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儿子从部队休假回来,孩子的姥姥也正好赶上暑假不用再照看接送小孙女上学,妻子从福州接老妈回来修养身体。一个周末休息日,我们一家就近从拦河坝西面的长寿大桥一路向南大约三十公里,到了元宝村。这里是著名作家周立波在土改时期深入生活、发动群众和创作小说《暴风骤雨》的地方。正是由于作者和这部小说的影响,使元宝村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多年以前曾经去过一次元宝,那时候他们就开始搞铅笔板和筷子加工了,听说元宝村建设了“暴风骤雨纪念馆”,现如今乡村振兴搞得好,慕名而来,探个虚实。
快到元宝村了,远远就看见村口二层高的城门楼,宽阔马路两边屋舍俨然,仿佛长寿湖畔的长寿村,一点也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于是我们开车进村门楼后,停下了车,路边正好偶遇一位老大哥,我礼貌地下车和他打招呼,问问情况和他聊了起来。
老大哥是尚志人,女儿家在这里住,对这里的情况比较了解,听说我们是从延寿来的就十分热情的主动给我带路,说带我到村部门卫那里去看看,因为今天的周末,村委会没上班。一路上还和我介绍说元茂屯今昔如此巨变全靠老支书,他是大功臣。村部旁边就是“暴风骤雨纪念馆”。我俩到了村部,见到门卫说明情况,结果一聊门卫大哥家是延寿县玉河镇长安村的,老乡见老乡啊!于是我一路小跑折返回去开车,把家人都带到了纪念馆门前。门卫老乡打开展馆大门,告诉我们就进去自己看看吧。
我们进门就从展馆第一部分看起,从文字和图片了解到,1946年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东北地区开展,小说《暴风骤雨》讲述的就是当年发生在元宝屯的那段土改历史往事,展厅展柜里摆放着元宝村当年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史料和展品。第二部分是山乡巨变。1978年以前,元宝村还很落后,村民生活困难,村集体背着27万元外债。改革开放给元宝村带来新机遇,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金的带领下,元宝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铅笔、筷子产业。近年来,面对产业格局的变化,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稳步转型,由贫穷的“光腚屯”一跃成为富裕的“亿元村”,“中国土改第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厅二楼是土改文化观赏区,以《暴风骤雨》影视城为主体,反映昔日元茂屯贫穷落后及那场翻天覆地的农民革命。
土改文化资源是元宝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元宝村充分利用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暴风骤雨》原创地的优势,深入挖掘土改红色文化底蕴,打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2003年以来,元宝村启动了土改文化园区建设。2005年,《暴风骤雨》纪念馆正式免费开馆,成为“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景区的重要景点,也是哈尔滨市红色旅游重点建设的旅游景点之一。2016年以来,该纪念馆已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在弘扬土改文化精神、教育激励后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拉动和刺激了元宝村第三产业发展,通过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等项目,促使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60万元。
同时村委会着力打造集生态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导农民走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推进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现代农田。在农机、绿色水稻、食用菌、大榛子等产业基础上实行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党总支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总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立足元宝村水稻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旱改水”2000亩,带领村民通过8年试种,成功种植优质“稻花香2号”,注册“村镇香”商标,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带动村民增加收入165万元。2003年元宝村一次性退耕还林近3900亩,同时,组织村民在附近的荒山植树造林,打造成集经济林、观赏林、教学林为一体的“万亩生态林”,其中有云杉、樟子松、红松、白松、落叶松等珍稀树种74个,涵盖了东北地区能种植的所有树种,为元宝村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
虽然没有导游介绍解说,我们在展厅展板介绍中了解到,1985年元宝村民集资3.7万元成立小木农具加工厂。到2012年,元宝村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发展至今,铅笔产量已占全国同类市场的25%以上,铅笔板产量占全国同类市场的60%以上,“中国铅笔之乡”的铅笔产业更加稳步向前。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铅笔产业遇到了发展困境和瓶颈。尤其在2014年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情况下,元宝镇铅笔、铅笔板产业受到巨大冲击。2016年,元宝村与安徽蚌埠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企业联营,创立哈尔滨金雪莲笔业有限公司,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学习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经验。企业现有三条晨光铅笔生产线,日产铅笔70万支,2018年总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每年为元宝镇一百余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为元宝村集体创造30余万元收益。
为让村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元宝村大力推进了新农村示范园区、占地6000平方米的铅笔文化休闲广场建设,建设了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新区,其中建有别墅30栋,实现道路全部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8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和别墅,元宝村人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不断续写着黑土地上的传奇。
从展馆走出来,我们告别热情好客的尚志老大哥和老乡门卫,来到村部大门外的荷塘,走过廊桥坐在清香四溢荷花亭里欣赏四周美景。我心里暗想,下次再来,我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位山乡巨变的致富带头人!怕老妈走累,我和儿子跑到天下第一宝那看了眼,一家人上了车,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如此美丽富饶的元宝新村,心中暗暗赞叹,眼见为实,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