足要认真提示。作为评论员,要怀着一颗作者的心态,誓与作者同频相惜。

  为此,她卸下昔日的光环去认真写评论,不遗余力地在作者文章中“寻宝”,用评论员的诚挚努力,把作品中深含的“宝藏”尽数挖掘出来。有的时候,为评论好一篇文章,她认真阅读文稿,并先翻看有关文艺评论书籍,深入了解文友的诗文写作相关背景和环境,做到言有据,评有益,精到准,对作者作品的提升渗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使文章内涵得到补充,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文章作品质量有所提升,更现精华文采。每次评论前她都仔细阅读全文,写评时还要读一遍。战旗故事传来,不受时间限制,保证第一时间发出评论,身体再差也要坚持。

  她以谦虚自省的心态和作者沟通,交心,以真诚的责任感,先当好读者,再做好评论者。

  倾情做好三个负责。为作者负责,让作者从评论中获得温暖,得到裨益,受到启发;为读者负责,让读者从评论中产生新的感悟和启示;对岗位负责,不负岗位所望,职责所托,用好的评论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更加踊跃的把好的文章留在银河。

  作为评论部版务部的工作人员,她更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就是推荐中老年人文章,点评他们的风采品格,宣传他们的贡献,为他们精美文字叫好。她牢记银河悦读评论人的使命和责任,负责地留下心得和感受。认真发现每篇文章的内涵,努力为中老年文友用文字放歌新时代,宣传中华盛世,描写大好河山,展示退休后的精神风采,人文情操,让每一位中老年的那颗未泯的童心,在共和国大花园里跳动。

  这里摘录几段我仅看到的文友给那老师评论的反馈留言:退休前的那老师是响当当的优秀教师,退休后是我们银河网站评论部的一名标杆,那老师的评论,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

  还有的反馈说: 那老师的评论突破了标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实际指导意义。具有责任感,具有使命感,表现出对作者,对读者,对自己岗位负责的精神。

  还有的文友动情的留言:亲爱的那老师,感谢您的高水准评论和倾情支持,您是我们版务部的金字招牌,网站有您,论坛将会大放异彩。

  那老师既感动,又欣慰。文友们无限深情的留言对她也是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激励。

  在银河悦读的星空里,那老师也让自己增长了知识。每当看到别人对她文字的点评,她觉得都是她的良师益友,受益多多。文友们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净化了她的心灵,提升了她的意志,自觉夕阳晚照,仍要余晖映亮天光。她决心在银河这个网站里,继续用更好的姿态写好文章的评论,和文友们一起奉献自己的余生岁月。

  1667174919126083.jpg

  红色使命

  银河悦读网推出《百面战旗红》大型军事题材纪实文学原创工程,更是搅动得这位银河“老兵新战士”热血沸腾,她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与共鸣,让她不自觉的担负起了“红色使命”。

  罗援将军发起,叶征博导策划, 银河领军李玲召集,“三驾马车”承载着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献身的英雄先烈树立文字丰碑的重任!这应是在新一代国人心中猎猎作响的永久鲜红战旗与历史丰碑。

  每一面战旗故事,都让这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老党员心绪难平,躬身落泪。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鲜血浸染红旗的年代,正是成长在忠魂烈骨铺筑新中国宏伟蓝图的征途之时,现在虽然年过古稀,但每一篇文章都是她重温民族百年翻身解放斗争历史的温床。战旗的召唤就是她克服万难认真学习、精湛评论每篇战旗的动力,读后写出的心得、体会和赞美,是她对革命先烈的尊敬慰藉,又是一次次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和升华。这位忠实的读者,从此废寝忘食,奋笔疾书,《百面战旗红》的每一篇文章的评论区内,都能看到她精彩睿智的点评,精辟独到的赏析,蕴含哲理的感言。质量好,产量高,不落俗套,引起了网内广大文友的强烈共鸣。

  在这里摘录那老师对罗援将军关于“铁的堡垒”的精彩论述的点评:

  罗援将军导语里提到的“铁的堡垒”,是源于三湾改编。是根据毛委员的指示在三湾首先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即党指挥枪。这一伟大创举确保了人民的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百年征程里,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国及其仆从军,签字画押投降;打得印度几乎放弃了首都;打得越南无还手之力!“铁的堡垒”之所以坚强,长征之初血战湘江,受到挫折时特务连党代表韩光荣所说的给予诠释: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我们要听党的话,我们要把建立新中国这条路走下去!这就是生死考验中淬炼出“铁的堡垒”。“铁的堡垒”之所以能战胜一切敌人,是这个堡垒组成的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铸成的,所以这个堡垒能压倒一切敌人,她的坚固,是攻不破的!

  罗援将军的导语是《百面战旗红》又一个高度概括,人民军队即是铁的堡垒!将军从一支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讲起。

  她,诞生在南昌起义的枪声中,她,在抗日战争烽火的历练里;她,在后续战争中涅槃成铁的堡垒,而威力无比!精彩的点评加深了读者对“铁的堡垒”战旗的进一步理解。

  再看那老师“董存瑞班”战旗的留言,更是鼓舞人心:为新中国,冲啊!这是震天动地的呐喊!如响雷,似洪钟!如号角,似战鼓!

  董存瑞,一个千古流芳的英雄。舍身炸碉堡,既是一个英雄的壮举,又是百万军魂的缩影。他高擎炸药包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勇敢无畏的象征。他用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腸的英雄赞歌,感天动地,永垂青史。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是董存瑞精神的核心,成为永不磨灭的精神火炬,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价值!英雄董存瑞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里!

  了解“战旗”精神,解读“战旗”故事,汲取战旗精神力量,促使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研究。她把已有的57面战旗故事进行了精辟的梳理。其中长征前后几篇战旗,是这个时期耀眼的红旗,确立了毛主席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抗战时期战旗,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战斗精神。解放战争时期战旗,是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胜利属于正义。抗美援朝时期战旗,是立国之战,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捍卫新生共和国战旗,确保了国家的安宁,每面战旗都折射着它清晰的历史意义,透彻的理解,使评论更加有的放矢。

  中国人身上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无论遇到什么困苦,都能让她在历史中找到榜样,她尊重那些为国抗争的英雄。所以那老师觉得不写心里不安,写出来似乎是在和先烈对话,这种精神的力量也许就是百面战旗所给予的根和魂吧!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她记着习总书记的指示。

  百年历史丰碑,赓续红色基因,宣传革命英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义务,也是责任。冥冥之中,她对苏联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教训而深感忧虑,我们不能忘,那些号称民主的国家容不下红旗飘扬在人们的视线中。她要同网站领导编辑各位文友们一起逆袭,在百年历史丰碑上的每一位不朽灵魂所赋予的感悟中,作出应有贡献。

  1667174961127417.jpg

  拼力前行

  那瑞琴,40多年未见的老大姐,到现在也没有过多的联系,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网站看到的信息和微信沟通。前些天,看到网站“敬老月”征文时,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形象就是那老师!于是我开始着手收集整理那老师在银河悦读网里的“星光轨迹”!那老师在银河悦读网的事迹,用站长的话说,那老师是银河网里的楷模!

  我给老大姐打电话,准备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但是电话打过去就是没有人接,接连好几天都是这样。过了几天,老大姐来了微信:老弟,我现在在医院住院呢,我的手机让我家老于头没收了,藏我手机已经好几次了,这次是强烈“申请”才拿回手机。

  我知道那老师患有心梗,心脏下壁非穿透性梗塞,供血不足,每年都要住院治疗,大夫一再叮嘱她加倍小心,注意劳逸结合,坚持用药维持。特别是她眼疾很重,看字模糊,有重影儿,看手机时间稍长,还有疼痛感。那老师采取的办法就是看一会儿,歇一会儿,实在不行就改用放大镜来解决。

  从微信聊天中我了解到,老伴怕她身体吃不消,不满意她把精力泡在爬格子里,说话更是带刺儿,并且联合子女对她“围攻”。那老师在家用东北话讲是“吃粮不管穿”,全部工资交给老伴儿打理,所有家务老伴也从不用她伸手,每次老伴做好了饭,都得喊着她去吃,有时喊两三遍,她似乎全部精力都投在了网站。由于经常熬夜,神经衰弱已成了不值一提的老毛病!构思文章时更是睡不着,有时半夜脑袋里出现了好思路或好句子,她马上爬起来写好留存。

  她说网站有她的精神支柱,她感到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而从事的事业却是无限的,个人尽管面对许多困难挫折,但只要努力融在文友们的光环里,就感到无限的幸福。文友们也是废寝忘食,我一定要竭尽所能!李玲站长自费支撑网站运作,统领全网本着以弘扬中国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宣传正能量、红色思想为办网宗旨的伟大构想,我又怎能不拼!

  但时间长了,老伴对她总是埋头写字台前,有点不是心思。有时赌气的跟她喊,“你还真拿网站当日子过了,天天长在写字台上,你还要不要命了?!”又跟孩子们说,“你妈心里哪有这个家呀,哪有我呀!”一开始那老师挺反感,孩子说他爸说的有道理。老伴儿常常坐在她跟前问她,那瑞琴,你这辈子还有啥没满足的?咱们家缺钱吗?你我工资都不低。是有未尽的心思吗?咱们子孙满堂,个个出类拔萃,晚辈们都很优秀,我们的人生算得上是圆满的……说来说去,那老师的心里就是放不下那份情怀呀!她要趁着还能干事的时候再出点力。

  面对家人的态度,那老师也改变了“策略”,笑呵呵地与他们沟通,加大感情投资度,她的“统一战线”也逐渐形成,看到那老师作品得了金星,全家人也都高兴。她的孙子是大学里的优等生,有时候看到奶奶的好文章还没发出,未经允许,就给“发表”了。

  进入冬季,哈尔滨供暖之前,室内较凉。有一天忙完,她钻进被窝,突然感到脚下暖暖的,用脚一抹原来是有一个热水袋,不知老伴儿什么时刻时候悄悄放进来的。水袋的温度一直顺着身体上传,一直传到心里,一直暖暖的。老两口相濡以沫几十年,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

  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那老师安排阅读和写作跟贴,办法就是见缝插针,找时间,挤时间,抢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每一篇“战旗”,见到即评,只要不倒下,身体再差,也坚持写完评论。每天她在网上的时间比以前上班的时间还长,白天睡补一会儿,大部分精力都在晚上,老伴每晚九点睡觉,九点后就是她的“主战场”。我知道这个规律,与她沟通也放在了晚上,一次跟她聊了一会儿,她就喊上了,“哎呀,不说了,我今晚还有好几篇文章的评论没完成呢!”说完电话里就没了声音。每天的深夜,正常人大概都已进入了梦乡,而我知道,台灯下,写字台边,那老师一定还在忙着。

  那老师跟我曾经讲述过的事,让我对她有了一些深的了解:在银河的星空里,我也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文友们的高尚情操,人老心不可老,继续奉献余热是我不改的情怀。董事长月楼给我打电话,第一句是:老大姐,想在银河网宣传一下你的事迹,一句老大姐,叫的我热泪盈眶,这是亲情的呼唤,是姐妹间的信任,可我哪有事迹可宣传?我有今天是家国情怀一直在我的血液里。我的外婆,我只知道他在山里养蜂,解放了,看到外婆找到延安来的县长,才知道她是共产党员,是抗联战士,而外公还不知长眠在哪里。上了大学,妈妈告诉我,你该入党了,参加工作,爸爸告诉我,和平时期要经受考验。我都记住了。在大学入了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评为教授,提干出国,掌声鲜花没有让我晕倒,就是退休,我也提醒自己是个党员。

  那老师还说,生命里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我们浪费。是呀!诸多让我们仰慕的成绩,都源于她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她用忘我耕耘,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塑造了一个让银河人钦佩的形象。

  跟许多人的思索一样,那老师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是这样的执著甚至是执着的有点儿执拗!这顽强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我不停的思考,渐渐的,答案在头脑中清晰起来……应该是萌生在她小时候所生活的家庭氛围中,应该是萌生在老书记老抗联跟她讲述的抗联故事里,还有,应该是勃发在“百面战旗”的英雄事迹感召下……

  青史可昭前行路,初心永存路上人。

  谁说老来无事事?请在古稀入银河!

  银河这个星空,会因百面战旗的猎猎风起而更加璀璨,百座丰碑永垂,百年征程继续!

  银河悦读,布展星辰无限,望山川万里,风景这边独好!

  那瑞琴,这位笔耕不辍的银河人,还将用灿若新菊的智慧火花,深情点亮悦读文坛悦读评论的暖色天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