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鲍集镇有一军旅世家,三代从军初心不改保祖国,一门三位将军写传奇,这就是马友里、马开城、马开平、马骁祖孙三代从军保国故事。
鲍集是个非常古老的乡镇,古代属于泗州管辖,这里叫招贤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相传春秋时期,管仲、鲍叔牙二人经商在此,留下“管鲍分金”的诚心故事,由于二人慷慨赠金与民,故人们将北村改名“鲍家集”,南村改名“管仲集”,还修建了“管鲍分金亭”以纪念。1939年秋,彭雪枫率新四军第六支队挺进江淮,这里便成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无衔将军马友里
1922年,马友里出生于鲍集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辛生活。1939年新四军来到这里,他便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和报效国家的热情,参加了抗日组织,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皖东北预备大队副大队长、华中淮北洪泽湖水上大队大队长等职。他率领队伍,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抓汉奸,除恶霸,令敌人闻风丧胆。1943年他转入新四军主力部队,任淮北军区第一八八团连长、副营长。先后在张爱萍、韦国清、腾海清等领导下,参加战斗,屡立大功,为打击日寇,巩固抗日根据地立下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马友里先后任营教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率部参加莱芜、孟良崮、盐南、淮海大战,多次负伤,数建奇功。尤其是在宿北大战时,更是显得英勇机智,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敌王牌整编第11师。接着,他又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等苏南沿江城市。又继续东进南下,参加了解放上海、杭州、温州地区和舟山群岛等几十次战役战斗。马友里出生入死,顽强作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美援朝期间,马友里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1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咸兴地区防御战。他大智大勇,果断机智,指挥部队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强敌进行殊死搏斗,以小的代价换取重大胜利。其所在部队多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表彰。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58年马友里从朝鲜回国后,征尘未洗,又奉命前往青海玉树地区指挥平叛战斗,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他带兵转战两年多时间。由于他指挥有方、调度得力,全歼叛匪,战绩突出,兰州军区特为他记功一次。接着他升任师长、副军长、军长,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在兰州军区司令部任职期间,他常深入连队和边防哨所,掌握第一手材料,亲自组织和推动部队军事训练,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兰州军区皮定均司令员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好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听到汇报后,也夸奖他“头脑清楚,思路敏捷,精明能干”。
1962年,马友里被派往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5年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1972年5月任兰州军区参谋长。1980年,调任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分管教育和后勤。他及时总结管理育人的经验,组织编写了《部队管理教育教材》,为培养部队中级军政指挥员作出贡献。
马友里于1985年8月离职休养。1988年5月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奖章,定为正兵团级。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复军衔制实施第二次授衔时,按马友里的资历、职务和功勋应该授予将军军衔,但由于他已经离休不再担任军职,不属于授衔范围,故未能授衔。但人们都非常尊重他,称他为“无衔将军”。
马友里家风纯正、家教严谨,对子女教育也是极其严格,他把两个儿子都送去当兵,在基层连队摔打磨练,他对儿子说:“你们到哪里都不许扛我的牌子,你们和老百姓家的孩子一样,都是普通一兵,不能有一点点的优越感,要多吃苦,多干事,多出成绩。要不,就成不了才。”儿子们都听他到话,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争取进步。他的两个儿子马开城、马开平均授少将军衔,人们赞誉他们家是“父子皆为将,一家三将军”。
技术少将马开城
1954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1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盱眙籍军人马友里正在指挥开城战斗,通信员前来报告喜讯,告诉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马友里哈哈一笑,开心地说:“又有一个小兵出生了,我马家将来要出将军了!”要他给起个名字,他笑着说:“还起什么名字啊?这开成马上就要被我们打下来了,就叫开城吧!”
马友里从朝鲜回国后,征尘未洗,又奉命前往青海玉树地区指挥平叛战斗, 4岁的马开城便跟随父母来到青藏高原。从小在军营生活,经受艰苦考验,目睹着一次次行军,一场场战斗,军人的刚毅性格和勇敢品质早早地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中。1970年刚刚初中毕业,马开城便提出要去当兵。父亲说:“当兵好,但是你是我的儿子,当兵不能在城里,不能在机关,而是要到基层连队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就这样,马开城来到兰州部队山区的基层连队。面对恶劣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繁重的训练任务,他毫不退缩,和大家一样吃苦,一样磨练,摸爬滚打、队列操练,射击投弹、战备施工,他一点都不含糊,样样训练科目都取得优秀成绩。他严格“保密”,和战友们团结友爱,亲如兄弟,大家都很信任他。第二年便被提为班长,第三年又加入了党组织,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三年过去,连队的战士们竟然不知道他是军区参谋长的儿子,当战友们知道内情时都夸赞他,可他抱住战友乐呵呵地说:“我们是兄弟,我们都是兵。”
后来,马开城被提升为排长、副连长。1978年,组织上选派他到解放军指挥学院学习。1979年7月,他看到钱学森教授讲“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知识,便把学习方向转向“军事运筹学”。1981年马开城从学院毕业后回到兰州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工作,他仍把战略推演、战术模拟作为主要研究课题。1983年,马开城被调到石家庄指挥学院,受命研制“合同战术训练模拟系统”。他利用仅有的一台电脑,着手筹建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运筹教研组”,开始只有“一台电脑6个人”,到上世纪90年代,教研室升格为“军事运筹研究中心”,人员也达到14个人,马开城担任研究中心主任。他们陆续研发出微机辅助裁决系统、合同战术训练模拟系统等。2000年,马开城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多少年来,由他主持研制的“陆军参谋作业系统”、“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以量化行动结果来评估作战能力”等系统模型。《解放军报》曾刊载《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研室主任马开城巧手搭平台》《我军搭建先进高效一体化训练信息平台》《追波逐浪立潮头——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马开城研制信息系统纪事》等多篇文章报道他的事迹,《中国青年报》也刊登《军事演习场上有了科学的裁判》等文章对马开城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如今,马开城是博士、教授,还当选为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是军事运筹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被誉为“马大腕儿”“军事通”。
“大眼睛,亮光头”是马开城明显的体貌特征,同事们打趣地说:“马教授的头发就是中心发展的见证”。而他风趣地的说:“头发一天天减少,但中心一天天发展壮大,我快乐。”学院为了留住他主持研究工作,曾连续三次为他办理了延迟退休手续。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马开城教授塑造了军事运筹研究中心这一平台,这个平台离不开马开城。而马开城也离不开这个平台,他放不下自己一手打造的科研团队和研究课题。
30多年来,马开城先后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12年又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他带领的团队研发各类作战训练信息系统80余项,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48项,为实现科技强军梦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训少将马开平
马开平是马友里的小儿子,1959年1月出生。1977年,正在担任兰州军区参谋长的马友里决定让刚满18岁的马开平到部队当兵,他对马开平说:“不管到哪里都不许扛我的牌子,不能有一点点的优越感,不能搞一点点特殊化,你们和普通百姓家孩子一样,都是普通一兵。”就这样,马开平来到基层连队,做一名普通战士。由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他被任命为班长,1980年4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历任排长、连长、参谋、作训股长等职。
在马开平入伍的前10年中,他始终在一线团队当兵、带兵、练兵,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多次参加军区、集团军组织的比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他先后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北京国防大学基本系,并到土耳其国家战争学院空中突击研修班、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高级研修班进行交流学习。1984年10月参加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军事学院方队),1985年7月至1985年12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任某师作训参谋。
1986年,马开平经选拔调入总参谋部工作。历任《军事》杂志编辑,部队训练局参谋、副局长,八一军体大队大队长,合同战术训练局长、综合局局长等职。他长期在总参谋部负责全军部队训练筹划与指导工作,期间,坚持用党的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立足国家和军队建设全局谋划工作。着眼军队使命任务深度拓展,军事斗争准备转换接续、军兵种建设转型发展,坚持以战领训、以联为纲,统筹设计战区与军兵种训练,军事力量走出去与请进来训练,突出首长机关和新装备新力量新领域训练,积极探索建立新体制下军事训练管理与保障体系。锲而不舍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每年下部队长达4至6个月,广泛吸取官兵实践经验,积极组织作战训练重难点问题攻关,无论全军夜训、战法创新、反恐研讨、全军新大纲集训、组织跨区演习,还是负责筹备全军参谋长会议课目演示、组织陆军合成旅集中检验评估,都为当时部队训练提供引领与示范。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于1986年、1995年、1999年、2000年2004年共5次荣立三等功。2006年荣立二等功,同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因分管工作需要,2013年起马开平调任总参军训部副部长,授少将军衔。兼任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执委、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委员。
2014年我军举行了“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时任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马开平少将全程参与并指导演练活动。3个多月时间,他一直待在朱日和,中间只回过一次北京,那是参加授少将军衔仪式,非回去不可。他上午往北京赶,直接赶到八一大楼参加授衔仪式,仪式一结束就驱车回返,没有回家,连办公室也没有去看一眼。他当副部长后,有人问他的爱人:“老公当了将军,有什么感觉?”她回答说:“就是见不到人了。”人哪里去了呢?不是下部队搞调研,就是到朱日和筹划军演。在系列演习中,7个“红军”合成旅与“蓝军”对抗的总成绩出来了,是“1胜6负”。总结出来后,马开平毫不犹豫地签字同意。有人提醒说,这样集中报道“6败1胜”好不好?是否会引起震动?马开平说:没有震动才不好。当这篇报道在7月29日《解放军报》的一版突出位置刊出时,确实在军内外引起震动,但是也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8月18日,“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的总结报告摆到了军委习近平主席的案头,习主席审读之后,挥笔在报告上作了如下批示:“……这次陆军合成旅集中检验评估活动搞得很好。要认真研究演习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练兵打仗思想,强化训练改革创新,强化作战指挥和技战术训练,不断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有效落实,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在军演总结大会上,马开平针对军演中出现的问题,坚定而严肃地说:我们要坚决贯彻军委总部的指示,大兴实战化训练之风,下猛药纠治形式主义,树立实战化训练的导向。我们不需要训练场上廉价的胜利,要的是能够适应作战任务、决胜未来战场的真成绩、真水平、真实力、真功夫。
马开平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组织和指导部队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开展与外军联训联演,2015年,他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要,提出建议并申报成功2019年“武汉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继而组织实施,完满完成,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高度评价,为我军增添了光辉与荣耀。
2016年1月,中央军委机关作了调整,新组建“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任命马开平担任军委训练管理部训练局局长。
后起之秀马骁
马骁是马开城的儿子,2003年,他从河北工业大学毕业,正在满怀信心找工作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你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和我在军校搞的研究同出一门。你就去当兵吧,接过我身上的担子,完成我还没有完成的工作,把路走得更远、走得更宽。”在父亲的支持下,马骁参军入伍。马开城对儿子说:“当年我走的路,也是老爸给选定的。我们这个家庭有着光荣的传统,是党和人民哺育培养了我们,每一代都必须要有人成为共和国军人,上一代是我的老爸,这一代是你老爸和你的叔叔,下一代就是你,别无选择!”
2011年,马开城、马骁父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毕业歌》栏目,马骁动情地说:“刚入伍时,我带着一些无奈和不情愿,但今天,我认为老爸为我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我已深深爱上了这项事业,并将像我的祖辈、父辈一样为之献身。”
2016年是海湾战争爆发25周年,为了解这场战争,学习相关高科技知识,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北京市高校国防教育协会和南征兵推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以海湾战争为背景的“北京高校学生第三届兵棋推演大赛”。赛前,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马骁教授介绍兵棋知识,进行现场培训。大赛开始后,由马骁教授担任现场解说。他理性的分析,详尽的解说,博得大家一阵阵掌声。大赛结束后,他又对海湾战争的发生及过程进行仔细地剖析,给予参赛者进行指导,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2017年4月,马骁教授再次进行赛前培训,他围绕“兵棋推演技术与应用”“典型兵棋推演大赛情况介绍”等内容对与会代表进行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对战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讲解,圆满完成了本次大赛分赛区培训工作。大家说:“真不愧是兵棋推演专家,听他的课感觉就是不一样!”
现在,马骁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军事学博士,是我军兵演领域的青年才俊,他正在研究更多的成果,创造着更多的奇迹。他自信地说:“青出于蓝,看我们的了!”
八十多年的三代军旅,马家一门三代军人,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爷爷马友里,到全军科技领军人才的父亲马开城、马开平,再到子承父业的儿子马骁,马家演绎了“接力参军、精忠报国”的传承。他们用无怨的坚守、无私的付出、无悔的青春书写了军旅人生的辉煌与荣光。
国家需要这样的军人,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社会需要这样的传承,党需要这样的初心。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传统、不死的军魂,是我党我军和红色江山牢不可破、万古千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