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就连我这个没有当过兵的人,听着心里都热乎。哪怕你就是在兵营里呆过三五年,那也是一种身份、资历和荣誉的象征啊。不过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老兵可不一般,我确信绝大多数老兵听了也会肃然起敬。

他叫周学陶,1949年8月参加革命,穿上军装,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那时,我正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人家已经在烽烟滚滚,血肉横飞的朝鲜战场,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上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志愿军”的认识都是源于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对于我,那是六十年代上了中学的事,那时我就想,这些“最可爱的人”究竟是啥模样?

 在那场“昨天的战争”中,战争之残酷,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的。十几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自从跨出国门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生死一瞬间,多少青春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周老回来了,他今年九十岁,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还棒着那,而且每天特别忙。这不是奇迹吗?你一定想知道他的养生秘诀,还有整天都在忙些啥吧?

1656941495659160.jpg

先看看五月二十日十点他给我发来的微信:“王老师,很对不起,因学习此文近两个小时后,还在忙于写心得体会,所以……”这是他因为学习的事,耽误了给我的复信所表达的歉意。那你可能会问,这岁数了还学什么?我看了一下,是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晨昕,为离退休干部所做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专题报告会,这个报告会时长105分钟。我后来听了一下,真的,一口气坐着不动坚持下来都难,而且像这样的报告不听个两三遍,要基本消化下来更难。但是周老,一个九十岁的人,不仅在没有任何人的强求下一口气听完了,还接着写心得,你看,在紧跟形势和党同心同德上,周老就是有这样高度的自觉和顽强的毅力,怎不让人敬佩!我才七十,要论精力、体力、思考力、特别是精神境界方面,在周老面前,都只有叹服和满心的惭愧。这就是一个七十多年前的老兵在今天的学习精神,而且只是他每天坚持学习的一个极为普通的例子。周老十分重视政治学习,他学习的目的很明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站稳立场、与时俱进,永远跟党走。”

微信图片_20220705095124.jpg

如果你要以为他只是关心政治学习那就错了,在北京老干部大学,他可称得上是元老。近二十年来他不避寒暑,风雨无阻,先后参加了“现代文学班”“传统文化欣赏班”“电脑班”的学习。要说最久的,还是“书法班”的学习,我就是在这里和他认识的。周老每次上课,都得从海淀清河挤公交到德胜门,再换车到雍和宫,下车后还得走一段路,到校少说也得一个半小时。尽管家里有体弱多病的老伴需要照顾,可是每次上课他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我总是享受他的“特殊照顾”。作为班长,课前他会把毛毡事先铺好,笔洗盛满清水,纸、墨、碗、盘,粉笔板擦一应俱全,先为我的教学做好了一切必要的准备,然后再把自己的作业挂上。这个班一共四十人,全部由离休、部级、军级和局级干部组成,他要按名册座位掌握出勤情况,并把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料,发到每个老同志手上,学校的通知要求,他会一件件细致落实。下了课,他又一声不响地把盘碗洗净,把所有用具收拾好,关好门窗,最后离开教室。这样的坚守,即使在他的老伴离去的日子里也没有缺席。必须要参加的活动,他一定事先向我请假说明。正是这样的自律和表率,他不仅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和信任,还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周老个子不高,和蔼可亲,讲话不多,也不引人注目,如果仅凭外表看,就是一个最朴实不过的老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却一次次给我以心灵的震撼。

1656941754103706.jpg

在北京老干部大学四楼第一教室的外墙上,有个“荣誉橱窗”,我走出电梯时,总要在那里看看,周学陶的名字一次次出现在那里。那都是共和国颁发的奖章啊,每一枚的份量都无法估量,就拿“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的奖章说吧,都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每一枚都是特殊的荣誉,都闪着耀眼的光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获得的奖章、奖状很多,从朝鲜国政府到我国各级政府颁发的,件件都有故事,令人心生仰慕之情。他十分珍惜这些荣誉,有一次他特别激动地拿着一些失而复得的“文物”给我看,那是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丁盛司令员签署的委任状。课下聊天时,匡局(原老干部局局长)也跟我说过“老爷子可了不起”。

这样的有功之臣,晚年应该怎么过?我想,他应该有个小院,美味佳肴、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他应该在神州大地走一走,饱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应该到世界各地转一转,见见更大的世面。他完全有这个条件,但他却没有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享乐的小圈子里,他在一次次用气势磅礴的榜书,讴歌时代,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他在参加《跨过鸭绿江》的上映仪式上,给剧组和观影人慷慨激昂的宣讲,志愿军怎样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加大炮。他在国企毛纺集团,器宇轩昂,逻辑清晰地传承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给后来人以奋进的精神力量。他在电台接受采访,在党旗下诵读革命先驱李大钊的雄文《庶民的胜利》。他在社区,语重心长,春风化雨,激励基层干部学出信念,学出干劲,学出担当。在家里,他还要伏案写作呢,在“银河悦读”,这个以全国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著称的网站丛书《致敬最可爱的人》中,我拜读了他的《三八线上迎亲人》和《打败美帝野心狼》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阅读量,至今已经超过一万三千人次。这就是一个老英雄、老革命的胸襟和情怀,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起居录和风采。周老为人低调,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把自己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兵”。

5_副本.jpg

还记得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天黑得很慢》那部小说吧。他说,人过六十到天完全黑下来必然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窘境,诸如陪伴的人越来越少,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小,前行的路上险情不断,准备回到床上重返童年。对吗?对!可是我们从周老的夕阳路上却看见老当益壮,年高德劭,彩霞满天,这对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是个启示。

 周老是我最敬重的人,他一贯尊师重教,总是称我为“恩师”,这让我十分惭愧,无地自容。我的成长和进步始终离不开他的信任、鼓励与呵护,在他面前,我时时反省自己的幼稚和浅薄。

前些天,一个朋友请我写幅字:“老兵不老,军魂永恒”,我一听大喜,这不就是周老身上的精神吗?

“不老”,是因为他有一种永远年轻的精神状态,他之所以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是学习。学习使他的理想不变,信念不变,追求不变,本色不变。这些不变就是他在晚年继续发光、发热的动力之源。所谓“军魂”,就是一个军人对精神高地的坚守。在美国“西点军校纪念馆”陈列着上甘岭“537.7”和“597.9”两个高地。当年志愿军只有两个连坚守着,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七个营的兵力,就是攻不上去。为什么?我想,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始终坚守着“祖国和人民”这个至高无上的精神高地,有了这样的军魂,中国军队“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周老参加过那场战争,几十年过去,至今,退伍不褪色,依然坚守着那样的精神高地。

微信图片_20220705110219.jpg昨天,周老对我说:“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我深知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年,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66个年头,我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自身,不忘初心使命,继续发挥离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在这时,一个请“周爷爷朗诵的信息”传来,我知道,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他的朗诵《红船》正在准备录播。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和敬重啊。

军人们就要迎来自己最值得骄傲的节日了,在建军九十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以此文祝周老健康长寿,并对所有的老兵致以深深地敬意。                                  

2022年7月4日于北京为之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