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红医队伍里,有许多杏林伉俪,他们向往光明,投身革命,舍生忘死,救死扶伤,共同为祖国独立、人民解放贡献了自己的聪敏和才智,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今天给大家说说新四军红医伉俪张贤与庞露的故事。

  张贤,原名张兆甫,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宝山县大场乡祁连村顾家巷(今桃浦乡)。1934年来到上海“同仁医院”附设高级护士学校学医。“八·一三”事变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后结识中共地下党员李建模,经李建模介绍,到设在浦东大团地区的浦东“时疫医院”做医生。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在时疫医院做护士的庞露。

  庞露,原名庞月娥,曾用名江波,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庞三埧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侯家境贫穷、缺吃少穿,十四五岁就到人家去做了童养媳。因无法忍受婆家虐待,逃往上海做女佣,后到上海浦东奉贤私人诊所当护工。淞沪大战爆发,庞露参与抗日救亡,到上海难民收容所工作,在所里认识了地下党员李建模,经李建模安排,她被派到浦东时疫医院做护士,以并以护士身份掩护,担任李建模的通讯员,负责联络、接头、传递情报。

  在时疫医院工作期间,张贤与庞露相识。后经李建模牵线介绍,他们遂结成了亲密战友,并于1939年春结婚,成为终身伴侣。1.png

  1939年春,苏南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民抗”)总部成立。由于队伍和游击根据地不断扩大,战斗日益频繁,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经组织研究,决定委派张贤和庞露到常熟抗日游击区建立后方医院,支援那里的抗日战争。庞露与张贤毫不犹豫,放弃大城市生活,奔赴抗日前线,参加革命队伍。为了解决创办后方医院缺少的资金,张贤与庞露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前往上海采购药械。庞露买了一些必备的药品,张贤通过同仁医院的同事搞到部分医疗器械。他们将这些药品器械装满了3个蒲包,准备带到常熟抗日游击区。

  1939年2月8日,庞露和张贤离开上海。当时日军封锁很贤,搜查极严,庞露和张贤作了一番乔装打扮:张贤身穿笔挺西装,庞露打扮成大小姐模样,携带三蒲包药械,以返乡开设诊所的名义返回常熟,他们机智地冲过重重封锁——检问所,从上海十六铺搭乘“新江南”号轮船,到达常熟浒浦,找到地下党交通员。交通员又秘密地把他们转送到抗日游击根据地——苏家尖莲荡浜,受到“民抗”司令员任天石等领导接见,并告诉她们“伤病员已在那里等着医生了”,鼓励她们克服困难,创建医院,支援前线。 

  张贤与庞露一到苏家尖莲荡浜,便一起参加了“民抗”(新四军六师前身),他们用随身带来的器械和药品,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后方医院”。这就是京剧《沙家浜》剧中后方医院的原型。张贤在院内集院长、医生、总务、警卫于一身。当时,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提防敌人突然袭击,保证伤员的安全,医院以流动方式为伤员治病,医疗条件十分艰苦。这年夏天,上级配拨了1只中型木船,从此,后方医院边“搬”到了船上,成了水上“流动医院”,小船便于转移,又易于隐蔽,治疗条件稍有改善。不久,叶飞以新四军老六团扩建成“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并率领江抗部队东进。“民抗”与“江抗”合并后,新四军老六团卫生队也和常熟“民抗”后方医院合并成立“江抗”后方医院,张贤改任医务主任,庞露担任护理部主任。2.png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江抗”后方医院药品奇缺。张贤就地取材,用土法以鸡蛋壳烘烤磨成粉末,给肺结核患者补充钙质;以硫磺粉加生石灰水熬成药膏治疗疥疮;以蒸笼作消毒工具;用门板作手术台……虽然开展医疗业务困难重重,但由于张贤及其他医务人员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心治疗,故疗效卓著。其中包括治愈了面部受重伤,满口牙齿全毁,下颏骨碎裂,以及另有右上臂弹穿骨折等若干重伤员。当地群众找后方医院求医者,亦络绎不绝。1939年11月,医院在常熟曹家浜(即“沙家浜”的原型)时遭敌军包围,庞露和部分伤员突出敌军包围后,她毅然将自己的鲜血输给伤员包克明,挽救了包克明的生命。面对敌人封锁,伤员缺药少食,庞露夫妇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每月仅一元五角)买来红糖,化成糖水,给伤员补充营养。自制土方为伤员医治:收集鸡蛋壳,在锅里烤黄磨粉,让肺结核病员增加钙质;用硫磺粉加生石灰放水煮,用以治疗伤员疥疮。寒冬腊月,庞露用砖块烧热包上破布,给伤员热敷,没有消毒设备,用农家蒸笼消毒医疗器械,用门板和桌子当手术台。莲荡浜贫农孙根乔腹腔生脓肿,长期发高烧,张贤和庞露一起前往做手术,排除腹腔脓血,不嫌伤口恶臭,及时换药、护理,还拿出仅有的几个钱买营养品给他补养,不分昼夜地精心照顾,不久孙根乔痊愈。张贤庞露夫妇救死扶伤的故事,在游击根据地流传开来,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颂歌。

  1941年,张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庞露被选送至新四军军部“抗大”五分校学习,参加反扫荡战斗,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张贤担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卫生部部长,庞露在“抗大”五分校毕业后,任十六旅医政干事、教导队医生、卫校教员等职。

  其时,“江抗”后方医院逐步扩大,医务人员也增多,医院新参军人员亟需提高文化及掌握医疗技术。张贤就举办短期医药卫生训练班,亲自编写教材上课,运用生动而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迅速掌握医疗技术。至1943年先后共办过4期卫生短训班,每期时间3个月左右,学员四五十人。

  抗战后期,张贤奉命带领“苏浙医校”第二期师生和十六旅后方医院部分人员,冲破敌人层层封锁,于1945年从江南辗转来到江北。是年9月“两淮”解放,新四军军部从盱眙县黄花塘转移至淮阴。张贤等带领苏浙医校到达淮城后,则以天主教堂为大教室继续上课。次年(1946年)1月,华中军区以该医校为基础组建了“华中军区医务职业学校”,由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李振湘兼任校长,张贤任教务主任具体负责全校工作,还承担药物学等课程的教学。2月中旬,华中医务职业学校在淮城新巿场筹办了“淮城诊疗所”,由张贤任所长,21日正式开诊;4月18日,淮城市政府和军区卫生部合作成立“淮城卫生事务所”,由张贤、刘晓屏分别任正副所长;5月20日,成立“淮安中西医研究会”,推选张贤为主任委员。3.png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公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重兵进攻我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我解放区军民奋起抵抗,解放战争就此爆发。7月,张贤调任淮北七分区卫生部长。七分区地处津浦路东至运河以西的苏皖边区,境内含有泗东、泗南、泗宿、泗阳、淮宝等县大部或部分以及洪泽湖管理局(后改为洪泽县,治所先驻临淮头,后迁高良涧),是淮北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张贤到任后,立即奔赴前线,参与战斗,救治伤员。由于敌人重兵来袭,七分区组织人员向运东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突然遭到敌人的重兵包围,七分区决定分散突围,部分退守洪泽湖芦苇荡。张贤则带领一部分同志向东突围,他和同志们一起顽强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终于撕开一道口子,奋力突出了重围。

  张贤突围回淮城后,得知还有部分战友没有突围出来,被困在洪泽湖的芦苇滩上,其中有几个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便要求带人前往营救。领导对他说:“你们好不容易才突围出来,已经是九死一生了。既已突围,就不要再回去了,实在是太危险。”张贤说:“前方还在打仗,还在流血,还有伤病员需要救治,我是医生,更是党员,又是卫生干部,寻找和救治他们是我的责任啊,我不能因为自己突围出来就不管他们了。我必须再回洪泽湖。”

  当时,爱人庞露刚生了第二个孩子,她对张贤说:“这边也需要你,你就不要去了吧,万一牺牲了叫我怎么办啊?”张贤安慰她说:“万一我牺牲了,还有组织。组织会照顾您的,参加革命就不能怕死!”他把两本笔记本交给她,说:“留下这个,作个纪念。”

  第二天,张贤告别了妻儿,带领几名战士重上征途。张贤带领战士们驾船来到洪泽湖上,在各个苇滩、河汊、小岛上搜寻到散落的十几个伤病掉队人员,并及时为他们诊治。16日,当他们正准备乘船前往湖东时,却不料被敌人发现,大批敌人开着汽艇、划着木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子弹像雨点一样向他们袭来。张贤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遭遇展开激战,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不少同志光荣牺牲,张贤也身中数弹。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但根本无法突围,张贤他们的小船被敌人团团在湖中,已经弹尽粮绝。看着穷凶极恶的敌人,张贤对另外两个战友说:“就是死也不能做俘虏。我们现在跳水,分头突围,能出去一个也是好的。我不会水,肯定会被淹死,就当我是投湖自尽了。同志们,胜利的一天总会来到的!”说完,便一头跳进深深的洪泽湖中。

  残暴的敌人用机枪向水中扫射,张贤又一次中弹。敌军一个头目见张贤在湖水中沉浮,大声叫道:“这个拿手枪的一定是新四军干部,快,下去把他捞上来,回去好领赏!”敌人把奄奄一息的张贤捞上船,又拉到湖边的马浪岗上岸。这里是洪泽湖南岸,属安徽省盱眙县枳老区(枳头桥、老子山)戚家洼,因地处淮河入洪泽湖的入口处,故称“大河头”。敌人把气息奄奄的张贤拖到岸边高地,敌军头目恶狠狠地说:“赶快投降吧,我们给你治伤,以后跟着我们国军干!”

  张贤用尽力量缓缓地抬起头,坚定地说:“做你梦去吧!我是共产党员,誓死不投降,更不会和你们反动派同流合污。‘刮民党’马上就要完蛋了。要向人民投降的是你们!”接着大声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人民胜利万岁!”

  敌人头目恼羞成怒,举起刀向张贤砍去,刀光血影,张贤倒在血泊之中。恶魔般的敌人还不放手,又残暴地砍下了张贤的头,还将他的尸体抛进了滔滔大湖。

  张贤光荣地牺牲了,那年他才31岁。后来,张贤被部队和国家民政部认定为革命烈士。4.png

  张贤走后不久,庞露接到通知:张贤同志在1946年7月16日重返洪泽湖寻找伤病员时,在船上遭到敌人袭击,光荣牺牲了。年仅25岁的庞露听到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几乎昏死过去。但她忍住哭泣,抹去眼泪,坚强地站了起来。她坚定地说:“贤,你的血不会白流的!”张贤牺牲后,庞露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继续投身于解放战争的洪流,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辗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治疗伤员,又多次用自己的鲜血救活战友,直到全国解放。

  新中国建立后,庞露分配至苏南军区卫生部直属队任队长。1956年转业至地方工作,任南京南化公司医院院长;1961年任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顾问。1983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庞露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09年12月30日因病逝世,葬于苏州张家港市塘桥。

  1951年,庞露曾写信给当年新四军后方医院院长、时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长崔义田,询问张贤牺牲经过,崔义田亲自回信向她讲述了当时的情景。后来又与地方联系,询问张贤牺牲地点,因当时洪泽湖属江苏省,而牺牲地在盱眙属安徽省,无法查找。1955年盱眙县划归江苏省,1956年重建洪泽县,庞露于1957年又致信洪泽县人民委员会,要求寻觅张贤的遗体。洪泽县人委民政科于5月17日给庞露复信,告诉她张贤牺牲在盱眙县戚家洼大河头,由于当时白色恐怖,环境恶劣,烈士遗体被敌人抛入大湖,现已无法查找实迹。

  2009年庞露去世后,其子张克宁(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专业,原为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标准档案中心主任)将母亲骨灰安葬,并为父亲也安置了一个墓穴,小心翼翼地将战争年代父亲写给母亲的信放入墓穴中,以对为革命牺牲的父亲的哀思。

  前不久,在三集革命历史纪录片《红色医生》拍摄过程中,专门采访了张克宁同志。张克宁像拍摄组的同志讲述了父辈救死扶伤、为民服务、为革命奉献一生的事迹,也讲述了许多铁军红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参考资料】

  1、庞露,缅怀张贤烈士,《老兵话当年》(第十辑),2006年。

  2、新四军白衣战士张贤捐躯洪泽湖,淮安文史网,2019年7月26日。

  3、360百科,革命烈士张贤,新四军卫生战士庞露。

  4、朱大明,“民抗”里的上海医生——张贤, 澎湃号?媒体“政协往事”,2020年6月22日。

  5、刘石安,一部老部队的“家史”,《铁军》,2017年第5期。

  6、张维民,从“童养媳”到抗日英雄——白衣天使庞露,张家港文明网,2015年8月26日。

  7、江跃中,新四军“沙家浜”部队老战士重返旧战场,新民晚报,2017年10月15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