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住在怀远县西部乡村、淝河岸边的姥姥说过这样一件事:那年秋天,天气已经很冷了。有一天,从北面跑来好多衣衫不整的蛮子兵,有的还打着赤脚。他们向村民讨点吃的,我就把馍篓子拿出来,他们抓起馒头就接着跑,说后面有追兵。可是,前面就是河流,许多蛮子兵被淹死在淝河里。现在想来,那些逃兵,应该就是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中突围的国民党兵。

       前不久,我再次前往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进行拜谒。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首批100个重点红色景区。 1658455327697114.jpeg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现在的“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是2014年上半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六十五周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批准重建的。

       我先是拜谒了巍峨高耸的“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的中部,碑高22.5米,白色花岗岩砌成。碑冠上镶嵌着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浮雕。碑的正面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10个鎏金大字。碑上镌有万年松图案和梅花浮雕,代表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的意思。碑上镌有碑文,简要记录了双堆集歼灭战的经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三大军区的地方武装,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的总前委正确领导与指挥下,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了震撼中外的伟大的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这个战役的第二阶段。

       淮海战役发起后,我军迅速将敌军黄百韬兵团包围歼灭于碾庄地区。猬集徐州之敌军主力陷于孤立,敌军黄维兵团由豫南急速东援。我中原野战军,先以一部兵力,对敌黄维兵团节节抗击,阻其前进,掩护主力集中并布成袋形阵地,继而全线出去,突将敌军包围,压缩在双堆集一带狭小地区;又以排山倒海之势,连续作战,展开猛烈进攻。这次作战,以运动战开始,以阵地战终结。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我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密切协同下,鏖战23昼夜,除一一○师起义外,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十二兵团四个军、十一个师及一个快速纵队,计11万4千余人,生俘该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为淮海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

      1658455400209995.jpg 随后,我在烈士公墓默默地站立。烈士公墓和纪念碑、烈士陵园大门的朝向一样,都是面向东方的,并在同一中轴线上,也都位于陵园的主干道上。烈士公墓修建于1988年10月,公墓内现存放着743位烈士遗骨。原国防部长兼国务委员秦基伟为烈士公墓题词: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公墓。公墓的四角有四个小亭子,上面介绍了16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我走进公墓后面的单墓群。单墓群分布在主干道的南北两侧,共有120座单体墓。北面的单墓群修建于1998年,南面的单墓群修建于2000年。我们看到,这些墓碑上,既有有名字的,也有没名字的。这些有名或无名的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我们这些后来人,永远会记着他们。

       我缓步登上一个土古堆。据介绍,这个古堆,就是双古堆的其中之一——尖谷堆。另一个古堆叫平古堆,位于这个尖谷堆的西北方向大约2000米的地方,二堆成双,所以叫双堆。双堆集正是由这两座古堆而得名的。1658455615802112.png

       这两个古堆,都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两堆均有出土的古石器、古陶片和大量的贝壳、豆把灰等。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聚居地,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为烽火台。相传双堆唐代兴集,叫店子,明代改为谷堆集。抗日战争之前,尖谷堆上还有一座古庙。淮海战役时,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的“老虎团”就固守此堆,被我军的“襄阳营”和“洛阳营”攻克。由于敌我双方炮火的轮番轰炸,不仅堆上古庙被炮火摧毁,就连尖谷堆也几乎被夷为平地。双堆集图1.png

       我看到栽满松柏的矮点的古堆,就是原始的尖谷堆,是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紧挨着的这个高的尖谷堆,是1994年双堆老区的人民挖塘取土筑起来的。2011年,又在这个谷堆上新建了一个将军亭,以纪念那些在战争中运筹帷幄指挥战斗的将军们。

       最后,我走进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位于陵园东南部,正面朝北, 1988年10月建成,占地900多平方米。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六十五周年,去年上半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批准重建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新建纪念馆面积比原来的扩大了一倍,约1860平方米。整个纪念馆采用的是现代新古典主义纪念性建筑风格,同时糅合了浓郁的地方汉式建筑特色,整体庄重肃穆,古朴大方。眉额上是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馆名。内部采用传统陈列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馆内设有序厅、展厅、4D影院。展厅又分为形势厅、血战双堆集厅、支前厅、英烈厅四部分,里面有珍贵的历史照片300多张,历史文物100多件,全面反映了双堆集歼灭战的历史,突出展示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胜利进程。

       纪念馆内的血战双堆展区,这是整个战役的高潮部分。双堆集歼灭战的主战场就在尖古堆山上。我们看到,现在的纪念馆在展示手段上,采用了先进的声光电全景画展示技术,生动的展示了战争的宏大场景。

      1658455640200657.png双堆集歼灭战结束后,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 1月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淮海战役结束的第12天,即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不得不以“因故不能视事”名义,宣告“引退”,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

       纪念馆内现在还设有4D影院 ,采用先进技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战火纷飞的真实场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