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学外语开启于他生命的第42个年头,这早已不是学习外语的年龄。虽然爸爸从参加革命时就开始当秘书,是大家眼里的文化人,但其实爸爸的文化基础,只是小时候学过不到两年的私塾,其他知识都是参加革命以后,在战争年代和工作实践中靠聪明的天分和刻苦自学获得的。外语对爸爸来说,完全是零基础。加上爸爸一辈子乡音未改,浓浓的山东口音,普通话都不会说,却要在人到中年时学习外语,听起来真有些像天方夜谭,不可想象。

  缘起是工作需要,爸爸1960年调到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工作,正逢中日关系发生改变,1960年7月29日至8月13日,刘宁一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应邀赴日本参加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第15次定期大会和第6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与争取全面裁军世界大会,改变了“长崎岛国旗事件”后中日之间有来无往的局面。中日人员开始频繁互访。这时组织上调负责中日关系工作的爸爸带领20多名年轻人,去人民大学脱产学习日语一年半,任务艰巨而紧迫。1655255459137684.jpg

                                     (爸爸去日本访问后排左一)

      爸爸是个从不服输的人,再难的事情他都会迎刃而上,毫不退缩。这次学习对他无疑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报到第一天就遇到了挑战,这个班是因当时国家外交需要组建的,外事无小事,何况中日关系是国家战略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很高,要求信仰坚定、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当时要在外事部门充实一批优秀工农干部,增加共产党员比例,加大党组织力量,改变外事部门都是知识分子的人员结构。因此学员都是被抽调去学习的在职干部,大部分是部队复转军人,都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政治素质高,但外语基础差。

  老师是一位威严的中年女性归国华侨,年记大约50多岁,认真而严厉,临危受命来到教室。当她看到年轻的学员中竟然坐着一位年龄翻番的学员,不留情面地开始发问爸爸的年龄,过去学习过多长时间日语,听到爸爸如实地回答,当着全班学员的面,当场就发火了,觉得选送这样的学员,简直就是在开玩笑,是对知识和老师的极大不尊重,她表示拒绝接收这样的学员,让爸爸回单位工作,不要浪费时间。面对如此动怒的老师,爸爸以他的睿智和沉稳,笑着对老师说:“老师,您先别生气,给我一个月时间,咱们试一试,如果我跟不上您的进度,我自动离开学校。”1655255578117683.jpg

(爸爸保留的毛主席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重要题词)

      从这天起,爸爸开始了志坚行苦的学习拼搏。

  我们从小已经习惯爸爸经常出差的生活,但那是一段爸爸居家时间最长的日子,所以印象深刻。爸爸除去到学校上课,有很多时间是在家里自学。不论我们什么时候睁开双眼,书房的灯总是亮的,书桌上摆满了教材、字典、学习笔记。总是看到爸爸伏案学习的背影,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想大概那是山东味的外语吧。爸爸三更眠五更起,为了组织的重托,爸爸拿出了战争年代不怕牺牲的精神,又一次拼了。

  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爸爸以优异的成绩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但跟上了全班的学习进度,而且名列前茅。女老师彻底折服了,完全没有想到眼前这位严重超龄学员,竟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老师被感动了。

  我也是在这个时候领略了这位老师的风采,爸爸大概是老师的教育生涯中年纪最长的一位特殊学员,她被感动后,开始格外关照、帮助这位令她敬佩的学员。我几次见到她利用业余时间,到家里为爸爸个别辅导讲授。

  第一次见到她的样子印象很深,她的身材高大,是那个年代女同志中很少见的高个子,我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她的脸颊,烫发,鬓角已经有了些许白发,穿着一件素花的短袖衬衫,裤子的裤线笔直,大方合体。她的目光如炬,师道尊严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敬畏。她每次来到家中,马上就进入教学状态,不停地给爸爸讲授、训练他的口语,她很少坐下,站在那里进行辅导,爸爸则认真地听她讲授,记笔记,学习正确发音,老师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以求,两位长辈全身心投入的授课学习图那样鲜明深刻地进入我的心中。

  一起学习的年轻人中已经陆续出现多人跟不上进度,拼命努力也记不住那么多的单词和语法,打了退堂鼓。爸爸则更加刻苦努力,他深知以身作则的影响力,如果他坚持不下去,对这种培训模式、对其他学员的影响将带来不可挽回和不可估量的后果。

  夏天,爸爸挥汗如雨,穿着一件圆领白汗衫,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一边扇,一边学习,冬天,爸爸书房的那盏灯,是全总几栋宿舍楼里最早亮起,又是最晚关闭的灯光。爸爸消瘦了许多,头发很长了,也没有时间理发。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他的眼睛里有一团火,那是绝对不屈服于任何艰难险阻的火、是坚定的信仰理想之火,这团火是爸爸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生命之火!1655255673530624.jpg

                       (爸爸右一出访日本)

       还有一件爸爸学日语时发生的小插曲,令我记忆深刻。

  之前我从没有见过爸爸在家里做过家务事,但在爸爸学日语那年,正值从我出生便跟随我家十年的奶奶(保姆)去世不久,我们姐妹小小年纪每天都要到离家一站地的全总食堂吃饭,但每逢周末,妈妈在医院值班时,爸爸就要给我们做饭了,我这时候才发现,爸爸居然会包饺子,烙饼,但也只会这两样。妈妈从来不让我干家务活,但爸爸学习时间宝贵,这时,就会发动我们学习做饭,在严厉的爸爸面前,我不敢违命,我那时刚刚十岁,爸爸教会了我怎样和面,怎样烙饼,怎样包饺子。我最喜欢负责烙饼,因为可以拿本小说,坐在蜂窝煤炉子跟前,一边烙饼,一边看书,所以,一旦爸爸做饭,我就负责烙饼,经常是看书入迷了,饼就糊了,我就把糊的地方抠下来吃掉,接着再烙出金黄色。有一次,书里的故事太吸引人,一张饼被我抠得越来越薄,爸爸也闻到了烧焦的味道,放下日语书跑进厨房查看,我拿着书,惶恐地站了起来,以为爸爸会发火,没想到,爸爸看着那被我抠的坑坑洼洼、惨不忍睹的烙饼,看着我嘴角吃糊饼留下的黑迹,忍不住笑了起来,问我是不是吃饱了, 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于是爸爸又接着去学日语,我则继续边看书边烙饼……1655255737104063.jpg

 (爸爸右三在日本广岛参观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和平纪念碑)

      人民大学的学习结束时,爸爸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以看日语书了,家里的书架上开始增加日文书籍,和日本人交流,不用翻译也可以沟通了。突破了语言瓶颈,为爸爸日后的工作打开了屏障,他的工作水平在外事领域可以大力施展、充分发挥了。爸爸的工作更忙了,那些年经常来往于日本、广州、香港等地,家里又看不到爸爸的身影了。

  怀念爸爸学习日语的日子,那可能是我和爸爸近距离相处最长的时间。爸爸刻苦学习的精神和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风影响激励了我一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