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初夏,鲁南大地气温极速上升,阳光炽热火曝,防山营区周边村庄田地里的小麦已收割完毕。三营营区通往团部大道二旁的白杨树已是绿树成荫,偶尔还听到树上的知了吱吱叫个几声,此刻正是各连队紧张训练考核正酣之时。八连接到了团首长命令,组织抽调50名干部战士前往邹县太平乡(今邹城市太平镇)白马河师属农场,支援在那里执行为期一年生产任务的七连,帮助他们完成插秧任务。

        八连连长丁维俊,指导员姜文清,副连长华怀奇,司务长李自亮(时缺副指导员),在接到命令后,第二天便召开了全连干部战士思想动员会,随后展开了人员调配,装具携带,检查指导等一系列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627180248.jpg    6月5日早上7点,刚吃完早饭,赴白马河农场参加生产劳动的全体人员闻令后,便携上装具,分乘三辆解放牌卡车,前往白马河农场,当时从三营部调来一辆,车辆编号为1、2、3,连长带1号车,指导员带2号车,司务长带3号车,华副连长负责在营人员留守。经过2个多小时的急行军,三辆卡车便安全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当车队即将进入七连营区时,就远远看到欢迎我们的七连连长李荣殿,指导员霍卫,副指导员肖宜忠,炮二排排长金树喜。当车停稳待我们下车后,他们就上前与我们连长、指导员,还有司务长亲切握手打招呼,互致问候。

        我们下车背上被子和其它所携带的装具物品,集合列队,由肖宜忠副指导员,金树喜排长,将我们分别带到俱乐部和三间用于贮存粮食的仓库,在这二个“宿舍”的地面上,两边铺了一条宽约2米的稻草,我和22名战友被安排在七连俱乐部里,其他25名战友被安排在库房里(连长、指导员、司务长有单独房间),我和战友们各自选择好床铺位置,放下行装,安放好所携带物品,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安营扎寨了。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连长丁维俊,指导员姜文清又叫大家集合,给我们讲了一些在农场生产劳动,以及在农场生活的几条纪律和规章制度。由于开饭时间未到,连长和指导员对大家说,可以在营区附近活动活动,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11:20分赶回来开饭即可,于是,我和几位战友立马就去转悠了。    

微信图片_20220627180155.jpg        我们跑到营区边上,放眼望去,有几台大型拖拉机正在整理农田,只见一块块农田白浪滔天,一群群鸟儿在田野上空盘旋觅食,空气湿度很大,且带有泥土的芬芳。我们在转悠当中,还发现田间沟渠里慢慢游动的泥鳅和跳跃的青蛙,这让我顿感喜出望外,萌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由于秧苗还未满月(水稻秧苗必须满月后才能移栽),加之农田正在耕作整理,这样,我们才得以悠闲休息几日。我们在等待期间,连领导允许我们到农场周边转转,但不能跑远。于是,我和几位战友吃完早饭,便兴高采烈结伴出去蹓跶了。

我们从营区出发,沿着沟渠田间小道直奔白马河大堤,当我们爬上大堤放眼望去,便看到波光粼粼,延绵数百公里,宽约40米左右,久经闻名的白马河。我和几位战友漫步在白马河大堤上,悠闲地欣赏着河两岸美丽的风景,惬意地享受着从河面吹来的阵阵凉风。期间,还看到几只白鹭在河边觅食嬉戏,还有水鸟扎进水里捕捉鱼虾。我们边走边聊,时而说笑,时而打闹,时而捡起薄石片打水漂,大家都不甘示弱,比试着谁的水漂打得更多更远……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快乐而美好的时光,临近11时许,才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地离开白马河大堤,回到营区等待开饭。

在等待秧苗栽插4天中,我们早上不用出操,一天三顿馒头或大米饭,除了白天看书看报写家书情书,就是在营区附近闲逛或睡觉。晚上7点前,大家按照各连队领导的要求,集合围坐在七连连部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节目播放完后,如果谁还想看其它节目,可以继续观看,不想继续观看的,可以自行离开,自由活动。

   0.jpg     白马河农场,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水系极为丰富发达,河流、水沟、水渠,还有水田,自然生长了各种鱼虾,黄鳝、泥鳅、青蛙是应有尽有。趁着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我和江苏金坛、安徽肥西、六安五位战友沟通了一下,大家一拍即合,兴致盎然带上前二天从农场军人服务社购买的2只手电,拿上几天前利用空闲时间偷偷制作并藏匿在七连炊事班伙房隔壁一间小屋里的网兜,还有用毛竹片制作的夹子,以及水桶和编织袋,走出营区,沿着沟渠田埂小道,在沟内寻找黄鳝、泥鳅,在田埂寻找青蛙。我们分工明确,3人负责抓黄鳝、泥鳅,2人负责抓青蛙。大家没走几步,这些水生物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只见黄鳝、泥鳅正在沟渠里慢慢游动,于是,大家迫不及待,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将黄鳝、泥鳅一一兜(夹)起,2位负责在田埂抓青蛙的战友也大有收获。大概用了2个多小时,我们的水桶便装了半桶黄鳝、泥鳅,抓青蛙的编织袋里也装了半袋青蛙,于是,我们决定收工,大家便带着这些“战利品”,其乐融融满载而归。

        回到营区,我们小心翼翼,偷偷摸摸将这些“战利品”让七连炊事班副班长蔡晓喜直接拿到炊事班伙房后的一个隐秘之处藏匿起来。过了一天,也就是星期天上午10时许,蔡晓喜便招呼我们几个人去炊事班,说是请我们去帮厨,实际上是去宰杀黄鳝、泥鳅、青蛙。

七连炊事班在营区的最后一排,除一日三餐外,其它时间基本上是无人造访,而星期天按照部队规定只吃二顿饭,所以更是清静。我们趁此机会,在不惊动别人,不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悄悄地行动,我们七手八脚,麻利迅速地将这些“战利品”宰杀清理妥当后,我和另一位战友去附近村庄买酒,还有三人负责帮蔡晓喜干杂活,蔡晓喜负责掌勺烹饪。一个小时后,我们将酒买了回来,并藏于伙房隔壁的贮藏室。而此时的美味佳肴也快出锅了,黄鳝、泥鳅、青蛙大杂烩一锅煮。1656324579560273.jpg

诱人的香气四处飘散,飘到了七连司务长赵林,炊事班长林长安,还有2位七连炊事员那里,于是,他们便顺着香气来到伙房门前,并鱼贯而入。赵司务长三步并着二步,跑到灶台边揭开锅盖,看到近半锅的美味佳肴(连队伙房用的都是大铁锅),顿时喜出望外,连连称赞,并问我们这些美味是何时搞来的,我们也不作回答,只说您和林班长尽快安排桌子,准备享用美味吧。于是,他命令随他们一同来的2位七连炊事员带我们去隔壁饭堂搬来了餐桌和凳子,同时给每人放上了碗筷,一阵忙碌后,餐桌凳椅很快放置到位。与此同时,蔡晓喜副班长说美味已做好,可以起锅了,随即,他拿起之前准备好的二只班用打菜盆,麻利迅速地将美味各自盛了半盆,并端到了餐桌上,大家目睹刚出锅的美味,闻到飘溢的香味,近乎是垂涎欲滴。出于礼貌,我们先请赵司务长和林班长先入坐,然后我们8人才陆陆续续坐下。

此时的我们,心情非常愉悦,大家相视而笑,欢声笑语回荡在厨房间的每个角落。赵司务长说:“这美味佳肴就差点美酒”,他话音刚落,我便迅速起身跑到贮藏室,将买来的四瓶瓜干酒拎了出来,他一看简直惊呆了,惊讶的同时又喜上眉梢,并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们这些小子真能干,快给我倒上”,于是,我和3位战友急忙打开瓶盖,给司务长和炊事班长先倒上,再依次给大家倒上。我们边吃边聊,互敬美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享受着美味佳肴,度过了一个快乐、美好、幸福的夜晚。

        惬意而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度过了4天时间。而我们此行的任务插秧也正式开始了,来到农场第五天凌晨,东方天空还未吐出鱼肚白,起床哨便响起了,我们迅速起床整理内务,刷牙洗脸,集合去饭堂吃早饭。15分钟后,大家用完早餐陆陆续续回到宿舍,丁连长叫大家将之前准备好的推车,秧绳,秧凳,草帽,竹杆(用于丈量秧苗行距)全部带上,然后大家各自拿着这些装具,列队出发,奔向田野。

来到水田边,丁连长和姜指导员便作了明确的分工,南方兵负责栽插,北方兵负责拨秧并运送秧苗。半个小时后,负责运送秧苗的战友将秧苗运来了,在农场技术员的指导下(场部派出的农业技术指导员),迅速将秧苗抛于田间。紧接着,我和插秧的战友戴上草帽,赤着脚,有的卷起裤腿,有的拖着裤腿下到水田,也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用丈量行距的竹杆仗量着行距,并拖上了秧绳,尔后大家依次排开,抓起秧苗,开始栽插。起初,我们还找不到感觉,进不了状态,随着技术员手把手的一次次做师范,我们才慢慢找到感觉,进入状态。插秧时,大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更不甘示弱,连里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每人每天必须要栽插一亩地。要知道,插一亩地秧苗,谈何容易,就是我家乡的年轻妇女和青壮年,每人每天也只能插到5、6分地,更何况我们这些“半吊子”呢?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完成领导下达给我们的硬任务,我们只得拼命干,每当我们插到田中央的时候,就拉大株距,快速后退,质量意识全部抛到脑后。   

1656324685106279.jpg        就这样,我们每天起早贪黑,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拼死拼活,累得腰酸背疼,从鸡叫干到狗叫(中午炊事班将饭菜送到田头,吃完休息半个小时),甚至投机取巧,才勉强完成这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我们每天能够完成这繁重的任务,主要得益于七连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关爱,尤其是七连司务长和炊事班全体同志,起到了关键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俗话说:“军队打胜仗,后勤有保障”。他们每天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竭力调剂菜样,改善伙食,做出了香喷喷且有营养的饭菜,包子馒头、油饼油条,是家常便饭。由于劳动强度极大,每到下午3点多钟,我们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每到此时,七连炊事班的战友们就将热乎乎的包子和煮熟了的鸡蛋送到田间地头,让我们填饱肚子,继续加油干。值此,请允许我代表八连50名干部战士,向七连领导,司务长,及全体炊事班战友,郑重地道一声:“衷心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黄梅季节本是阴雨绵绵,细雨蒙蒙,可那年鲁南的黄梅是一个干旱的黄梅,而且天气格外闷热,阳光象火一样烤着大地,烤得水田里的水都发烫,为了小腿免遭太阳烤晒和被水烫,我们只得放下裤管插着秧。趁着饭后休息的半小时,我和几位战友避开干部,偷偷跑到小河边,脱去上衣和沾满泥巴的军裤,再脱掉大裤头,光着腚,跳进河里。我们一会仰泳,一会侧泳,一会蛙泳,一会扎进水里潜泳,让清凉的河水洗掉身上的汗渍和泥垢,那种感觉真是神仙般的享受,爽快又惬意。

         6月24日,经过二个连队战友们的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七连提前并顺利完成了场部下达栽插水稻秧苗的任务。二个连队全体人员得以短暂休整。七连李连长和霍指导员还特意嘱咐赵司务长及林班长,叫他们每顿给我们加一个菜,这让我们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温馨。

短暂休整一天后,也就1656324726330527.jpg是6月26日早上开饭前,丁维俊连长突然接到团领导打来的电话,说:“你们的任务已提前圆满完成,速带领八连全体人员于上午11点前归队。”他放下电话,快步走到各班排宿舍,令大家立即做好撤离的准备,并简短提出了几点要求。10分钟后,早餐开饭,我们迅速集合进入饭堂,狼吞虎咽,仅用了十分钟时间就全部吃完,然后各自回到宿舍,迅速打起被子,卷上席子,收拾个人物品和装具。一切准备就绪后,丁连长便命令大家携上所有的物品,集合到七连连部。而此时,七连连长和指导员已等候在那里,待我们集合完毕,他俩分别给我们讲了些送别感谢的话。讲完之后,我们便和七连战友相互告别,登上卡车,离开了白马河农场。

车辆一路疾驶,开到太平集镇时,不知何故,开在后面的2、3号车开着开着便不见了踪影,我乘坐的是第一台车,也是1号车,带车干部是丁维俊连长,他令驾驶员将车停靠在太平集镇某单位门前场地树荫下等待,并且不准我们下车。过了半个多小时,才看到2、3号车急驶而来,当车开到我们面前停下,丁连长上前问明情况后,才得知2号车轮胎被尖石戳爆胎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急速行驶,三辆车终于在11点前安全顺利回到了防山军营,由此结束了包括往返在内,总计22天赴白马河农场劳动和生活的日子。

        人生,如同一朵鲜花,或开得艳丽,或开得淡雅。阅历,在生命中丰盈,在年轮里厚重。曾经的天真,经过沧桑岁月的不断历练,已老练成熟。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却没有改变我们的初心。

       人生道路的艰辛与磨砺,在每个人心里,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人生,只有经历磨练和锻炼,才能承受生活压力,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只有经过艰苦奋斗和努力,才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收益。有多少人,仍然保留着当年那颗纯真的心,又有多少人,仍然怀念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人生征途,总会有很多人依旧执著前行。

        亲密的战友,每当我回想起当年在白马河农场,与你们在一起生产劳动,捕蛙捉鳝,打闹嬉戏,朝夕相处的情景时,心潮仍然荡漾,心情仍然激动。亲密的战友,让我们静静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珍惜那深深的战友情、兄弟情。珍惜当下美好的幸福生活。亲密的战友,愿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依然一路生花,望你们多多珍重!

      

作者:吕生保。1979年11月24日应征入伍,1984年12月25日退伍。服役于济南军区67军炮兵12师15团3营8连(代号:55232部队68分队),部队驻地:山东曲阜防山。服役期间受团、营、连各种嘉奖十一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83年3月至1984年9月随部队赴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八里河东山芭蕉坪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现在居住在江苏溧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