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冬日里的一天,空气里泛着清冷,一名战士牺牲了的消息传到了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耳朵里,听闻消息,许世友十分悲痛,第二天,在埠西头沙河边召开的万人追悼会上,许世友将自己的新棉服盖在了战士尸体上,恸哭不已。因过于悲痛,一整天里汤水未进,为其绝食。

  半年后,胶东百姓在每家吃不饱肚子情况下,自发募捐,为他铸造铜像。缺少铸造材料,刚结婚的小两口捐出了铜脸盆,老汉捐出了铜烟锅,儿童团员捐出了日寇扫荡时丢弃的铜弹壳……还有的村民,捐出了铜锁、大柜箱子的铜把手……化零为整,浇铸起一尊高两米、重五千斤的铜像。

  这是一名怎样的战士,能让历经百战,见惯了刀光剑影、生死考验的战将如此伤心?能使得四方百姓倾尽了家底,将每个人的敬仰与爱戴溶进了心里?

  他,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旅14团1营5连3排副排长。先后参加过120多次战斗,9次身负重伤。他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也是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之一,他就是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

   此刻,他身着八路军军服,手持钢枪,挺身伫立,雄1.jpg视远方,屹立在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与牺牲的两万余名英烈一起,守卫着护佑着胶东这片美丽的土地。

        英灵山上的任常伦铜像

  二

  孙胡庄村是个小村,离我老家的村子只有20余里地。1921年,任常伦就出生于老黄县孙胡庄的一个贫困家庭里。因原在此定居的是孙、胡两姓,所以村子取名为孙胡庄。

  那个年月里,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饥不果腹、衣不蔽体,小小的任常伦自然也是如此。1927年,任常伦的父亲被国民党抓做壮丁,由于担心家中妻儿,父亲多次尝试逃跑,不幸在最后逃跑的过程中被军官打死。那一年,任常伦刚刚6岁。

  父亲的死给母亲带来沉重打击,随之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而这时,任常伦才10岁。失去了双亲的他无依无靠,幸好得到叔叔照顾。叔叔一家生活同样艰难,但在任常伦少年时期,仍然供他上了私塾。特殊的身世使任常伦变成一个早熟的孩子,他不忍心叔叔节衣缩食供他读书。14岁时,便毅然辍学,帮助叔叔挑起生活的担子,靠打短工补贴家用。童年的任常伦,就是苦难中国贫苦大众的一个缩影。

  在闯荡生活的日子里,任常伦开阔了眼界,也听说了许多的英雄事迹,这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让他打定了长大后保家卫国的念头。

  “七七事变”后,胶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8年5月,黄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这年冬天,任常伦成为村里第一批自卫团员,协助地方抗日武装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他机智勇敢,胆大心细,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交给的任务。

  dd66ddc523ae4330a963c45611e75258.jpeg1939年春的一天,早饭后,任常伦和王健吾、王宝玉奉命到石良集侦察敌情。见一个伪军官蹲在街上买鸡蛋,腰里别着匣子枪。王健吾举起手榴弹将伪军官打昏在地,王宝玉趁机将匣子枪夺到手。王健吾与王宝玉两人架起昏迷的伪军官就往村西跑。任常伦看他们抓获了“舌头”,机智地说:“你们快架他过河,我在这里对付敌人!”此时,集上的日军听到响动,端着枪向村西追来。任常伦趁敌人没靠近,迎头扔去一颗手榴弹,轰地一声炸响。接着高喊:“八路军进村了,快跑啊!”赶集的群众顿时散开,村里村外你喊我叫,弄得日军晕头转向,因怕吃亏,不敢再追。就这样,任常伦掩护王宝玉、王健吾架着伪军官顺利脱险。

  胶东根据地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1940年8月,19岁的任常伦参加了八路军。因为表现突出,两个月后,调到胶东军区五旅十四团二营五连。在此后的多次战斗中,任常伦都是冲锋在前,勇猛拼搏。一次战斗中,任常伦第一个勇猛地冲进了围墙,正前进时左胳膊负伤,班长让他下去包扎,他却说:“为了党和人民,该流血时就得流血,这算得了什么!”边说边拿着手榴弹继续冲锋,直到负伤的胳膊抬不起来时,才撤下火线。

  还是新兵时,队伍里武器缺乏,班长只发给任常伦一把大刀,让他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但是战斗一打响,他比老兵表现的都勇敢,冲在最前面,手举大刀砍死了许多敌人。1941年1月,在掖县城南战斗中,任常伦负责运送弹药,当他扛着一箱弹药冲上火线时,猛地看见3名战友正和日军拼刺。任常伦把箱子一放,一个箭步窜上去,死死抱住一个鬼子后腰,对面的战士趁势捅死了这个鬼子。任常伦乘机夺过一支三八大盖,回身也解决了一名鬼子。也就是这场战斗当中,他缴获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支枪,他的这把枪,现在仍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任常伦就用缴获的这支钢枪苦练杀敌本领,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这一年,任常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福山县猴子沟伏击战,任常伦带领两名战士,最先跳上敌人的汽车和日军拼斗,腿上两处负伤,稍事包扎就回去参战,直至把日军全部围歼。

  除了在作战上十分勇猛以外,上过几年私塾,识得许多字的任常伦在作战指挥上也有过人的天赋,两者共同作用下,任常伦在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飞速成长。在党的教育下,政治思想进步明显,作战更加勇猛,表现更加突出,更是在战场上不顾危险,多次挽救了战友的生命,这也使得他在战士中有了声望。

  任常伦常说:“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该流血的时候就毫不顾惜地去流血!”1941年7月下旬,部队围攻发城的战斗到了紧要关头,敌人蜷缩在仅存的3个3层大碉堡里负隅顽抗。7月26日晚,部队开始强攻,任常伦首先率领突破组,冒着炮火,挥舞铡刀砍开鹿砦,为部队扫清障碍。接着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点燃了碉堡下的柴草,火攻敌人,顺利地攻下碉堡的底层,但龟缩在上层的残敌仍不肯投降,居高顽抗。敌人摔石头、倒开水,先爬上梯子的战友倒了下来。任常伦怒火满腔,高喊一声“我上!”立即登上梯子,此时他肩部、腿部已经负伤,浑身鲜血淋漓。当接近碉堡枪眼时,被碉堡里飞出的砖块击中头部,他忍痛抽出几束手榴弹,刚塞进枪眼,便一头栽下梯子。手榴弹在碉堡内开了花,战友们乘机冲进碉堡,全歼守敌一个排。


  

  对敌人有着百般的恨,而对自己的战友,任常伦却有着百般的爱,经常舍命保护与救助。

  在攻打敌人一个外围据点后,部队撤退,任常伦和两个新战士走在了最后。此时,敌人尾随追来,情况危急。任常伦让两位新战士先走,自己跑到大道西侧的丘陵地带,选择了一个隐蔽伏击点,举枪朝敌军射击,走在前边的敌人被打倒。这一枪,把敌人全部吸引了过来,而两个新战士安全撤离。

  另一次,任常伦在随部队追击伪军时,和二、三百名敌人混在了一起,正打得来劲,任常伦突然看见一个战友被四、五个敌人包围住了,他怒不可遏,勇敢地冲上去,大吼一声。正当敌人被惊吓的一刹那,任常伦端起三八枪,当场打死两个,又刺倒一个敌人,使被围攻战友转危为安。fcaa143e1c7116bcf73b40.jpg

  1941年冬,部队攻打小栾家村据点,因敌情有了变化,连队奉命撤出战斗。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三班长史德明。旧伤在身的任常伦请求回去营救史德明,一同前往的一排长和二班长途中受了伤,任常伦就让他们掩护,他只身一人前去搜寻战友。任常伦多次机警的突破了敌人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史德明。原来,史德明在战斗打响后,不幸受了重伤。任常伦用毛巾给史德明包扎好伤口,又解下绑带,一头系在史德明身上,一头抓在自己手里,拖着他走。经过封锁点时,被敌人发觉,招来一阵激烈的扫射,任常伦把身子挡在战友前面,史德明安全无损,他自己却受了伤。在接应战友掩护下,任常伦搀扶着史德明,一步一个血印返回了营地。

  由于表现突出,1942年6月,任常伦被提升为班长。11月中旬,日军两万余人与顽军赵保原部配合,对胶东根据地分区“扫荡”。白天,敌人拉网式包围,晚上,就在包围圈四周点火照明,阻挡八路军突围。任常伦所在部队开始了艰苦的反“扫荡”。一天晚上,任常伦奉命侦察突围的方向和路线。他身带手榴弹,摸到前沿,发现有两个伪军正在烤火。他飞快地冲到敌人面前,先用手榴弹砸死一个伪军,另一个伪军吓得投了降,任常伦把抓获的俘虏押回连部,连长根据获得的情况,指挥全连顺利地安全突围。

  入伍4年多,任常伦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身上留下了11处伤疤。在部队里,任常伦打仗勇敢不怕死出了名,每次负伤他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


  四

  夏天里,不断传来好消息,根据地张灯结彩,山东军区战斗英雄英模大会隆重召开。任常伦戴着大红花,挂着红布条,和罗荣桓、肖华、黎玉、许世友、吴克华等领导同志一起,端坐在主席台上。大会上,任常伦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一个月之前的1944年7月,他刚刚出席了胶东军区表彰会。

  会议刚结束,传来日伪军进攻牙山抗日根据地的消息,任常伦心急如焚,日夜兼程、长途跋涉700余里,赶回了胶东部队,一到部队就坚决要求上战场。那时他身上已负过八次伤,肩膀还留着敌人的弹片,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部队首长命令他休息,等身体康复了再打仗也不迟。他说:“不让我打仗,我受不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鬼子横行霸道!”在他再三坚持下,部队首长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11月17日早晨,长沙堡战斗打响,700多名日军疯狂进攻,被我军阻击。任常伦带领全排30多名战士,发起冲锋,抢先占领了制高点。日军连续发起两次争夺制高点的冲锋,都被三排战士打退。突然,有几十个日军抢占了制高点左侧的一个小高地,在上面架起了机关枪,严重威胁着团指挥部的安全。任常伦立即带领九班战士,一气冲到小高地正面的断崖下,安排两名战士正面佯攻,他和其他战士迂回到小高地侧面发起猛攻,一举夺取了小高地。但敌人不甘失败,用大炮疯狂地轰击小高地,接着一个军官挥刀指挥日军向小高地上冲。

  2.jpeg(胶东军区第一届战斗英雄大会合影,左二为任常伦)

  任常伦端着大盖枪,打死了日军指挥官和3个敌人。九班战士斗志昂扬,以一当十,勇猛冲击,连续打退了日军的5次反扑。战士们的手榴弹用完了,子弹打光了,援军还未到,日军又反扑上来了。此时,任常伦高举手中的枪,坚定地对战士们说:“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人在阵地在!”说罢,他冲在前头,带领战士,在小高地上同日军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白刃战。任常伦沉着勇敢,接连刺死4个日军,他自己也负了伤,但他仍坚持战斗,当他刺倒第5个敌人时,五班赶来增援,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下去。

  傍晚,日军对小高地又进行反扑。任常伦在战斗中被日军子弹打中,任常伦吃力地对战友们说:“同志们,别管我,守住阵地要紧,守住阵地就是胜利!”负伤后的任常伦,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战地卫生所牺牲,年仅23岁。

  任常伦的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怀着满腔悲愤,奋死抵抗,对日军进行猛烈反击,打退了日军的反扑。八路军乘胜追击,粉碎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犯。


  

  为了纪念英雄,一九四五年二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改英雄的家乡孙胡庄为“常伦庄”。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亲自组织召开扩大会议,授予任常伦所在5连为“任常伦连”。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里,与任常伦年龄相仿,且私交甚好的胶东国防剧团的漠雁流着眼泪,与父亲栾少山一起,于牙山地区一个小山村的破门楼里,一边编词,一边编曲,相互推敲、切磋,终于完成了那首朗朗上口、朴实无华的《战斗英雄任常伦》。漠雁,原名栾为伦,是其后写出了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作者。1d21712d82c24bf9a14c70598441b891.jpeg

  战斗英雄任常伦,

  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

  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

  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头阵,

  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

  为人民牺牲也甘心……

  英灵山烈士塔落成典礼上,国防剧团和上万军民,同声唱起《战斗英雄任常伦》。任常伦的妻子和家人也应邀参加,一边听着,一边流泪。这首歌很快在胶东流传开来,在集合的村头上、行军的行列中、医院的病房里,常常听到这首歌。它从胶东半岛唱到白山黑水,唱到淮海战场,唱过长江,唱到天涯海角——从战火纷飞的年代,直唱到今天……

       (照片来自网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