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庄严宣告,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在这场为消除贫困、脱贫攻坚而进行的艰苦征战中,无处不闪动着当代中国军人的身影。哪里有贫困,中国军人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他们一面履行着保卫祖国的使命,一面担负着参加祖国建设的重任,为国分忧,为民造福,无怨无悔,牺牲奉献。


  西部奇路

  一撇一捺,一个巨大的“人”字雄居全人类公认的世界屋脊之上。一“ノ”——川藏公路;一“ㄟ”——青藏公路。

  随着两条世界最高最奇的公路出现,中国遥远的西部不再通远。驼铃散去,凝固成这两条西部奇路的永恒话题。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历时6个月才抵达拉萨6000名随员和数万头牲盲损伤折半。

  600年后,忽必烈所向披靡的“蒙古旋风”在漠风雪野中迷向失途,数万铁骑神秘消逝。

  本世纪初,英国政府赠送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一辆轿车拆成零件后才驮进拉萨。重新组装的这台汽车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从未开出过拉萨城。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军先遣支队入藏;护送十世班禅返藏;向饥饿的西藏运粮3次悲怆的驼运,都成为旷日持久的远征,4000里高原路留下6000头牲畜的遗骸,平均每向前行进30米便有一头牲畜倒下……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路!

  无论是改造一个旧山河,还是建设一个新家园,都离不开路。对于生存与发展,对于振兴与繁荣,路,便是血脉。

  “为了帮助各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毛泽东主席发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命令,刘邓大军麾下的攻坚劲旅18军即刻从南线修筑川藏公路。与此同时,国防部长彭德怀手中的红笔在军用地图上用力一划,把西宁和拉萨也连结了起来。

  于是,一南一北,两支大军撩开青藏高原皱褶密布的千年冻土,踏上了征服世界屋脊的漫漫征程。

  南线:横亘在筑路将士面前的是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陡峭大山和大渡河、金沙江等14条奔腾咆哮的大河。除二郎山海拔3200米外,其余山脉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

  北线:开路大军面对的则是由昆仓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著名山脉组成的8座崇山峻岭、雪峡冰川以及400公里永冻地带和绵延不绝的戈壁与沼泽,全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在这里,大自然对人类提出了严酷的挑战:数不尽的塌方和泥石流、山洪和暴风雪,以及冰川大滑坡,拖住了靠双手和简单工具施工的两支筑路大军。整班甚至整排的战士,在山崩地裂的瞬间随滑动的山体一起坠入深渊激流;历尽千辛万苦筑起的桥梁和路基,顷刻间被铺天盖地的泥石流覆盖,以至不得不一次次被迫改线。

  泊龙天险两边是百米高的垂直悬崖,中间是漩涡套漩涡的湍急大江。川藏公路从峡谷半腰的绝壁间穿越而过。为了开凿半山腰的“老虎嘴”,一个排的官兵爬上悬崖,系上保险绳再滑下来,像打秋千一样抡锤作业。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一块长达百米的巨石随滚滚洪流冲将而来,把整个路基垂直削去……

  9名战士被洪水卷走,青春从此成为永恒!

  17名幸存者吊在半空,向着滚滚江水,向着战友消逝的远方,发出阵阵血泪迸溅的狂吼……直到今天,那惊天裂地的吼声,仿佛仍在峡谷回荡……

  陈明义和慕生忠是当年指挥筑路的两位将军。后来,他们分别被誉为“川藏公路之父”和“青藏公路之父”。

  初春,在成都一所公寓里,谈及那段曾经的辉煌,陈将军豪迈间又流露出异样的沉重:“那可是天天都在拼死啊!知道二郎山么?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其实跟后面的日子比,二郎山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兰州,已是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的慕将军更是难忘当年“战士们怎么说?‘就是死,头也要朝着拉萨’!”

  当历尽艰辛的两支筑路大军五易寒暑终于在拉萨河边会合的时候,一“ノ”一“ㄟ”终于交汇成一个巨大的“人”字。这是用血肉之躯筑成的大写的“人”,是11万军民带血的青春和近4000英灵不死的灵魂!


  荒原壮歌

  我国东北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现代化农场,占黑龙江全省面积的1/4。这就是国人为之梦牵魂绕的北大荒垦区。

  北大荒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烟罕至,偏僻、荒蛮、凶险以至于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等等。这里是冰雪的故乡,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冰霜期,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多度,真正的滴水成冰。

  在人类进军荒原的史册中,北大荒是一页饱含血和泪、汗水和智慧的伟大篇章。美国征伐田纳西州,苏联会战西伯利亚,无不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而新中国进军北部荒原,是中华儿女在国力不强时而奋起的征战。

  1958年春,一个重要问题摆在党中央面前:国家建设飞速发展,粮食产量已无法满足需求。3月,出席成都会议的中央委员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祖国东北角的空白地带。不久,人民解放军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开赴北大荒,年龄普遍在三十岁上下,他们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烟中英勇杀敌,建功立业,而当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无怨言,意志坚定,来到茫茫荒原,奏响了世界垦植史上的雄壮乐章。而在这14万复转官兵挥师北上之前,王震将军麾下担负勘探任务的铁道兵一部已经开始了艰难的挺进。

  人们仍然记得勘探队伍中那位身经百战的老团长。当他带队在没膝的雪原中跋涉了半个多月,并再一次击退狼群进攻之后,疲劳袭来,一行人同时陷进雪窟。老团长顺势从怀里掏出块木牌子,插在了雪地上。上面标的是一颗红星和两个红字:场部……

  1985年夏,又一次来到北大荒的王震将军在一处坟墓前,深深地鞠躬3次,泪水满腮。墓中是他的战友黄振荣。这位在长征中就和将军结下深情厚谊的副师长,第一个跟随王震来北大荒。王震曾动情地说:“看样子,你死也得死在这里了。别忘了在南泥湾,你我就注定了为中国的农垦事业去奋斗,去献身。”

  黄振荣把在战火中留下来的生命永远融进了黑土地……据统计,有3000多名复转官兵埋骨在荒原,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荒人”。

  这里的每一座坟茔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是一段永不消逝的青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拓荒者,无论死去的还是活着的,他们都青春无愧。因为,他们不但征服了这千古荒原,而且还托起了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到1998年,垦区累计生产粮豆千亿公斤,交售粮豆近500亿公斤,出口大豆占全国总量的45%。黑龙江省领导曾形象地说:“黑龙江城市人口吃的白面馒头,两个当中就有一个出自北大荒。”

  北大荒人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所作出的贡献虽然可以用数字统计,但是,从荒原变粮仓,14万复转官兵为这一页历史辉煌所付出的沉重与艰辛却是难以历数的。

  202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北大荒精神被光荣入选!这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精神十六个字,字字铿锵有力,发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的同时,更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忠诚与坚韧为后人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创业精髓。。


  津门茶香

  一座镌刻着“引滦入津造福人民”碑文的壮观纪念碑,屹立在天津海河的三岔河口。24米高的碑体上雕刻着一幅动人的母子像——一位年轻母亲一手怀抱婴儿,一手前伸承接甘露。雕刻将水与人民幸福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引滦入津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一项国家重点引水工程。人民解放军驻津某师和铁道兵某师,奉命担负了关键任务——凿通全长11.41公里的穿山引水遂洞,以及分水枢纽工程。3万名子弟兵开赴工地,战严寒、斗酷暑,在地质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下,穿越几百个断层,战胜几千次塌方,不怕流血牺牲,闯过道道“禁区”,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提前一年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1983年9月11日下午,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典礼在三街河口隆重举行。15时50分,天津市委第一书记陈伟达在热烈的掌声中为纪念碑揭幕。市长李瑞环满怀喜悦地宣告:天津市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顿时,海河两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弋在海河中的4艘彩船拉响了汽笛,数万名群众一片欢呼。

  在万民欢腾的气氛中,天津市自来水公司的同志激动地告诉大家:9月5日,潘家口、大黑灯水库正式向天津送滦水。6日零时15分,芥园、凌庄水厂停止使用海河水源。从即日起,市区全部饮用滦河水。

  饱受缺水、咸水之苦的天津人民,今天喜笑颜开。一大早,人们就相互诉说:“滦水来了,刷牙就觉得水甜。”河东区李公楼前街年过七旬的退休工人周连成,喝着滦水沏成的香茶感慨万千地说:“解放前,我们盼着用自来水,把这里起名叫自来水胡同。几十年过去了,就没人理这个茬。还是解放后,人民政府给安了自来水。可是因为缺水,138户人家只能安两个龙头。现在引滦的解放军又帮助我们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胡同才不枉叫这个名。”他还说:“没想到滦河水这么快就到家了,没想到古稀之年还能喝上甜水,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

  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三楼婴儿室护士长赵平,一边给8个出生6小时后的婴儿喂水,一边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孩子真赶趟,一生下来就喝上了甜水,他们再不用喝咸水了。应该装一瓶咸水放到博物馆,让他们长大了也知道咸是嘛味,好饮水思源。”

  天津市政府为使全市人民同饮滦河水,共思幸福源,从浙江、福建、安徽调运了大批好茶,供群众选购,茶以水胜,水甜茶香。

  天津全市18家茶叶店顾客盈门。最繁华的和平路上,开业近半个世纪的成兴茶庄的售货员,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忙中偷闲,翻着营业额日报表说:“9月1日到4日,我们的平均日营业额是412.18元。4日这一天,一下子卖了5322.19元,8日又卖了6152.55元。许多顾客都讲,要来滦水了,买好茶叶沏香茶。”

  面对此情此景,茶庄赵经理挥毫写了两幅对联贴在店堂里外。一联是:“英雄引来滦河水,成兴进献名山茶”。另一联是:“家家喜饮滦河水,户户杯中飘茶香”。


  新中国“再造山河”留下了多少珍贵的记忆!

  人民解放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消除贫困、脱贫攻坚留下了多少深刻的启迪和闪光的足迹!

  ——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先后开放了71个机场、25个港口码头、300余条铁路专用线、90余条通信线路和近500个边境口岸,还开辟了民用航线460条,大力支援国家和地方的改革开放事业。

  ——参加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是新时期人民军队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的20年间,参加和支援省以上重点工程项目1.2万个。其中,参加公路、铁路建设2000多公里;架设桥梁150多座,修建民用机场30多个、港口码头40多个;参加铺设光缆通信线路12条、累计延长达1.8万公里。

  ——军队医疗系统以创建军队健康扶贫工程为牵引,推进74所医院对口帮扶11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派出医疗队910余批、4800余人次驻点帮扶,支援设备器材2500余台件,常态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人民军医老区行”等活动。

  ——我军官兵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教育事业,通过援建校舍、捐资助学、校外辅导等多种方式,积淀形成了“八一”助学工程、“蓝天春蕾计划”、“砺剑助学行动”等特色品牌。全军部队沿长征路持续援建156所“八一爱民学校”,在贫困村帮建1544所村小学,帮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地区孩子播撒美好未来。

  ——十八大以来,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29.3万户贫困户、92.4万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贡献。

  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官兵时刻牢记人民军队宗旨,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活跃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硕果累累,丰碑耸立,山川铭记,江河作证。在庆祝建军9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让我们回首这风雨兼程的岁月,不为虚度年华而惭愧!让我们珍视这披荆斩棘的年代,再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