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外地人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主要了解黄酒、老街、台门、水巷和名居(名人故居)。

  一条绍兴仓桥老街,就有台门43个。台门就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的院落式组合的一个独立宅院,由天井、堂屋、侧厢、座楼、团地组成。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样。都有很大的宅门,以前一家人的居所现在分给了几家人合住。

  笔者去了明代年间的青藤书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徐文长就住在这里,在这两间卧房,一个小小的天井的屋子里度过了他凄凉的一生。因为有他小时栽的青藤,书屋就由此得名。

  青藤书屋是一处具有园林特色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位于绍兴市区前观巷大乘弄10号,《山阴县新志》载:“青藤书屋,前明徐渭故宅”。青藤书屋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青藤书屋和徐渭墓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老宅是艺术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地,也是国内公认青藤画派的发源地。

  青藤书屋连同庭院在内,面积不足两亩,南、北、西面与民居相邻,四周有高墙围起,与外界隔断,环境闹中取静。书屋历史悠久,具有古代文人园林的特色,又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民居,分为庭园、前室、后室及青藤书屋7.jpeg天池四部分。

  庭园是徐渭小时候读书之余游嬉、散步的地方。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相传徐渭年少时,因爱慕青藤长于顽石之中,生命不息、倔强孤傲的性格,所以十岁时亲手植藤,书屋也渐渐移名为青藤书屋了。

  走进庭院前室正上方挂有明代书画家陈洪绶手书的“青藤书屋”匾,下面是徐渭的自画像,画像边有一副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上联讲的是徐渭晚年生活的清苦,下联是对自身的艺术写照。

  后室为徐渭文物陈列室。徐渭二十岁入赘潘家,二十五岁时故居易姓,此后他对此屋念念不忘,画有《青藤书屋图》。

  天池,藤下壁间有“漱藤阿”三字石碑,这是明代绍兴文人董易所书。这七尺见方的石砌小池,徐渭称“此池通泉,深不可测,水旱不涸,若有神异”,故取名“天池”,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号。

  池中立着一方石柱,刻有“砥柱中流”四字,是徐渭所写。天池两边石柱上还有一副对联: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这是描写青藤和天池的句子,相传也是徐渭所撰。

  青藤书屋——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他博学多才,为人刚正不阿,却一生命运坎坷。二十岁中秀才,后连续八次乡试均名落孙山。早年他曾投笔从戎,参加抗倭战争,报国为民。后因故下狱,被友人营救出狱后,纵情山水,遍游大江南北,以教书、当师爷和卖诗文书画为生,晚景凄凉。

  你说徐渭徐渭.jpg,有那么一个“云水天长”一般的名字,他怎么就那么落魄与癫狂,此人也真是一个拿痛苦浇灌自己的奇葩。“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的,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这是王长安先生概括徐渭的人生经历时所作的一首十字歌。简单数字,独特一生,落魄狷狂,斑斑血泪。他自己写诗说:天下事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他被称为“中国式梵高”,他的苦难与狂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作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难怪郑板桥、齐白石等画坛巨匠都声称“愿做青藤门下狗!”他的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他曾在胡宗宪幕府工作,虽痛恨当时大宦官严嵩,但由于胡宗宪依附于严嵩,徐渭不得不被迫写了许多吹捧严嵩的文字。之后严嵩被免职,胡宗宪也被捕入狱,徐渭也失业了。虽然在幕府期间有诸多不如意,但这是徐渭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41岁时,徐渭在杭州迎娶张氏为继室。这次婚姻,徐渭竟然把妻子杀掉了。有关他杀妻的原因,众说纷纭。到了晚年,他自作《畸谱》,提及杀妻之事,简略记载说:“病易,杀张下狱。”“易”即“癔”,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意思是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杀死了妻子。他大概是幻视,老看见他的继室张氏床头有一个男人出没,他一腔愤怒满腹嫉妒,拿起砚台一砸,竟然一砸就砸死了。这方砚台后来还在拍卖会上出现过,血沁在石头里,像朵黑桃花。
800 (3).jpg  徐渭杀妻,最初被判为死刑。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直到万历元年(1573年)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重新获得自由。这时,徐渭已经整整坐了7年牢。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看徐渭简单的年谱,会忍不住感叹,一个人的生命中,经历了如此多的苦痛不堪,生是一生,悲凉却是无尽。他的诗文书画,观之便有勃勃不可磨灭的气概,又有英雄陌路悲怆的苦痛。

  后人评说,观其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袁宏道对徐渭的诗有一段精彩的评述:“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其所见山奔海立。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愤。”徐文长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

  观其画,浓淡徐疾,纵横淋漓。我墨写我意,那纸上的墨就是他外化的激荡、清和、不羁、寂寞、桀骜,不求人解,唯其自尚。他在单一的墨色中把人生的疾苦简约掉,纵人间有万千苦楚,他一笔下去,就是勾销。痛苦经不起工笔细绘,只有写意,大写意,块垒郁结,在墨迹中淋漓,泪不能洗的,泼墨来洗。(文艺评论家伦勃朗语)

  一生不得志的徐渭,七十三岁时在贫病交迫中死去。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称其为“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徐渭是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门外,是那副徐渭花竹立轴,台北故宫收藏.jpg流传千古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对于徐渭,齐白石曾经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文学家袁宏道 看到他的文字,惊为“明朝第一” 。

  戏曲家汤显祖,读过杂剧《四声猿》后认为是“词场飞将” 。

  明末张岱,说他的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 。

  清代郑板桥,曾刻印一枚,自称是“青藤门下牛马走”。

  欣赏徐渭的七言诗:

  《竹》

  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

  今朝拓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

  《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题画梅》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在绍兴观看得最多的还是名人故居和江南的黛瓦粉墙,还有江南人悠闲的日子。民居家都有通向河边的几级石阶,居家人就这样走到石阶那洗洗淘淘,边上有不讲究的陶器种着花草。

  在这幽静的水乡,看到了藏在等待中的风景,这是婉约所在,有着慢慢看出来的美丽,时时流动的河水,清清浅浅的低吟,只唱得白昼退去,夜色渐渐显出。在这长长的旧巷中,天地神人,有多少青藤先生陆离斑驳的故事发生?在人生的历程中,又有多少悲欢离合在旧巷中隐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