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装甲铁流是对坦克部队的赞喻。那么,人民军队钢铁洪流的源头来自哪里呢?历史告诉我们,解放军所拥有的第一辆坦克和创建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以及战功卓著的第一辆功臣坦克(车组)和第一位坦克英雄都从辽沈大地走入共和国史册。装甲铁流的第一辆坦克,是在沈阳奉天造兵厂(日本918工厂)缴获的日式97改中型坦克。装甲铁流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其创建地在今沈阳市东郊植物园附近浑河北岸的马家湾子。装甲铁流第一次显威立功之战,即闻名于世的锦州攻坚战役,并诞生了我军第一辆功勋坦克——“功臣号”坦克(车组)和第一位坦克英雄——董来扶。如今,当初诞生于辽沈大地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已发展壮大成为源源不断势不可挡的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信息化装甲铁流,驰骋在祖国的每一片疆土。
【正文】
装甲铁流源辽沈
装甲铁流是对坦克部队的一种赞喻。装甲战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始于一战,二战兴盛至今仍是世界各国陆战力量的实力象征,当下俄乌战争中装甲车队绵延上百里是最好例证。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 我国制造的新型99A坦克方阵引领32个装备方队汇成的钢铁洪流,威武凛凛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威风。
水有源、树有根,故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滚滚向前的装甲铁流,如同波澜壮阔九曲弯延东流入海的黄河之水,有其源头的第一滴水。那么,人民军队钢铁洪流的源头来自哪里呢?历史告诉我们,解放军所拥有的第一辆坦克和创建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以及战功卓著的第一辆功臣坦克(车组)和第一位坦克英雄都从辽沈大地走入共和国史册。
装甲铁流的第一辆坦克,是在沈阳奉天造兵厂(日本918工厂)缴获的日式97改中型坦克。这座东北军阀张作霖1928年建成的奉天军械厂,9·18事变前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兵工厂,设备先进、产能最高,仅一天所生产的弹药就可装备两个营。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被日本关东军完好接手占用,成为日本侵华时期最大的兵器装配维修基地。抗战胜利后改称沈阳兵工厂,解放后成为东北机器制造厂。
东北广阔肥沃,资源丰富,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民国以后东北一直是中国最发达的重工业区,特别是沈阳1945年时可称得上世界第四大城市,虽工厂林立,交通便利,但是日军占领区,日本投降后,形成政权管控真空,成为各方争夺焦点。蒋介石奉行独裁内战政策,急欲抢占抗战胜利成果,收编日伪管控沈阳,1945年10月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率兵出关,妄图独占东北。党中央高瞻远瞩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速调派2万多干部和11万野战部队挺进东北。延安炮兵学校1300余人分三批长途跋涉奔赴东北,首要任务就是接收日军遗留重型装备,组建我军的炮兵、坦克兵等特种兵部队。可是到达沈阳却发现,大批日军武器装备,包括大型工业设备早已被苏军运走,遗弃所剩无几,而且为避免外交问题,苏军拒绝移交给我军,只好像捡破烂一样四处搜寻。要知道,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壮大有120余万,手中武器基本全是步兵轻武器,火炮少之又少可忽略不计,当时已风靡二战各大战场的地面主力突击兵器——坦克,我军一辆也没有。
局势动荡,社会混乱,敌特猖獗,一片萧条笼罩着沈阳城,那些往日喧嚣的兵工厂也没了气息。1945年10月31日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11月14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5日,高克和霍舒亭奉命分别率队赴沈阳和四平搜集日军遗弃坦克,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为他们签发了特别通行证明。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保安大队长高克带领保安小队到沈阳大东门外的工厂区,边维护治安,边侦察敌特活动,并暗中搜寻日军遗弃坦克。没多久,高克他们在沈阳奉天造兵厂(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发现有几辆在修日式坦克,他立即赶回司令部向东北民主联军吕正操副司令员做了汇报,吕副司令员郑重地对高克指示道:一定把坦克搞回来!于是,高克详细分析情况并研究了行动方案,决定强行收缴。次日一早,他戴上红色的“保安大队长”䄂标,带领几名懂技术的同志直奔坦克装配修理厂。一进入工厂车间,看到敌伪人员正在拆卸破坏坦克,高克威严的大声喝道,“不许乱动!上面有令,马上试车”,凭借保安大队长的身份和荷枪实弹的威严气势,顿时镇住了敌伪人员和维修工人,在亮晃晃枪口的监督下很快把两辆坦克恢复好,在对油水电等做了一番检查后,将两辆坦克成功地开出工厂,急速驶向市郊一废旧工厂隐蔽起来。接下来几天,又收集并修好两辆装甲车、两辆牵引车和一辆汽车。从此,结束了我军没有坦克、没有装甲车的历史。
装甲铁流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其创建地在今沈阳市东郊世博园周围的马家湾子(含上马家湾子、中马家湾子、下马家湾子三个自然村)。这座清初已有的古老村落,当时是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的驻地。1945 年9月23日,正在南泥湾陶宝峪整训的延安炮兵学校,在校长朱的率领下历经3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12月到达通化。1945年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成立,朱瑞任司令员,确定了“分散部队,收集武器,发展部队,建功立业”的方针,创建发展炮兵、坦克兵等特种兵部队。
时局突变,国民党军接近沈阳,我军开始撤离。高克接到转移命令,带着这支全部是收缴来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组成的装甲车队向通化开进。可只走了一天就在沈阳北郊小桥子屯被迫停了下来,坦克出故障了。趁高克去打探道路时,争取过来的日伪工人得知国民党军要进占东北而反水,破坏一辆坦克后逃了,在沈阳工人的保护下另一辆坦克完好幸存。在司令部派孙三带骑兵排的接应下,装甲车队终于到达马家湾子。发动机的轰鸣声,惊动了整个村子,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朱瑞用手拍着坦克装甲板兴奋地对高克说:“你们为我军开来了一支装甲部队!”。1945年12月1日,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炮兵司令员兼东北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宣布东北民主联军的命令,东北坦克大队正式成立,全大队共30人,全部家当坦克仅有一辆。从此,我军的第一支坦克部队正式加入战斗序列,开启了坦克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滚滚向前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征程。
另一路,霍舒亭等于11月15日晨拿着特别通行证明挤上火车,前往四平接收坦克。到达目的发现,是6辆陷在泥里、倒在沟里的坦克,还有一个仓库堆放着没来得及破坏的坦克器材和油料。在辽北政府和东北保安3旅的大力支持下,动员了约30个民工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大冬天,顶着寒风夜以继日,篝火取暖,轮班抛挖奋战了两天两夜,终于挖出4辆坦克,另外两辆因陷得太深,迫于需花费时间太多只好忍痛放弃。在保安部队步兵全副武装的押送下,霍舒亭等克服种种困难,通过铁路输送和履带行军,4辆坦克、1辆汽车和满满7车厢器材油料,于12月中旬到达通化。为东北坦克部队的创建与初期发展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
随着战场捷报频传,缴获坦克不断增多,特别是开拓装甲铁流源头的第一代坦克兵先驱们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东北坦克大队不断地发展壮大。1947年3月,坦克大队拥有坦克32辆,装甲车和牵引车40余辆,扩编为3个坦克队(连),汽车队、警卫连、修理厂和器材仓库。辽沈战役结束,缴获蒋军各型坦克21辆,装甲车103辆,平津战役胜利,收编驻北平丰台的战车第3团,收缴各型坦克60辆,装甲车37辆。1949年5月,由战车指挥所扩编为解放军战车第1师,拥有坦克120辆、装甲车143辆。短短四年,从装甲铁流源头的第一辆坦克发展成长为一支拥有4000余人、87辆坦克、106辆装甲车,编有3个战车团、装甲团等,成为我军第一个战役级坦克兵团。发展之快,史无前例!正如1937年秋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所预言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有了一批懂技术的干部,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
装甲铁流第一次显威立功之战,即闻名于世的锦州攻坚战役,此役诞生了我军第一辆功勋坦克——“功臣号”坦克(车组)和第一位坦克英雄——董来扶。
1948年秋,东北战场我军转入攻势,辽沈战役突破点选在锦州。这时,东北战车团为躲避敌人围剿转移至偏僻的黑龙江东安县已进行了一年多的整训备战,并经历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等小规模战斗。坦克手们得知要攻打锦州,摩拳擦掌,决心一定让敌人尝尝我们的装甲铁拳。驾驶员董来扶和车长牛成贵一起写下保证书,保证102号坦克上阵杀敌。战车团从哈尔滨经铁路输送近千公里抵达辽宁阜新,又经3天100余里的履带行军,战前抵达锦州东小凌河以北集结地域。东野首长罗荣桓政委和参谋长刘亚楼来到战车团,鼓励坦克手们,一定要打好锦州攻坚这场硬仗!
战车团1营15辆坦克兵分两路配属东野步兵作战,2纵11辆,3纵4辆,10月13日夜前出至城东北距敌阵地约1公里的小王屯隐蔽待机。14日上午10时45分总攻开始,320门重炮火力铺天盖地砸向敌阵地,炮火一延伸,坦克迅速向火车站北铁桥洞子发起冲击,坦克突然现身给守敌极大震憾。抵近开炮,57毫米坦炮发威,咣—轰!一炮一个,端掉敌碉堡和火力点,步兵利用交通壕接近突破口投放炸药,轰的一声巨响,突破口打开了,迎着硝烟步兵和坦克相继突入新城。敌负隅顽抗,出动2台坦克实施反冲击,危急之下各坦克集火打瘫了敌坦克,挫败敌反冲击。激战至凌晨,新城得手,残敌龟缩老城。坦克1营主动请战,6辆坦克配属7纵,再战老城。
15日晨,展开最后决战。102号坦克和友车从右翼攻击,敌火猛如雨注,坦克冲击在前吸引敌火,被打得铛铛直响。不幸,一坦克被击中,指导员受伤,驾驶员牺牲,另两辆坦克陷在护城河边无法动弹,坚持以原地火力支援步兵攻击,只剩下102坦克单骑独闯老城。驾驶员董来扶加大油门抵进护城河,步兵受敌火压制与坦克脱节,便走“之”路线,绕城攻城,边驾驶边透过硝烟观察报告敌火力点位置,炮手李群和装填手吴佩龙密切配合瞄准发射,一连掀翻护城河岸数个碉堡和暗堡,城头的战防炮也顿时哑了声,步兵突击队高呼“打得好!”,趁势冲上城头,爆破组炸开城门,步坦一起冲入老城。巷战胶着,逐街清扫,102坦克绕着老城街道打了一圈,一直打到铁路局范汉杰司令部,对着制高点上机枪射孔连发几炮,白旗徐徐挂起,锦州解放了,生俘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及老城守敌万余。战斗中,102号坦克中弹十多炮,五次战伤,三次故障,一次陷沟,车组全体英勇顽强,机智果敢,孤胆作战,边打边修,极大鼓舞步兵士气,并有效减少了步兵伤亡。
战后,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命名102坦克被为“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和机枪手吴佩龙荣立一等功,成为我军战史上第一辆被命名荣誉称号的功勋坦克。1950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董来扶“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是装甲兵部队第一位全国战斗英雄。
如今,当年诞生于辽沈大地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已发展壮大成为源源不断势不可挡的多兵种合成的现代化信息化装甲铁流,驰骋在祖国从南到北横贯东西的每一片疆土,并将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