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波澜壮阔,王耘夫将军用他的亲身实践诠释了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奋斗历程,用他的文笔描绘出他那艰苦卓绝、坚贞不屈的峥嵘岁月和乐观豁达、绚烂辉煌的人生旅途的长卷。
王耘夫,原名王言颐,江苏省泗洪县鲍集乡(现盱眙县鲍集镇)人,生于1925年12月28日,1941年淮北中学初师班毕业后便参加革命,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五十多年,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磨练和“文革”劫难的考验,坚定信念,追求真理,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78年任总后宣传部部长,1983年任解放军总后后勤工程学院政委,1985年5月从重庆奉调回京,参加军委组织的《八路军》史料丛书编写工作,任丛书编委会委员兼编辑办公室副主任,直至离休。
高扬思想宣传旗帜
师范毕业后,王耘夫同志先在地方任职,曾任小学校长、文教区员和区委宣传部长。由于当时他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1946年从地方调入部队工作,从此之后的几十年漫长的人生征程中,一直做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高扬思想宣传工作和爱国主义旗帜,为我军思想宣传工作作出较大的贡献。
调入部队后,他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连指导员、供训大队副政治教导员、野战医院政治协理员、华东野战军九兵团速成中学教导员。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志愿军政治部政工研究室任助理员。1963年3月任解放军后勤学院教员。1973年任总后勤部技术学校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后勤工程学院政委。
战争年代,他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并紧密结合实际,探究部队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取得良好的效果,多次受到上级肯定和表扬;战斗中,他坚定勇敢,足智多谋,战功卓著,深受指战员爱戴。和平建设时期,他长期在总后勤部领导机关和总后勤部院校任职,继续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多年担任师军级领导职务,工作中仍坚持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抽空勤练写作,总结出许多部队政治工作的经验和方法。
“文革”岁月坚贞不屈
文革中,王耘夫同志敢于揭发大权在握、红极一时的时任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的阴谋和犯罪事实,且常常是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予以披露,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邱会作知道后大为恼火,但由于他所言都是事实,句句在理,邱会作拿他也没有办法,开始托人来劝说,希望他以后不要继续说邱会作部长的不是,以前所说既往不咎。但他毫不屈服,理直气壮地说,我所讲的都是事实,有根有据,是实话。邱会作见软的行不通,便进行恐吓,扬言要以诽谤罪论处,而他毅然决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毫不动摇,并说,即使你们把我送进大牢,我也不怕,该说的我还是要说。
软硬兼施失效后,黔驴技穷的邱会作害怕他再继续揭露自己的老底,便将他关进大牢长达五年之久,在漫长而黑暗的牢狱生活里,他矢志不移,没有被恐吓和威胁所屈服,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主张。直至“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平反昭雪。总政在对他的平反结论中有一点特别显眼:王耘夫同志,具有很强的党性,很强的原则性,敢于同林彪反党集团坚持斗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百折不挠、临危不惧,是一位经得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平反后,他由正师职,破格晋升至正军职,担任总后宣传部部长,后又任总后勤部后勤学院的政委,直至离休。
离职休养散发余热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王耘夫将军离休后的生活充实而快乐。离休时,《八路军》史丛书正在编写过程中,领导要他继续留在编辑部从事丛书的编写,他二话不说,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地继续从事《八路军》史料丛书编写工作。
为了更好做好编写工作,他想出一些应对不适的办法和措施,如每工作一会就起来舒活舒活筋骨,做操、甩手、摇背、踢腿或静坐遥望远方的绿树、高楼、天空,或哼一二首令人精神振奋的军歌,早上跑步锻炼,增强体质等等。
精于岗位,忠于己任,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件事实,他要往返博物馆、图书室、报刊社查阅档案,看影像资料,与老战友商讨,他觉得只有这样多方面核实后才踏实放心,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编写好史料丛书,传承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1985——1994,十载的功夫,凝结成《八路军》史料丛书,厚实实、沉甸甸,透过字里行间,笔者仿佛看到老将军数千个夜晚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的身影,数万份反复校对、精心打磨的书稿,都融入这部厚重的军史之中。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三月柳绿桃花红,离休还愿献微功。《八路军》史编撰好,翔实光辉照后昆。”表现出一位老军人、老将军敬业奉献的宽广胸襟和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
为了提高离休后的生活质量,王耘夫将军报名参加了总后勤部老干部大学学习,像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钻研,每天伏案写诗、泼墨作画、勤练书法,常年累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收成颇丰,先后加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著有《风云岁月》一书,书中汇集了王耘夫将军多年的诗词、书法、绘画,其中书法和绘画均为离休后所作,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如一部小百科全书。
他的诗立意新颖,文字流畅,雅俗共赏,流溢真情,如《文化大革命》:“人山人海广场聚,打倒口号阵阵高;低头弯腰挨批斗,不知犯罪为哪条!”《返故里探亲》:“少离洪泽鲍集街,报国丹心志满怀;从戎征战数十载,游子白发还乡来。”“亲友家宴频频聚,欢声笑语处处歌。”
他的书法真草隶篆样样通行,酣畅大气,遒劲有力,很有军旅风格,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而其绘画风格独特,生活气息浓郁,构图细腻,设色自然,意境清新,笔法圆润,乍看如丹青圣手之作。而这些全部是他离休后在老年大学从头学得的,了不得,令人敬仰和佩服。
桑榆暮景,“岁老心犹壮,苍松色更新”体现了一位老将军积极身上的心态和热爱生活、健康乐观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艺术新水平、新境界的不懈追求和心理期待。有这样的心态和行动,他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王耘夫将军戎马一生,风风雨雨,战争岁月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文革”中受尽磨难和牢狱之灾,但他的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未曾动摇,坚定不移,展示出一位革命者的高贵品格和崇高风范。“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如今王耘夫将军年近90高龄,但精神矍铄,才思敏捷,愿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将军健康长寿、幸福快乐,也期待他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浩浩青史留人间!
注:王耘夫,盱眙县鲍集镇鲍集村人,原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委,级别为正军,现住解放军总后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