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扬子江畔军校生

  本来我学业的理科成绩总体好于文科,但由于发表了诗作就想当诗人、作家,于是分科时报考了文科;但我不喜欢外语,高考志愿中无一外语系,却因家境困难、上军校不花钱还有津贴而最终同意学校推荐,并被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录取。1965年8月14日收到学院录取通知书,18日赴石家庄报到集合,20日半夜大雨中到校。一个多月的入伍教育后,被分到三系二班任二组(20人)组长,10月12日正式开始上英语课,次年5月13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届学员中唯此批、仅2人)。

  初到江南,一切新鲜;身在军营,生活火热。因此,在繁重的军训和英语学习之余,也常有感慨与诗兴,仍坚持写诗不辍,多是抒怀、歌颂之作。自觉由于经历的丰富和年龄的增长,因而诗意有所开拓。有长诗《风雷颂——王杰之歌》在学院文艺汇演中集体朗诵演出。

1653200586407338.jpg  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到一年便开始了“停课闹革命”:我参加过乘车大串联,两次到北京“参观学习”(并未游玩);又响应毛主席号召,组织起12人“永向前长征队”,从南京雨花台出发,经上饶、过南昌、向韶山,一组五言小诗记录下这2100余里的徒步行程;后来学习刻印蜡纸字画,我一个人负责我们群众组织“星火燎原”小报《井冈红旗》和“大联总”小报《延安红旗》的主编、刻字、插图、油印兼发行;在“红海洋”运动中,我在全院写毛主席语录牌和临写毛主席诗词手书,40年后返校时学院有的墙上还留有我写的隶书语录和临摹的毛主席诗词手书痕迹。


  学习班里宣传队

  1968年8月3日,学院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我是革委会筹备小组宣传组副组长。此前,我们这届学员要按时毕业分配的准备工作即已开始。当时每个人对自己的去向都有各种猜测。虽然我当时已预感到留在学院的可能性很大,但仍做好了各种准备。当时写过一首小诗:“华室柔情何足恋,乐在金戈浴硝烟。英雄不择用武地,环球处处是前沿。”即真实地反映了我的思想状况。

  8月末,分配正式结束。不出所料,我被留在学院,分到革委会政工组主管宣传方面的工作。10月中旬,根据毛主席关于“如工人条件成熟,所有军事院校均应派工人随同军管人员进去,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的指示,军宣队、工宣队即开进学院。为在欢迎军、工宣队进院的晚会上出节目,我为毛主席上述指示谱了曲。学习谱曲也就是从这时开始。

  10月20日,我有幸第三次进京参加学院一个学习班儿,实则是准备等待毛主席接见。为了丰富学习班生活,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了毛主席接见后回到学院做汇报表演,便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让我任队长。十来个人的小宣传队,一有空就排练文艺节目。我的曲艺创作的劲头也来了:凡是毛主席发表一条最新指示,我便当即谱上曲子;同时写了对口儿剧《谁积极》,主编、主导并参演歌舞“我们见到了毛主席”;我还饰演小话剧《一个破碗》中的爸爸角色。据别人讲,我的表演还很成功,在预演时有的女同志竟流下了眼泪。可惜的是,最后因未等上“接见”,这些节目并没有能够回院演出。


  “张建明会画毛主席像”

  1969年春节过后,学院开展了“迎九大,献忠心”活动,就是每个人要自己动手,向九大献上一份礼物。于是全院干部要画毛主席像或要绣毛主席的像,全都找到我给他们画底稿儿。

  于是,我找了一间大屋子作“画室”,夜以继日地为大家服务。至4月1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我还画了几幅大一些的以毛主席像为主的水粉宣传画和油画像,矗立于“庆九大”大会广场和学院游泳池显眼处;泥塑了《毛主席去安源》,摆放在“忠字台”上;制作了一幅欢庆九大胜利闭幕的套色木刻,到处张贴……当时因画的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居然不用打底稿,一笔就可以画得很像,形象之准、速度之快,得到了全院同志的赞赏。“张建明会画毛主席像”便由此出名。


1653200629103534.jpg  三天画就八米画像

  1969年6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要求,我同毕业留校的30余位同学去皖南山区工程兵6538部队三连当兵锻炼。一到连部,学院送我们的同志就向连里的领导介绍说:“张建明会画毛主席像”。就是这样一句话,使得我几次离开连队。

  刚刚住下,情况还没有熟悉,6月17日连部即通知我:马上出发,到南陵的127医院去帮助画一幅毛主席像。这是一座新建的野战医院。到后院方讲:为庆祝7月1日的建院典礼,要在迎门的一个高岗上立一高8米、宽4米的毛主席画像;请人来画需要15天且每天工资要8元(当时那可是高高价呀),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请你来画。

  当时画板还在加工,就让我先写毛主席语录牌,等他们把那块高大的铁板漆好、竖起来时,却只剩下3天时间了,而且还下着雨。我只好硬着头皮,登上帆布篷罩着的高高的脚手架,按照在学院画油画毛主席像的步骤,打格,放大,起稿,上色,头一天便把毛主席头像画了出来。第二天干了一天,第三天又干了半天,就基本上完成了。当7月的第一个早晨朝霞洒满南陵大地的时候,我最后做了些局部修补,一座雄伟的毛主席画像便高高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医院领导高兴得连连同我握手、邀我会餐喝酒。来参加典礼的军区后勤部一位副部长还专门问了我的姓名。

  本来他们医院里有两个同志也会画毛主席像,水平其实和我也差不多。但他们的副院长说他们不行,只能做我的帮手。这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事后想来,又使我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有一些压力,倒会逼迫着你去学习、去提高。原来替我担心的在附近锻炼的几个同学也对我说:你这次的成功就在于大胆呐!


  施工连宣传队的节目

  返回连队后,开山打洞建一山中弹药库的工程已开始,日夜轮班,任务繁重。我干过修路、运渣、排险、铺设小铁轨、抱风钻打炮眼等工作。那时正是盛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湿了干、干了湿,异常辛苦。但战士们没人计较,个个干劲十足。我向他们学习,还和几个下连同学一起剃成光头,与战士们打成一片,自觉锻炼自己。

  火热的连队生活也激起了我的创作情绪:先后创作了歌曲《伟大领袖发号令》和《我们施工走四方》,均在连排里教唱;自己编词、谱曲了小歌剧《风雨同心》,由连宣传队在营里汇演时演出;还写了相声《紧急集合》,由连宣传队在团里国庆晚会上演出。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次进京

  在连队施工锻炼得正起劲儿的时候,8月15号左右,连部通知我和其他连的4个同学一起去南京军区后勤部帮助搞一个展览。当时有些纳闷:怎么搞展览也找到了我?报到后才知这个展览是准备参加全军后勤技术革新展览的。参与搞展览的人很多。开始时是让我们5人根据照片儿搞些版面设计,后来就让我为展览图片写说明词(当时展版文字都是手工书写),隶书又派上了用场。在9月上旬基本完成后,除一部分人随展品进京以外,我们5个同学就要返回连队。在欢送会上,后勤部那个副部长对我说:“在127医院我就记住了你是个人才。”啊,原来如此。

  回到连队才七八天,军区后勤部又通知我即去北京。因送去的展品修改不少,需要重新写说明词。于是,我第四次赴京,在后勤学院展览现场,每天就是写解说词,有时也帮助别人搞一些照片的剪裁等。到国庆20周年前夕,完成了整个展览的筹备工作,又返回连队。此举,也开启了我以后主持、组织、设计并参与实施制作数个大型内部业务展览的先河。


  外语干部又从文

  当我们下连锻炼差一周就整整半年的时候,12月6日接到调令,次日同其他6名同学一起告别连队,回到学院,10日赶到北京仓南胡同“老段府”,到总参二部政治部报到。不管怎么说,我是军外院毕业的,应属业务干部,但大概是为了发挥我的文艺、写作特长,被任命为宣传处干事,又回到了个人原来拟从文的路上,自是高兴。这第五次进京,也使我再没有更换身在的编制单位。

  因图书馆归宣传处管,所以到部之初在工余主要是博览群书,从唐诗、宋词、元曲、“三言二拍”、“四大名著”等中国古典名著,到《鲁迅全集》《茅盾文集》《沫若文集》等现代文学巨匠的著述,以及诸如《文史资料》《资治通鉴》等史料性著作,均广为涉猎,为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学养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